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汇总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汇总

发布时间: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汇总

发布时间: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汇总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2013/2014年初等教育专业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试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 )。 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 ) 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 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 ) 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 ) A、知识 B、言语 C、练习 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小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培养了意志力,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交往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儿童会表现出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判断力都比较差。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应教会孩子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并养成观察习惯。 三、第一,小学生的记忆从幼儿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第三,小学阶段从具体形象的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有意识记的培养 (1)要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达到目的任务而努力。 (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的识记忆任务。 (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的培养 (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 (3)考虑记忆恢复现象 (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 3、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四、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五、丰富儿童的语言、丰富儿童的表象、进行专门的想象训练。 六、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要求学生注意的对象具有新颖性、较大的强度、运动变化性、突出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抗干扰能力。3、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 七、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容易被认识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吸引,使用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 儿童心理学老师回答的,为了给儿子挣点积分来提问。问题太多,分太少了,再给点分帮你答下面的题。 儿童的发展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是约翰·W.桑特洛克所著的一本书籍,该书讲述了儿童从受孕到出生,从婴儿到儿童乃至到青少年的成长、养育和教育的全过程,并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种族、经济、文化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儿童发展(第11版)》不仅可以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和相关专业学生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使用,而且也可以为广大儿童事业工作者、儿童的父母打开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一扇窗,传递科学的儿童观与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并提供可操作的解决儿童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 急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 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 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 ;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 *** 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 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 原则。 6. 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 ,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 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 ,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 。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 )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 A、启动性 B、 方向性 C、 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三、判断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 )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 )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 ) 9. 横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下位学习的迁移。-----------------------------------------------------------------------( ) 10.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情感共鸣。 ---------------------------------------------------( ) (提醒: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结果集中填入答题框内) 四、名词解释(共 16 分,每小题 4 分) 1、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教学理论设计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系统。 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五、简答题(共 24 分,每小题 6 分) 1. 什么是技能?请简述这个概念所阐述的特点。 答:技能是指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 (概念2分) 1)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单一的动作不能叫做技能。 2)构成技能的动作系统是一个合理的动作系统,无目的的或不必要的动作,不能称为技能。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个体的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动作是先天的本能反应,不属于技能范畴。 4)任何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那些不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 (每小点1分) 2. 请简要阐述一下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答: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1)目的明确——避免“捧杀”或“棒杀” 2)客观公正——实。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中的名词比较多,以下有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差异性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 (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学习理论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 *** —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 *** 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 *** 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 *** 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 *** 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 *** 或事件。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3.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 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 *** —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简答题汇总

儿童的发展需要培育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儿童的教育和自律等情况

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特点

儿童发展的额,脑力发展是智力发展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嗯,过多的提前发展

一、精神分析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二)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 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 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 促进其发展。二、社会学习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班杜拉、沃尔特斯 (二)核心概念 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 直接学习、观察学习(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 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 途径(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 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皮亚杰、柯尔伯格

(二)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 习俗水平(三)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 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 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 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 和三水平六阶段论。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 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 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 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四)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 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 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 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 解水平发展。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 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 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 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 洛伦茨 、威尔逊 、凯恩斯 、布朗芬布 伦纳

(二)核心概念 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三)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 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 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 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 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 展施以其影响。(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建构儿童的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 伴关系 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 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这四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幼 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基础,各有其贡 献与不足,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针对 具体问题,灵活地加以运用。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汇总

儿童发展,从牙齿上和发育上还有个子高矮上还有语言上,都可以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这就是他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发展需要培育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儿童的教育和自律等情况

1、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2、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节而施”,教育就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3、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比如1~2岁及青春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教育既要做到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特殊儿童以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扩展资料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形成这种稳定性的原因是: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一般条件下,大多数儿童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相等;生理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儿童心理发展

百度百科-儿童心理

儿童发展观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历史上曾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有以下几种。遗传决定论人性,被普遍地看做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类相区别的、由人类个体所表现出的类化特征。这种类化特征除了人类共有性之外,在人类内部,每个人在展示这些类化特征时,还同时展示出了个体的特殊性。例如,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但就单个人而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表达能力高低的差别,语调语速的差别等。人类思想的繁荣更揭示了人类在其本质特点之一——思维能力展现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那么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人认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一)基督教的“原罪说”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足够了。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汇总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孩子要健康成长,除了身体,还有心理,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一、填空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上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其中,高级神经中枢指(大脑)。

6、(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7、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8、英国哲学家(洛克)摒弃了传统的性恶论和性善论,指出儿童天生既不是善良的,也不是罪恶的。

9、(卢梭)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

10、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2、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我们把研究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大类。

13、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可以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4、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3、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4、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个性心理: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成熟水平,与其遗传素质、社会关系、所受教育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个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成为个性。

6、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成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并加以比较。

7、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指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1)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地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缺点: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2)横断研究的优点:较短时间得到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缺点: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

2、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为什么?

(1)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要求。

(2)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也就是承认发展的多元性,承认不同发展条件(包括不同的生理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合理性。这是学科人文化嗯体现,也是社会认识进步的反映。

3、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2)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向外和向内两个不同方向。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外可以把人的认识对象加以组织使这些外部对象与人的认识形成特定的关系,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内可以将人的动作加以组织,连接成头脑内部连贯的,概括的,简缩的智力活动。

4、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不矛盾,可以把它们看作对立的统一,即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完善和提高。在新阶段中,前一阶段并没有消失,而且被整合在其中。新阶段表面上是突发的,但实质上是从先前的阶段中衍生出来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逐级包含。新阶段的发展内涵既是新的构建,有是对原有水平的重新塑造。

(2)心理的发展阶段在内部是连贯的,有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既没有绝对起点,又不是间断跳跃的不断建构的发展全过程。

1、单项选择题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爱的品质

B、智慧、贤明品质

C、关心品质

D、诚实品质

2、填空题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的观点。

3、填空题一个中班男孩对“夏景”的想像是:“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是()想像。

4、单项选择题在描述人的聪明程度时,现在通常用的是().

A.智力年龄

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

D.情感智商

5、判断题瓦龙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6、填空题幼儿中期以后,还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定向。

7、判断题&nbs p;阅读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

8、填空题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9、填空题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0、单项选择题心理学家塞尔曼把儿童友谊发展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其中亲密共享阶段是()

A、4-9岁

B、6-12岁

C、9-15岁

D、10-15岁

11、单项选择题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达尔文

B、普莱尔

C、皮亚杰

D、霍尔

12、判断题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有力地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作用.

13、问答题

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砍刀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闹。红红妈妈感到非常苦恼。

1、请分析红红的心理。(12分)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8分)

14、填空题某幼儿看见人生病要打针吃药,当他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15、填空题孩子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那么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月亮飞得高还是星星飞得高?这说明了幼儿思维的()。

16、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B.3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C.4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D.5岁儿童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认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水平

17、单项选择题训练小学儿童的运算速度,可以促进思维的()

A、敏捷性

B、灵活性

C、深刻性

D、独创性

18、问答题什么是保安负荷?

19、单项选择题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1岁半、2岁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单项选择题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21、判断题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的知觉。研究表明,3岁儿童已能辨认前后方位。

22、填空题()个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

23、单项选择题自尊感是自我一是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儿童产生自尊感的萌芽是在()

A、2岁左右

B、3岁左右

C、4岁左右

D、5岁左右

24、单项选择题儿童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期

C、3岁

D、6岁

25、判断题皮亚杰认为,1岁半、2岁——6、7岁是具体运算阶段。

来源:91考试网

26、问答题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27、单项选择题皮亚杰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其中7~12岁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8、填空题儿童沟通技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已达到惊人的成熟水平.

29、单项选择题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具有相当显著地位的是()

A、道德感的发展

B、道德言行的一致性

C、道德动机的发展

2013/2014年初等教育专业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试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 )。 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 ) 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 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 ) 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 ) A、知识 B、言语 C、练习 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小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培养了意志力,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交往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儿童会表现出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判断力都比较差。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应教会孩子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并养成观察习惯。 三、第一,小学生的记忆从幼儿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第三,小学阶段从具体形象的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有意识记的培养 (1)要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达到目的任务而努力。 (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的识记忆任务。 (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的培养 (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 (3)考虑记忆恢复现象 (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 3、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四、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五、丰富儿童的语言、丰富儿童的表象、进行专门的想象训练。 六、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要求学生注意的对象具有新颖性、较大的强度、运动变化性、突出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抗干扰能力。3、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 七、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容易被认识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吸引,使用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 儿童心理学老师回答的,为了给儿子挣点积分来提问。问题太多,分太少了,再给点分帮你答下面的题。 儿童的发展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是约翰·W.桑特洛克所著的一本书籍,该书讲述了儿童从受孕到出生,从婴儿到儿童乃至到青少年的成长、养育和教育的全过程,并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种族、经济、文化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儿童发展(第11版)》不仅可以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和相关专业学生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使用,而且也可以为广大儿童事业工作者、儿童的父母打开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一扇窗,传递科学的儿童观与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并提供可操作的解决儿童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 急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 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 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 ;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 *** 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 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 原则。 6. 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 ,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 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 ,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 。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 )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 A、启动性 B、 方向性 C、 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三、判断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 )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 )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 ) 9. 横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下位学习的迁移。-----------------------------------------------------------------------( ) 10.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情感共鸣。 ---------------------------------------------------( ) (提醒: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结果集中填入答题框内) 四、名词解释(共 16 分,每小题 4 分) 1、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教学理论设计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系统。 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五、简答题(共 24 分,每小题 6 分) 1. 什么是技能?请简述这个概念所阐述的特点。 答:技能是指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 (概念2分) 1)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单一的动作不能叫做技能。 2)构成技能的动作系统是一个合理的动作系统,无目的的或不必要的动作,不能称为技能。 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个体的不随意动作和反射性动作是先天的本能反应,不属于技能范畴。 4)任何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那些不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 (每小点1分) 2. 请简要阐述一下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答: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基本原则: 1)目的明确——避免“捧杀”或“棒杀” 2)客观公正——实。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中的名词比较多,以下有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差异性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 (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学习理论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 *** —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 *** 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 *** 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 *** 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 *** 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 *** 或事件。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3.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 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 *** —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

多少吃点小吃xxxx采访时都小心点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1、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2、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节而施”,教育就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3、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比如1~2岁及青春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教育既要做到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特殊儿童以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扩展资料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形成这种稳定性的原因是: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一般条件下,大多数儿童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相等;生理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儿童心理发展

百度百科-儿童心理

小明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一块手帕,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小明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小明折腾了半天,发现洗衣机不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喊:“我自己来”、“我要”。下周一之前交给我

  •   索引序列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汇总
  •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简答题汇总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汇总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汇总题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简答题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