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传播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传播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发布时间:

传播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发布时间:

传播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简答题知识点第一章 传播概述工业文化(2016年4月真题)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以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他们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等特征。 拉斯韦尔模式存在哪些问题?(1)把传播过程视为一种单向传送信息过程,忽视了反馈 (2)忽视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 (3)没有指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4)没有指出传播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 反馈 传播过程中接收信息者对接收的信息做出的反应。 传播学基本模式 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其中线性模式包括拉斯韦尔的5W模式,布雷多克的7W模式和申农·韦弗的通讯模式;控制论模式包括德弗勒模式,丹斯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传播从功能角度,可分为哪些类型?(1)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代表学者E·托尔曼(2)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代表学者 斯蒂芬森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格伯纳——培养理论勒温——把关人理论麦考姆斯和肖——设置议程理论 霍尔的受众解码形式: 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 二是妥协式解读 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 李普曼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提出了如今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还提出了“虚拟环境”和“刻板形象”两个概念。 西梅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社会的人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社会就好比是一张巨大的传播网络 传播学经验学派形成以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包括(1)霍夫兰的说服研究(2)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霍尔的受众解码形式:(1)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完全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解读讯息;(2)妥协式的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身社背景来理解讯息(3)反向解读或者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完全相反的理解。 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麦克卢汉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它们建立再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对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体现出充分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共享性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 人类传播革命有哪些规律:从人类传播经历的五次革命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上)19世纪中期系统总结自由主义理论的著作《论自由》,作者是约翰·密尔水门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公共利益至上社会责任理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作了哪些修正:(1)明确否认了绝对的自由,只承认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由;(2)大众自由和大众传媒自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3)大众传媒必须为公众和社会利益服务,对社会负责(4)政府有约束责任,如果大众传媒侵害公众和社会利益,政府应出面管束媒介行为《新闻工作者守则》是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提出指定。 第五章 传播制度的建构(下)大众传播对文化的消极作用:降低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湮灭文化的独创性和个性,助长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为什么是说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传播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离不开经济和技术的支持,通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也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为媒介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3)经济发展为大众传播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霸权:意大利葛兰西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统治者通过教育,宗教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实现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控制,使被统治阶层产生对现有政权的认同。第六章 传播活动的实践表达自由:人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实现其他的自由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相比传统的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的受众不再被动的接收信息,相反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发出信息;传者既有组织,更有个人;传播手段兼容并包;传播速度更快。人际传播的特点: 社会性, 互动性,灵活性,个体性。第七章 传播主体的互动传者的特性:代表性,专业性,自主性,机构性传者的权利:采访权,批评权,编辑权,秘匿权,报道权,安全保护权传者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利益; 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尊重采访对象个人隐私义务;不以权谋私,不行贿索贿的义务;与职业相关的契约义务受者的权利:传布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隐私权 第八章 传播效果的探索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传播效果是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对受众的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阶段:(1)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直接来源于大众社会的概念,认为大众传媒是对每一个人都具有强效果,而且效果是一样的。(2)随后的研究,逐渐对这一思想提出疑问,新的理论假设大众传播效果具有选择性,是有限的(3)随着研究的深入,着重短期,直接的效果研究也遭到怀疑,不得不又一次修改,转向研究媒介间接,长期的效果。“火星人入侵”的研究,挑战了“魔弹论”,为“选择性理解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沉默的螺旋:人的社会性导致人们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以免陷入孤立状态;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1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符号化活动来“建构”意义,而受传者则通过符号解读来理解意义。 符号有表述理解功能,传达功能,还有思考功能。 2. 所谓意义, 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使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当中,参与或介入进来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身的意义,还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以及传播情境所形成的意义等。 3. 象征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 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文化符号体系的内容和含义是以社会合约的方式形成的,而它们一旦具有来这种共同性和统一性,也就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这种约束有时候甚至是强制性的。 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 4. 精神生产既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与物质生产保持着互动关系。精神生产既是一种生产,也必然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感想: 在传播过程的意义中,其中受传者的意义,提到读书要从“字里行间”去理解。除了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还要求读者进行联想和推测。这里想到了要学会读空白,即作者没有写出来的意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想告诉我们什么。还想到感知文字的能力,通过感知文字尝试去感知作者所感受到的世界。 从快速阅读兴起时,就抱怀疑态度,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直觉排斥也是一种勇敢,但当时大家都在谈论怎么快速学习,快速阅读,提高学习效率,还记得有一个朋友很关心的给我发过来怎么提高学习方法的文章,当时一对比自己,也无限焦虑。这里的感受是,有焦虑也不怕,持续走,比如读到这里就明白了,那是大众传播制造的,不是真相。 关于意义的定义,这里想到S的说法是,你怎么解读这个事情。想到我们生命的意义,意义之于人生也非常重要,就好像我们是手机,意义是电,每天都需要充一充。我理解为,要行动力持久,也需要反复给自己“充电”。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说起传播,说起信息、反馈,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伯·施拉姆,讲到夏威夷传播研究所……以后我虽然也曾翻阅过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还有那段著名的开场白———“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对传播仍然学得不多、知之甚少。 这里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们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从“传播”这条河流的流淌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传播学作为专门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社会生活的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且这部“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本书译者殷晓蓉概括得好:“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中国学者论说: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将这两者结合、交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比较好读的原因所在。 1991~1992年,罗杰斯“身处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写作一部关于传播学史的著作”。从他的工作室的窗户望出,“越过拉克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学红色瓦片的屋顶,我能够看到已故的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是在印刷大楼,然后在西普莱斯会堂,现在是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转移都象征着传播学领域之逐渐地被接受。”罗杰斯将百年历史的叙述截止于1960年,最后一章也是“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然而,“传播”这条新的河流依然在流淌,而且1960年后的这几十年,人类经历的是一场“传播革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斯将人类传播历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其中无线电报、彩色电视、通讯卫星、家用电脑、航天飞机等,都是近期的传播“震撼”,他将24小时剩下的40多秒留给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如今进入了21世纪,“传播革命”更迅猛发展,过去我们只能以声音、图像及文字来传递信息,现在可以应用电磁能量的振动来接受与传送信息,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声音、文字及图像都可以由数码传送,三者的区别日趋淡薄;人们不断追求“输入、输出”,频频与电脑沟通而少与人脑沟通,威尔伯·施拉姆担心的工具理性会淹没道德理性及传统的德行,也许不是杞人忧天

自考传播学概论重点笔记汇总

自考是不上课的啦~~··我考了一次,没考过,郁闷啊 ! 加油! 不要泄气!

其实很简单,把考试大纲中识记的部分记牢,它可能是选择题,也可能是简答题,考试大纲中领会的部分其实就是把你要识记的内容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联系或进行扩展阐述,它可以是简答题也可以是论述题。 传播学概论重点全在识记上 举例说明 识记 拉斯韦尔的学术成就。如果出在名词解释应该答 他是美国政治学家。学术成就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倡导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代表作:世界大战时的宣传技巧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如果他是简答题就他的学术成就中的 5W模式 社会传播的概念 内容分析法 进行简要说明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说起传播,说起信息、反馈,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伯·施拉姆,讲到夏威夷传播研究所……以后我虽然也曾翻阅过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还有那段著名的开场白———“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对传播仍然学得不多、知之甚少。这里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们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从“传播”这条河流的流淌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传播学作为专门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社会生活的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且这部“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本书译者殷晓蓉概括得好:“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中国学者论说: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将这两者结合、交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比较好读的原因所在。1991~1992年,罗杰斯“身处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写作一部关于传播学史的著作”。从他的工作室的窗户望出,“越过拉克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学红色瓦片的屋顶,我能够看到已故的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是在印刷大楼,然后在西普莱斯会堂,现在是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转移都象征着传播学领域之逐渐地被接受。”罗杰斯将百年历史的叙述截止于1960年,最后一章也是“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然而,“传播”这条新的河流依然在流淌,而且1960年后的这几十年,人类经历的是一场“传播革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斯将人类传播历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其中无线电报、彩色电视、通讯卫星、家用电脑、航天飞机等,都是近期的传播“震撼”,他将24小时剩下的40多秒留给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如今进入了21世纪,“传播革命”更迅猛发展,过去我们只能以声音、图像及文字来传递信息,现在可以应用电磁能量的振动来接受与传送信息,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声音、文字及图像都可以由数码传送,三者的区别日趋淡薄;人们不断追求“输入、输出”,频频与电脑沟通而少与人脑沟通,威尔伯·施拉姆担心的工具理性会淹没道德理性及传统的德行,也许不是杞人忧天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传播”这条河流里更是如此。人的实践无止境,人的认识无止境,人们期待着更多、更新的对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的探索,也期望着更多、更新的著作问世。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互联网的发展是很快的,你看中间都过去快十年了,肯定都变了很多了,再说,本来这本《网传播学》就是有很多东西从喷蓝《网络传播概论》中来的,所以我建议你还是重新买一本吧,,你考南京大学吧?我也是的A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说起传播,说起信息、反馈,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伯·施拉姆,讲到夏威夷传播研究所……以后我虽然也曾翻阅过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还有那段著名的开场白———“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对传播仍然学得不多、知之甚少。 这里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们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从“传播”这条河流的流淌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传播学作为专门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社会生活的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且这部“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本书译者殷晓蓉概括得好:“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中国学者论说: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将这两者结合、交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比较好读的原因所在。 1991~1992年,罗杰斯“身处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写作一部关于传播学史的著作”。从他的工作室的窗户望出,“越过拉克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学红色瓦片的屋顶,我能够看到已故的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是在印刷大楼,然后在西普莱斯会堂,现在是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转移都象征着传播学领域之逐渐地被接受。”罗杰斯将百年历史的叙述截止于1960年,最后一章也是“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然而,“传播”这条新的河流依然在流淌,而且1960年后的这几十年,人类经历的是一场“传播革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斯将人类传播历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其中无线电报、彩色电视、通讯卫星、家用电脑、航天飞机等,都是近期的传播“震撼”,他将24小时剩下的40多秒留给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如今进入了21世纪,“传播革命”更迅猛发展,过去我们只能以声音、图像及文字来传递信息,现在可以应用电磁能量的振动来接受与传送信息,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声音、文字及图像都可以由数码传送,三者的区别日趋淡薄;人们不断追求“输入、输出”,频频与电脑沟通而少与人脑沟通,威尔伯·施拉姆担心的工具理性会淹没道德理性及传统的德行,也许不是杞人忧天

其实很简单,把考试大纲中识记的部分记牢,它可能是选择题,也可能是简答题,考试大纲中领会的部分其实就是把你要识记的内容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联系或进行扩展阐述,它可以是简答题也可以是论述题。 传播学概论重点全在识记上 举例说明 识记 拉斯韦尔的学术成就。如果出在名词解释应该答 他是美国政治学家。学术成就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倡导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代表作:世界大战时的宣传技巧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如果他是简答题就他的学术成就中的 5W模式 社会传播的概念 内容分析法 进行简要说明

自考传播学概论重点笔记汇总图

简答题知识点第一章 传播概述工业文化(2016年4月真题)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以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他们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等特征。 拉斯韦尔模式存在哪些问题?(1)把传播过程视为一种单向传送信息过程,忽视了反馈 (2)忽视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 (3)没有指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4)没有指出传播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 反馈 传播过程中接收信息者对接收的信息做出的反应。 传播学基本模式 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其中线性模式包括拉斯韦尔的5W模式,布雷多克的7W模式和申农·韦弗的通讯模式;控制论模式包括德弗勒模式,丹斯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传播从功能角度,可分为哪些类型?(1)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代表学者E·托尔曼(2)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代表学者 斯蒂芬森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格伯纳——培养理论勒温——把关人理论麦考姆斯和肖——设置议程理论 霍尔的受众解码形式: 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 二是妥协式解读 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 李普曼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提出了如今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还提出了“虚拟环境”和“刻板形象”两个概念。 西梅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社会的人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社会就好比是一张巨大的传播网络 传播学经验学派形成以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包括(1)霍夫兰的说服研究(2)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霍尔的受众解码形式:(1)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完全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解读讯息;(2)妥协式的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身社背景来理解讯息(3)反向解读或者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完全相反的理解。 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麦克卢汉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它们建立再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对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体现出充分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共享性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 人类传播革命有哪些规律:从人类传播经历的五次革命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上)19世纪中期系统总结自由主义理论的著作《论自由》,作者是约翰·密尔水门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公共利益至上社会责任理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作了哪些修正:(1)明确否认了绝对的自由,只承认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由;(2)大众自由和大众传媒自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3)大众传媒必须为公众和社会利益服务,对社会负责(4)政府有约束责任,如果大众传媒侵害公众和社会利益,政府应出面管束媒介行为《新闻工作者守则》是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提出指定。 第五章 传播制度的建构(下)大众传播对文化的消极作用:降低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湮灭文化的独创性和个性,助长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为什么是说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传播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离不开经济和技术的支持,通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也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为媒介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3)经济发展为大众传播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霸权:意大利葛兰西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统治者通过教育,宗教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实现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控制,使被统治阶层产生对现有政权的认同。第六章 传播活动的实践表达自由:人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实现其他的自由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相比传统的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的受众不再被动的接收信息,相反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发出信息;传者既有组织,更有个人;传播手段兼容并包;传播速度更快。人际传播的特点: 社会性, 互动性,灵活性,个体性。第七章 传播主体的互动传者的特性:代表性,专业性,自主性,机构性传者的权利:采访权,批评权,编辑权,秘匿权,报道权,安全保护权传者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利益; 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尊重采访对象个人隐私义务;不以权谋私,不行贿索贿的义务;与职业相关的契约义务受者的权利:传布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隐私权 第八章 传播效果的探索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传播效果是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对受众的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阶段:(1)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直接来源于大众社会的概念,认为大众传媒是对每一个人都具有强效果,而且效果是一样的。(2)随后的研究,逐渐对这一思想提出疑问,新的理论假设大众传播效果具有选择性,是有限的(3)随着研究的深入,着重短期,直接的效果研究也遭到怀疑,不得不又一次修改,转向研究媒介间接,长期的效果。“火星人入侵”的研究,挑战了“魔弹论”,为“选择性理解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沉默的螺旋:人的社会性导致人们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以免陷入孤立状态;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可以去道客巴巴和豆丁上看啊亲 都是分享的知识考点

书 名: 传播学 概论 作 者:孙庚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ISBN: 9787300119175 开本: 16开 定价: 20.00 元编辑本段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传播概述 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历史 第二章 传播学的诞生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 第二节 传播学的源流及发展 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传播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传播的类型 第三节 传播过程模式 第四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实地调查法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 第三节 控制实验法 第四节 个案研究法 第五章 传播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信息 第二节 符号与意义 第六章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际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 人际传播的技巧 第七章 一组织传播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传播 第二节 组织传播的重要学派 第八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认识大众传播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九章 受众 第一节 认识受众 第二节 受众研究经典理论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 第一节 几种重要的媒介控制理论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控制 第三节 传播中的“把关人”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媒介 第一节 媒介的主要传播特征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超强效果论阶段和有限效果论阶段 第二节 适度效果论阶段 第三节 回归强大效果论阶段 第四节其他效果研究 第十三章 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 认识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 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 第四节 跨文化传播技能

自考传播与策划专业有哪些课程?关于这个问题自考平台教务老师就简单为大家说一下。 自考传播与策划专业有哪些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明略)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说明略)3.传播学概论(课程说明略)4.广告学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通过广告学的基础理论、广告运作的基本流程、广告活动的管理和规范等与广告学相关的一系列原理与理论讲解,使考生能够掌握必要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对广告学的基本知识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能对周围的广告活动和广告现象进行深度的剖析。5.新媒体概论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使考生充分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理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及新媒体的产业和管理,提高新媒体的理论水平,掌握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能够运用新媒体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媒体行业内的现实问题,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从事传媒行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6.广告策划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是传播与策划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考生掌握从事设计分析、策划、执行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能力,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广告活动进行广告策划与策划书撰写,提升考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7.新闻编辑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以深入剖析各类新闻媒介的共同规律和基本原则,讲解新闻编辑的主要任务和作用以及技术操作层面的理论。采用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并重的方式,以独立的案例为出发点,引导考生将新闻编辑业务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将编辑业务的各个环节整体串联,掌握从设计新闻产品、策划报道、选稿改稿到版面设计的全过程操作。8.创意写作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以培养创意写作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考生掌握与运用创意写作理论知识的能力为主要任务,使考生具有写作的创新意识,培养并提高考生写作、分析、鉴定、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9.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以培养考生具有创意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提高考生对文化产业认识和掌握创新创意实践技术能力为主要任务,使考生具有对当代文化和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的认知,培养考生在文化产业领域中能够展开创意策划、创业、管理等活动的实践能力。10.多媒体信息基础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培养对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制作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培养和提高考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原理与应用为主要任务。通过学习数字媒体技术所涉及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游戏等诸多媒体在采集、编辑、分发、传播、存储、管理、分析、检索、交互、版权认证以及内容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培养考生全面了解和正确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使考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视频音频制作、图形动画、游戏制作、媒体压缩、Web集成、大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应用。11.多媒体技术(实践)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以培养考生能够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综合设计应用为目标,以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做支撑,通过对多媒体关键技术、多媒体软硬件平台、音频数据的获取与编辑、数字图像处理、动画原理及制作、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制作、多媒体制作工具等内容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数据基本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合成与展现过程以及操作方法,理解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原理,对文本、图形、图像、音效、动画、视频等媒体元素进行综合应用。12.文字图形创意(实践)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旨在培养考生从新的角度观察、认识、理解熟悉的事物,并准确地运用图形创意的基本语言表现这些事物。通过设计制作的实践,加深考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使考生审美意识得以提升,创造性思维得以启发。注重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融于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增强实用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13.视频编辑(实践)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以培养视频编辑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提高考生掌握与运用视频编辑技术为主要任务,并以现有的影视动画资料为基础,串联起整个非线性编辑流程的知识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具有视频编辑的创新意识,培养并提高考生作品制作的能力,并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4.图形图像处理(实践)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数字图形制作、图像校色、图像调整、多图像合成、创意广告制作等技巧,在大量动手实践学习中学到真正的技能。除了考核考生的实践操作,还从配色、构图、商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为考生从事设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15.平面广告设计(实践)在河北自考中本课程有效的整合了构成基础、广告设计、图形创意、平面设计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使考生获得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素养,具备VI设计、海报设计等方面得设计技能,了解平面广告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性质以及应具有的工作态度,掌握平面广告设计各项通用技能与职业技能。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图

可以去道客巴巴和豆丁上看啊亲 都是分享的知识考点

书 名: 传播学 概论 作 者:孙庚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ISBN: 9787300119175 开本: 16开 定价: 20.00 元编辑本段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传播概述 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历史 第二章 传播学的诞生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 第二节 传播学的源流及发展 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传播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传播的类型 第三节 传播过程模式 第四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实地调查法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 第三节 控制实验法 第四节 个案研究法 第五章 传播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信息 第二节 符号与意义 第六章 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际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 人际传播的技巧 第七章 一组织传播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传播 第二节 组织传播的重要学派 第八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认识大众传播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九章 受众 第一节 认识受众 第二节 受众研究经典理论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 第一节 几种重要的媒介控制理论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控制 第三节 传播中的“把关人”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媒介 第一节 媒介的主要传播特征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超强效果论阶段和有限效果论阶段 第二节 适度效果论阶段 第三节 回归强大效果论阶段 第四节其他效果研究 第十三章 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 认识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 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 第四节 跨文化传播技能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说起传播,说起信息、反馈,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伯·施拉姆,讲到夏威夷传播研究所……以后我虽然也曾翻阅过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还有那段著名的开场白———“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对传播仍然学得不多、知之甚少。 这里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们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从“传播”这条河流的流淌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传播学作为专门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社会生活的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且这部“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本书译者殷晓蓉概括得好:“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中国学者论说: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将这两者结合、交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比较好读的原因所在。 1991~1992年,罗杰斯“身处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写作一部关于传播学史的著作”。从他的工作室的窗户望出,“越过拉克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学红色瓦片的屋顶,我能够看到已故的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是在印刷大楼,然后在西普莱斯会堂,现在是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转移都象征着传播学领域之逐渐地被接受。”罗杰斯将百年历史的叙述截止于1960年,最后一章也是“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然而,“传播”这条新的河流依然在流淌,而且1960年后的这几十年,人类经历的是一场“传播革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斯将人类传播历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其中无线电报、彩色电视、通讯卫星、家用电脑、航天飞机等,都是近期的传播“震撼”,他将24小时剩下的40多秒留给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如今进入了21世纪,“传播革命”更迅猛发展,过去我们只能以声音、图像及文字来传递信息,现在可以应用电磁能量的振动来接受与传送信息,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声音、文字及图像都可以由数码传送,三者的区别日趋淡薄;人们不断追求“输入、输出”,频频与电脑沟通而少与人脑沟通,威尔伯·施拉姆担心的工具理性会淹没道德理性及传统的德行,也许不是杞人忧天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说起传播,说起信息、反馈,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伯·施拉姆,讲到夏威夷传播研究所……以后我虽然也曾翻阅过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还有那段著名的开场白———“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对传播仍然学得不多、知之甚少。这里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们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从“传播”这条河流的流淌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传播学作为专门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社会生活的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且这部“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本书译者殷晓蓉概括得好:“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中国学者论说: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将这两者结合、交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比较好读的原因所在。1991~1992年,罗杰斯“身处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写作一部关于传播学史的著作”。从他的工作室的窗户望出,“越过拉克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学红色瓦片的屋顶,我能够看到已故的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是在印刷大楼,然后在西普莱斯会堂,现在是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转移都象征着传播学领域之逐渐地被接受。”罗杰斯将百年历史的叙述截止于1960年,最后一章也是“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然而,“传播”这条新的河流依然在流淌,而且1960年后的这几十年,人类经历的是一场“传播革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斯将人类传播历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其中无线电报、彩色电视、通讯卫星、家用电脑、航天飞机等,都是近期的传播“震撼”,他将24小时剩下的40多秒留给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如今进入了21世纪,“传播革命”更迅猛发展,过去我们只能以声音、图像及文字来传递信息,现在可以应用电磁能量的振动来接受与传送信息,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声音、文字及图像都可以由数码传送,三者的区别日趋淡薄;人们不断追求“输入、输出”,频频与电脑沟通而少与人脑沟通,威尔伯·施拉姆担心的工具理性会淹没道德理性及传统的德行,也许不是杞人忧天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传播”这条河流里更是如此。人的实践无止境,人的认识无止境,人们期待着更多、更新的对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的探索,也期望着更多、更新的著作问世。

  •   索引序列
  •   传播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传播学概论重点笔记汇总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传播学概论重点笔记汇总图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图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