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上海自考03361企业物流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对应专业:物流管理(专科)(630903)点击下载:物流管理(专升本)(120601)03361企业物流自考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笔记应该是对教材知识的提炼,毕竟考试有重点有大纲,考试范围不可能涵盖到所有知识点。为了方便后期冲刺阶段使用,笔记应该是有的放矢,把它变其它学历点的精练集合。自考备考笔记整理要注意:1.不可地毯式复习拿到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熟悉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和框架,然后再翻开正文,根据整理好的知识结构填入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再根据我们之前整理好的框架看书,我们就能感受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需要细细揣摩的,哪些是需要一带而过的。第一遍的复习可以全面一些,同时也要有意识的标注重难点。在把握好重点的基础上,再来复习一些次重点,应该是我们的学习策略,地毯式复习是要不得的。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现象,有同学纠结于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死磕其中的原理及表达,硬是要搞出个所以然。时间没那么宽裕的,而且这类知识很大几率是不会考的。2.切忌抄书专业课复习记笔记千万不可以抄书,抄书式的笔记只能在短时间内让你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印象,但是会大大弱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抄书费时费力,除去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很有可能抄完一遍以后也就临近考试了,时间的浪费得不偿失。3.笔记不用太好看不同颜色对于人的眼睛是有不同刺激的。在做笔记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将难点、非难点、易错点、常考点等等做一区分,在赶走审美疲劳的同时让我们一秒辨别重难点。不过笔的颜色尽量不要太多,不利于再次复习,眼睛会问:我到底该看哪个呢?另外也会有一个误区,很多小伙伴,尤其是女孩子,记笔记过分强调美观。但是事实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一本堪比画报的笔记,之后就很少翻开了。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

我这儿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5374,刘东明主编05版)上面的重点名词解释,粘在下面。这个东西没办法,就是得背的,还有简答、论述题~老师给发题库了吧?背吧。。计算题不是很难,你静下心来看看书上的例题,不难的,应付计算题足够了。二~六章是重点,加油吧~~我考了60。。。谢天谢地!!!60分万岁!!!!!ABC控制法:指按照存货价值和对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性的高低将存货分为ABC三类,用不同程度的控制来管理的存货控制方法。保守的筹资组合:指将部分短期资产用长期资金来融通的筹资组合策略。保守型投资组合策略:指对风险相对比较厌恶、不愿承担高风险者所作的投资组合策略。边际资本成本:指企业追加长期资本的成本率。财务杠杆:指由于债务的存在导致税后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杠杆效应。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时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指根据财经法规制度,运用特定的量化分析方法,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环境: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原则:指对财务管理活动共同的、理性的认识。(包括资金优化配置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货币时间价值原则。)财务活动:指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等。递延年金:指在最初几期没有收付款情况下,之后每期期末发生的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订货点:指订购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的储存量。风险报酬:指投资者因为冒风险投资而获得的那部分超过时间价值(率)的额外报酬(率)。负债资本:指企业以在一定时期内偿还本息为条件筹集的资本。股利无关论:指股利的支付及数额的增减不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态度,因而也不会改变公司的市场价值。股利相关论:指股利政策是决定企业价值的因素之一。因为股票价值是由预期的现金流量和股东所要求的报酬率决定的,而股利政策的运用在理论上能够影响股东对股票的看法和评价,从而改变股东对股票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股权登记日:是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是一种变动的股利政策,企业每年从净利润中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发放股利。官定利率:指由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混合兼并:指收购方达到一定资本积累水平后,为了分散因业务单一而产生的行业性经营风险而对不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实施兼并行为。获利指数: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现值之和与初始投资额之比。经济订货批量: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利息率:指一定时期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联合杠杆:将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结合在一起,综合讨论营业额变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冒险型投资组合策略:指要求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成长性较好的股票而少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从而使投资组合的收益可能高于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指不论采取何种筹资方式均使公司每股收益不受影响的息税前利润水平。内部报酬率: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平均报酬率: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平均年投资报酬率。企业价值最大化:指通过对企业的科学管理,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佳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等的影响,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清算:指在企业终止过程中,为保护债权人和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企业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处理企业未了事宜,收取债权、变卖财产、偿还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终止经营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企业重整:指对陷入财务危机但仍有转机和重建价值的企业根据一定程序进行重新整顿,使企业得以维持和复兴的做法。权益资本:指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认股权证:指由股份公司发行的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认购某股份的买入期权。剩余股利政策:指主张公司的盈余应首先用于盈利性投资项目的资本需要,在满足了盈利性投资项目的资本需要后才能将剩余部分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市场利率:指根据近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随着市场资金供求变动而自由变动的利率。适中型投资组合策略:指选择一些风险不大、效益较好的公司的股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调整型偿债筹资:指企业具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到期旧债,但为了调整原有的资本结构而举借新债务,从而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适当、科学的方法,对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和经营者、员工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运营效益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评估。现金流量:指与长期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营业杠杆: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大于营业额变动幅度的杠杆效应。营运资金:广义:指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永续年金:指从第一期期末开始,无限期等额收付的年金。正式财务重整:指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申请破产案件的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一种制度。资本成本: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综合资本成本:指在个别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企业全部长期资本的成本率。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湖北自考03361企业物流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3361课程名称:企业物流本大纲指定教材为:企业物流管理(第2版),赵启兰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点击下载:湖北自考03361企业物流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最近邮件爆仓,没时间整物流资料,不好意思,希望你考试成功

你要哪个版本的?

企业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你要哪个版本的?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第一章文化、文化生产、文化产业】

早期的文化概念,泰勒,《原始文化》,这个定义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广义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本质特征:

1、创造性

2、规范性和稳定性

3、通过一定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意义、交流情感、凝聚群体的符号系统。

怀特,“文化学之父”

文化不是由单个、孤立的文化符号组成的,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符号系统所构成。

四分法:文化符号系统是由:

1、语言文化(最初、最重要)

2、精神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因,也是文化构成的核心)民间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神话、史诗、传说、古史、歌谣、言语、格言、谜语及民间歌舞、音乐、绘画、雕塑等,同样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器物文化(服饰、饮食、建筑、工艺品)

4、行为文化(完整的习俗文化、制度)

文化是由语言文化、精神文化、器物文化、行为文化所构成的一个符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为人类构筑了一个意义世界

②文化塑造社会

③文化塑造人

文化生产的历史发展:

一、远古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化生产是群体性的,文化消费也是群体性的。

二、古代阶段

就生产技术看,古代阶段是以铁器的产生和使用为标志。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

文化生产和消费出现了两种情况:

第一,文化分离为精英文化(知识分子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以文字文化(或书面文化)和礼仪文化为代表,民间文化则包括口传文化和习俗文化。

第二,精英文化的生产者是只是分子,具体看是个人而不是群体。消费者是整个统治阶级。

三、现代阶段

生产和消费从地方的和民族的封闭性转向了世界范围的开放性;不仅文化的封闭性被打破,文化的垄断性也被打破了;文化生产还是社会精英的专利。

四、消费社会阶段

文化方面:

第一,大众文化迅速崛起

第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消费大众是消费社会的主体

文化产业,就是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商业等服务性行业,

第四产业:信息产业

大卫•索斯比 《经济与文化》 文化产业行业构成画了一个的同心圆

文化产业的特征:

1、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

2、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是“全球性的”与“地方性”同时并存

3、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性特点

文化产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1、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

第一种形态是印刷媒介,第二种形态是电磁媒介

2、消费社会的兴起

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

内容产业,生产和提供内容服务的产业,也可以说是为大众传播媒介提供传播内容的产业。

创意产业,最早源于英国,源于个体劳动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的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

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联系与区别:

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及创意产业都强调产品生产的文化性、内容意义及创造性,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构成部门是相同的。但他们有时有一定的区别,对不同名词的使用表示一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新兴的产业发展重点。如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及宣传部门所管辖关系的传统和新兴产业,内容产业更多的与媒体、通讯、信息产业联系在一起,而创意产业着眼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提升与辐射。

【第二章文化经济运动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经济,是以人的精神生产方式提供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与变迁:

精神的创造性劳动第一次获得了商品性的存在,并且第一次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交易实现其价值,即货币的表现形态:珠子的价格。

体现在物质载体上的文化经济形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这是最本原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创意产业的最初形态。文化经济出现了由分工二导致的交换形态的细分:文化劳务形态或称文化服务形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地由有形财务的生产专项无形服务的生产。

文化经济形态,从最基本的历史规律变迁而来: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发展,有形经济向无形经济(版权)发展,表现经济向符号经济发展,手工作坊经济向文化工业经济发展,机器复制经济向数字信息形态发展,单向行为经济向互动经济发展。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物质形态、

非物质形态、

表现形态、

符号形态、

机器复制形态和数字信息形态等。

文化经济的非物质形态是以独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的生命存在为主要特征的。

文化经济的手工作坊形态,是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力社会创造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农耕时代最成熟的文化经济形态。

文化经济的机器复制形态,是现代文化产业形成和出现的标志。

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动因与历史条件:

1、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存在培养了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态的现代形成成为可能。

市民阶层作为大规模的市场消费群体的产生,必然同时催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以手工作坊为代表的传统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的时候,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革命便成为文化产业形成所需要的文化生产力革命。

2、社会生产力形态的革命

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与后工业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

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长称之为粗放式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规模的扩张 (较为落后)

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文化创新、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的增长称之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效益化 (较为发达)

文化增长方式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关系:

人的增长是规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运动与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真正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变动的最革命性的因素:人的因素。

文化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方式革命的价值:文化增长,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于提高人的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程度。

文化增长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智慧在社会财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限度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高价值和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以最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

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革命的必然选择:(意义)

文化产业本身也有一个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不断革命的过程。而决定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文化资本形态的层面上完成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先进的经济形态和产业模式,限度地提供人类社会发展所不断需要的生产力形态以及这种生产力形态不断革命的历史要求。

文化产业与未来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是改变人类社会存在方式的力量

口语,符号阶段,活字印刷,复制,电子媒介,电影电视电脑 从文化传播方式上看,电子媒介具有普及性、大众性和民主性。

二、视觉文化时代延生了视觉文化经济

视觉文化的意义:

①宣告了语言印刷文化中心地位的衰落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大众把握世界的方式将发生一个根本的转折,即由依赖于亲身经历和语言向依赖于视觉、影像、形象等转变

三、虚拟存在的文化方式与虚拟文化经济

虚拟文化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影响:

①像其他新出现的传播媒介一样,电脑网络空间必将成为当代和未来文化生产的可资利用的形式

②网络还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就是帮助你找到有共同兴趣的社团,找到与你兴趣相合的人,而不管你的性格多么特别

【第三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

⑴学习和教育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方式

⑵休闲和文化旅游消费空间日趋广阔

⑶信息消费、数字娱乐消费方兴未艾

1、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必然结果

3、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人们闲暇时间增多的必然反映

休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成为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准。

文化产品,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生产的产品,是具有特定文化含量的精神消费品。

它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济属性。文化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化产品的公益属性表现在:

①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

②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功能

③营造文化环境,培养人们对所属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体现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意志和要求,从而维护社会的同一性和稳定。

文化穿透力,指特定文化可以适应不同国家、民族、性别、职业、年龄人们的需求而在社会中传播。

文化产品的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供给主体:

一、政府 具有公众性、公益性和导向性

二、非盈利机构 特点一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二是盈利不分红

三、企业 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经过购买才得到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包括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民营文化公司。

此外还有外资背景的文化公司,作为个体的文化经纪人,民族民间工艺的制作者,传统文化创作者等。

文化产品供给方式:

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和非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即付费的供给方式和免费的供给方式。 还有一种被称作是混合型方式

非市场的文化供给方式,其特征是公共服务性、非赢利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

公益性文化,主要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那些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部类。

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某些领域也被称为公众文化。

公益性文化的必要性:

①是为保障全体成员的基本文化权利而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

②某些公共文化产品很难做到消费的独占性或排他性

公益性文化的构成:

从内容方面说,公益性文化主要由学术研究、博物馆、图书馆、公益性群众体育和非盈利性大众娱乐休闲文化等构成。

公益性文化的性质:

①公益性 追求社会效益为最主要目的

②创造性

③社会性

文化事业的地位:

文化事业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推动力量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形象的主要代表,在塑造和提升自身文化形象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化事业引导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向健康和先进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化环境,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升国民素质奠定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促进社会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营性文化,是为满足社会不同的层次、不同个性的兴趣爱好,通过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提供的。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内容:演出演艺、影视音像、书刊出版、报纸、网络、娱乐、广告、咨询、策划等。

经营性文化的主要特征:经营性和盈赢利性。

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的经营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的地位:

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担负着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所以,文化产业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向,也是文化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一、关联性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以文化为建设或发展的主要内容

②所服务的对象有很大的关联性

③社会功能是一样的

二、互补性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内容方面形成互补

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形成互补

③在社会功能方面形成互补

三、矛盾统一性

①主要目的体现出矛盾体

②社会功能有着对立关系

③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都是由文化事业发展而来

【第四章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生产关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

物质文化结构决定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存在的业态发展水平:

1、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观念结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形态结构影响文化产业结构、文化消费结构变化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变化

2、精神文化结构决定高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时代内容

3、制度文化结构规定了文化产业结构作为政治文化权利分配和权力体现的特殊安排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它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产业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人类经济活动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第一产业:农业,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煤气、自来水、电力等

3、第三产业:金融、运输、运输、商业、保险等

我国于1985年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制度。文化、艺术被纳入第三产业,又可分为: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

产业分类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自然分工的一个结果,而且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诞生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分类体系:

⑴文化产业的实体:市场型文化产业与公益型文化产业

⑵形式结构:部门文化产业结构与空间文化产业结构

⑶地域结构:局域型文化产业与全域型文化产业

⑷发展结构:基础性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⑸生产要素:技术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

⑹区域分类:以国家为划分:跨国文化产业和国别文化产业;

以行政区域划分:省域文化产业、市域文化产业;

以形态划分:跨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

以功能划分:社区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风景区文化产业、旅游区文化产业、休闲度假区文化产业等

⑺还可以分为意识形态产业、娱乐产业和艺术产业

文化产业形态是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存在的生命样式。它们是以各自的生命个性为其主要特征的。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产物被称之为核心产业,是因为这些领域相较于娱乐产业更直接的与国家文化安全相联系。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2、文化传播服务

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4、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

5、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服务

6、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第五章文化产业组织】

文化产业组织,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

文化市场结构与市场形态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由三大基本范畴:

①市场结构

②企业行为

③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与文化市场结构:

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范畴和因素。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的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数量、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竞争形势。

文化市场结构类型:

⑴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最理想的市场类型,价格可以充分的发挥其调节作用

⑵完全垄断性市场结构

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价格,从而把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以获取的利润。在文化产业领域里对有些确实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行业和领域实行完全垄断。

⑶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

特点:文化市场既存在有限度的垄断,又存在着不完全的竞争

⑷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

最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是电视产业、唱片产业和艺术品拍卖业。而全球艺术品拍卖业则基本上被嘉士得和苏富比两家公司所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价格比较稳定,便于政府的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的文化市场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结构的形成更不能以牺牲国家文化礼仪和国家文化安全为代价,对寡头垄断实现有效的法律监管和政府文化行政控制,是培育有限程度上的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的重要机制。

反映文化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1>市场集中、

2>文化产品差异化、

3>规模经济水平、

4>产业进入与退出等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文化产品差异化,是指文化企业在形成该企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实体要素上,或在提供文化产品过程的诸条件上,造成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文化产品以吸引买者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同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能否形成文化产品差别化,也就是说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是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产品产别化既是企业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影响文化市场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是指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全额的经济收益增加的现象。

进入壁垒是构成先极端我国文化市场结构运动的主要因素

在决定文化市场结构的诸要素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选择是决定结构其他所要素的关键

文化企业行为与市场绩效

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研究内容。

文化企业行为,指文化企业在生产该条件下有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理论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适应市场要求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其中包括:

1、价格战略

核心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制定价格时所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策略

2、产品战略

3、企业并购与集团化战略

企业并购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在产权关系上,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过程。

集团化,企业集团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组件企业集团,是企业最重要的市场行为

企业集团的多种形式:

①资本结合

②资金结合

市场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而决定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产量、价格、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及时条件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市场绩效是以市场结构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资源配置效率 是衡量文化市场绩效的最终的指标

②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③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规模实现程度 ;

二是在具有连续流程特点的相关文化产业中,文化经济合理垂直结合及实现程度;

三是文化企业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

④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社会水平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文化产业组织与一般产业组织的区别:

文化产业组织的文化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直接影响和干预国家文化行为的力量与手段

文化产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形态的意义:

由于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性质特征,文化产业组织还是文化民主落实程度的一个标志。无论是利用还是控制文化产业组织运动,本质上不是对一种经济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利用和控制,而是对一种社会组织的利用和控制。

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集团兼并、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的形成、文化产业组织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并影响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决策,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文化产业空间存在形态的文化市场结构也将随着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而呈现出多种市场结构并存的局面。

现代物流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在百度输入 “物流学 doc "就有好多关于物流学的笔记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物流管理概论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的介绍《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由作者刘宗凤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于2006年8月出版发行的一本关于现代物流管理的大专教材。本书可用于大学物流课程教科书,也可作为开放式教学课程和网络大学等的重点阅读图书。对于追求更高学位的物流专业学员或资深物流实操工作者而言,将本书用做物流管理教科书、物流实务工具书或者挑战现有的思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一个更有创新精神的未来。想要自学物流管理需要哪些教科书?1、物流数学 2、物流英语3、计算机应用基础4、物流基础 5、物流企业会计 6、物流信息技术7、物流案例与实践8、库存管理 9、采购与供应管理 10、运输管理11、仓储管理 12、国际物流导论 经济法概论444184线性代数550009政治经济学660015英语1470043经济法概论48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595375物流案例与实践4中级证书课程105376库存管理5中级证书课程115377采购与供应管理5125378运输管理5135379仓储管理5145373物流企业管理5中、高级证书课程155380供应链管理4高级证书课程165381物流管理软件操作41798040毕业论文合计81自考物流管理课程设置报考本专业需加考〈物流基础〉。证书课程不在自学考试中安排考试,单独参加资格证书考试,每年5月和11月开考自考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如何?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港务局、物流园区、汽车制造、硅谷或光谷、计算机厂、烟草厂、港机厂、造船厂、钢铁冶金、起重运输及工程机械厂、交通运输、航运及航务部门和科研设计院所、规划设计院、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领导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物流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微机原理及应用、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导论、应用统计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效学、生产组织管理学、现代物流学、工程技术经济学、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会计学、可靠性和维修管理、工业安全与监控技术、国际金融与贸易、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宏观/微观经济学、网络与数据库技术、自动化仓储设计、自动输送设备与系统、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物流配送与交通运输规划、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等 物流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企业或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管理(包括生产企业资源计划、物流、调度、组织与控制)、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国物流界泰斗王之泰教授,为我国物流理论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著作<现代物流学>目前仍为许多大学研修物流课程时的必修本. 3.同时我国随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步伐,美国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一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一些理论,从而使直译过来的“后勤管理”也已成为与“物流管理”相有所重叠的名词。 4.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即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英文为logistic。二战后美国真正形成并发展了物流理论。其后物流理论随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也传入了日本,日文直接产生了物流的词语与概念.而我国则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大批留日学者的带入从而直接延用日文“物流”,从而引进了这门研究。我国物流界泰斗王之泰教授,为我国物流理论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著作<现代物流学>目前仍为许多大学研修物流课程时的必修本。 5.同时我国随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步伐,美国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一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一些理论,从而使直译过来的“后勤管理”也已成为与“物流管理”相有所重叠的名词。 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始发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 物流日前发展迅速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使得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消费与生产都已经穿越了国界,同时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物流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成本日益庞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操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目前物流研究的方向很多,因此社会上出现的概念也较混乱。但我们了解了物流的来龙去脉也就能较清楚的对待。我的建议是了解物流理论的形成历史,并用供应链的角度明确各环节的组成部分,用方案案例的方法去讨论物流操作从而增长我们的物流认识。

物流运输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你要哪个版本的?

  •   索引序列
  •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企业物流自考重点笔记
  •   企业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现代物流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物流运输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