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发布时间: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发布时间: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5.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 36.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 37.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 3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3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 40.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 4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 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0.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51.如何避免机械学习: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 52.接受学习的特点: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4.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 55.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56.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57.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1.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 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 6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63.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 64.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一切包含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证。所以变式是指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肯定例证。 65.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以此能使人用一类动作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它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是能够被证实的。 66.规则学习的教学步骤:①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 67.问题教学的实质:是置学生于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以形式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高级的学习。 68.问题教学的步骤: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69.问题教学的趋向:根据学习者寻求解答的趋向,分为两种方式。①尝试错误式。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错误、出现获得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方式。②认知顿悟式。顿悟,常体现在学习者运用已知规则来解决同类问题的变式中,迁移能力是顿悟式解决问题的重要准则。 70.华莱士的四个阶段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 ②孕育阶段 ③明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71.蔡燊安等的四阶段论:①定向阶段 ②逼近阶段 ③成型阶段 ④引深阶段 72.创造力是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多因素论是符合实际的,单因素论是没有根据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单一能力来完成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造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73.创造力是少数人独有还是多数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它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标志的。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 74.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研究与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性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75.创造性与智力: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 76.创造性与人格:创造,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 77.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建议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②尊重儿童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③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④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 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 78.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①局部改变法 ②棋盘法 ③清单法 ④比拟法 79.学习的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80.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但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引起学习迁移研究家们的极大怀疑。 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采用试验来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 三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四概括原理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五关系转换说: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六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81.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①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②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迁移量有赖于初次学习的程度,在初次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会使迁移量增加。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学习都不利于迁移。③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④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 8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②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③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83.学习动机的作用:①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③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84.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85.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86.增强学习兴趣的三种办法:①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②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③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87.增强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①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风趣化 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⑤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88.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89.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①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②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③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 ④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 90.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进行班集体或小组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 91.竞争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一积极作用,建立在适当引导和适当学习活动基础上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激发性。二消极作用①在竞争活动中虽然能涌现出胜利者,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②在人与人的竞争活动中,某些学生们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碍或防备其他学生 ③经常不断的竞争活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 竞争对集体学习活动虽然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竞争活动。 92.对竞争的积极作用的研究:约翰逊于1974年的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和记忆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词汇、体育运动技能活动。此外,对那些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学习任务,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竞争活动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93.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94.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 95.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能有(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有历年的真题及模拟题

自考公关心理学试题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网盘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B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A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3.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4.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C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5. 《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的作者是( C )A. 苏格拉底 B. 赫尔巴特 C. 昆体良 D. 亚里士多德6.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7.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8. 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9.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 B )A.《教育漫话》 B.《爱弥尔》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10. 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1. B 2. A 3. A 4. C 5. C 6. A 7. D 8. B 9. B 10. C 11. 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是( D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康德12.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13.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康德14. 提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为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教育家是( B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15. 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教育家是( C )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杜威16. 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的教育家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康德 D. 卢梭17. 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思想家是( D )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斯宾塞18. 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代表作是(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19. 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 A ) A. 梅伊曼 B. 斯宾塞 C. 拉伊 D. 杜威20. 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C ) A. 梅伊曼 B. 斯宾塞 C. 拉伊 D. 杜威11. D 12. D 13. A 14. B 15. C 16. A 17. D 18. B 19. A 20. C21.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22.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 )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23. 以下哪一项不是传统教育所强调的( B )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24.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C )A. 白板说 B. 做中学 C. 儿童中心主义 D. 实质教育派25. 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 B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课堂中心 D. 书本中心26. 下列不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是( B ) A.“从做中学” B.“生活即教育”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生长”27.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A. 凯洛夫 B. 赞可夫 C. 布鲁纳 D. 维果斯基28. 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史ABC》 C.《教育学》 D.《教育过程》29. 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凯洛夫 D. 赞可夫30. 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B )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凯洛夫 D. 赞可夫21. D 22. A 23. B 24. C 25. B 26. B 27. A 28. A 29. A 30. B31. 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代表作是( B ) A.《教育过程》 B.《教学与发展》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育学》32. 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研究的苏联教育家是( B ) A. 马卡连柯 B. 巴班斯基 C. 凯洛夫 D. 赞可夫33. 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 A. 历史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统计法34. 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D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35.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研究方法是( C )A. 谈话 B. 问卷 C. 观察 D. 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36. 教育归根到底产生于( D )A. 本能 B. 无意识摹仿 C. 社会交往 D. 生产劳动37. 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是( B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荀子38. 认为人本性善,教育的意义在于“存心养性”的思想家是( C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荀子39. 认为人本性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家是( A )A. 荀子 B. 墨子 C. 孟子 D. 孔子40.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的教育家是( D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卢梭 D. 裴斯泰洛齐31. B 32. B 33. A 34. D 35. C 36. D 37. B 38. C 39.A作用 6.促进阻碍 7.结构化网络化 40. D41. 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B )A. 希腊 B. 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42.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A )A. 商代 B. 夏朝 C. 西周 D. 东汉43. 已经出现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的是( B )A. 商代 B. 夏朝 C. 西周 D. 东汉44. 1870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C )A.《普通教育法》 B.《费里法案》 C.《初等教育法》 D.《小学校令》45. 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于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条约是( D )A.《世界人权宣言》 B.《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C.《德里宣言》 D.《儿童权利宣言》46.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A. 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 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 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 技能和技巧的提高47. 下列不属于心理的发展的是( B )A. 感觉 B. 神经系统的发育 C. 知觉 D. 性格48. 下列属于身体的发展的是( C )A. 注意 B. 记忆 C. 心脏的发育 D. 思维49.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50. 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C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41. B 42. A 43. B 44. C 45. D 46. A 47. B 48. C 49. D 50. C51.. 认为“智力的本质也是一种适应” 的心理学家是( A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52. 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C )A. 感知运动时期 B. 前运算时期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53. 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可能培养他成为一个画家,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5.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6.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D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57.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B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58.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D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59.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A. 个别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60.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 B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51. A 52. C 53. A 54. B 55. C 56. D 57. B 58. D 59. A 60. B61.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62.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3.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B )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64.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D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5. 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A )A. 社会实践 B.遗传 C. 教育 D. 成熟6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67.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D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68. 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 A )A. 教育 B. 文化 C. 科学技术 D. 政治经济制度69.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C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制度 D. 文化70. 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指的是( B )A. 文化传递 B. 文化传播 C. 文化交流 D. 文化更新61. C 62. C 63. B 64. D 65. A 66. D 67. D 68. A 69. C 70. B71. 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的( D )A. 生产性 B. 阶级性 C. 民族性 D. 历史继承性72. 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 )A.客观性 B.规范性 C.强制性 D.历史性73.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D )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B.教育思想 C.教育管理制度 D.学制74. 在中世纪大学的四科中,具有普通教育性质的是( A )A.文科科 B.神学科 C.医学科 D.法学科7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A.任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颁布的学制76.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C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77. 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 A )A.对受教育都身心素质的规定 B.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C.以上二者的统一78. 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是( C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79. 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 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8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政治性质的制约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71. D 72. A 73. D 74. A 75. B 76. C 77. A 78. C 79. A 80. C8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命题告诉我们( D )A.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根本不存在对立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始终存在C.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全统一D.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还是存在的,有时甚至还很尖锐82. 追求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是哪种教育目的观的观点( A )A.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B.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C.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83. 关于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B.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同样的发展C.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特长D.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精通84.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内容的是( C )A. 正规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终身教育 D. 非正式的教育85. 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 D )A. 教师 B. 报刊杂志 C. 声像资料 D. 教材86. 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 A )A. 教育内容 B. 教育途径 C. 教育过程 D. 教育制度87. 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B )A. 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 文化传统 D.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88.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A )A. 增强学生的体质 B.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C. 培养良好的品德 D. 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89. 智力的发展的前提是( D )A. 形成技能技巧 B. 发展能力 C. 提高认识 D. 掌握知识90.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C )A. 道德品质教育 B. 政治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思想教育81. D 82. A 83. B 84. C 85. D 86. A 87. B 88. A 89.D 90.C91. 下列不属于欣赏自然美的形式的是( B )A. 组织学生远足 B. 美术 C. 指导学生写生 D. 地理课教学92.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 )A. 国家课程 B. 显在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学科课程93.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 B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94. 最基本的教育过程是( D )A.学生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或受完一定阶段教育的总的教育过程B.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育过程C.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育过程D.一点知识或一课书的教育过程95.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 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96. 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B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97.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作为提高学生认识的规律”的范畴的是( D )A.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C.读书与活动的关系 D.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98.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的范畴的是( A )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C.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D.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99. 对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之间成正比关系B.心理的发展必定有助于身体的发展C.具体与抽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非理性因素制约和决定着理性因素的发展100. 下列各项活动中,不是教育途径的是( B )A.教学 B.智育 C.课外活动 D.咨询与辅导91. B 92. A 93. B 94. D 95. C 96. B 97. D 98. A 99. C 100. B101. 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现场教学 D.网络教学102. 与课堂教学相比,复式教学的特殊性是( C )A.分班教学 B.分科教学 C.自动作业与直接教学交替进行D.每节课有固定的时间103.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C )A.课外兴趣小组 B.少先队活动 C.家庭作业 D.读书报告会104.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活动的形式的是( C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研究活动 D.个人活动105. 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思想品德教育的共同之处是( A )A.根本目的相同 B.基本任务相同 C.理论基础相同 D.基本方法相同106. 不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B )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107. 不属于学习生活辅导的内容的是( A )A.作业辅导 B.学习态度辅导 C.学习策略辅导 D.学习习惯辅导10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职业指导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过程。B.升学指导也属于职业指导。C.职业指导就是要负责为学生找工作。D.职业指导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109. 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是( A ):A.尊重学生 B.面向全体学生 C.要有耐心 D.坚持具体性原则110. 开设一门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 A )A.系统讲授式 B.专题讲座式 C.学科渗透式 D.协作辅导式101.A 102.C 103.C 104.C 105.A 106.B 107.A 108.C 109.A 110.A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5.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 36.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 37.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 3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3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 40.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 4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 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0.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51.如何避免机械学习: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 52.接受学习的特点: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4.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 55.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56.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57.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1.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 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 6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63.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 64.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一切包含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证。所以变式是指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肯定例证。 65.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以此能使人用一类动作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它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是能够被证实的。 66.规则学习的教学步骤:①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 67.问题教学的实质:是置学生于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以形式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高级的学习。 68.问题教学的步骤: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69.问题教学的趋向:根据学习者寻求解答的趋向,分为两种方式。①尝试错误式。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错误、出现获得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方式。②认知顿悟式。顿悟,常体现在学习者运用已知规则来解决同类问题的变式中,迁移能力是顿悟式解决问题的重要准则。 70.华莱士的四个阶段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 ②孕育阶段 ③明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71.蔡燊安等的四阶段论:①定向阶段 ②逼近阶段 ③成型阶段 ④引深阶段 72.创造力是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多因素论是符合实际的,单因素论是没有根据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单一能力来完成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造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73.创造力是少数人独有还是多数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它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标志的。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 74.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研究与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性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75.创造性与智力: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 76.创造性与人格:创造,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 77.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建议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②尊重儿童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③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④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 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 78.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①局部改变法 ②棋盘法 ③清单法 ④比拟法 79.学习的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80.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但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引起学习迁移研究家们的极大怀疑。 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采用试验来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 三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四概括原理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五关系转换说: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六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81.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①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②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迁移量有赖于初次学习的程度,在初次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会使迁移量增加。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学习都不利于迁移。③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④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 8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②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③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83.学习动机的作用:①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③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84.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85.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86.增强学习兴趣的三种办法:①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②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③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87.增强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①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风趣化 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⑤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88.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89.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①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②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③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 ④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 90.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进行班集体或小组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 91.竞争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一积极作用,建立在适当引导和适当学习活动基础上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激发性。二消极作用①在竞争活动中虽然能涌现出胜利者,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②在人与人的竞争活动中,某些学生们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碍或防备其他学生 ③经常不断的竞争活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 竞争对集体学习活动虽然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竞争活动。 92.对竞争的积极作用的研究:约翰逊于1974年的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和记忆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词汇、体育运动技能活动。此外,对那些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学习任务,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竞争活动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93.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94.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 95.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2022考研心理学基础课程》百度云网盘资源下载地址

链接:

提取码:l23t

考研介绍:考研是考生成为研究生必须要通过的选拔性考试。研究生是继大专和本科之后更高层次的学历,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般提到的“研究生”通常指硕士研究生。考研专业分为十三大学科门类,十三大门类下面再分为110多个一级学科,110多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4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很多二级学科。十三大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翔高教育心理学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作者名:翔高教育心理学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8页数:215内容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2012年)》分析了其中深藏的命题规律。我们发现每年的考点绝大多数都不会和以前考过的考点完全重复,它们更多的是和以前考点有横向联系的其他考点。因此,考生研究真题,除了要领悟其命题规律,更重要的是跳出真题之外,才能达到更好的应试效果。作者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2012年)》是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用书。命题统计历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考点在大纲中的分布点,规律分析按照历年考研真题考点轨迹,精准预测2012年考点分布,答案解析解读并分析正确及错误答案,

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翔高教育心理学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作者名:翔高教育心理学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8页数:215内容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2012年)》分析了其中深藏的命题规律。我们发现每年的考点绝大多数都不会和以前考过的考点完全重复,它们更多的是和以前考点有横向联系的其他考点。因此,考生研究真题,除了要领悟其命题规律,更重要的是跳出真题之外,才能达到更好的应试效果。作者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2012年)》是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用书。命题统计历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考点在大纲中的分布点,规律分析按照历年考研真题考点轨迹,精准预测2012年考点分布,答案解析解读并分析正确及错误答案,

网上查询百度文库里下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 D.人文科学2.海洛因属于下列哪种心理促动药物?()A.镇静剂 B.兴奋剂C.迷幻剂 D.止痛剂3.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之间是()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C.函数关系 D.非确定性关系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地点法 B.韵律法C.记笔法 D.特征法5.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6.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人是()A.推孟 B.威克斯勒 C.比内 D.吉尔福特7.母性动机是一种()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 D.交往动机8.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9.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沙赫特 B.库利 C.舒茨 D.霍曼斯10.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A.否认 B.压抑 C.转移 D.退行11.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1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13.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A.程序性记忆 B.情景记忆C.技能记忆 D.语义记忆14.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15.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具有()A.独特性 B.稳定性C.统合性 D.复杂性17.“男孩象男孩,女孩象女孩”。这是儿童哪方面得到发展的结果?()A.认知发展 B.个性发展C.社会性发展 D.行为习惯发展18.第一个对智力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是()A.比内 B.达尔文 C.桑代克 D.高尔顿19.先有一个目标,当人们认识到它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时,就要想出各种办法,采取活动来缩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A.逆向工作法 B.爬山法C.算法式 D.手段——目的法2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A.中间稍快 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21.“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22.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A.调节 B.维持 C.集中性 D.选择23.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哪种方法()A.观察法 B.测验法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24.掌握了正确的归因方式,具有坚定信念,勇于挑战和富于创造的人,表明他具有较高水平的()A.工作动机 B.成长动机C.交往动机 D.成就动机25.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学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26.讲话风格是属于()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C.身体语言 D.表情27.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就是指()A.没有心理疾病 B.有正常的智力水平C.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D.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8.“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说明以下哪种观点?()A.人越老越聪明 B.老年人流体智力没有衰退C.老年人晶体智力还在发展 D.老年人有个别差异29.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属于()A.非文字测验 B.文字测验C.速度测验 D.难度测验30.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推理?()A.三段论推理 B.条件推理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31.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长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B.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为语音代码C.长时记忆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建构的过程D.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扮演着意识的角色32.由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次数决定的声音属性是()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音律33.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A.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 B.1年、28天、24小时、60分钟C.1年、30天、25小时、90分钟 D.1年、30天、25小时、60分钟34.以下哪项属于理论领域的心理学分支?()A.心理测量学 B.咨询心理学C.法律心理学 D.组织心理学35.伴随情绪反应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称之为()A.生理唤醒 B.主观体验C.外部行为 D.主观需要36.运动员为了追求更高、更强的目标,敢于冒险,勇于向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不断地刷新成绩,这种人格类型属于()A.智力T+型 B.智力T-型C.体格T+型 D.体格T-型37.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叫做()A.从众 B. 众从 C.去个性化 D.顺从3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压力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B.挫折不仅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会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C.对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D.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环境39.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什么特点?()A.普遍性 B.阶段性C.渐进性 D.适合性40.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A.常规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 D.创造性思维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41.催眠42.视觉适应43.智力的二因素说44.人格45.年龄特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6.复习的策略47.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划分。4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49.应对挫折的策略。50.创造性思维具有哪些特征?51.失眠的表现及其类型。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52、53小题任选一题,不得多选,第54小题必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52.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53.根据影响人格形成因素,提出塑造学生优良人格的对策。54.请根据群体心理理论分析下面案例中所列举的社会现象,并对两种观点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在我们国家,平均主义“大锅饭”曾经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力发展缓慢,于是有人提出应大力强化人的独立自主意识,个体单干优于集体组织;但有的时候,集体的力量又是十分强大的,正如人们所说的“1+1大于2”“人心齐,泰山移”,因此,有人认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个最好上专业网站看看

自考心理学真题百度云盘

已经发给你了 加油 祝你顺利

网上查询百度文库里下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能有(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翔高教育心理学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作者名:翔高教育心理学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8页数:215内容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2012年)》分析了其中深藏的命题规律。我们发现每年的考点绝大多数都不会和以前考过的考点完全重复,它们更多的是和以前考点有横向联系的其他考点。因此,考生研究真题,除了要领悟其命题规律,更重要的是跳出真题之外,才能达到更好的应试效果。作者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详解(2012年)》是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用书。命题统计历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考点在大纲中的分布点,规律分析按照历年考研真题考点轨迹,精准预测2012年考点分布,答案解析解读并分析正确及错误答案,

2021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1. 下列关于医学心理学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及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B.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它各方面

C.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

D.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E.不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2. 关于医学心理学相关学科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B.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

C.心身医学与心理生理医学

D.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

E.应用学科

3.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叙述错误的是:

A.无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异常

B.无主观不适感觉

C.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行为

D.美国内科教授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著文最先提出

E.只关注患者伤情

4. 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运动觉

5. 感觉的特征不包括:

A.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B.联觉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适应

E.感觉不存在相互作用

6. 知觉的基本特性不包括:

A.知觉的相对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应用性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 - 研究范围 ,属于记忆性题目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它各方面;研究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及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2.【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 -性质及 相关学科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2)基础学科;(3)应用学科。相关学科:(1)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2)心理生理学;(3)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4)心身医学与心理生理医学;(5)行为医学;(6)心理健康心理学;(7)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8)护理心理学;(9)变态心理学。

3.【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美国内科教授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著文最先提出。与疾病相应的健康的概念应该是:无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异常;无主观不适感觉;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行为。

4.【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 - 感觉分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包括饥渴、饱胀、窒息等)。

5.【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 - 感觉的特征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觉的相互作用;(3)感觉的适应;(4)感觉对比;(5)联觉;(6)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6.【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 - 知觉的基本特征 。 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1. 关于暗示疗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助暗示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B.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

C.让患者尽快的摆脱自我中心观的思维

D.是基础性的心理治疗模式,是指以精神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方法

E.治疗师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

2.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

A.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

B.强调潜意识冲突对人的影响,澄清并解决冲突是其中心任务

C.以来访者为中心,无条件积极尊重和接纳来访者

D.指治疗师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

E.指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

3. 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研究的的学科是:()

A.心理学学科

B.交叉学科

C.医学学科

D.精神病学科

【多选题】4.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有:()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E.知觉的主观性

【多选题】5. 关于遗忘的规律与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遗忘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不变。

B.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其中言语材料遗忘快于形象材料

C.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记忆材料长度越长,就越容易遗忘

D.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遗忘,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保持

E.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

【多选题】6. 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在记忆的基本过程中包括:()

A.识记

B.再认

C.保持

D.再现

E.遗忘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参考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心理治疗得基本方法。暗示疗法:是指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方法。故本题选B。

2.【参考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心理治疗得基本方法。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属于暗示疗法的基本原理;以来访者为中心,无条件积极尊重和接纳来访者患者中心疗法属于患者中心疗法;治疗师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属于通情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师有意识地使用暗示去影响或改变个体的行为属于暗示疗法的基本原理。故本题选A。

3.【参考答案】B。解析: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B对,A、C、D错),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故本题选B。

4.【参考答案】ABC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知觉的知识点;(2)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四种。并不包括主观性,所以本题的答案应该选择ABCD。

5.【参考答案】BCE。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记忆的知识点;(2)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出时有困难称为遗忘,遗忘包括以下的规律与特点:①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A错);②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愿和长度的关系:从记忆材料的性质上说,抽象的材料遗忘快于形象的材料;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快于有意义的材料;言语材料遗忘快于形象材料(B对),从记忆材料的长度来说,记忆材料长度越长,就越容易遗忘(C对);③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保持,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遗忘(D错);④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E对)。故本题应选BCE。

6.【参考答案】ABC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记忆的知识点;(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它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保持,指识记过的材料(经验)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是实现再认和再现的重要保证。再认和再现,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再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大脑里重新出现的过程。通常是能够回忆的内容都可以再认,而可以再认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回忆。故本题应选ABCD。

  •   索引序列
  •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网盘
  •   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   自考心理学真题百度云盘
  •   2021心理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