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四川自考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总结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总结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如下:

1、管理者的含义:指挥他人工作的人员,有直接下属。主要工作是促进他人做好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地工作。

2、外部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顾客(或卖房,服务对象),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4、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5、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 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有:

1、管理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目标管理是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3、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率原理。

4、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科学方法,教育方法。

5、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1. 管理的职能 答案二:对于管理的职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 ,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多少流派?中国传统的三种不同流派的管理思想,即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老庄的道家管理思想,韩非的法家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3.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4. 管理环境(任务环境,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般环境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组织所处的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令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局的稳定和对组织的态度上。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般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其所在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方面。 经济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各类组织所需的各种资源的 获得方式、价格水准的影响和对市场需求结构的作用 来影响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 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家庭文化教育水平、传 统风俗习惯及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构成。 影响范围——行为规范、人口结构、生活方式。 影响的结果——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类型 可获得劳动力的数量和类型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4、技术因素 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科研潜 力和技术发展动向等因素构成。 影响范围——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方 式和方法。5、自然因素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二、任务环境因素 任务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 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顾客、竞争者、 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组织。5. 什么叫社会责任及理解(四章二节)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它要求企业探索基本的道德真理。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减少政府调节、责任和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环境等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对内和对外。对内是指对员工对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如利润分享对外包括经济、公众、环境等方面6.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1)计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a)1、计划的定义: 计划就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b)基本特征: <1> 计划的目的性 <2> 计划的有效性<3> 计划的主导性<4> 计划的普遍性<5> 计划的经济性<6> 计划的稳定性和弹性一家之言: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 。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计划的作用(1)合法性。组织的使命得以明确。(2)激励与责任的源泉。(3)行动指南。(4)理性决策。(5)绩效标准。7. 计划编制过程2)计划的原则和制定步骤。 (a)计划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2> 承诺原则<3> 灵活性原则<4> 改变航道原则<5> 限定因素原则(b)制定计划的步骤(1)估量计划 (5)评价备选方案(2)确立目标 (6)选择方案(3)确立前提条件(7)拟定派生方案(4)确立备选方案 (8)编制预算<7> 拟定派生方案<8> 编制预算8.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相关内容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a)决策含义。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b)决策的特征<1> 要求有具体而明确的决策目标 <2> 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 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 要求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5> 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9. 目标管理流程及其因素(第八章)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就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组织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目标(共四步)。高层管理预定目标;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定下级的目标; 上级和下级达成协议。 第二阶段:实施目标(共三步)。进行定期检查;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相互协调; 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结束目标(共三步)。总结和评估 ;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总结经验。10. 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指公司层面的战略,也称为公司战略。它是指针对企业整体的、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一切行为的纲领。 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定义企业的价值;关注全部商业机遇,决定主要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确定需要获取的资源和形成的能力,在不同业务之间分配资源;确定各种业务之间的配合,保证企业总体的优化;确定公司的组织结构,保证业务层战略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 总体战略是由公司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公司层管理者包括公司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者、董事会,以及有关的专业人员。公司总经理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总体战略成效的终极责任。总体战略的类型 总体战略一般可分为: 防御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 混合型战略 进攻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决策者的视角不同,而且还因为企业具有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内在特质和外部环境,会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战略。11. 人员配置的原则及原因论述人员工作配置工作的重要性;1管理学中的人员配置,是指读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服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2人员配置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经济和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将由掌握着现代知识的人才所决定,组织成员已经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3.在人员配备中应遵循的原理,服务要求明确原理,责权利一致原理,公开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不断培养原理。12. 集权与分权概念和意义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所谓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较重要的权力集中在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上级的决定、指示、指令行事。许多管理实践活动已经证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必然要求组织行为的统一性,可见,集权是必要的。所谓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较重要的权力分散授予组织的基层管理者,以便他们在行使这些权力时,能自主支配组织的有效的资源,自主决策、自主解决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分工,分权也是必然的。意义集权和分权是任何组织正常运行所必然存在的现象,同时集权与分权也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组织是绝对的集权,也没有任何组织是绝对的分权。因为,绝对的分权,会形成无组织的局面,最终势必造成组织的解体;同样,绝对的集权,会影响组织的活力。应该集中的权力而过于分散,称为上级领导的失职,应该分散的权力而过于集中,称为上级领导的擅权。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基层的或决策数目较多的问题,分权的程度就应高一些;反之,基层需要决策的数目越少,分权的程度就应越低。决策时涉及面广、影响又大,则集权程度就高;反之,集权程度就低集权和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a)集权和分权制的特点a) 集权制组织的特点:<1> 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2> 下级做决策时需向上级请示<3> 统一规划,统一经营<4> 统一核算b) 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 中下层有较多的经营决策权<2>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3> 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 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b)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1> 决策的重要性<2> 组织的规模<3> 组织的历史<4> 组织的变动程度<5> 高层管理者对一致性方针政策的偏好<6> 对授权的控制手段<7> 外界环境的影响13. 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综合运用组织和其他 相关管理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群体动力、 相关管理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群体动力、 领导、职权和组织再设计等问题, 领导、职权和组织再设计等问题,通过对组 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使之适应环境变 化和组织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化和组织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14. 需要的意义和含义15. 组织文化的要素和组织文化的培育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 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 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 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组织 制度、 制度、组织形象等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凝聚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如果组织文化是强调企业对外应变的“适应文化”,那么,组织便需要一个宽松而且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减少形式化、标准化和集权程度;如果组织文化倾向内部稳定的“稳定文化”,则组织结构应偏重稳定,以较高的形式化、标准化和集权程度去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持组织的稳定运行1.迪尔和肯尼迪的观点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 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 ①环境条件 ②价值信仰 ③英雄人物 ④习俗礼仪 ⑤文化网络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 )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选择 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目的 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 ,环境要求和组成方式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 组织文化模式。 组织文化模式。其次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 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 有经过科学的组合和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 化 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a.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明显 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 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 特点 b.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 理战略和发展方向 c.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 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和谐。 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和谐。过高或过低均难奏效 d.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 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 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 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见,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审慎选择出既符合本组织特点又反映员工心态 的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 a.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使 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 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 其深入人心 b.培养和树立典型 培养和树立典型 c.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3)提炼定格 ) a.精心分析 精心分析 b.全面归纳 全面归纳 c.精练定格:将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 精练定格: 精练定格 将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 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 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 再经过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 再经过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 表达出来 (4)巩固落实 ) a. 必要的制度保障 b. 领导者的强烈意识与观念、重视、行 领导者的强烈意识与观念、重视、 为榜样 c.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言行、举止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言行、 d.合理的奖惩 合理的奖惩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组织必须不失 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 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这既是一 个不断淘汰旧文化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的过程, 个不断淘汰旧文化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组织文 化由此经过不断的循环往复以达到更高的层次。16. 激励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激励的概念和原则。 (a)激励的概念。是指通过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引导员工的行为指向目标的过程。 (b)激励的原则 <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2> 公平公正原则 <3> 差异化和多样化原则激励理论。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4> 公平理论<5> 强化理论案例分析 一、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轨迹来剥削员工,请根据所学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是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答: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1、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 2、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17.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 : (1)周三多: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给领导下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资料来源:1955年出版的《管理学》。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但是除了领导,管理还包括其他内容,如计划、组织、控制等等。 我们常把领导者与管理者混为一谈,但其实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并不一定是领导者。 3、领导职能与作用: (1)确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情况高瞻远瞩,并为实现远景目标而制定变革战略。 (2)联合群众——对需要其合作的人讲明这一既定发展方向,以形成联盟。 (3)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但常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使群众战胜阻碍变革的主要政治、官僚和资源障碍,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请谈谈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一家之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未来与现在(6)变革与程序 (2)外部与内部(7)激励与约束 (3)团队与工作(8)艺术与科学 (4)决策与实施(9)软权与硬权 (5)效果与效率(10)个性与共性 资料来源: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18. 什么叫群体什么叫团队及分析不同任何聚集在一起的群体,都可以称为团体,旅游团、观看球赛的人群、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一群人,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员,在同一个医院上班的医疗人员,但是要成为“团队”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 2.和谐、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有着 精神上的区别,团队体现的是一种凝聚力的精神,群体是一种自然上的集合19. 有效控制的特征一)准确性和客观性一个控制系统如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就会导致管理者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没有采取行动;或者在根本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而采取行动,导致控制失效。 另外,在管理中难免会有许多主观因素,管理者不能只凭个人的主观经验或直觉进行判断,而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要尊重客观事实。(二)适应性它是指控制应当与计划和工作特点以及主管人员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比如: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要使主管人员理解信息的内容,使系统便于使用等等。(三)及时性 它是指能够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控制不但要准确而且要及时,再好的信息如果过时了,也是毫无用处的。要避免时滞,使控制失去应有的效果,要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使纠正措施的安排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最理想的控制应该是在偏差未出现之前,能够预计偏差的产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灵活性或弹性它是指控制工作即使在面临计划发生变动、出现了未能预见到的情况 或计划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控制系统本身应当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与计划一同变动;不能把控制工作过于死板地同计划拧在一起,以免在整个计划失策或发生突然变动时控制也跟着失控。或者说,控制必须有弹性。比如企业的预算工作、滚动计划、应变计划等等都体现了控制的弹性原则。(五)经济性 控制系统的运行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任何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都要与其成本进行比较。要精心选择控制点,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防止在无效控制上花费精力和财力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取得所期望的效果。要重视选择关键性问题和注意对例外出现的偏差进行控制。因此,经济性原则也称关键控制点原则和例外情况原则。 (六)匹配性任何控制或技术都必须适合组织气氛才能奏效。例如,在员工自由度较大,对管理的参与程度较深的组织中,严格监视型的控制系统将不受欢迎,也很难成功。 (七)指示性有效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指出偏差的产生,而且还必须指出偏差发生在哪一个确切位置,谁应该对偏差负责,并建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 (八)理解性任何控制系统对所涉及到的员工来说都必须是可以理解的。 (九)标准的合理性与多重性控制的标准应是富有挑战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合理标准;标准过高或过低,都还会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控制应采取多重标准,多重标准比单一标准更难把握,可以防止工作中出现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多重标准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工作。(十)重点与例外相结合控制要突出重点,在控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最能反映体现成果的关键因素控制;有些偏差无关紧要,有些偏差却意义重大;另外,控制工作要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情况,可使管理者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将其工作集中在需要注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上;在对例外的重视程度上,不仅依大小而定,要考虑实际情况;同时例外与重点要结合起来,即控制要注意关键点上的例外情况。 -20.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以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1. 标杆管理标杆管理(基准管理) 美国施乐首创。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是一个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22. 学习型组织 及五项修炼的内容学习型组织(彼得M?圣吉博士) 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语言具有三个基本元件:不断增强的回馈、反复调节的回馈、时间滞延。思考题:1、领导与职权的关系在不同的组织中是否不同? 2、领导风格对领导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 3、如何成为成功的领导者?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第一篇 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总结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有:

1、管理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目标管理是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3、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率原理。

4、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科学方法,教育方法。

5、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 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

1. 管理的职能 答案二:对于管理的职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 ,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多少流派?中国传统的三种不同流派的管理思想,即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老庄的道家管理思想,韩非的法家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3.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4. 管理环境(任务环境,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般环境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组织所处的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令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局的稳定和对组织的态度上。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般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其所在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方面。 经济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各类组织所需的各种资源的 获得方式、价格水准的影响和对市场需求结构的作用 来影响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 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家庭文化教育水平、传 统风俗习惯及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构成。 影响范围——行为规范、人口结构、生活方式。 影响的结果——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类型 可获得劳动力的数量和类型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4、技术因素 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科研潜 力和技术发展动向等因素构成。 影响范围——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方 式和方法。5、自然因素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二、任务环境因素 任务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 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顾客、竞争者、 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组织。5. 什么叫社会责任及理解(四章二节)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它要求企业探索基本的道德真理。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减少政府调节、责任和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环境等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对内和对外。对内是指对员工对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如利润分享对外包括经济、公众、环境等方面6.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1)计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a)1、计划的定义: 计划就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b)基本特征: <1> 计划的目的性 <2> 计划的有效性<3> 计划的主导性<4> 计划的普遍性<5> 计划的经济性<6> 计划的稳定性和弹性一家之言: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 。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计划的作用(1)合法性。组织的使命得以明确。(2)激励与责任的源泉。(3)行动指南。(4)理性决策。(5)绩效标准。7. 计划编制过程2)计划的原则和制定步骤。 (a)计划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2> 承诺原则<3> 灵活性原则<4> 改变航道原则<5> 限定因素原则(b)制定计划的步骤(1)估量计划 (5)评价备选方案(2)确立目标 (6)选择方案(3)确立前提条件(7)拟定派生方案(4)确立备选方案 (8)编制预算<7> 拟定派生方案<8> 编制预算8.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相关内容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a)决策含义。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b)决策的特征<1> 要求有具体而明确的决策目标 <2> 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 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 要求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5> 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9. 目标管理流程及其因素(第八章)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就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组织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目标(共四步)。高层管理预定目标;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定下级的目标; 上级和下级达成协议。 第二阶段:实施目标(共三步)。进行定期检查;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相互协调; 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结束目标(共三步)。总结和评估 ;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总结经验。10. 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指公司层面的战略,也称为公司战略。它是指针对企业整体的、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一切行为的纲领。 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定义企业的价值;关注全部商业机遇,决定主要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确定需要获取的资源和形成的能力,在不同业务之间分配资源;确定各种业务之间的配合,保证企业总体的优化;确定公司的组织结构,保证业务层战略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 总体战略是由公司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公司层管理者包括公司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者、董事会,以及有关的专业人员。公司总经理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总体战略成效的终极责任。总体战略的类型 总体战略一般可分为: 防御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 混合型战略 进攻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决策者的视角不同,而且还因为企业具有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内在特质和外部环境,会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战略。11. 人员配置的原则及原因论述人员工作配置工作的重要性;1管理学中的人员配置,是指读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服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2人员配置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经济和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将由掌握着现代知识的人才所决定,组织成员已经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3.在人员配备中应遵循的原理,服务要求明确原理,责权利一致原理,公开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不断培养原理。12. 集权与分权概念和意义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所谓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较重要的权力集中在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上级的决定、指示、指令行事。许多管理实践活动已经证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必然要求组织行为的统一性,可见,集权是必要的。所谓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较重要的权力分散授予组织的基层管理者,以便他们在行使这些权力时,能自主支配组织的有效的资源,自主决策、自主解决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分工,分权也是必然的。意义集权和分权是任何组织正常运行所必然存在的现象,同时集权与分权也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组织是绝对的集权,也没有任何组织是绝对的分权。因为,绝对的分权,会形成无组织的局面,最终势必造成组织的解体;同样,绝对的集权,会影响组织的活力。应该集中的权力而过于分散,称为上级领导的失职,应该分散的权力而过于集中,称为上级领导的擅权。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基层的或决策数目较多的问题,分权的程度就应高一些;反之,基层需要决策的数目越少,分权的程度就应越低。决策时涉及面广、影响又大,则集权程度就高;反之,集权程度就低集权和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a)集权和分权制的特点a) 集权制组织的特点:<1> 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2> 下级做决策时需向上级请示<3> 统一规划,统一经营<4> 统一核算b) 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 中下层有较多的经营决策权<2>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3> 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 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b)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1> 决策的重要性<2> 组织的规模<3> 组织的历史<4> 组织的变动程度<5> 高层管理者对一致性方针政策的偏好<6> 对授权的控制手段<7> 外界环境的影响13. 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综合运用组织和其他 相关管理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群体动力、 相关管理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群体动力、 领导、职权和组织再设计等问题, 领导、职权和组织再设计等问题,通过对组 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使之适应环境变 化和组织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化和组织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14. 需要的意义和含义15. 组织文化的要素和组织文化的培育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 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 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 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组织 制度、 制度、组织形象等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凝聚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如果组织文化是强调企业对外应变的“适应文化”,那么,组织便需要一个宽松而且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减少形式化、标准化和集权程度;如果组织文化倾向内部稳定的“稳定文化”,则组织结构应偏重稳定,以较高的形式化、标准化和集权程度去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持组织的稳定运行1.迪尔和肯尼迪的观点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 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 ①环境条件 ②价值信仰 ③英雄人物 ④习俗礼仪 ⑤文化网络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 )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选择 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目的 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 ,环境要求和组成方式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 组织文化模式。 组织文化模式。其次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 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 有经过科学的组合和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 化 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a.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明显 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 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 特点 b.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 理战略和发展方向 c.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 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和谐。 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和谐。过高或过低均难奏效 d.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 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 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 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见,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审慎选择出既符合本组织特点又反映员工心态 的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 a.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使 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 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 其深入人心 b.培养和树立典型 培养和树立典型 c.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3)提炼定格 ) a.精心分析 精心分析 b.全面归纳 全面归纳 c.精练定格:将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 精练定格: 精练定格 将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 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 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 再经过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 再经过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 表达出来 (4)巩固落实 ) a. 必要的制度保障 b. 领导者的强烈意识与观念、重视、行 领导者的强烈意识与观念、重视、 为榜样 c.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言行、举止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言行、 d.合理的奖惩 合理的奖惩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组织必须不失 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 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这既是一 个不断淘汰旧文化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的过程, 个不断淘汰旧文化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组织文 化由此经过不断的循环往复以达到更高的层次。16. 激励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激励的概念和原则。 (a)激励的概念。是指通过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引导员工的行为指向目标的过程。 (b)激励的原则 <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2> 公平公正原则 <3> 差异化和多样化原则激励理论。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4> 公平理论<5> 强化理论案例分析 一、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轨迹来剥削员工,请根据所学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是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答: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1、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 2、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17.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 : (1)周三多: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给领导下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资料来源:1955年出版的《管理学》。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但是除了领导,管理还包括其他内容,如计划、组织、控制等等。 我们常把领导者与管理者混为一谈,但其实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并不一定是领导者。 3、领导职能与作用: (1)确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情况高瞻远瞩,并为实现远景目标而制定变革战略。 (2)联合群众——对需要其合作的人讲明这一既定发展方向,以形成联盟。 (3)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但常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使群众战胜阻碍变革的主要政治、官僚和资源障碍,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请谈谈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一家之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未来与现在(6)变革与程序 (2)外部与内部(7)激励与约束 (3)团队与工作(8)艺术与科学 (4)决策与实施(9)软权与硬权 (5)效果与效率(10)个性与共性 资料来源: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18. 什么叫群体什么叫团队及分析不同任何聚集在一起的群体,都可以称为团体,旅游团、观看球赛的人群、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一群人,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员,在同一个医院上班的医疗人员,但是要成为“团队”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 2.和谐、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有着 精神上的区别,团队体现的是一种凝聚力的精神,群体是一种自然上的集合19. 有效控制的特征一)准确性和客观性一个控制系统如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就会导致管理者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没有采取行动;或者在根本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而采取行动,导致控制失效。 另外,在管理中难免会有许多主观因素,管理者不能只凭个人的主观经验或直觉进行判断,而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要尊重客观事实。(二)适应性它是指控制应当与计划和工作特点以及主管人员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比如: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要使主管人员理解信息的内容,使系统便于使用等等。(三)及时性 它是指能够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控制不但要准确而且要及时,再好的信息如果过时了,也是毫无用处的。要避免时滞,使控制失去应有的效果,要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使纠正措施的安排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最理想的控制应该是在偏差未出现之前,能够预计偏差的产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灵活性或弹性它是指控制工作即使在面临计划发生变动、出现了未能预见到的情况 或计划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控制系统本身应当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与计划一同变动;不能把控制工作过于死板地同计划拧在一起,以免在整个计划失策或发生突然变动时控制也跟着失控。或者说,控制必须有弹性。比如企业的预算工作、滚动计划、应变计划等等都体现了控制的弹性原则。(五)经济性 控制系统的运行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任何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都要与其成本进行比较。要精心选择控制点,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防止在无效控制上花费精力和财力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取得所期望的效果。要重视选择关键性问题和注意对例外出现的偏差进行控制。因此,经济性原则也称关键控制点原则和例外情况原则。 (六)匹配性任何控制或技术都必须适合组织气氛才能奏效。例如,在员工自由度较大,对管理的参与程度较深的组织中,严格监视型的控制系统将不受欢迎,也很难成功。 (七)指示性有效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指出偏差的产生,而且还必须指出偏差发生在哪一个确切位置,谁应该对偏差负责,并建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 (八)理解性任何控制系统对所涉及到的员工来说都必须是可以理解的。 (九)标准的合理性与多重性控制的标准应是富有挑战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合理标准;标准过高或过低,都还会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控制应采取多重标准,多重标准比单一标准更难把握,可以防止工作中出现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多重标准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工作。(十)重点与例外相结合控制要突出重点,在控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最能反映体现成果的关键因素控制;有些偏差无关紧要,有些偏差却意义重大;另外,控制工作要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情况,可使管理者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将其工作集中在需要注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上;在对例外的重视程度上,不仅依大小而定,要考虑实际情况;同时例外与重点要结合起来,即控制要注意关键点上的例外情况。 -20.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以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1. 标杆管理标杆管理(基准管理) 美国施乐首创。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是一个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22. 学习型组织 及五项修炼的内容学习型组织(彼得M?圣吉博士) 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语言具有三个基本元件:不断增强的回馈、反复调节的回馈、时间滞延。思考题:1、领导与职权的关系在不同的组织中是否不同? 2、领导风格对领导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 3、如何成为成功的领导者?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

  •   索引序列
  •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总结
  •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汇总
  •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总结
  •   四川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