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四川自考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

发布时间: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

发布时间: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

2014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已经公布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 B.巴纳德 C.法约尔 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园城市 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 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 B.种族 C.阶层 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 A.两个阶级 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 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 A.水平流动 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 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欧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 37.社会网络 38.社会运动 39.城市群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人的产生 B.劳动的产生 C.文化的产生 D.文明的产生2.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3.下列关于我国家庭周期的变化错误的是( )A.家庭建立时间由早变晚 B.家庭建立时间由晚变早C.生育期由长变短 D.家庭的生命周期有延长趋势4.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主题是( )A.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B.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层C.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流动 D.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6.使现代社会学成为正式的大学课程,并成为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7.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人员流动范围C.行政区划 D.其他9.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1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人性“恶”发展结果D.社会分化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12.体现孙本文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成果的是(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心理学》C.《现代中国社会问题》 D.《当代中国社会学》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14.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15.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16.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A.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群1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是(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濡化 D.文化交流18.把社会看做是惟一真实存在的是( )A.社会唯实论 B.社会唯名论 C.历史唯物论 D.形而上学19.下列关于社会学发展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B.从美国向欧洲转移C.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D.从亚洲向欧洲转移20.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腐败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21.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的科学认识,既不在于整体也不在于个人,而在于(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D.家庭与家庭的关系22.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C.民族关系 D.生产关系23.精神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 )A.哲学 B.科学 C.宗教 D.价值观念24.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5.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26.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27.纵向角度考察社区的标准主要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之间的精神纽带C.社会价值 D.人的素质28.“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A.卢梭 B.亚当•斯密 C.韦伯 D.马克思29.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30.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B. 拟剧论 D.交换论E.常人方法学3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区位C.经济 D.文化E.组织33.“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A.恐怖主义 B.地区冲突C.种族冲突 D.核武器扩散E.毒品走私3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A.观察法 B.实验法C.比较法 D.实证法E.统计法35.社会福利包括(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E.社会保障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解释性功能37.文化濡化38.组织39.社区纵向格局40.阶级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现代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42.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43.社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4.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45.社会学有哪些功能?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如何实现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47.试述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B 4.B 5.A 6.C 7.D 8.A 9.C 10.A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D21.A 22.A 23.D 24.D 25.D 26.A 27.A 28.B 29.B 30.B二、多项选择题31.ACE 32.ABCDE 33.ABDE 34.ABC 35.ABCD三、名词解释36.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7.是指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38.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39.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40.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四、简答题41.(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42.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43.(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2)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3)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44.(1)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2)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3)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4)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45.(1)研究功能,包括:①描述性功能;②解释性功能;③预测性功能;④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3)社会管理功能,包括: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五、论述题46.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47.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社会中不同地位人们的个人利益实现程度的指示器,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利益调节制衡机制的推动力。我国社会学界认为,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对社会的作用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机制:社会群体成员利益实现的程度影响其态度及行为状态;一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状态影响着相应的社会活动的发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参与社会并在利益群体中实现的利益越多,其态度与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人们的社会活动可能处于被动消极状态,社会发展则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有效地协调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大多数人的社会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答案

10题,A9题,D8题,A7题,B6题,C 5题,B4题,A3题,A 2题,c1题,B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人的产生 B.劳动的产生 C.文化的产生 D.文明的产生2.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3.下列关于我国家庭周期的变化错误的是( )A.家庭建立时间由早变晚 B.家庭建立时间由晚变早C.生育期由长变短 D.家庭的生命周期有延长趋势4.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主题是( )A.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B.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层C.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流动 D.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6.使现代社会学成为正式的大学课程,并成为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7.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人员流动范围C.行政区划 D.其他9.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1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人性“恶”发展结果D.社会分化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12.体现孙本文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成果的是(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心理学》C.《现代中国社会问题》 D.《当代中国社会学》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14.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15.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16.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A.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群1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是(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濡化 D.文化交流18.把社会看做是惟一真实存在的是( )A.社会唯实论 B.社会唯名论 C.历史唯物论 D.形而上学19.下列关于社会学发展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B.从美国向欧洲转移C.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D.从亚洲向欧洲转移20.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腐败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21.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的科学认识,既不在于整体也不在于个人,而在于(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D.家庭与家庭的关系22.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C.民族关系 D.生产关系23.精神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 )A.哲学 B.科学 C.宗教 D.价值观念24.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5.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26.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27.纵向角度考察社区的标准主要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之间的精神纽带C.社会价值 D.人的素质28.“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A.卢梭 B.亚当•斯密 C.韦伯 D.马克思29.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30.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B. 拟剧论 D.交换论E.常人方法学3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区位C.经济 D.文化E.组织33.“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A.恐怖主义 B.地区冲突C.种族冲突 D.核武器扩散E.毒品走私3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A.观察法 B.实验法C.比较法 D.实证法E.统计法35.社会福利包括(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E.社会保障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解释性功能37.文化濡化38.组织39.社区纵向格局40.阶级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现代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42.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43.社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4.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45.社会学有哪些功能?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如何实现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47.试述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B 4.B 5.A 6.C 7.D 8.A 9.C 10.A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D21.A 22.A 23.D 24.D 25.D 26.A 27.A 28.B 29.B 30.B二、多项选择题31.ACE 32.ABCDE 33.ABDE 34.ABC 35.ABCD三、名词解释36.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7.是指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38.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39.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40.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四、简答题41.(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42.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43.(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2)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3)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44.(1)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2)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3)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4)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45.(1)研究功能,包括:①描述性功能;②解释性功能;③预测性功能;④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3)社会管理功能,包括: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五、论述题46.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47.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社会中不同地位人们的个人利益实现程度的指示器,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利益调节制衡机制的推动力。我国社会学界认为,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对社会的作用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机制:社会群体成员利益实现的程度影响其态度及行为状态;一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状态影响着相应的社会活动的发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参与社会并在利益群体中实现的利益越多,其态度与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人们的社会活动可能处于被动消极状态,社会发展则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有效地协调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大多数人的社会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社会学概论作业1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二,填空题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五,论述题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概论作业2名词解释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二,填空题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勒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论 10,剥削三,选择题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四,简答题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五,论述题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社会学概论作业3一,名词解释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二,填空题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再生产10,劳动资源三,选择题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四,简答题1,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2,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四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规范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止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3,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4,一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二是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五,论述题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社会学概论作业4一,名词解释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研究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二,填空题1,国民收入 2,社区工作 3,农村社会保障 4,五行相胜 5,索罗金 6,柏雷托 7,家庭流动 8,第三次浪潮 9,罗马俱乐部学派 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三,选择题1,B 2,A 3,A 4,C 5,A 6,A 7,C 8,B9,A 10,D四,简答题1,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二是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三是合法性.近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是依法进行的.四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人们对其同类所抱有的同情,爱护的感情与理性,是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性质及其涉及领域的广泛,决定了社会工作类型的多样化.3,社会流动的类型分为一是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二是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三按流动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意义: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的涵义.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上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基础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拳的分析观点.另外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五,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二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三是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四是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说明:以上简答题,论述题的答案只作参考,另仍需作适当具体的阐述。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 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11.过度城市化(超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 1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13.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4.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15.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导领域内知道人们的规则体系,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16.设备系统:制度的实行和表现,最后还要依赖于一套有形的工具,一套物质设备。设备系统包括实用的设备和象征性的设备。 17.越轨行为:是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18.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19.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20.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21.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是指经济上、物质上和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 22.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社区组织的核心是把社区中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姐姐社区的问题。 23.生活方式:所谓身国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24.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一种积聚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简答及论述 1. 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社会群体的结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自己的创造,其他动物社会群体的结合是生物现象,是本能行为。(3)人类社会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标,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2)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 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语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4.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社会化的内容 基本社会化:传授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提供角色人选 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 5.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和。(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和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也称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社会关系。初级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在库利看来,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居。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满足;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一, 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其目标比初级社会群体目标更加固定。 第二, 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担负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目的就简单明了。 第三, 社会组织成员间不那么亲密。由于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对事不对人,因而起成员之间的关系少带感情。 第四, 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关系,年个万亿毫 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第五, 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9. 社区的要素: (1)有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区域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文化;(5)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10.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从人类的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化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1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是社会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提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1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2)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的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致自己的目标。(3)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组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目标和任务的载体,是该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规则的实践者。组织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是依照行为规则系统实现目标的有组织的人们的行为系统。它包括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组织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4)设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它既包括实用的设备,如从事工业生产的厂房、工具和资金,也包括象征性和设备,即有助于人们顺利活动的符号,如校徽、商标等,它们是该制度的代表性符号。社会制度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现实的功能系统。在这四个要素中,概念系统、规则系统是社会制度的“灵魂”,组织系统、设备系统是其“驱体”。 14.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 第一, 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第二, 二者被只车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第三, 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15.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1)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16.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具体措施 (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3)我国解决就业问题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17.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8.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阻滞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19.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标都是帮助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因失业、贫困、疾病、生理缺陷而陷入困难者。但又有差异:(1)社会保障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保障人民生活的一套制度,是关于何种社会成员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享受保障的一套规定;而社会工作是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的范围比社会保障稍宽一些,比如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活动就是在社会保障之外的,但它属于社会工作。(3)社会保障的目标则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全,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则更多着眼于受助者困难的解决及其内在发展。 20.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后者不发达。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境地。 21.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划分的意义 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类型也多种多样。按照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研究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垂直流动,可以解决我过目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建设成为一支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研究水平流动,可以解决我过用人不合理的现象,加强人才交流,既可以解决用人不合理现象,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影而出,等等。 填空题 1. 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2. 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3. 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4.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5. 孔德在提出这一名词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科学 6.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7.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肆言》 8.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9.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0.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12. 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科教科书分析的逻辑起点 13. 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14. 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15.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精神和规范三类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7. 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8. 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19. 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0. 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而不是需要的更替 21.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2.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群体游戏阶段 23. 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4. 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5. 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26.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27. 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28. 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29. 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30.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作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31. 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32.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3. 集体行为的特征是非组织性,突发性和反常性 34. 集体行为的类型是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社会运动 35. 集体行为的成因是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社会控制力 36. 人的社会化进程,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7.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8. 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9. 巴莆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0. 巴莆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41.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42. 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43. 社会群体的形成愿意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 44. 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45. 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46. 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47. 初级社会群体保持较小的规模 48. 初级社会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49.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50.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51. 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52. 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军事组织 53. 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54. 社会组织构成的要素有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的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质设备 55.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是能量交换关系 56. 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决策模式,一种是米住决策模式,其决定性的因素是环境的需求,组织的资源,组织能力,上级指令 57. 就其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58. 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 59. 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60. 家长制是手工业作坊饿管理方式,是与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社会组织状况有关 61. 古典管理理论的空同特点是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认为为中心,从而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 62. 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63. 管理雪茄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64. 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 65. 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66. 社区一次由的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先使用 67.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68. 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69.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70.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强 71.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72. 传统农村社区的特征有农业是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产业,家庭是基本生活单位和组织形式,血缘关系是主要纽带,乡土观念浓重,生活水平低,土地占有是划分农村阶级与阶层的标准 73.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74. 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 75. 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发展不平衡 76. 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77.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 78.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79.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80. 结实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81. 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82.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83. 我国目?/ca>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本科社会学教材,自考本科的教材从哪买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本科00034 社会学概论教材 刘豪兴你好,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教材是2013年4月首次使用的教材和大纲,所以试题与以前有许多不同。000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刘豪兴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自考本科,行政管理专业书目谢谢!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科目设置如下:序号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版次1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0034社会学概论6社会学概论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6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玉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50316西方政治制度6西方政治制度曹沛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0015英语(二)14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70318公共政策4公共政策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0319行政组织理论4行政组织理论倪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9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01848公务员制度4公务员制度李如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10320领导科学4领导科学黄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999毕业论文0课0067财务管理学6财务管理学王庆成李相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0277行政管理学6行政管理学胡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0024普通逻辑4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144企业管理概论5企业管理概论刘仲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12政治学概论6政治学概论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0321中国文化概论5中国文化概论王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0322中国行政史5中国行政史虞崇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6公文写作与处理饶士奇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0040法学概论6法学概论吴祖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107现代管理学6现代管理学刘熙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4西方行政学说史竺乾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凡专科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2、必考课为61学分,选考课不低于10学分,总分不低于71学分。哪些教材?高分自考本科?高分自考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考哪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物理物理工程经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现代设计方法现代设计方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业用微型计算机工业用微型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自考本科需要买哪些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自考本科4 工程数学 6 本课程分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部分考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这门课程我考过了,不过资料没有了,你也可以在自考书店买点考试资料,很管用的

多做题对考试是有好处的,但不一定就能拿高分,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的复习方法: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

2014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已经公布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 B.巴纳德 C.法约尔 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园城市 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 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 B.种族 C.阶层 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 A.两个阶级 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 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 A.水平流动 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 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欧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 37.社会网络 38.社会运动 39.城市群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社会学概论形成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 选择题:1、C 2、B 3、C 4、BCD 5、BD 6、ABC 7、B 8、C 9、B 10、BC 11、ABCD 12、ACD 13、D 14、BC 15、AB 二、名词解释:1、解释性研究: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深化。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析。2、镜中我: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3、无效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其最显著的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关于实在社区与虚拟社区的联系,下面哪一种表述是不正确的?( )A、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B、虚拟社区会反作用于实在社区C、虚拟社区和实在社区在功能上是互补的D、虚拟社区和实在社区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影响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不包括( )。A、分工明确B、任人唯亲C、无章可循D、终身制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非正式群体的负功能不包括( )。A、抵制变革B、遵从行为问题C、谣言问题D、目标一致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根据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可分为( )。A、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B、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C、上向流动与下向流动D、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不包括( )。A、交织性B、突发性C、多面性D、地域性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的特征:A、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和整合B、理性化C、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D、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E、城市化F、 人的现代化G、全球化标准答案:ABCDEFG学员答案:ABCDEFG本题得分:5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问题的特征包括:A、特殊性B、普遍性和变异性C、复合性和周期性D、破坏性和集群性标准答案:BCD学员答案:BCD本题得分:5题号: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A、速度快B、绝对数大C、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标准答案:AB学员答案:AB本题得分:5题号: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出现了以下方面的观点:A、小城镇重点论B、重点城市重点论C、大城市重点论D、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应当走大、中、小城市(镇)并举的道路标准答案:ABCD学员答案:ACD本题得分:0题号:1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由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A、浮夸风气B、墨守成规C、繁文缛节D、例行公事,文山会海标准答案:ABCD学员答案:BCD本题得分:0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关于贫困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A、个体论B、文化论C、制度论D、自然环境论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5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马克思.韦伯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应该考虑的分层标准包括:A、经济B、声誉C、权力D、教育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5题号:13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相对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的起码的资源。1、 错2、 对标准答案:1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5题号:14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理性化转变,或者是理性原则的提高。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5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全球化意味着政治和经济的全球化。1、 错2、 对标准答案:1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5题号:16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具有地区性与全球性统一的特征。1、 错2、 对标准答案:1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5题号:17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8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两大类。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9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要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必须同时实现普遍性原则和自获性原则。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20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会意识是形成社区的重要条件。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0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主文化是( )。A、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B、为社会上某一特定群体所接受的文化C、对现存秩序起否定作用的文化。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下面哪一种理论观点不属于社会互动论?A、角色理论B、参照群体理论C、戏剧理论D、功能论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化过程的“八阶段”理论是( )提出的。A、弗洛伊德B、库利C、埃里克森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 )提出的。A、孔德B、马克思.韦伯C、斯宾塞D、涂尔干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强调社会学应该侧重研究社会及社会现象的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被称作( )A、反实证主义路线B、实证主义路线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化是( )。A、文化传递的过程B、人格形成的过程C、角色学习的过程D、文化传递、个性形成及角色学习的过程。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5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文化具有以下特点:A、生理性和个人性B、复合性C、象征性D、传递性E、变迁性标准答案:BCDE学员答案:BCDE本题得分:5题号: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工作单位E、大众传媒标准答案:ABCDE学员答案:ABCDE本题得分:5题号: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群体内聚力对群体形成的作用表现为:A、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B、控制群体成员C、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5题号:1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角色是:A、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B、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C、对特定地位上人们行为的期待D、 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标准答案:ABCD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5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初级群体的衰落表现在:A、初级群体的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B、初级关系日趋松懈C、一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5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的特点包括:A、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B、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C、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D、社会系统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标准答案:ABCD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5题号:13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通过对于男人和女人设置一整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成了性别的定轨。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4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群体中存在着领导者和追随者,这是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5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角色失败是一种很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6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社会交换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劳、霍曼斯和埃默森。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17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角色关系就是社会互动关系。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0题号:18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次级群体的成员以感情联系为主。1、 错2、 对标准答案:1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5题号:19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内潜在关系也在增多。1、 错2、 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本题得分:5题号:20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文化中心主义是一种客观的看待文化模式的立场。1、 错2、 对标准答案:1学员答案:1本题得分:5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1、答:帕森斯的主要社会学思想是:结构功能主义;围绕对他的思想批判而形成的社会学理论流派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2、答: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中学释西学,具体表现在严复的群学思想上;第二阶段是以西学发明中学,具体表现为社会科学是如何作为晚清国学派拯救国学的利器的;第三阶段是社会学的学科形成本土化,具体表现为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社会学的专业设置逐渐从以教会大学为主扩展至国立大学,教学和研究上逐渐将西方理论和概念与本土材料结合起来;第四阶段是社会学学科实质的本土化。3、答:一是强调研究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亦即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二是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4、答:人的生物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即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社会特性,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虽然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同为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人的生物属性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属性,它不能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的社会属性则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人所以是人而不是其它动物的特殊性质,因此,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四、论述题:答:一是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传统。他认为,正视社会冲突的晋遍存在,把历史的进步、人类的解放与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与一个特定的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强调经济因素在形成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优先作用,是马克思社会思想的突出点。马克思研究社会的方法被称为辩证唯物史观,即回到社会历史本身,利用辩证法思维揭示社会存在的总体结构和本质特征。二是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观点。他明确地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事实,确定了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论,并将功能分析与与因果分析区分开来,而且通过对社会分工,自杀、宗教等社会现象的出色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开创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传统----理解社会学。他主张社会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动动机中所包含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韦伯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撑,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发展的结果。作业二:一、 选择题:1、C 2、B 3、ABD 4、C 5、B 6、C 7、ABCD 8、ACD 9、BD 10、B 11、D 12、D 13、ABD 14、BC 15、ABD 二、名词解释:1、常人方法学:该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的和心照不宣的。但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常人方法学认为在任何一个互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背景知识,互动双方都必须了解这种背景知识,遵守其隐含的规则。2、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建 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也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3、单位的制度性依附:是指单位成员对单位的高度依附是由单位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而不取不取决于具体的人际关系。这种制度性依附是单位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具体体现在单位成员骊单位的社会和经济依附,单位成员对单位政治的依附,单位成员对直接领导的人身依附。三、简答题:1、答: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其特征有:关系性、无形性、公共物品性、不可转让性以及社会资本在投资上的不确定性。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其特征有:弥散性、多重性、隐孙、隐蔽性。社会资本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把以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为基础的资本与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区别开来。2、答:在两人群体中,两人之间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到群体的生存。在由三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具有新的结构特征。因为三人群体形成了三角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一的,有一位可能成为“局外人”,这位“局外人”在三人关系中,有时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有时是仲裁者,有时还可能是渔利者或分裂者等。一般来说,两人群体的潜在关系只有一种,三人群体的潜在关系有三种。3、答:社会组织的特征有:①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②非情感的关系,③规范的互动形式,④复杂的组织结构。4、答:权力分析的基本模式有:①传统的“利益----冲突模式”,②帕森斯等人倡导的“权威----合法化模式”,③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生产----运作模式”。四、论述题:答:1、功能分析:社会制度的创设和维系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社会需要,因此首先对社会制度进行功能分析。第一、区分社会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客观后果,将分析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涂尔干最早明确区分了因果关系和功能关系,他指出社会现象尽管有时会与特定的目的相符合而显现出某种功能,但产生某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与这一现象所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一回事,不能想当然地从社会制度的历史渊源推论社会制度在当今所想到的社会作用,应当对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进行全面的、具体的考察。第二、辩识社会制度的客观后果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制度功能从动机与后果的关系看可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从社会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看可分为正功能的反功能。2、机制分析:简要地说,机制是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对社会制度作机制分析,就是对社会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的机制分析要点是:第一、记录相关事件的独特性,耐心地收集各种原始材料;第二、非正式的制度和灵活的策略、技术比正式制度和死板的规则具有更大的因果力量,具有更大的解释价值,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灵活的非正式制度与变化多端的权力策略和技术分析上;第三、关注曾经被尝试后来却被忽略的事件,关注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且关注人们遗忘了的东西;关注那些能说会道人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作业三、一、 选择题:1、B 2、A 3、C 4、ABC 5、BD 6、ABC 7、C 8、B 9、B 10、BCD 11、AD 12、ABD 13、D 14、B 15、ABC 二、名词解释:1、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城乡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 2、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3、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分化的一个生要维度。社会学家用这一概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也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高低有序的。因此,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平等。三、简答题:1、答:社区的基本要素有:①群体要素,②地域要素,③生活要素,④文化要素,⑤认同要素。2答:农村社区的特点有:①从经济基础看,农村社区的成员以广义的农业生产为主,专业分工较弱;②从社会结构看,农村社区的成员趋于同质,所以社区结构相对简单,③从社会关系看,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纽带比较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也比较多样,④从社会控制看,农村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的是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非正式控制,⑤从社区文化看,农村社区的文化比较单一,不易接受变化,强调传统。城市社区的特点有 :①从经济基础看,城市社区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②从人口结构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③从社会结构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④从社会关系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⑤从社会控制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律制度,⑥从社区文化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较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容忍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3、答:韦伯理论中的社会人分层的标准有:经济标准,社会标准,政治标准。韦伯赞同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但起关键的经济因素不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而是一个人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经济能力。韦伯事实上直接把收入当做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韦伯所说的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是社会声望,即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所得到的评价的尊敬。韦伯认为,社会声望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是独立于经济因素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并不一定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社会分层的政治因素,韦伯看作是权力,他把权力定义为人们“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4、答:前30年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封闭性较强,因此,无论是代内流动还是代际流动,垂直流动还是水平流动,都是相当难的。中国的前30年间,除了政治运动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某些群体由于被认定为革命的敌人而出现了一些下向流动,其他各种社会流动都 相地较少。四、论述题:答: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困境有:(1)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滞后意味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滞后,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落后了整整10年,城市化的滞后城市化的第二重困境在于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户籍身份仍被绑定在他们离开的村庄,使他们不能获得在城市的合法居住权,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目前仍在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而且造成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3)城市管理滞后。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另 一方面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不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社会服务。作业四:一、 选择题:1、B 2、ABD 3、ABCD 4、B 5、C 6、B 7、ABCD 8、AD 9、ABC 10、C 11、C12、B 13、ABCD 14、ABCD 15、ABC 二、名词解释:1、社会控制: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的机制。2、社会运动:通常是指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为。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依据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起始时间以及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因素对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描述。后发处生型现代化主要是对来自外部挑战的一种应对,因此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人为色彩。三、简答题:1、答:社会问题的特征有: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性。2答:越轨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对越轨的界定在不同的时间、地占、文化,乃至具体的情境中都 是不同的。按照 越轨行为破坏社会规范的类型,可发把越轨行为分为不从俗、不道德、违纪、违法和犯罪。犯罪,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即破坏他人的利益,违 犯社会规范和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行为。3、答: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事件指的是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利益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4、答:依据社会变迁的影响面可分为整体性社会变迁和局部性社会变迁;从变迁的速度和激烈程度可分为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从社会大多数成员是否从社会变迁中获益看可分为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从社会变迁发生的动力看可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意识的社会变迁。 四、论述题:请看课本P183---P185(社会控制方式)

2014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已经公布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 B.巴纳德 C.法约尔 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园城市 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 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 B.种族 C.阶层 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 A.两个阶级 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 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 A.水平流动 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 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欧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 37.社会网络 38.社会运动 39.城市群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社会学概论形成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 选择题:1、C 2、B 3、C 4、BCD 5、BD 6、ABC 7、B 8、C 9、B 10、BC 11、ABCD 12、ACD 13、D 14、BC 15、AB 二、名词解释:1、解释性研究: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深化。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析。2、镜中我: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3、无效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其最显著的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   索引序列
  •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
  •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试卷答案
  •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
  •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
  •   四川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