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3

新艺能门窗公司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自考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护手霜adb

已采纳

2014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个体差异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的概念和影响知觉的因素,理解知觉差异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以及价值观、态度、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与类型,理解个性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 (一)知觉、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的概念 感觉、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内容 (二)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三)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的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五个阶段。 2.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对象与背景配合、知觉归类。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知觉防御、成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 (四)知觉差异对管理的影响 管理者对员工的知觉不同就会影响管理者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即形成X理论与Y理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因果关系的归因看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说明归因论的内容、归因论的依据和归因论的应用。 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一)价值观与管理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分类,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态度差异与管理 态度的概念,态度的特性,工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 (三)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对工作的参与度 1.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的影响。 2.工作参与度及其影响。 3.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对工作的参与度。 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的涵义;个性本身具有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二)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个性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个性倾向性特征与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态度等内容。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对个性形成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生物遗传因素,而是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四)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的关系。个性差异与健康的关系。个性差异与管理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感觉、知觉、社会知觉、思维的概念,社会知觉的内容 (二)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三)知觉差异与管理 (四)个性的要领及其本身的性质 (五)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六)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七)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一)知觉的概念 1.识记:感觉、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的概念。 2.领会:社会知觉的内容,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二)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1.识记:(1)知觉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3)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 2.领会: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三)知觉差异与管理 1.领会:X理论与Y理论对管理者采用哪种管理方式的关系。 2.应用:说明归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四)价值观与管理 1.识记:价值观的概念,价值的分类。 2.领会: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五)态度差异与管理 1.识记:态度的概念,态度的特性。 2.领会:工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 (六)员工对组织认同感与对工作参与度 1.识记: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的概念。 2.应用: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认同感和参与度。 (七)个性的概念、性质和结构 1.识记:个性的含义。 2.领会:(1)个性本身的性质。(2)个性结构与内容 (八)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气质、能力、性格的概念 2.领会和应用:(1)气质差异与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并说明各类不同气质人员的行为特征;(2)能力差异与类型;(3)性格差异与类型。 (九)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应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分析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并说明其中哪类因素对个性的形成起主要影响作用。 (十)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1.领会:(1)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的关系,(2)个性差异与健康的关系。 2.应用:(1)论述个性差异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2)论述知识经济时代“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63 评论(8)

吴山脚下2012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的工作作风: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被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91 评论(15)

Queena兜兜

这篇《2014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创造性行为的概念和创造性行为的特点与类型,正确理解培养和开发创造性行为的意义、掌握具有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和自我培养方法,要明确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一)创造性行为的概念 创造性行为的含义: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所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且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二)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1.首创性; 2.有用性; 3.适应性; 4主动性 (三)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1.科学发现型创造性行为; 2.技术发明型创造性行为; 3.艺术塑造型创造性行为; 4.组织管理型创造性行为。 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 (一)企业与任何类型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创造性行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和任何组织面临各种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创造性。 2.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和各类组织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不能单靠体力的拼搏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还靠人的创造性的开发产生创造性行为。 3.企业的发展变化,靠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只能引起量的变化,而靠人的创造性的开发却能引起质的飞跃。 (二)改革开放需要创造性行为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这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因此就需要摸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三)为把中国建成更为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速提高我国在全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需要创造性行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四)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 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创新行为是不断涌现的。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实际就是一部创新史。 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量 (一)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1.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 2.善于发现问题; 3.勤于思考; 4.富于灵活性; 5.善于应用; 6.怀有好奇心; 7.充满自信; 8.坚持独立思考; 9.勇于坚持到底。 (二)创造性潜能的测量 1.RAT和TTCT测量法; 2.测量的效果; 3.培训的效果。 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一)家庭环境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 2.从家庭气氛来看; 3.从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上来看。 (二)学校环境,传统教育方式如何改变为现代的教育方式。 (三)组织环境。 1.要有一种激励人勇于创新的机制; 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 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 6.要有相对分权的组织结构。 (四)社会环境 三、考核知识点 (一)创造性行为的概念 (二)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三)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四)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 (五)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与自我培养及测量 (六)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应的客观环境 四、考核要求 (一)创造性行为的概念 1.识记:创造性行为的含义。 2.领会: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所取决的因素。 (二)创造行为的特点与类型 1.识记: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2.领会: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三)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 1.领会:研究创造性行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应用:联系实际试论当今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作用。 (四)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自我培养测量 1.识记:创造性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2.领会:(1)创造性人员观特征的测量方法;(2)测量和培训的效果。 (五)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的客观环境 1.领会: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哪些客观环境。 2.应用:联系我国实际试论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246 评论(10)

相关问答

  • 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归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领会国内外企业激励机制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博采众长、融合提炼,探索建立适合我国

    wangyan0223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归纳图

    考虑到成人自考的特点,这个标准还只相当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同类专业本、专科生结业水平的标准。因此,自学考试的每套试题必须体现这个标准,也就是说要达到这个标准规定的难

    cynthiahql 2人参与回答 2024-09-19
  • 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通过制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

    不想吃成胖嘟嘟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一粒砂的梦想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2014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个体差异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的概念和影响知觉的因素,理解知觉差异与管理的关系

    JACK赵俊 3人参与回答 2024-09-19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