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8

呲呲呲呲呲呲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原创力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04年8月6号

已采纳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这一问题作了精辟的、详细和科学的论证;对于国家起源的研究主要阐二个观点:(历史现象)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以上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1.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受到两种生产的制约: 一方面受到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注:“家庭的发展阶段”是指人们婚姻关系发展变化的形式,即人种的蕃衍变化形式。 2.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 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即禁止兄妹结婚的一种形式。 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美国“摩尔根”写了《古代社会》一书] 3.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三种形式: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4.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管理组织。 在氏族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注: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及权力机关是“议事会” 二、国家的产生及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一)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内容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分裂 给社会带来了四种结果和变化:(1)剩余产品;(2)私有制出现;(3)父权制代替母权制;(4)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给社会带来了三种结果和变化(1)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2)耕地成为私有财产(3)部落联盟出现。 部落联盟机关的组成:(1)军事首长;(2)议事会;(3)人民大会。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手工业与农业分工,产生了直接以商品交换为主。分工的2个结果(1)金属货币;(2)人们的流动比较大,原有氏族与其他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二)恩格斯对国家理解: 1.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2.恩格斯这个论断说明了三点:(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雅典国家(内部产生,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罗马国家(外来与内部)德意志国家(战争产生) 4.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 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如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的设立,即暴力机关。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阿奎那、中国汉代的董仲舒。 2.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社会契约论的提出者是卢梭(主张主权在民),代表人物有:霍布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洛克(主张实现君主立宪制)、格老秀斯和斯宾若纱;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注:洛克认为,人们主要有三种自然权利: A:生存 B:自由 C:财产私有 3.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杜林、19世纪至20世纪资产阶级法学家兼社会学家巩普络维赤及无产阶级的叛徒考茨基。暴力论的错误在于:首先,它认为政治暴力先于经济的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 其次,暴力论的要害在于否认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概括),具体含义包括3个方面: 1.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2.国家是阶级统治,表明国家的本质,从国家的本质,还是从国家的外观形式还认识国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非马克思国家观的基本区别。马克思认为政治统治的力量特点是: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的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 判断:政治统治(阶级统治)和阶级专政是同一含义,都表明国家本质。P57 3.国家是个机器。 二、国家权力 1.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2.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形成了国家机关。 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 赋税制度的确立,成为保持公共权力存在与运作的经济基础。 3.国家权力特性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强制力的垄断性; 普遍的约束力; 主权性,所谓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1)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是国家权力的效用; (2)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外事务的权力。 (3)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4.国家的三要素国家主权;领土;居民。P61 5.国家与国度区别在于:国家是按历史发展阶段,按阶级性质划分的;国度是按政治地理位置划分的。※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1.含义: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国家职能的主要类型包括: 内部职能,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外部职能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社会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政治职能表现为民主法制建设。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国家是人类社会一个历史现象,它有发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2.恩格斯认为国家的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3.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应有命题,是社会革命的结果,但“自行消亡”的国家只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国家消亡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概括地说,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 1.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 2.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 3.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 4.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199 评论(13)

13820421534茜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它的发展程度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狭隘型文化;第二、臣属型文化。第三、参与型文化。其中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亨廷顿则把城市中产阶级出现作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程度高。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2、政治发展的动力 政治发展动力是指由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一是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二是通过强有力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三是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的发展。 四是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五是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不仅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志,也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纵向来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政治发展既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时。必须把政治发展与其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必须把政治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这样才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选择正确的政治发展模式。 4、革命 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革命即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 革命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革命的目标是使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夺取和掌握政权。其次,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5、革命的作用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必然会爆发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6、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杜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政治改革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7、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动力。 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8、政治总格局 政治总格局是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换言之,是指代表各阶级、阶层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政治体制不同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总格局及其权力结构问题。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团体)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代表工人阶级领导权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代表其他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组织处于被领导地位。这就是我国的政治格局。 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层次上所要改革的是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或称政体。它是体现一个国家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体现民主集中制权力结构的政权组织形式。 那么在第二层次上要改革什么呢?要加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机关的自身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各目的功能,改革三种机关的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也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层次,是政府(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0、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制度是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说明法制是民主的体现。 其次,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意志。 最后,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11、法制建设 首先,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再次,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最后,从制度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查权,做到执法必严必究。

184 评论(8)

相关问答

  •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1、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

    CENGUODIAN13247606080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

    王大锤哇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

    嘻嘻哈哈喽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1、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

    大唐帝国皇帝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

    winnietang1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