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6

liushuangr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试论谢朓诗歌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萤火虫在哪里

已采纳

1、谢朓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创作。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和发展,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 2、谢朓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大谢的山水诗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仍然带有一些玄言色彩,谢朓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3、诗风,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他部分诗歌摹仿谢灵运,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铺排罗列景物。《游山》一诗以游山的由来和动机起笔,大致依山与水而作对,以理悟作结。 4、写景,谢朓亦常描写自轩窗或案头所见的景物,所写山水风景多与都邑建筑物相连,诗中风景出现具画意的平远构图,颇具远近层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门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远山平陆,以“上”“际”“中”等词彰显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又能巧用动词“带”字,如“巉岩带远天”“清川带长陌”,突出了巉岩与清川仿佛由笔墨挥洒而生的动态,因此获得“诗中有画”的评价。 5、主张。谢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贯彻了这一审美观点。其诗语调摇曳从容,常用叠字,纡缓婉转。要达到“圆美流转”,声律是一个重要因素。他较早地运用了《四声谱》的成果,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6、句式。谢朓还善于熔裁,时出警句。他善于摄取自然景色中最动人的瞬间,以清俊的诗句,率直地道破自然之美。他为人称道的诗句有“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游东田》)等,这些警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7、他的五言诗如《游东田》中的“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治宅》中的“辟馆临秋风,敞窗望寒旭。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绿”等等,可以说是诗苑的上品。沈约十分服膺谢朓的五言诗。谢朓的五言新诗,是“永明体”的旗帜,而谢朓则是南齐诗人的冠冕。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向被人们论为独步之作。 8、谢朓的诗歌除了“语皆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依然清新自然外,还将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织入诗篇。钟嵘在《诗品》中说,谢朓的诗歌“至为后进士子所嗟慕”,想见其在当时曾风靡诗坛,对文风有推动的作用。

350 评论(10)

我喜欢DHC

解读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内容摘要】: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 的审美对象,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加强了十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了一代诗风。谢朓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同时还摆脱了玄言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利的风格,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永明体的探索作出巨大贡献。【关键词】:谢灵运 谢朓 山水诗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的诗歌增加了一种新的题材,还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一)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在创作题材内容方面的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数是写游山观景的心得,多写山水的奇异景色,于山林中而得志,寻找乐趣,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以分为庄园山水诗和远游山水诗两大类。谢灵运是贵族阶层中具有高栖意向的士人,他的诗注重在描写庄园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园林建筑,以及他在庄园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体悟和感受,同时他还在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写下的山水诗就称之为远游山水诗。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产生,与士族文人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在所有山水诗中,庄园山水诗最能体现他们的士族意识。庄园区域的山光水色成为了诗人审美的对象和诗歌表现的主体。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后所写,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谢灵运在这里“肆意遨游,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谢灵运还追求庄园建筑上的艺术化和文人化,这种追求从东晋南朝时代开始,已经由实用转为审美,由粗犷转向秀美,这种山墅园林为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精神上的坞堡。味灵运之诗,诗中有园;观灵运之园,园中有诗。沈潜德《古诗源》云:“(谢灵运诗)山水间适,时遇理趣。”谢灵运诗歌在山水描写中,亦掺杂着玄言名理。“夫衣食,生之所知资;山水,性之所适。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无论是在任还是隐居,他总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徜徉于山水间,体道适性,舍却世俗之物累。一方面始终不向现实低头,另一方面借助玄言佛理,通过山光水色而悟道解忧,相对于仕宦生涯,走进山水的谢灵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达到一种思想感情上的宁静和谐,表现在诗歌里,便常常具有一种新鲜欢愉的姿态。如其《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中“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诗人怀着愉悦的心情,整天游山玩水,似乎与万物皆化,他注重对山水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独立于诗人的性情之外,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诗人在仕途绝望后,回归庄园,徜徉于山水之间,体会到了心灵的解放与逍遥。但是他的远游山水诗则体现出焦虑愤懑之情,如其《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中“长与欢爱别,永绝平生缘。浮舟千仞壑,揽辔万寻巅。流沫不足险,石林岂为艰!闽中安可处,日夜念归旋。”这首远游山水诗中不仅有对山川景物的描写,其中也包含了复杂的情感,固然有乐善怡水之情,但更多的是诗人的牢骚失意,烦躁不安,惆怅感伤。再有《入彭蠡湖口》中“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诗中表现的远游时的忧愁并非一端,还有无法挥去的离乡外任的阴影。谢灵运的远游诗有隐与仕的矛盾,有被贬谪的落寞,还有对故乡山水的怀恋之情。谢朓虽出身于世家大族,但由于沉浮于政治漩涡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常常在诗中表现仕宦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此种环境对谢朓诗歌有很大影响,其诗歌缺乏灵运的精神风貌所表现出来的风日流丽,放逐深厚的特点,而是流露出清凄婉转,气低力弱的情感。谢眺山水诗比谢灵运山水诗要丰富,谢眺所生活时代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分场激烈,他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的畏惧和不满,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谢灵运相比,诗歌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 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但是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避免了晦涩平板以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名理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谢朓善于从平常景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致,都能姿态欣然,诗画一体。明人钟惺《古诗归》卷十三所云:“玄晖以山水作都邑诗,非唯不堕清寒,愈见旷逸。”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不仅仅局限于一山一水的审美欣赏,而是力图在更广大的空间和更贴切的世俗生活的范围里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如其《游东田》:“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不仅情景相生,错落有致,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还将流动的音声之美同诗中充满动态的山水景色相配合,使画面更加细腻秀美,清丽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再有《入朝曲》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通常情况下,这类题材的诗不太好写,要么全过于典雅而深奥,要么会流于形式而板滞,谢朓却能将都邑风光、垂杨绿柳、高楼华盖融合一体,显出远近高低动静相宜,色彩多姿多彩,语言平易流畅,写出建康都城的繁华,从而显出藩王的气象。这是谢朓在创作题材内容上较谢灵运有所扩展突破的表现。(二)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的解读以山水写景之作为例,盖灵运写景,善于精细刻画山川形貌,如工笔画然;又其以景言玄、谓佛,致其山水诗在景、情、理方面有隔;再是灵运之写景,专务于崇山大岭,名川大河:此三点,实为灵运山水诗之大要。谢灵运在艺术上主要特点是以细致地刻画达到巧似,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大自然的美,情调开朗、清新,给人以艺术享受。他的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主要地位,他往往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以情入理。他以生动鲜明的辞色,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的雏形。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追求“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他尽力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力图把他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如其《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他的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写山,下句写水的模式。如《过始宁墅》写回始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其居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水涉尽回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谢灵运在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体现这一特点的名句就是《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个特点对后世的山水诗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谢灵运的山水诗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游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如其《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中“……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晚。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从早上出游开始叙述,顺流而下描绘寓目之景,最后一句以情入理,体会到了心灵的解放与逍遥,典型的玄言名理尾巴。他的诗歌注重写实性,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精心细致的刻画山水景物,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美,保持山水景物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文心雕龙·明诗》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尽管刘勰对此持批评态度,但是正好概括了谢灵运诗歌语言的特点。如谢灵运诗句中多处出现的“反对”“骈枝”及双声叠韵的大量使用,从总体上看,还是散乱而无规律的,这也是谢灵运诗古意较浓的原因之一。谢朓诗歌虽源于灵运,而又不囿于一人,而是广取前人,自铸新体。如其“善自发诗端”,多学曹植、鲍照,山水情性能承灵运遗韵,声律格调得意当时理论,语言辞句善于杂以风谣,凡斯种种,遂使谢朓成为“独步当时”的大家。而其诗歌之最佳者,又首为其篇幅较短之五律、五绝。谢眺的山水诗自觉运用声律,对句整齐,体式严格,体现了永明体的诗风,又有挣脱以诗谈玄说佛的束缚,独具清婉流美之风格,往往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捕捉自然景物之中最有情趣的部分,精心剪裁安排,使谢灵运山水诗的画境重新返入诗境。他的山水诗常常以情观景,由景入情,使自然景物成为自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活景。在声律方面,谢朓诗字句工整,音律调谐,华丽别致,擅长描摹山水景物,融情入景,即景应物;在写景抒情方面,已绝少玄言佛理的影响,而是能以所表现之情感为山水景物的底色,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故能做到景随情移,成“一切景语皆情语”之意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水平;在诗歌的意象创造方面,清新明丽,语言流畅明白,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他有明确的诗歌思想,即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如钟惺《古诗归》卷十三云:“谢玄晖……似撮康乐、渊明之胜,而似皆有不敌处曰‘厚’。”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亦云:谢朓诗“特不如灵运者,匪直材力小弱,灵运语俳而气古,玄晖调俳而气今。”如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在他的诗中即使写离忧哀伤的主题,情思也是纯净明秀,非感慨深沉。这首诗是谢眺赴宣城守时离京所作,行至三山,回首瞻望京邑,触动了何日归来的思绪。百感交集之时,但他在诗里展现却是一望中的明丽景色和面对这景色的一片眷恋情思。谢朓诗工于声律而异于灵运之对仗、隶事,在格律化、节奏、语顿等方面都呈现出新变特色,明显地呈现出后世五言律诗的特色。如《离夜》云:“玉径隐高树,斜汉耿层台。高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渺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怀。”其诗歌语言节奏初步形成了五言诗二、二、一这样一种基本节奏,从而形成了五言律诗在诵读上的“美之数”。同时,在语言方面,谢朓诗已遗去了灵运的繁茂古拙,而代之以清婉华丽,既吸收民歌语言特点,又不失雅致之气。谢朓以自己的时代为背景,重声律,讲雕绘,靠巧思,求婉美,取灵运之新丽,遗灵运之古朴,以其诗歌特征代表永明诗风,而成为齐、梁之首杰。从表面上看,以谢朓为代表的永明体诗与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元嘉诗的主要区别是在创作中运用声律的自觉与否,亦即“灵运古律参半,至谢朓全为律矣”。但实际上,它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文学理论与诗歌美学观点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标志,是诗歌从玄言、佛理及儒学教条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走向自觉成熟的体现。综上所述,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谢灵运的诗正如钟嵘所说:“譬尤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诗品》卷上)谢灵运的诗,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影响。谢朓是继谢灵运之后的一位山水诗人,其山水诗创作深受灵运是我影响,但是谢朓能在灵运的创作基础上融汇自己的个性、经历和时代背景,又挣脱了诗歌谈玄说佛的束缚,独具清婉流美风格,对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以及永明体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影响。

250 评论(9)

UPSILON宇普西龙

谢朓,字玄晖,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那么谢朓山水诗特点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谢朓山水诗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谢朓山水诗特点 谢朓是永明时期最具有代表力的文人,谢朓的山水诗技艺细密,他的作品中光色的描写细微,诗中处处体现着与传统 山水画 相通的空间透视力,其作品的风格和文学影响直接推动了南朝风景诗歌的发展。 谢朓山水诗中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大多采取工笔淡抹的写作手法,这与他对景物细微的观察是离不开的,如其山水诗《观朝雨》中的“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对细雨的描写相当入微细致,可见其非凡的观察力。谢朓的山水诗大多都为五言律诗,还有一些乐府体的诗歌。因为谢朓极其讲究诗歌的音律和对仗,和近体诗有异曲同工之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其的诗为“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谢朓的山水还以其“清丽”的特点闻名,因为他的诗人情操很高,还有江南秀丽如画的风景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江南作为 文化 发展重地,其地方本身活泼的民歌和有七八十年之久的山水诗的 历史 为谢朓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在其诗歌作品《江上曲》、《王逊游》中有直接的体现。 当然谢朓的诗歌也不是没有被人批评过,后人有评价谢朓的山水诗“有句无篇”,这和当时山水诗的发展阶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当时山水诗的发展是处于初级阶段,山水诗因为是描写山水的,所以直接将山水作为描写对象,心有感触便直接有感而发了,没有达到后期的山水诗那样情景交融、人景合一的境界也是可以理解的。 谢朓诗歌代表作 谢朓是是中国南齐时期的文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因曾经担任安徽宣城的太守、尚书礼部郎,所以世人也称呼谢朓为“谢宣城”,齐东永元年间,遭到安王的陷害入狱而死。 谢朓年少的时候便文采非凡,《南齐书》中称谢朓是“少年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谢朓楼还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和曾经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声调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的问题,开创了永明体,推动了近体诗的发展。 其在诗歌上的主要成就在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史上称之为“二谢”。谢朓的山水诗百分之百地描写 自然 山水的风光,没有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理成分,谢朓的诗歌语言精美、韵律和谐,充满着永明体诗歌的特色。如其千古传颂的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清新俊逸,让人读起来十分地舒畅。 谢朓在辞赋散文上的成就虽然没有其在诗上的成就高,但是也有值得称赞的作品,如《思归赋》、《游园后赋》等。其诗歌代表作很多,在其文集《谢宣城集》中记录了很多,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半桥》等。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指的就是谢朓,可见其人才学及历史评价之高。 谢朓诗歌玉阶怨介绍 《玉阶怨》是南朝齐代的诗人谢朓在其作品中少有的宫怨诗,诗歌中借助描写班婕妤的哀怨,表达封建时期被君王遗弃的妇女所遭遇的哀愁,这首诗后来被作为乐府诗被收入《乐府诗集》中。 谢朓的《玉阶怨》是在晋代陆机的《班婕妤》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诗歌中的 故事 背景是汉成帝时期,班婕妤在汉成帝有了新宠赵飞燕之后渐渐失去皇帝的宠爱,对自己的地位很是担心,便写下了《纨扇诗》和《自悼赋》,基调凄凉惨淡。 谢朓的这首《玉阶怨》表现力极强而又含蓄凝练,诗歌首句便点名时间,地点,写出夕阳十分的冷宫偏僻、幽凄的情景,其中“夕殿下珠帘”中的“殿”直接照应题目“玉阶”,让读者对全诗的环境进行一个快速的了解,并且首句便渲染了清冷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接着作者又以动衬静,写到了闪烁的萤火虫,萤火虫的出现暗示了当时的环境很是清幽,情感表达地很是委婉轻柔,连萤火虫都停息不飞了,表现怨女等待时间之久,构思巧妙。 最后两句即使直接抒发怨女的心情,写宫女为君主缝制衣服,希望可以得到君王的宠幸,这小小的幻想让人不得不对宫女的经历和感情感到怜惜,而尾句“思君此何极”就是直抒胸臆了,宫女的哀愁一泻千里,将全诗要表达的感情表达的韵味连绵下去,让人回味深远。 本诗依然是谢朓的一贯写作特色,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清新俊逸的风格,意境新颖而又极其富有情致,是宫怨诗中的上等佳作。猜你喜欢: 1. 山水诗人谢朓生平介绍 2. 喝酒的经典古诗 3.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眺

102 评论(10)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论纲自考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

    贪吃的大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全国自学考试的诗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

    Khloekloklo 3人参与回答 2024-09-19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歌

    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敏宝环保科技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大学语文自考诗歌

    你有选择的看些重点句子,不就可以了?实际表明:随便看看,几乎没有什么不会的.即使一道不会,那实在是运气不佳,谁没有踩过大便?不过总比一篇一篇背好吧,背了说不定还

    dapangduola 5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简述林逋诗歌的特点自学考试

    我所见的所有版本都是《山园小梅》,也可能这首诗是咏梅花的,后人又给了它一个《梅花>>吧!

    天龙过江 6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