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小林绿子UUU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宣传语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圣莱德厨房电器

已采纳

不怕你没有学历,就怕你没有梦想。学历就在这里,就怕你不敢来拿。

115 评论(10)

不是我的白云

新闻回顾 8月12日新华网报道:今年是广东实行自学考试20周年,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由于生源日趋减少,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一向人满为患的自考产业沦落到“快揭不开锅了”的凄惨境地,丝毫没有喜庆气氛。如此下去,自考产业如何生存?以自考“龙头老大”著称的广州各自学考试辅导学校的许多人“都准备转行了”。 本刊8月21日讯: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生咨询服务大会8月21日上午在天津市体育中心举办。天津市自考办在现场为广大考生讲解高自考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宣传新开考的专业;该市主考院校及数十家助学机构也在现场设置展位,宣传本校的助学专业及招生情况,同时为考生办理参加助学的报名手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考试项目,素有“中国第一考”之美誉。然而,最近几年,在高校扩招、成人高教和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下,自学考试的空间是否真的变得越来越小呢?“中国第一考还能够走多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考宣传热 自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正在以其根深蒂固的优势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人投入,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高校扩招和教育形式、途径多样化的今天,自考原本的生存优势正在面临各种考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飞跃,当高校扩招、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形式都成为目前教育市场的生力军时,自考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社会各界需要面临的新的问题。与此同时,各地自考办,包括自考助学机构、自考同仁纷纷趁着高考招生进行时争相举起自考这面大旗为自学考试摇旗呐喊。于是热烈的场面不断: 湖南 高考后自学考试明显升温 8月1日,湖南省各地的数百名考生及家长汇聚湖南百花人才市场,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的专家教授咨询自考方面的问题。是上一般的专科学校,还是读自考本科,或者干脆复读,明年再来?据了解,湖南省今年自考明显升温,成为广大学子深造的又一条阳光大道。 浙江 自考大军热赶咨询大会 8月1日,浙江省、市自考办携部分主考院校、助学单位,在武林广场举办了“自学考试——托起百万学子的大学”大型咨询活动。咨询活动现场人流络绎不绝。 天津 自考咨询火热进行中 8月21日,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生咨询服务大会举行。天津市自考办工作人员在现场和该市主考院校及数十家助学机构都在现场设置展位,宣传自学考试政策及助学方面相关信息。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加咨询活动的有正在参加自学考试的在职人员,也有准备参加自考的犹豫者,还不乏有许多家长领着孩子现场咨询助学服务的情况的。 …… 各省市纷纷举行了不同主题的自考咨询活动,及时解决广大考生和家长们忧虑的问题,各地自考办公室还联合助学机构共同参与,受到了各界人士广泛好评。天津市自考咨询活动现场,考生与主考学校、助学单位、自考办之间的互动使三方都获得了满意的交流,天津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每年举行两次这种类型的咨询活动,旨在以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更好地为广大考生服务,掀起高自考宣传新高潮。同时,也为各助学机构宣传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助学优势,提高招生工作质量,搭建一个有效平台,面对面直接与工作人员沟通,动员、吸引更多的求学者参加到自学考试中来,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形成。天津市某助学单位招生负责人参加完此次活动后不由地感慨,一年两次的咨询活动未必能在现场就达成多少人报名参考的效果,但是这种影响却是深远的,学生通过这种途径对于我们的助学性质也更为了解。 一位刚从自考办咨询台前拥挤的人群中走出的老人携着他还不更世事的孩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孩子今年高考只上了大专分数线,早就听说有个高自考,不知道能不能弥补孩子的遗憾,现在我塌实了,他若是努力的话,等他大专毕业时本科也能同时毕业了,嘿,这可比花四年读出来还实际呀!”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与儿子说笑着离开了,不难看出那个儿子已经在给他年迈的老父构筑他未来的美好了。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明确提出:“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高教自考这一高等教育形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学考试的历史使命还没有终结,虽然自考已经为相当一大部分人的进步提供了载体,为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人的终身学习和不间断的参加考试提供服务将是自学考试长期的发展方向。 “中国第一考”遭遇生源减少 资料显示,从1981年自考推行至今,我国已经有4200万人参加过自学考试,而广东省作为自考的“龙头老大”,自考人数一直以来都高居全国之首。但近几年,自考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势头,全国参加自考的人数平均每年下降20-30万,2003年的情况更为严重,比2002年减少了50-60万人。而在这五六十万人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广东减少的考生占了1/10,而且这种减少的趋势还在继续。 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的减少直接影响着自考助学机构的生存,8月8日,广州部分自学考试培训学校的有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对自考培训的出路进行了初步探讨,探讨中各校纷纷流露出各自难处,自1995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1999年后,报考人数锐减。在鼎盛时期,一所辅导学校每一期的培训班都大概有3000多人,可到了现在,每期的培训班报名人数已经不足1000人。 应该承认在高校扩招、成人教育、电大、网络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并进发展下,自学考试单纯在学历文凭上的优势意义正在逐渐减弱。首先对自考冲击最大的首推高校扩招,1999年高校扩招,当年自考人数就急剧下降,自考生源随扩招的加剧而迅猛流失,因为高考落榜生是自学考试的主力。“这两年的高考录取率已达70%,我们还能有多少戏?”自考辅导院校们都有些无可奈何。其次成人高考实行教考不分离,对考生的入学要求较低;电大实行免试入学的开放式教育;网络远程教育也势头强劲。再者,自考通过率也致使部分考生对他望而生畏,考生们对自考的一个普遍反应是“太难了!”的确,这些年自考人数锐减除了外在因素外,自考本身难度大也成为许多考生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而此恰恰也正是自考文凭过硬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考的‘滑坡’已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广东省考试中心自学考试相关负责人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自考作为‘中国第一考’的地位产生了动摇,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自考依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的确,自学考试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其文凭的含金量在国际上也是得到认可的。 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国家教育体制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人才向高素质发展的一个表现。高等教育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自考也同样呼唤的在保证文凭含金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造自考品牌。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发展面向农村的自考教育是目前自考发展所呈现的三大趋势,同时也是自学考试与时俱进的调整创新的表现。 自考办:寻找地方特色的发展 自学考试自开考以来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从上世纪80年代解决干部学历达标问题到90年代解决高考落榜生的深造问题,到如今又将担当起解决低学历者就业问题和终身教育之大任,自考始终还是我国教育体制创新的教育方式。而在这个方向的调整中全国及各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在其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从天津市自考办近期举行的自考咨询活动现场我们不难看出地方特色也是规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自1981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来,天津市的自考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专业设置灵活,开考间隔合理,不仅来自天津本市的学生,很多上海、东北等地的学生也纷纷到天津报名参加考试。近几年来,在多重压力下,天津市的自学考试工作仍然开展得如此红红火火,是什么特色为自考带来了如此生机呢?为此本刊记者特走访了天津市自考办相关负责人。 天津市自考办葛处长告诉记者,天津市8月21日举行的咨询活动,只是自考宣传周活动的内容之一。天津自考办在每天的春秋两季,都将配合自考报名,举行两次大型的宣传周活动,鼓励助学机构参加,为准备参加自学考试和已经参加考试的考生解答各种疑问,促进自考发展。在宣传周活动中,尽管鼓励助学机构参加,但要求其有一定规模,并且规范办学。助学机构提供上来的资料要经过详细审核,没有合法身份绝对不会被批准。宣传周活动的举办,不仅为了服务于考生,对于助学机构来说,通过与考生沟通,才能够更大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服务于考生与社会。 采访中,谈到天津市自考的工作成绩,葛处长用四个字来总结:“规范·发展”,并且强调说,自考工作中,规范与发展是并重的,不存在偏重哪个的问题。 规范篇 对于自考工作来说,首先是要规范,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设立信赖的考区考点,聘请负责任的老师,组织高质量的考试,开办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等等。 针对各地助学机构的发展现状,葛处长重点谈到了对助学机构的规范,这里所说的“规范”,不再是对助学机构的管理,而是指对它们的服务,监督和指导,有特点、有方法地把对助学机构的服务落到实处。考办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服务的角色。 在这方面,天津的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前两年,新疆考办准备为自学考试建章立制时,曾找到全国考办,希望能够提供全国各省市考办有关助学机构管理的经验,以供参考,全国考办的负责人则给他们特别推荐了天津。谈到此处,天津市自考办人员是自豪并且欣慰的,因为天津考办在助学机构的管理上,也是从试点到正式启动的一个实践过程,期间坎坷和障碍不断,当试点的工作成绩最终证明,他们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他们才走出了沼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开新的一步。 早在1997年,天津自考办就提出了要在自考助学中发挥高校的作用,发挥主考院校的优势,发展“以高校为龙头的助学服务体系”。而在那个时候,普遍观点是:主考院校不得参与与其主考专业相同的辅导班。 但天津自考办认为,如果单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他们所组织的考前辅导班,大部分的师资仍然需要从各个高校和主考院校中聘请。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仍然不允许高校参与助学,教师接受聘请授课就将属于个人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来管理。而且不允许主考院校参与助学的做法,反而导致主考院校缺乏动力,不利于自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于是天津自考办开创先河,进行试点工作,将主考院校纳入到助学服务中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发掘主考院校的潜力,不仅为高校带来经济利益,有利于其环境的改善和硬件的建设,同时也调动了高校对主考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 虽然天津将主考院校纳入到了助学体系中来,但“教考分离”的原则不能变。在这方面,天津的具体做法是,在命题过程中,除了主考院校的考题外,还要从外省市采集一部分考题,在考试成绩下来后,对两部分考题的得分率进行统计,以此来约束主考院校。如果一旦发现某个主考院校的某一门课程出现问题,整个院校的课程都将被叫停。 正是由于天津试点的成功,在2002年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二次考委会上,明确提出了主考院校可以参与考前辅导,要充分重视主考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天津自考办的具体做法是,不违背国家的原则、政策,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要考虑到持续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权衡和探索自学考试的发展道路。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天津自考办仍在不断追求更高,天津自考办的乔丽娟院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专业标准问题,课程命题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葛处长谈到自考办的发展战略时说,如果单纯为了近两、三年的参考率提高,也能提出一些做法,但这种提高意味着将来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所以不能将眼光局限在人数和金钱的方面,更多的是要稳定、持续发展。 天津自考办一直强调天津考办对于助学单位方面,考虑得主要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起到切实的监督指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的管理就是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也正是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得力的工作方法,天津的自考工作得到了国家考办的认可,成为地方考办中的佼佼者。 规范方面,天津市考办在考务方面也是同样狠抓不误的:“在规范上,特别是在考风考纪上,任何人不得将自考当儿戏。考试院的考试,包括社会考试和中考、高考等,都要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定把握尺度,在这一点上,不存在高考和自考的分别。” 发展篇 天津自考生人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1.8万人,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2000年的每次考试均能突破十万,2002年的全年参考人数为46万。谈到今后的发展,葛处长说,自学考试强调的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从长远发展眼光来看自学考试不能单纯局限在解决学历问题。天津市自学考试目前正朝四个发展方向发展。 一、加大本科开考力度。 专业设置是自学考试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干部通过自学考试来解决学历达标问题,当时在辽宁,一个专业有二十七万人参加,这样的事情在今天就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这样的情况在今天当然是不可能发生了,但是专业设置是否合理还会直接影响考生对自学考试的信任度。就天津而言,天津市自考办的葛处长告诉记者,在天津一个专业能有四、五千人参加,已经是大专业了。他说,如果一个专业总是上万人来参加,那么毕业后社会是否真的就需要这么多人?这些专业的自考生就业将是个大问题。 所以在专业设置方面,天津自考办也是开全国之先,采取了专业细化的办法,即主干科目不变,增加分支科目。这样做的目的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考院校的专业优势。比如英语专业,天津大学的科技英语和南开大学的贸易英语均是实力较强的专业,所以自考的英语专业有科技英语,贸易英语,金融英语等不同的方向;再比如中文专业,也加开了戏剧方向。通过这样的专业设置,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今后的就业上也比较明确。就业方向明确了,再加上考办对考生毕业后的完善服务,自考生的心理隐患也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天津自考办已在寻求与各省市教委就业指导办和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自考毕业生纳入其人才资源库,利用他们的优势,拓宽自考毕业生的就业面。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中,今年年底基本方案就可以出台。 天津自考办的这种专业细化的尝试,是从2002年开始试点工作的。当时,对专业细化方面的诸多问题都没有先例可依,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专业细化的形式、把握程度、规则等问题完全靠自己的慢慢摸索。所以在2002年的试点工作中,只对国际贸易、金融、会计、管理、法律等五个专业在南开大学进行了不同方向的细化。当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该专业是否是主考院校的强项专业,能否体现专业的方向性,社会是否需要这种专业设置,该专业里的课程是否成熟,教考分离是否能做到等等。 在这种严密的指导思想下,当时五个专业共十几门课的试点工作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在试点成功后,以后的专业细化工作进程就加快了。截止到今年,天津自考办已设有将近200个专业,极大地满足了考生的需要。也是因为专业设置的特点,才吸引了很多外地的考生来天津参加自学考试。 同时,天津自考办在开专业问题上也非常谨慎,尽管有的院校某些专业非常强,但因为其“垄断”地位,以及市场问题和师资问题,也不会开这个专业,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将没有可以替换的院校。 二、加强与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衔接,构建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自学考试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最大程度整合社会资源。自198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二十年来,自考一直以其难度大、含金量高而著称,同时,也拥有了一批熟悉考试的主考队伍,这种无形资产对于自考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葛处长举了个例子,比如各个高校的机房、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包括各个高校的教师等无形资产,很少有两个高校之间能够彼此互相使用,而只有自学考试能够做到这一点。虽然自学考试没有自己固定的设施,但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是自学考试可以利用的。 对于已有本、专科学历的学生来说,需要复合型的知识;而对于高职学生,需要在学历上提高层次,找到更好的工作。这两类人都是自学考试生源的主要来源。自考可以进一步为提高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能力搭建学习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天津自考办在高校中的宣传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四十名自考生中有八名考上了硕士,在名为“自考助我成功”的自考沙龙活动中,十七名同学受到鼓励,当场决定参加自学考试。天津理工大学则将自考科目与在校的辅修科目的学分挂钩,学生在通过每一门自考科目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校的学分。 三、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 天津市在去年开考了卫生事业管理、餐饮管理两个“职业资格证书+自学考试专业”,在此基础上,今年又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开考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同时,天津自考办还将与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中心合作,联合推出物流信息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将是地方与国家部级单位的首次合作,在本类专业的考试中,能够获得证书的课程将按照行业标准来制定。 四、加大面向农村开考自学考试专业的力度。 天津自考已被纳入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即三年时间实现五大工程,使一百万人受益,为天津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有知识、留得住、应用型人才。 大胆尝试、严谨作为,使天津自考办的自考工作取得了不菲成效,也为各地的自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自考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转变自己的职能,寻找新的契机,逐步发展成为有地方特色的考试。 自考之路脚下延伸 从1981到2004,自学考试在中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从创办之初解决干部学历达标问题,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解决高考落榜生深造问题,再到今天解决低学历者就业问题,直到解决终身教育、继续教育问题,中国的自考之路走得曲折但却成功。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考试,如今仍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自学考试将会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下去。

357 评论(8)

淡水氤氲

人物 |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小学写作教学 03-27 18:05 +关注 — —李华平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教学会语文专委会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国培方案评审专家,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 曾经教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现常年行走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致力于“语文人”的培养、研究工作,以及学校经营、课程改革和文化建设的研究。 首倡全国“正道语文”,并创建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群“正道语文”QQ群,创建“正道语文”微信公众平台。 — — 25年语文教学与研究道路的回顾与思考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 弹指一挥间,25年匆匆过。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学生活竟如此丰富多彩,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学段。其间,教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音乐、体育等学科,还在教育局工作过一年。25年来,挂怀于心、萦绕于耳、诉诸于笔端的,始终是嵌入生命深处的语文。“用整个生命拥抱语文”成了我教学生涯,甚至是整个人生的重要信条。 一、拥抱语文教学实践 25年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经历,我一直从事着语文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带给我无穷的乐趣,研读文本时欣然忘食,课堂教学中指点江山,其中的美妙体验真是无以言表。 1987年10月25日,我以全年级最后一个进校同学的身份开始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学习,一周以后半期考试,一共八个科目我只有语文及格。于是,我认为自己就是一块教语文的料,梦想中自己的教书生活就是在读初中的镇中学当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我甚至可以看见自己上语文课的样子,其实那个样子多数是自己喜欢的语文教师——启蒙老师夏清尘,初中语文教师邓良亨、舒展忠、蒲全超的样子。半期考试一结束,我就开始了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旅程;三年中师毕业的前夕,我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书。 1990年9月底,火热撩人。本来可以教初中语文的我,阴差阳错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幼儿园教学。而这个时候,我的其他同学都已工作将近一个月了。可喜的是,我很快完成了校长吩咐的工作目标——孩子们上课不吵不闹。一个月后,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教小学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然后紧接着教初中语文兼班主任。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工作之初,我从语文教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白天上课,我沉浸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中,我细心收集每一次精彩的对话,收集学生熠熠闪光的眼神。晚上,则沉浸在对每一个文本的细心琢磨中,常常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边读着文本,一边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月光洒满校园的夜晚,我常和几个在学校住读的孩子一起在操场上做游戏,讲故事,背诗歌;星光满天的夜晚,则一起数星星,唱《熊猫咪咪》:“竹子开花呦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1992年10月,我参加全区(相当于现在的镇)初中语文赛课获得了一等奖;1993年3月,我终于走上了梦寐以求的区中学讲台。在区语文教研员易洪凡先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对自己课堂的细致琢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反思。我把自己的课用小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听,思考自己哪些话没有说好,对学生的随机指导是否到位。这样,每天备课两个小时,上课一两个小时,听自己的课则是四五个小时,乐此不疲。直到1994年9月进入全县最高学府渠县中学,仍然保持听自己课的习惯。这样,从初中又教到了高中,2001年获得了四川省高中语文赛课一等奖;2002年,在全国语文新课标实施研讨会上执教示范课,以新颖别致的《雨霖铃》教学获得掌声一片,该班学生在此课后仍与我保持多年的联系。 从2005年开始,我进入四川师范大学,从事语文教师培养工作,教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训在职语文教师。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学,我都十分用心。在职研究生、成都双流中学刘小芳老师在她的听课心得中这样写道: 2014年7月,蜀国暑气冲天,暑浪翻滚。在最炎热的日子里,室外天地万物接受烈日炙烤,室内一百多位语文人亦接受着高温蒸疗。这蒸疗师,便是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李教授的研究生课程是四天。四天里,李教授分秒不让,激情澎湃,衣湿数身,引导大家触摸理论的温度,学习剖析案例的方法,掌握教学设计的精要。课堂强度大,节奏快,容量多,思考深入,带给每一位同学高度的紧张。在他强大的精神气场里,大家接受着猛烈的思想冲击,内心引发了强烈地震。震掉陋习,震掉惰性,震掉怯懦,震掉犹豫,震掉无知;灌注的是语文之趣,语文之法,语文之道,语文之情怀。每个人内心都生长出一个愿景:做一个纯粹的语文人,在语文正道上走得更好更远! 刘老师还记下了其他学友听课的随感: “听李老师的课,饿都饿得快些!” “李老师的课,思维需要高强度地运转!” “太紧张了,这几天白天晚上做梦都在上课!” “《老王》是这样解读啊?!” “原来我根本没读懂《归去来兮辞》!” “我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背影》里的情感是愧疚!” “怎样把方法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的就是李老师的这示范。” “听了李老师的课,才真正感觉读研可以获得教学上的提升。” 2005年至2012年,我在大学工作期间,还先后在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兼任高中语文课。除了研究需要外,我更舍不得离开一线语文课堂。我很享受语文教学的过程。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中穿梭,经历冒险,发现惊喜,收获快乐。在这七年间,我很重视“教学理论的实践化”,自觉将高校研究成果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验证理论、修正理论,提高理论的实践品格。 二、拥抱语文教材改革 1994年,我根据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基本规律,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重组。我当时下功夫最大的是说明文。由于说明文语言的“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而说明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会读说明文、会写说明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不到半个学期就将教材中的说明文教完了。重组的依据则是说明文的基本要素: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我以这些元素为核心,将教材中的篇目“一次多篇”地教,而有些具体篇目又往往“一篇多次”地教。每次教学,抓住一个元素,重锤敲打,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深刻。 “训练型”语文教材首先要突出三个基本功能:(1)定“点子”——运用统筹学和系统论原理,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语言运用的“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总原则,筛选出“最基本、最管用”的语文“训练点”,按一定的符合科学的序列排列,使师生在一定时间阶段内“集中优势兵力”抓“点”训练。(2)示“例子”——把最能承载“训练点”的“例子”出示给师生,让师生凭借“例子”进行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悟得规律、原理、方法。作为“例子”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段落,当然也包括整篇的文章。“例子”是从属于语文训练的,受“训练点”支配。在训练某一个“训练点”时,也可以出示多个例子或多种例子,反复训练。(3)指“路子”——给学生指明分析通过“例子”达到训练目标和要求的方法。作为“课文”一部分的“方法”,要紧紧围绕“训练点”,指导学生从“例子”到“练习”,实现其“举一反三”的迁移功能。“课文”中的“训练方法指导”还要给师生留出创造思维的空间,因此必须“精要,好懂,管用”,力戒繁琐、庞杂。这样的“训练型”教材“以‘点子’为纲目,以‘例子’为凭借,以‘路子’为桥梁”,扎实、活泼、有序、得法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写“训练型”语文教材还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1)语文训练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落实语文基础知识也是为了语文训练,并贯穿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过程中。(2)语文训练与培养良好习惯的关系。二者是互为条件、互为凭借、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3)语文训练与培养人文精神的关系。相对于语文素养训练来说,人文精神不是外加的,教材要选编最能承载人文精神(思想性、审美性、情感性)的“例子”和“练习”,但人文精神的培养又必须以语文训练为依托。 三、拥抱语文理论研究 1990年工作之初,我从曾经教过初中语文、至今也挚爱语文的王长先生家里背回了一大堆《语文教学通讯》杂志。这堆杂志是从1983年开始的,每期都有。我如获至宝,将杂志拆开来分门别类地进行装订,然后一篇一篇地仔细阅读,圈点勾画,并立志向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等语文教育专家靠齐,注重“教学实践的理论化”,不甘心做一辈子教书匠。 从1994年到2004年,我用10年时间研究了一个关键词——“语文训练”。 “训练”是指“训”和“练”这一对动态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唤醒,使之亢奋)、渗透、转化直至统一(同一)的落实语文教学原则、调遣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训练”一词既是联合结构(训+练),又是动宾结构。我对训练的操作性含义进行了诠释:(1)“训”:a.引导——激发兴趣,引起动机,推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发现学生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兴趣”,并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b.讲解——凭借具有教示作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示;c.点示——点要害,拎重点难点,暗示关键;d.拨挑——拨开疑难之迷雾,挑亮思维之火光;e.评价——肯定、表扬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f规范——通过直接纠正或者诱导学生纠正使之正确。总称“六训”。(2)“练”:a.练思——提高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思考能力(“思”是贯穿听、说、读、写系列活动并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内驱力”);b.练听——调整听的态度,学会微笑,学会点头,做到“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的时候,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提高听的能力,如辨音、审义、分主次、理语脉、抓分歧点等能力;c.练说——学会自信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发音、控场以及表情辅助等的能力;d.练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运用认读、速读、精读、略读、参读、诵读、忆读等方式以及文本解读方法的能力;e.练写——提高写字(姿势、技能、习惯)、记笔记的能力,乐于书面表达,提高写文章(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成文、修改润色)的能力。总称“五练”。一句话,“学生开口动手就是练,凡属于运用语言的地方全都是练”。 我阐释了“训”和“练”的策略关系。“训”是主导,“练”是主体,“训”是为“练”服务的。作为策略的“训练”即是二者和谐为一体,水乳交融,互相盘结,胶着粘连,相互依托、激活,成为发辫似的“线索”,使语文课成为一个结构紧凑、节奏鲜明、多路开放的、立体的师生汉语语言信息多向交流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得到了全方位、高效率的运用语言的训练。当学生“自会听话,自会说话,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时,“训练”的表现形态就往往是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单位的主动的自“训”自“练”了,学生自己安排训练程序,自定步调,尝试答疑,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自我评价,规范提高。此时的“训”和“练”才真正达到了最高意义上的和谐、统一——“同一”,即“训、练合一”。这才是实施“训练”策略的最终目的所在。 此后8年时间,我紧紧围绕“语文训练”进行了系列研究:(1)“训练”与语文课改中的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与“工具性”“人文性”的关系,与“熏陶”“感悟”“体验”的关系,与“对话”的关系,与“积累”“背诵”的关系,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关系,与“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关系;(2)语文训练的原则——动机·兴趣原则,量变·质变原则,结构-能力原则,目标综合原则,预设与生成和谐原则,开放与迁移并重原则;(3)语文训练的过程——语文训练过程的要素,语文训练过程的维度,语文训练过程的结构,语文训练过程的优化;(4)语文训练的重点——语感训练;(5)语文训练课的基本特征;(6)语文训练课教例品析;(7)语文训练型教材设想。 2004年至2014年,这第二个10年,我则集中精力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我阅读了大量书籍、文章,撰写了文本解读的系列理论文章和文本解读实例,分别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育科学论坛》等杂志上。撰写了一百万字的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的语文科文本解读学专著《语文科文本解读学》(出版中),对文本解读所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l)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语文科文本科学解读观——以文本意图为主体,以作者原意和读者会意为两翼;(2)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解读”进行了理论观照;(3)提出了语文科文本解读的基本原则——自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环性原则;(4)提炼了近20种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从2014年开始,我则开始了对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工作。2013年12月,我与钱梦龙先生、肖培东老师在昆明讲学。座谈中,老师们对某特级教师执教的《背影》教学大为不解,虽然觉得他上得不对,但对方是著名特级教师,难道也会不对吗?我感觉到了此问题的严重性——著名特级教师,若上了好课,其正面影响是很大的;而上了不好的课,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该特级教师《背影》教学为了求新而求新,严重背离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的正道,我于是提出“语文教学要走正道”的命题。“正道语文”一说得到了于漪、钱梦龙、刘永康、倪文锦等前辈的大力支持和不少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拥护。2014年4月,我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钱梦龙、倪文锦先生作了主题报告,于漪先生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与会,其书面报告由刘永康教授代为宣读。我撰写的《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一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引起了激烈的反响:有老师说我的文章说出了他“憋在心里好久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话”;有老师说我的文章是一场“及时雨”,“澄清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乱象”;有老师说我的文章“打响了语文教学回归正道的第一枪”。有的地方还组织数百教师进行集体学习与研讨。 四、拥抱语文人生 在语文面前,我对人一点不客气。我力主在待人接物上的真诚、低调,在学术探讨上的真诚、高调。心中揣着语文,我便不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别人的评价,也不太顾及别人的面子。我常说:“在语文面前,我一个也不放过。”我总以一种通透凌厉之势出现在大家面前。人教社刘启迪先生说我“不拿语文做人情”。年轻的朋友、四川大学马晓涛说我是“看出了事物的骨头”,而且不仅要把骨头看出来,还要挑出来,把鱼刺清干净,他称我是“一个彻底的人”。成都市青羊区语文教研员钟亮老师则这样写我: 人谓之“眼光毒辣,话语辛辣”,我却独感受到其“爱之深,恨之切”的情状。为什么言辞常含激情,因为对语文爱得深沉;为什么词锋如此锐利,因为以己之铁肩勇担道义。“文本误读,误导学生”的现象让先生忧心忡忡;骨干教师课堂存在的一些反语文现象让先生震惊。于是余有叹焉:此君,乃真性情语文人也,对语文爱得深切,对语文人爱得真诚。只捍卫真理捍卫语文价值,不虚以委蛇你好我好大家好。 现在我的生活,有不少时间是打理“正道语文”QQ群。该群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喜爱,早晨五六点钟,就有老师在群里问安;晚上老师们临睡前也都要相互道声“晚安”。每天,大家在群里讨论语文,讨论人生,特别是讨论语文人生——将日常生活语文化。在本群第一次升级扩容前,一位老师为了让自己那同样热爱语文的朋友、同事进入本群,顾不得吃午饭,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有老师说:“正道语文群,温暖着太多曾一度绝望的语文人!”(吴江)有老师说:“这是我加的群中最正能量的。”(唐晓晴)有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热切喜爱:“相看两不厌,惟有正道群。”(金治平)“正道语文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黄鑫)老师们对“正道语文”群生活充满了信任与依赖:“我只要看到QQ上这个群的标志在闪,我内心就充满了期待。”(钟亮)“天天想着挂QQ,只为步入语文正道。”(翟晓周)“每天再忙,都要等到最后一个人说‘再见’。”(黄鑫)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牵挂:“牵挂这个群,牵挂群里的争论,牵挂群里的指引,牵挂这个群里相识不相识的朋友,牵挂群里语文的正道精神。”(翟晓周)有老师告诉我,他们同事、朋友见面的问候语已由“你吃饭了吗”改为“你进正道了吗”。这份牵挂与信赖,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建群八个月来,已拥有群成员52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教育研究群,汇聚了全国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精英;我们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气氛十分热烈,腾讯软件系统统计显示,本群每周活跃度均居全球第一。“正道语文”正在成为一面旗帜,呼唤着天下语文教师“重读叶圣陶,学习那一代”,“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有老师深情地说:“让正道语文陪我们一起慢慢成长,直至老去。”(李开娴) 25年语文教学与研究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语文人的真诚帮助与指点,借此机会,我感谢这些将生命中的宝贵光阴花在了我的身上,或者花在了我的文章上的人,与我共同欣赏每一次阴晴圆缺,与我共同经历语文教育的喜怒哀乐,与我共同触摸语言文字的春花秋月。

238 评论(13)

相关问答

  • 自学考试宣传文案怎么写

    (一) 匆匆忙忙的走过人生近三十年,生命中与你擦肩而过地人,你可曾都会记得,周末在家,闲来无事,忽然明白了人生中的许多的事情是你无法预料的,就像走过你身边的人一

    紫雨洋依 2人参与回答 2024-09-19
  • 自学考试宣传稿怎么写

    附3份模版案例供参考! 在几年的自学考试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政治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关

    总迷路的熊 6人参与回答 2024-09-19
  • 自学考试宣传简章怎么写

    看你有钱没钱了! 其实最好的方法去高考大省发传单!比如山东河南了!去设立个招生办(就需要4个人)找一个人多少钱!定好价格!然后按业务量给提成!你重点去高考大省!

    笔岸四叶草 4人参与回答 2024-09-18
  • 自学考试宣传语录怎么写

    抓主要点。1、可以直接找班主任或者班长。2、如果家乡是个小城市的话,可以在比较繁华的商场门口或活动较多的广场上摆桌子,发传单。开学前这2个多月够你忙的。3、挤进

    Flora已被注册 3人参与回答 2024-09-18
  • 自学考试宣传语怎么写

    不怕你没有学历,就怕你没有梦想。学历就在这里,就怕你不敢来拿。

    小林绿子UUU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