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9

犀牛望月0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美学本科自考阶段测试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狐狸不会飞

已采纳

题型只有选择题和判断题,超星美学原理考试答案如下:部分内容: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三)1下列美学范畴,属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是A、崇高B、悲剧性C、优美D、气韵正确答案: D2盛唐时期的诗歌意象世界不同于晚唐时期的诗歌意象世界是因为()。A、时代风尚的差异B、统治者的个人喜好C、作者的差异D、诗歌地位的差异正确答案: A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时期崇尚性感的人体美。B、“装模作样”往往是精英分子追随小资产阶级生活风气的一种体现。C、中世纪认为超越尘世的灵魂是生活的最高的概念和唯一的目的。D、时尚一般能够超越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区分。正确答案: B4审美的重要领域不包括()。A、时尚美B、自然美C、社会美D、艺术美正确答案: A5服装是阶级隔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答案: √6时尚可以超越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区分。()正确答案: √7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 D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时代风貌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B、社会中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影响。C、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个人的格调不会产生影响。D、时代风貌是那个时期意象世界所显示的时代特色。正确答案: C9不属于时尚特点的是A、影响面广B、渗透力和扩张力强C、具有时间性D、地域性正确答案: D10时尚是上层人士的特权正确答案: ×11时尚的扩张和流行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过程。正确答案: √12《时装信使》是哪个国家的时装杂志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正确答案: B13《时装信使》每期要刊出3种左右的新发型。()正确答案: ×14君主专制主义极盛时期的标志色调是黑的或者白的底色上的金色。()正确答案: √15在当代社会时尚和时髦的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因为()。A、精英集团为了精英和大众之间的文化差异B、社会大众接受能力提高C、商家为了自身利益加快推陈出新D、上层社会为了体现自身地位正确答案: B16“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A、地位认同B、财富认同C、文化认同D、属性认同正确答案: C17能显示大唐前期的博大胸襟的陵墓是?A、永陵B、长陵C、乾陵D、端陵正确答案: C 自然美(上)1李泽厚认为()。A、自然美是独立的B、不存在自然美C、自然美应存在于社会之中D、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正确答案: D2主张美是客观的的学者认为自然美存在于()。A、人的审美意识中B、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中C、社会的主流审美风尚中D、上层社会的审美格调中正确答案: B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正确答案: C4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 D5“构成自然界美的是指我们想起的或者预示人格来的东西”是()的观点。A、罗斯金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杜汉诺夫正确答案: B6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正确答案: D7所有的自然风景都是美的。正确答案: ×8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物、自然风景上面显现的审美意象。正确答案: √9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指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正确答案: √10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自然美是一个历史范畴B、自然是全美的C、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有高低之分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与人的审美意识有关正确答案: B11黑格尔对自然美的看法是?A、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B、美在于自然物的属性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正确答案: A12属于美学领域的有①自然美②社会美③环境美④技术美⑤雕塑美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 C13“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来说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是()的观点。A、黑格尔B、钱钟书C、朱光潜D、古德洛维奇正确答案: C14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A、自然的面貌B、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C、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D、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答案: D15艺术美和自然美是美的重要形态。正确答案: √16在审美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的物质性。正确答案: ×完整美学原理答案请参考:

165 评论(10)

happyzhang123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诗人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学家那样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在于描写历史的真实;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这些事是可信的、是带有普遍性的。显然,亚里士多德在艺术(诗)中不是在谋求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在谋求艺术的真实。这种艺术真实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不是在艺术世界中对历史事实的简单重复,而是能表现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事情。 补充: 境——竟,一般指疆域边界或乐曲的一段,虚化用于精神领域始见于 《庄子》 ,《庄子》:“荣辱之境”(《逍遥游》)、“是非之境”(《秋水》)、“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齐物论》)等。 补充: 西方 美学 上的“距离”论,就是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 功利 距离的体会。“距离”论的提出者 瑞士 心理学家 布洛 (Edward Bullough,1880~1934)提出了一个“雾 海航 行”的例子来说明,他说在大海航行中突然遇到 大雾 ,这对大多数旅客来说,都是极不愉快的经验,伴随着人们的是焦虑、恐惧和紧张等等。但是只要我们把眼前的可能发生的危险等抛在一边,换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这景象,周围的大雾迷迷原原,变成了半透明的乳状的帷幕,这不是很美吗?这里实际上是对已有的经验换了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即所谓在 观照 中“插入了距离”。布洛解释说: 距离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而是相当复杂的。它有否定的抑制的一面——割断事物的实用的方面以及我们对待事物的实践态度,它还有积极的一面——精心制作在距离的抑制作用所创造的新的基础上的经验。因此,这种对事物作有距离的观看,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正常的观看。通常,经验总是把同一方面向着我们,即具有最强的时间的 感染力 的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事物不直接不实际地触及到我们的那些方面,我们一般也意识不到同我们的自己的 接纳 印象的自我相分离的印象。事物颠倒过来,意外地观看通常未注意到的方面,这使我们得到一种启示,这就是 艺术 的启示。 所谓“艺术的启示”也就是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以便看到通常本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义和诗意的方面。 补充: 《 论语 ·阳货》载 孔子 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孔子《诗》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从内核的层面,它论述了《诗》与 伦理 观念,尤其是“仁”、“礼”的关系;从功能的层面,它表述了《诗》的经世之用与进德之功;从阐释的层面,它点明了《诗》的阐释路径,因为有“可以”,就有一个“如何可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阐释。下面我们就结合《诗论》,来讨论《诗》是如何“兴”、“观”、“群”、“怨”的,必要时也将应用传世文献中的孔子论《诗》材料。 “兴”,作为阐释学意义的“兴”其实就是“取譬”,而功能意义上的“感发志意”则是“取譬”于《诗》的结果,所以孔安国与 朱熹 的注无所谓谁对谁错,着眼点不同而已。从阐释的形态来看,古人的论说引《诗》基本上是取譬似的,古人引诗每每于结尾处缀以“此之谓也”之习语,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实际上就点出了引《诗》作为譬性思维的取义特征。此外,“赋诗 断章 ”从赋诗者当下的情境看也是取譬似的。所以,以《诗》取譬是先秦人最主要的用《诗》形式。先秦人取譬用《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显性的,就是直接就诗句的字面义来取譬,比如《 论语·述而 》孔子引《小雅·小旻》之“不敢暴虎,不敢 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来批评子路只有血气之勇,却缺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谋及谨慎。另一种模式是隐性的,也就是从字面不能直接申发出说诗者的含义,需要说诗者“引譬连类”予以发掘,最终突破语言的浅表视域,落到言语之外。就像子夏由孔子“绘事后素”申发出“礼后”那样。同样, 子贡 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悟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同样也受到孔子的称赞。 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取譬,都要 遵从 “类”的约束。在先秦时,“类”是一个 社会学 概念,然后被引进了 语言学 领域。“类”具有 宗法 性和同一性。一旦形之于思维,成为取譬的标准,“类”就有了伦理的和 逻辑 的双重特性。逻辑的标准可以利于思维间关系的构建,以保证取譬的成功。而且“类同”是“有以同”,这就使得取譬的范围可以很广,同一事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取譬,同一事物也可以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取譬。如果说事物间的同一性是取譬的外在规定的话,则伦理性的标准就构成了取譬的内在 张力 ,从根本上规范了取譬的方向。子贡、子夏之所以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因为他们的取譬是以宗法伦理、修身养德为归依的。有违于此就是“不类”,就像 《左传》 昭公元年,楚令尹歌 《大明》 之首章,俨然以王自取譬,赵孟就讥其“不类”;三家以《雍》彻,孔子也讽刺说:“‘相维辟公, 天子 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这都属于取譬不类。 就传世文献来看,孔子论《诗》多为引诗,是“取譬”似的。《诗论》中也有这种取譬解诗形式,第6、7、21、22等简皆是。比如孔子说:“《鸤鸠》吾信之”。《鸤鸠》属 《曹风》 ,《毛诗》以为是刺诗,而孔子则无所谓美刺,他只是取譬于“其仪一兮,心如结”,以说明君子当有均一之德。说“吾信之”不是别的,信“德”也。 “观”, 郑玄 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均是 从政 治角度切入的。但我认为如果将“观”作此理解,就与“群”、“怨”,至少与“怨”相包容了,这无疑会削减“兴观群怨”作为理论整体的表述广度。所以“观”至少有两用,施用政治,即为观人情之 厚薄 ,识风俗之盛衰;施用于个人,即为观人“ 情志 ”。而且主体是观人“情志”,因为即便是政治的兴衰也是通过个体的情志反映出来的。从传世文献及上博简《诗论》看,“观”是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种解《诗》模式,那种“吾于……见……”、“吾于……知……”、“吾以……得……”等句式就是“观”的视角所特有的 表达方式 。其次,从“观”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特别重视对 诗歌 中个体情感的把握,形成了以“情志”解《诗》的独特视角。《诗论》解诗,有好几处谈到“志”。比如,第8简其论《小旻》云:“《小旻》多疑矣,言不中志也。”第19简“溺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也当为解某诗语,第26简论《蓼莪》:“《蓼莪》有孝志”,等等。如果说“志”偏向于理性,具有一定的伦理内涵,则“情”就是 心理结构 中的“欲望”,是人本性的真实反映。《诗论》有好几处谈到了“情”,如第9简:“《黄鸟》则困而欲反其故也”,第10简其说《 燕燕 》:“《燕燕》之情”,第18简其说《杕杜》:“《杕杜》则情喜其至也”,第19简说《 木瓜 》:“《木瓜》其藏愿而未得 达也 ”,第25简说《兔爰》:“《有兔》不逢时”,等等。而政治的兴衰,民风的厚薄就寓于诗歌主人公的情感中。比如《诗论》说《兔爰》“不逢时”,何谓“不逢时”?《 说苑 ·敬慎篇》记孔子读《诗》至《正月》之六章,则感慨说:“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 关龙 逢,纣杀王子 比干 。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所以孔子常说“天下无道则隐”,那么《诗论》以“不逢时”评《兔爰》不就是含有“天下无道”的意思吗?最后,“观”有各种各样的角度,以“观”解诗也就了多重视角。比如《 柏舟 》, 《孔丛子》 说“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而《诗论》评《柏舟》曰“闷”。“匹夫执志之不可移”有称赞的意味,而“闷”就有了讥讽意,何哉?因为君子 遁世 无闷,就像《孔丛子》论《考槃》那样。所以《柏舟》的主人公就只能当“匹夫”之谓。 总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用“观”的方法,从“情志”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对诗旨能有准确的把握,而且是多视角的。这是孔子重“情”的《诗》学思想在解诗中的反映,它使得孔子不仅比此前的解《诗》 高明 ,也比他以后的解《诗》者高明。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我认为均不确,“群”就是“别群”,也就是“君子”、“小人”之辨。辨别君子、小人关乎进德, 《论语》 一书,“君子”一词凡107见,“小人”凡23见,每每相较而言,可见孔子对“君子”、“小人”之辨的重视程度。就 《诗经》 而言,有许多诗篇言及“君子”之德,或“小人”之行,故有“君子之诗”,有“小人之诗”。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解《诗》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在先秦时还可能比较流行,如 《孟子·告子下》 载高子论《小雅·小弁》为“小人之诗”。这种解诗方式也见诸《诗论》,如第25简“《肠肠》小人”,第27简“《仲氏》君子”就是。或曰,孔子曰《 诗三百 》“ 思无邪 ”,则于“小人之诗”,何以“无邪”?事实上校诸《诗论》可知,孔子并非对所有诗都是持赞成态度,有的也是批评的,如《柏舟》之“闷”,《墙有茨》之“慎密不知言”,还有第28简以“恶而不闵”评诗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熹《集注》解释“思无邪”为:“凡《诗》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是有道理的。读“君子之诗”,知何以为君子;读“小人之诗”,知何以规避小人,故曰:“诗可以群”。 “怨”,孔安国、郑玄皆注:“刺上政”。朱熹注:“怨而不怒”。二者都将之归于政治,过于褊狭。《诗》固然可以怨刺上政,但绝不仅限于此。翻开《诗经》,怨词满眼,有悯乱嫉恶之怨,有旷夫思妇之怨;既有忧国忧民之思,也有一已之私情,如统统归结为“怨刺上政”,则殊为无据。《诗论》第8简论《雨无正》、《节南山》曰“皆言上之衰,王公耻之”,怨刺的对象是 周天子 ;论《小弁》、《巧言》曰“皆言流人之害”,第9简论《祈父》曰“《祈父》之责,亦有以也”等,皆为刺当权者,概括起来,这些都可以称为“刺上政”。而第17简“《 扬之水 》其爱妇悡”,“悡”,《 说文 》注“恨”,又曰“怠”。但校之今本《诗经》的三首以《扬之水》名篇的诗都不相吻合,当为逸诗。诗写的是 怨妇 之“恨”,就不能归为“刺上政”。第29简“《涉溱》(即《郑风·褰裳》)其绝”是针对“子不我思,岂无他士”而言的,是“爱而不得”的绝 情诗 ,故曰“绝”。这种“怨”也是怨妇之“怨”,非以“刺上政”也。 孔子从“怨”的角度解《诗》也可以看作是对个体情感的 张扬 ,正如他自己在述自己作 《春秋》 之意时说的那样:“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所以,以“怨”解诗,也是孔子重“情”《诗》学思想的阐释实践。 以上我们就《诗论》与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诂做了简单的论述。我们认为,《诗论》对我们重新认识孔子的《诗》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孔子《诗》学思想中重“情”的一面,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孔子解《诗》的实例,让我们对孔子《诗》学思想的认识落到了具体的实处。而且正确的评价孔子论《诗》、解《诗》重“情”,对于重新构建中国诗 学理论 史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先秦只有“诗言志”,而“诗缘情”要到 西晋 时 陆机 《文赋》 出,才出现。那么既然孔子就有了“诗言情”的观念,那么,“诗言志”还会是先秦惟有的诗学观念吗?“诗缘情”还会是魏晋的新风尚吗?

226 评论(15)

旧在现在

你这个专业的试题确实太难找了,我在自考365和中国自考网上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试题。建议你还是在当地的自考书店买真题吧。

188 评论(11)

超级尺蠖爱和平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2019年自考本科教材,自考本科美学2019年10月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思修2019年教材改版和2015年版本有啥不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本有差别,用新本想自考大专,需要看什么书应该是教材吧,每一科都有教材哇。在购买教材前,考生先要了解相关的自考政策,一本《考生必读》是必不可少的。考生可以通过该书熟悉自考各专业当前计划、“自考课程考试时间表”及与自考相关的各种政策等。在系统学习自考相关政策后,考生还要随时关注考试院自考办发布的最新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考试院网站和北京考试报了解。自考注册、报名、考试、实习实验、毕业论文、毕业手续、学位申请、计划调整等通知及招生信息。每次考试报考前,考生还要仔细查看《报考通知》,每次自考报名、照相、领取准考证、查询领取考试通知单的时间都会在提前公布的《报考通知》上特别注明,很多新考生不事先了解通知内容,以为网报结束就没事儿了,结果错过了新生照相,注册和报考信息被取消,错过了当次参加考试的时机。考生参加自考,课程教材必不可少。考试院自考办每年会在七八月份公布下一年全年的自考课程时间表及课程使用教材表,便于考生能提早规划自己下一年的学习计划。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综合信息系统查询自己专业的教材目录,按照教材信息购买正版教材。推荐关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19年4月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及教材目录》的通知自考本科的教材哪里可以购买呢?看你报了哪几门,在自考办可以定购书的,一般自考办附近都有专门卖自考书的书店,也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自考本科需要买哪些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自考本科4 工程数学 6 本课程分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部分考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26 评论(9)

相关问答

  • 美学本科自考阶段测试题

    题型只有选择题和判断题,超星美学原理考试答案如下:部分内容: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三)1下列美学范畴,属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是A、崇高B、悲剧性C、优美D、气韵正确

    犀牛望月0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自学考试阶段测试

    山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阶段测评考试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初级等。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

    pangdaxia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自考英语二阶段测试题

    2010年10月 自考 英语(二)试题及答案(标准版)第一大题:1A:protect 2D:reference 3 C:span4B:otherwise 5A:

    啾啾啾…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自考阶段测评题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诗人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学家那样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在于描写历史的真实;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这些

    倩倩19860816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自考阶段测评题库

    自考现在很多app可以用,看你考的什么科目。我现在用自考笔果题库,真题,训练题,还有考前押密,上次看了考四科过了四科。

    520贝基清净果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