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7

小皮球佳佳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儿童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昂昂千里

已采纳

主讲人:陆老师 笔记:Mandy #前言# 儿发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基础、核心,父母接受正规心理学培训、对儿童心理了解最好的途径。书《儿童发展心理学》200多页,对孩子具体情况阐述,内心世界的阐述和剖析,极为精到。深厚内功,再去看其它任何书,就像学习武功招式。内功+招式=威力大,仅有招式走火入魔。微信公号的方法太多,但我们看了没什么用?Why?原因不在方法,在自己。再好的招式,需要内力去化解它,这一步很苦。啃一些教科书,真正专业有用的东西。 儿发研究 时间:儿童阶段 内容: 发展 心理学(重点:发展) 发展心理学 :人的一辈子,都是发展的。父母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影响比较大的人,要拿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碰到的问题只是此时此刻的问题,彼时彼刻也许就不是问题了。小时候,感觉过不去的坎儿,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好像就过去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家长,有一种很好的人格特质:希望。只有向前发展,问题才有希望迎刃而解。如果看事情只看现有的、已经发生的部分,再好的方法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为视角错了。听完课,再回顾陆老师回答的问题,其它课程,每一句话都是有出处的,为什么这样处理问题有用,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一切的一切,根本的根本,都来源于我们的视角。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回馈给你什么样子。发展心理学狭义:人类个体心理学发展的类目,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心理、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从生命的最基本构成(受精卵)开始就算儿童了。研究心理、行为,及人生各阶段心理年龄特征。不研究生理。生理参考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发展指南》。 儿童发展心理学 :是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一般指出生~青春期前期(17,8岁)年龄段的探讨。家长常见问题:我的孩子是天生的还是后面影响。天生:遗传决定论。 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 ( 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年2月16日-1911年1月17日)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深受其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该思想引入到人类研究。他着重研究个别差异,从遗传的角度研究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开创了优生学。他关于人类官能的研究开辟了个体心理和心理测验研究的新途径。 )认为:个体发展、品行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决定,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展开,环境、教育起到“引发”作用,宿命论、决定论。遗传的确有影响,但是后天对人的发展至少起到70%的作用,先天占30%作业。后天为主,先天为辅。心理学实验:双生子置于不同人家去养,结果截然不同。高尔顿优生优育学被反驳。另一派走极端,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行为主义:胡萝卜+大棒,威逼利诱。)环境决定论。不管基因,给什么环境就能成长为样子。给我一打儿童,只要给我时间训练,我就能把他们变成想变成的样子。他的几个孩子都被他用这种方式训练,3疯1自杀。完全忽略孩子现实,粗暴对待,行不通。 皮亚杰,互相作用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奠基者。论点: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1)互相制约,互相依存。2)互相渗透,互相转化。3)成熟与学习时的发展作用,是动态的。发展心理学,发展的核心在于“动态”,移动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3方面内容: 生理发展 、脑部发展,例如身体、大脑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特别是脑部。其它生理看《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是脑部、精神和心理方面学习儿发。 认知发展 。对东西的感知能力,感知觉,感受,获取信息的方式:a.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我们探讨的核心。这几块都可以深入研究,等自己研究出来,对孩子一用一个准。b.推理(数学)。c.创造力。 社会性发展 。学校应该教授,但欠缺。情绪(爱发脾气?挫折抵抗力强不强?)、意志(别人偷懒,你能不能坚持)、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人际关系)。 这3块没法量化,心理学里没办法量化的东西往往被忽略。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任务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 具体知识点没有用,要转化成模式才有用。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解释和测量个体的差异。 揭示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 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基本方法。 包括1)描述儿童的行为;2)解释行为背后的动机;3)预测以后可能会怎样;4)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去控制ta。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心理发展有方向性、顺序性,不可逆 (有待商榷,催眠回到童年的感受,去改变)。整体看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不完善向完善。总体趋势向上,具体过程不可逆性,但是后期也许可以回顾。 心理发展时间上的不平衡性。 第一加速期,第二加速器,平稳发展。加速发展也叫关键期:在孩子对的时候给予对的事情。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共性的规律,也不能忽略个性差异。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有些能力增长,有些在衰退,看接受到环境怎样的信息。孩子的成长一定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成长。 心理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与否的问题。 是否有段时间发展的很“奇怪” ?孩子分口唇期,肛欲期,性欲期,潜伏期、青春期。孩子发展至少有5个时期。在稳定性方面,这几个时期就像处于大陆板块交接的部位,非常不稳定。 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 两个截然不同观点。观点1:连续性发展,一棵树慢慢长大。观点2:阶段性发展,一夜之间长大,毛毛虫变蝴蝶。生理上连续性,长远看阶段性。两者并行不悖。 发展具有年龄特征。 佐证上一条。既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问题。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孩子就会突飞猛进。eg.双生子爬梯实验。研究显示,滑滑梯最合适在2岁左右。宝宝1,1岁半训练滑滑梯,4个月学会。宝宝2,2岁训练滑滑梯,2周学会。错的时间,4个月;对的时间顺理成章2周。性价比,在对的时间给孩子做对的事情。不是对于不对,而是时机掌握的如何。应该在孩子准备好的时候,再给他相应的刺激和训练。这个实验告诉大家,关键期。这个时间给孩子良性刺激,促使行为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会阻碍孩子发展甚至导致行为和能力的缺失。关键期不是突然开始或终止,而是逐渐发展到高峰,慢慢消退,有时间段,留给大家慢慢体会和把握。 心理发展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问题。 被动:脑部发展,能力突飞猛进。主动:主动去适应环境。 遗传和环境之争。 发展的年龄特征-后续一块块研究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 维果斯基 (前苏联心理学家, 强调主张文化、历史、社会角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文化角度的奠基人。 最近发展区( 孩子能力发展应该最近的区域和成人对他的要求) 脚手架结构 应架结构 教学区域(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把控方向,而非每个具体紧促 学习最佳期 敏感期,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每个阶段关键期 20周 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可以胎教。 Stimulation刺激 - Reaction反馈。 婴儿期(0-3岁) 大脑完成40%-50%发展任务,脑结构,神经元,发生很大变化。 此阶段对心里、生理发展意义重大 成人,任何情绪、心里反应都可以从童年找到依据 动作尝试,神经元重组机会越多,智商越高 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 有能力探索外界,和外界沟通交互。开始创造自己的世界、认识自己的世界。肢体、情感、表情、口头语言。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心理学里面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认为它对,为什么认为它错。了解背后的原因。 认知水平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靠感官收集信息,靠直觉判断。(成人复合决定,孩子更多靠自己直觉,没有经过大脑思考) 表现出最初独立自主的要求。 第一个反抗期开始。“不听话”,好事情。如果完全听家长的,反而自主发生了问题。 孩子成长代价 - 甩开父母 有想法,意味着一定要反抗别人。孩子发展自己的人格,第一个反抗期。鼓励孩子,构建自我。不给孩子尝试机会,自我被压制。成人,想做一些事情,又不敢做,自我没有形成。 社会性依恋的发展对情绪发展的意义 依恋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0-3岁与妈妈的依恋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将来的亲密关系。第一次感觉好不好,直接决定以后感觉好不好。 三、儿童生长4个显著时期 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为什么走路?探索世界。为什么讲话?与世界交流。为什么打人?他让我愤怒。没有动作发展,就不可能有心理发展。动作发展受限,心理发展迟钝。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心理怎么想,就会怎么做 动作发展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空间认知非常重要。数学语文英语基础能力都是空间能力。所有能力中,只有空间认知能力是直接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空间认知能力决定了大脑神经元的分布,大脑神经元的分布决定思维方式,数学(推理、思维)、语文英语(语言类,考验重组、转化信息、翻译信息的能力),都是以空间认知为基础。多运动,很有帮助。 动作发展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孩子要玩,越激烈越好。 新生儿反射行为 有的反射留存,有的消失。 eg.在水里泡久了,皮肤产生皱纹。为了增加摩擦力。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帮助孩子成长,但不是所有最后都留下来。 反射内容的补充 定向反射:新刺激出现,个体包括新生儿,出现定向反射。eg.叫一声,眼睛看过来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反复呈现,使原先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即习惯化。eg.很喜欢的东西一直吃一直吃,后来没感觉了。帮助孩子系统脱敏。 去习惯化:有习惯了,对刺激的反应消失了。但是,如果给予一个新的刺激,一个跟之前刺激有区别的刺激,反射行为会重新产生,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久刺激加以区别。恢复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eg.喜欢吃肉,天天吃肉,厌烦了-习惯化;换种做法,烤肉 - 去习惯化。 颜色知觉:新生儿看不见彩色。3-4个月开始看见 形状知觉:婴儿带着观察复杂模式超过简单模式的偏爱出生的。婴儿喜欢看轮廓多的图形,喜欢曲线,不喜欢直线。婴儿喜欢接收更多的信息量。这也是人的认知跟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换言之,如果天天注视简单的东西,就会退化成动物差不多。人之所以是人,会不断往前进。 儿童发展模式 皮亚杰 整个儿发最重要的奠基者。 格式 认知结构组织中最基本的单元。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eg.生气时挥舞一下拳头,这个拳头就是你的“格式”,生气的时候流泪,流泪就是你的“格式”。每个人的行为拆分成无数格式,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不断重复,得到迁移和概括。eg.口渴喝水,不需要动脑筋;生气时提高嗓门,不需要动脑筋,喝水、提高嗓门,都是你已经形成的“格式”。格式不是与生俱来,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学习操练,不断重复得到的迁徙和概括,你有你的格式,别人有别人的格式。心理咨询会问“你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因为,第一次的感觉的格式,如果没有第三方干预,会被保留下来。你现在发怒,是发童年的怒;你现在的做法,是在为童年负责。格式是最基本的单元,了解格式,就能了解行为。 同化 一个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把外界元素整合在机体内正在形成的,完整形成的格式内。eg.小橡皮泥捏入大橡皮泥,同化。同化作用,在具体问题分析时,大概念同化小概念。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没有用,因为他在对你同化,他的理论大于你的理论。你觉得你在改变他,其实他在改变你。 顺应 同化不了怎么办?内部格式来改变,以去适应现实。同化的格式、结构受到他所同化的元素影响而发生改变,那么整个过程发生逆翻转。同化不了,就只能顺应。eg.打架,打得过,打服你-同化。打不过,求饶按照你的做-顺应。 总结:同化-顺应是孩子认知结构最基本的单元,它处理的单元叫格式。 五、感知运动阶段。 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儿童依靠感知运动适应外部世界,构筑运动格式,开始认识几个内容: 1.客体永久性。 2.智慧性结构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主客体分化 :分清什么是“我”什么是“妈妈。”孩子出生时感觉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感知运动阶段,孩子逐渐发现“我”想的和“妈妈”想的,不一样,开始意识“我”和“妈妈”不是一个人。主体客体开始分化。 主客体分化,意味着孩子“自我”开始形成 。没有尝试、操练就形不成自我。 因果关系形成; 在感知运动阶段才会形成。此前,孩子眼中,做错事情一码事,受惩罚另一码事。 【重要】 1.孩子通过感知运动对外界产生基本认知,构建运动格式,该格式保持至死。 2.客体永久性。认识客体永久性的过程。eg.台灯,拿出去,拿进来。 3.末期,智慧性结构。孩子通过调动自己的神经元,充分认识外部结构。 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 自我意识情绪 复合情绪:羞耻、尴尬、羞愧、嫉妒、骄傲等。情绪不是只有一种。情绪可以复合成很多种。eg.愤怒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愤怒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别人打了你,不一定愤怒。你可以打回去。只有在想打回去,没有能力打回去,会愤怒。情绪分层次的,首先认识情绪,才知道怎么处理由不同情绪复合而成的新情绪。情绪很复杂,一个孩子闷闷不乐不开心,你能不能迅速体验到他为什么不开心?这就是专业能力。不开心是一种情绪,但绝对不是单一的情绪。愤怒底层情绪是什么?思考题。 自我意识情绪,在孩子3岁前出现。18-24个月婴儿,出现为难情绪,尴尬情绪,表达骄傲。嫉妒、羞愧情绪,3岁左右出现。孩子为什么难为情?羞愧?尴尬?妈妈怎么对待他,他就会有怎样的认知。eg.工作忙,不理会孩子需求,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自己不重要。他认为自己配活在世界上,还是不配呢?这是在消灭孩子自信心。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品类区别,程度强弱。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在每一阶段挑选做什么样的人生。 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父母跟他的互动,因此成人的教育水平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帮助儿童从小获得他所生活的文化社会的价值标准。 孩子为什么羞愧?因为父母一直说他。为什么一直说?因为你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孩子通过羞愧了解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价值标准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也就是文化。文化对一个人是决定性的。文化不一样,价值标准不一样,三观不一样。孩子的问题不用对错来分,用价值标准来分,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对或错。 情绪的自我调节 补充 儿童哭:会假哭。为什么会哭,后面慢慢讲。 社会性:儿童索要东西,得到了,或没得到。通过社会交互评估是不是有内心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不太会有情绪波动,跟人交互,才有了情绪。 依恋模式 依恋在母婴互动时形成(0-1岁) 宝宝的任何要求,妈妈都能很好的察觉、满足,即能形成 安全性依恋关系 。注意:满足所有要求,仅指这个阶段。安全型依恋形成,孩子有两大特征:1自信心很好;2孩子对世界充满希望,内心中永远不会绝望,因为在他最弱小的时候,妈妈曾经满足过他,所以他有理由相信,别人也会对他温柔以待。 焦虑抵抗型 :妈妈尽心尽力,但是自以为是。妈妈自身人格有问题,满足孩子一部分需求,孩子对妈妈既爱又恨。很多妈妈人格有问题,表现是:情绪不稳定,价值观偏激,不会灵活的运用去处理问题,和配偶关系差。孩子展现出跟妈妈类似的人格特征。不好的人格会继承。上一代对下一代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回避性依恋 :父母不理宝宝。例如:妈妈产后抑郁。宝宝最初尝试各种方式夺取父母的关注,百般尝试后,呈回避态度。宝宝觉得世界对他一点都不友善,一团糟。亲密关系出各种问题。心理是荒漠,没有绿洲,没有任何东西能保护他,世界就是一片地狱。 关键期汇总 童年早期发展的注意事项 挑食补充:孩子和成人是两个物种 a.对有些食物就是不喜欢。 b.零食形成闭环。 c.吃饭就是吃饭,开开心心的事。 游戏补充: a.自己玩或跟父母玩 b.摸得着的东西。 c.过家家 d.游戏本身不好玩,制定规则才好玩 儿发中最重要的内容 - 孩子如何认识世界 思维(认知)的发展 “有什么经历,就有什么思维,-->行为-->人生。” 思维是底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思维之间的差距。阶层的分布是能力的分布。 皮亚杰认知发展(精华) 四个阶段,搞清楚就知道孩子究竟怎么成长的。 运算 思维有一定步骤。人际关系也是运算,eg.欠人情,要还人情。思维能力的核心:运算。内化动作,在头脑中思维活动。大脑中构思出来,再实操。运算在前动作在后,思维在前,动作在后。 可逆操作 ,既可以一个方向发展,也可以反方向发展。eg.宝宝我对你好,你是不是也要对我好?人际运算。运算到7岁才会有,此前孩子很难形成这种运算概念。 运算特点 守恒性。 群集结构的形成。香蕉+香蕉=两个香蕉。两个香蕉也可分成2个不同的香蕉。这就是集群概念。 聪明的孩子,运算能力都比较好,情商一般也比较高,情商是以运算为基础。 感知运算阶段。(0-2) 参考之前录音。 前运算阶段。(2-7) 没有形成真正运算, 通过动作内化形成表象。eg.爸爸打了我,说明爸爸对我不好。“不好”是一个符号。人类交流是通过符号来交流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从而思维有质的飞跃。eg.父母的语音语调变化,孩子立刻知道父母要批评自己,我要做出点事情讨好父母。-->思维功能产生。外界的东西,孩子抽象成符号,对这个符号用另一种东西对待它,这就是思维的过程。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小学才学习加减乘除具体运算,7岁孩子才有能力进行具体运算。 特点:守恒性、脱离自我中心的可逆性。可逆性非常不容易,让孩子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需要大量运算。很多成人都没有形成可逆性,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按照自己的性子去生活,looser。还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学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思维,但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eg.1+1=几,1支铅笔+1支铅笔。不能完全抽象成“数”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 (11- ) 思维发展成抽象逻辑的推理水平。思维形式开始摆脱思维内容,由具体运算变成抽象运算。对假命题做出富有逻辑和创造性的反应。开始演绎推理。 总结: 教育领域的每一项成果,全是根据理论进行编排。 认知发展最核心的理论,理解了自己如何长大,理解了孩子在每个阶段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千万不要错怪孩子,他还没有那个能力,就没办法进行思维,也就没办法做出符合你条件的行为。

167 评论(15)

沫卡MOKOO

好性格三分靠天生七分靠养成。读懂孩子的性格色彩,不与孩子较劲也不迁就孩子,不打不骂孩子,不娇不惯养孩子。 1.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孩子的性格不好情商就不够; 2.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具有力量。 (一)表现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善良:自带温暖他人的力量 善良是每一位孩子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很多表现型的孩子身上都有这一特性。因为他们本身就像一团火热情的照亮温暖着周围的人。 2.自信:自告奋勇的参加活动 孩子的自信更多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做一个完全信任孩子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吧,你会发现在爱和信任中成长的孩子永远都是那么开朗,那么自信。 3.热情:什么都想参与和帮忙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发展起来,尤其外向型的孩子自我意识,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在这一阶段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热情,即便他们的能力有限,也尽力为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这才是明智的父母,应该尽的责任。大不了多花一点精力收拾惨局而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4.主动:敢于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从两岁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会有初步的荣辱感和自尊心。当孩子勇敢的提出意见时,父母一定要采取尊重的态度。要知道再三否定和推翻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今后他就再也不敢也不愿意主动为自己争取权益了。 5.责任心:对分配的任务很认真的完成 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渴望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尤其是表现型的孩子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教育的好时机,不仅要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更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家务分工,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小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孩子在家庭管理分担家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还可以切身体会到爸爸妈妈为家庭所做的的心血和辛苦。从而为良好亲子关系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6.顽强不屈:遇到挫折不哭鼻子 孩子坚定不移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但有的时候却会被爱子心切的父母所吞没,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受难,所以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险境时,恨不得把所有的困难和辛苦都一力承担。殊不知正如温室里的树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一样,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孩子,也是无法成为栋梁之材的。因此,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遭挫折,受辛苦而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为孩子解决难。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家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助一臂之力就足够了。 7.乐观:在他心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而生活不可能总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和磨难,而乐观正是对付这一切不如意的最好的武器。与其说乐观是一种性格,不如说是一种品质,而所有的品质都是三分靠天生,七分靠盘培养。只要家长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就能更加快乐的面对生活。8.懂分享:从小就有分享意识 (二)父母教养方法 1.若是性格优势就给予鼓励 2.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学习难度 3.肯定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 赞美和表扬在儿童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喜悦,还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和积极性,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每个值得赞扬肯定的地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也可以说句赞美的话,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欣赏和鼓励。表扬和赞美不是无敌放失,整日将宝宝真棒,宝宝真了不起,这样的一句挂在嘴边,没有针对性内容的夸奖只会让孩子一时兴奋,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自然也就起不到强化好行为的作用。所以,表扬一定要言之有物,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受到表扬和赞美,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今后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4.奖罚分明,让孩子明白对错 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适度,不一味的追捧孩子也不盲目的责罚孩子。奖励是为了强化孩子好的一面,惩罚则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一面。相对而言,正面强化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5.让孩子自己决定和谁做朋友 即便你对孩子结交的某些朋友不满意,也要多听听孩子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一面。即使有些有某些不良行为的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美好的品质。而且研究表明,多与各种发展水平和类型的朋友相处,孩子会更有包容性和理解力,长大后做事也更有决断,具有更强的领导能力。(一)思考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敏感:内心细腻,注重细节 2.睿智:爱思考,谨慎又腼腆 3.专注:注意力集中,喜欢研究 4.服从:乖巧听话,不善拒绝 5.乐于合作:懂得配合,有团队意识 (二)父母教养方法 1.不吓唬,不威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肯定孩子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 3.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变自卑为自信 4.人前不教子,保护孩子的名誉和自尊 孩子虽小,却也有中年人前教子会令他们感觉丢脸伤心。要么自卑,而抬不起头,要么因为愤恨而产生逆反心理。总之两种后果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对于敏感内向的思考型孩子来说,当众被教训指责对让他们难以承受的。5.教孩子适时说不教会孩子自信,勇敢,尤其是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一定要大声的说不。 学会说不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一个从来不会说不的孩子不仅没有反抗意识,连自我意识都会被深深的埋藏。 家长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不要权威来压迫他们,要尽量营造一个舒缓的环境,用温和的态度,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的想法。教育孩子要坚持自我,对他们不想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要知道有时偏偏是态度过于强硬的家长会培养出过于温顺,不懂说“不”的孩子。 (一)指导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调皮:活泼好动,爱搞破坏 2.叛逆:对着干,你说东他偏说西 3.争先:自信勇敢,锐意进取 (二)父母教养方法 (一)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亲切型孩子的性格(绿色性格)--随和善良而乖巧。很少和人争吵,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行事。但是正因为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在遇到了喜欢惹事生非的小伙伴时,常常会让自己陷入麻烦。 1.自卑:内向羞涩,不爱表现。原因无外乎两点方面一是内因: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内向,羞涩,他们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二是外因:家庭教育的过度,保护和过于严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这一类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经不住打击和失败,因此他们宁愿用沉默来守护自己的尊严。他们不信任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教育这类孩子温和的鼓励和耐心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2.胆怯:胆小脆弱,缺乏勇气。长期在大人的溺爱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加的胆小。因为还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大人总是在各个方面限制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胆小,缺乏勇气。另外,经常受到大人恐吓的孩子,也容易变得胆小。所以不要一味的责备孩子胆小,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从大人做起。 3.自我:有主见,有个性,不反抗。过多的要求和过于严厉的态度都会令原本胆小的亲切型孩子更加没有自信。因此,对于亲切性孩子爸爸妈妈不妨多一些宽容,容许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待一会儿。 4.拖拉:慢性子,遇事不慌忙。父母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多一点耐心。 5.孤僻:腼腆胆小,不喜欢被打扰。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只要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大方。 6.软弱:温柔和善,不敢说“不”。软弱的孩子了,父母的类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身软弱型。第二种父母恰恰相反属于专制霸道型,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参与锻炼,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不主动不积极的性格。 7.沉默:什么事都藏在心里。如何才能让孩子开口呢?首先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赢得孩子的信任。其次,父母要主动关心孩子,一旦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即便孩子不开口也要主动询问。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并且让他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会支持,并帮助他那么孩子。最终会愿意把心事说出来的。最后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自信坚强的品格。平时锻炼他处理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面对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 (二)父母教养方法 1.陪伴和鼓励,帮孩子克服恐惧 当孩子胆小,害怕时不要指责他们,因为恐惧是一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任何恐惧的产生都是对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回应。消除孩子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孩子害怕的时候有父母的爱围绕在身边,不仅可以让孩子安心,还能给予她们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对于3到7岁的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因此当它们感到害怕时,请张开臂膀保护他们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2.别让虚假的怪物吓破孩子的胆 对于黑暗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对3到6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恐惧会来得更加强烈,这是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逐渐丰富。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却尚未成熟,所以他们总认为看不见的黑暗中隐藏着某种怪物和妖魔。意识到孩子还是正常生理现象之后,父母就不应该强迫孩子独自面对黑暗。要知道强制不会让孩子变得大胆。父母表现出来的愤怒和失望,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是在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中,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平静正常,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黑暗,接受黑暗。 3.创造机会,帮孩子克服害羞交朋友 学会与人交往,结交朋友,不宜太晚,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中去。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同时鼓励孩子多与不同的人接触,多参加群体活动,以锻炼孩子的的胆量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事实证明,越早与人接触,接触的人群越多,孩子的性格越开朗,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长大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越强。 4.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你能行”虽然只是今天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妈妈对孩子全部的信任和积极的鼓励,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一定可以的信念。这句饱含信心,鼓励的积极话语,会让孩子的心如同向日葵一样保持饱满,积极向上的状态,即便孩子一开始做的并不是很好,但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和尝试之后,孩子一定会做到,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的都是你不行,你能力太差,你不如别人的这样的评价,那么孩子的心里就会充满悲观和自卑的情绪,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所以对于内向胆怯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鼓励,一定要无条件的信任他们,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多一些积极的赞美和暗示,孩子就会对未来充满希冀和信心,从而努力的向成功迈进。 5.别催,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一些耐心,相信他们一旦敞开心扉,就会充满善意和热情。以最大的热忱对待他人。并且相信他们的与人相处之道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友谊和真诚。 6.鼓励孩子多开口,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 7.欣赏孩子,发觉孩子的潜能 信任是欣赏的最高境界,信任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有时候要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相信他们能做好,欣赏他们的每一次尝试和每一点努力。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只有信任才能将这种潜力最大的发挥出来。 8.学着坐第一排,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 坐第一排数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可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勇敢的追求。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有拼搏奋斗的勇气和勇夺第一的信念,胆小的孩子更需要这样的历练和鼓励。需要有竞争的意识和信心。所以当孩子们不自信,不勇敢的时候,请记得跟他们说,要坐第一排,因为坐第一排需要敢于挑战自我,勇敢争夺机会,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和勇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起着示范表率的作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从小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家庭是一个大课堂,爸爸妈妈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会都会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来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所以要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爸爸妈妈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入手,孝敬双方的父母,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孝顺。 和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一样,感恩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一个有心的父母,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爱护他人。 适当的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孝心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不要让孩子认为做家务就是父母的责任,告诉孩子他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应该主动帮家长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孩子在家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但能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关爱体贴父母,同时还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自豪。 (一)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 孩子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而去,独自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恰到好处的鼓励和适时的指导是必须的,爸爸妈妈的鼓励会给孩子信心与勇气,而恰当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我们鼓励孩子遇到难题,自己解决,只是为了给他们心理上的断奶,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不剥夺孩子的尝试机会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个第一次。孩子总要学着独自去面对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孩子,晚放手不如早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父母们在孩子们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心都是悬着的,但是人的一生中每个第一次都应该让孩子们尝试,父母只能承担指导者的角色在一旁默默的守候,静静的等待。我们只有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独立,真正的长大。 (三)大人不要随意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们之间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纠纷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父母不妨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处理的方法。孩子们的群体也是一个小社会,放手让孩子去解决问题,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正是在不断的争吵与和好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做家长的不要急于插手。可以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如谦让宽容,勇敢承担责任,尽礼帮助他人。 (一)分享让孩子更快乐 谦让是一种大度、美德,但并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和退缩。失去自我和个性的忍让是懦弱不是宽容。 所有的分享都需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发自真心的分享才能让孩子收获友谊快乐加倍。如果孩子年龄小,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快乐,爸爸妈妈也不要着急。不能强行把孩子的东西分给小朋友,而是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切身感受分享的快乐和意义,当孩子大方地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时,爸爸妈妈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表扬和赞美去强化孩子分享行为和习惯养成的最好的外部刺激。受到表扬和赞美的孩子会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分享意识的和行为,并且逐步将分享内化为自觉自重的优秀品质。 (二)学会换位思考,孩子才更有同理心 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患习惯,学会理解他人宽以待人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友谊,为孩子长大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三)学会道歉很重要 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因为它们有着和大人一样强的自尊心。即便他真的觉得很抱歉,有时也不愿意开口说那三个字,因为在他们看来说了对不起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做了错事的坏孩子。所以要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是一种好的品德,勇于承认错误更是勇敢者的行为。总之,让孩子学会道歉,要建立在大人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不要发怒,更不要强迫,用耐心去等待他,用爱心去呼唤他,让他真正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愿真诚的说出内三个字对不起。 (一)分散注意力或者冷处理孩子的任性妄为 他孩子哭闹任性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用其他事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间就越短,家长可以用更有趣的事物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这招不凑效。再试着冷处理,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让孩子自己慢慢平静。如果孩子继续胡闹,家长也可以暂时离开。通常情况下,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无理取闹,并不能换来大人的妥协时。他们就会平静下来,而这时大人再跟他们讲道理,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 (二)家长及时疏导孩子的嫉妒情绪 嫉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现象,虽然嫉妒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不注意疏导,这种情绪任由嫉妒的独苗越长越高,孩子长大后就会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不满,甚至产生破坏报复的心理。如何建立正确的竞争观,让孩子远离嫉妒之心。 首先,当孩子因为嫉妒而难受生气甚至发怒时,父母不要指责斥骂孩子,而是先告诉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并理解这种心情,因为嫉妒也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它发展,而是要学会转移和控制。 其次,教育孩子要承认差异,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也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让嫉妒无处生根。 总之,虽然嫉妒是每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但是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嫉妒心之时,一定要及时疏导,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健康的发泄,并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坦然的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四)营造环境而非控制孩子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平等,温和的家庭氛围,杜绝暴力和冷暴力。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大人的温暖,但同时也不能过分的溺爱,那样会养成他们唯我独尊,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其次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在愤怒的时候静数30秒,让情绪平稳下来。 最后要记住当孩子试图用哭闹达成某个目的,家长千万不能妥协。要知道一旦一种习惯养成,孩子长大后也会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一)蹲下来与叛逆的孩子平等对话 无论多大年纪的孩子,都希望家长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说话,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听话的多。如果总是粗暴的命令,那么孩子长大后不是越来越叛逆,就是会变得懦弱无主见。蹲下来以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就会明白孩子的感受与想法,你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抗拒你的命令和要求。蹲下来,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真正与孩子做朋友。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与孩子交朋友,没有孩子喜欢与高高在上的交流,与孩子在同一高度对视才能更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只有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听父母的话,才会愿意遵从父母的命令。 所以当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不妨蹲下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三)最好的管就是不管 最好的管就是不管,给孩子适当的自由,适度的空间,不要全包全揽。过度的管制只会让孩子厌烦,苦闷,最后慢慢变得不听话,叛逆,没有自信,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四)要适可而止,别跟孩子较劲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批评孩子不听话,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总是简单的命令孩子听话,如果孩子不听,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跟孩子较劲。较劲的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孩子屈服于大人权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失去自我;一种是坚决不听,最后弄得人仰马翻。其实与孩子的较劲要适可而止,对于孩子的坚持,我们可以不强制性的命令,而用另一种更温和的方法:商议。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讲理得多,有时候我们只要换种态度,换个方式,孩子就能够接受和认可。关键在于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方式让孩子接受。 性格不分好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顺势而为,才能让每个性格的孩子充分发挥其优势。

343 评论(13)

相关问答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本科重点笔记

    《 儿童 发展》讲述了儿童从受孕到出生,从婴儿到儿童乃至到青少年的成长、养育和 教育 的全过程,并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种族、

    瑾年凉薄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重点笔记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各科考试大纲。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考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以下是

    小肚巨肥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0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理论”是通过观察所收集的经验事实加以假设后,形成的一套由术语组成的一个句子,我们也可以把理论看做一个模型,模型是科学理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个中介,是对世界的高

    浅陌时光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儿童发展观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历史上曾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主要

    冰灵蜜蜜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儿童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

    主讲人:陆老师 笔记:Mandy #前言# 儿发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基础、核心,父母接受正规心理学培训、对儿童心理了解最好的途径。书《儿童发

    小皮球佳佳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