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笔记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笔记

【第十一章文化产业品牌管理】

精神经济时代消费行为的变化:

1、消费需求层次的高级化

2、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增长,促使上述潜在的心理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使得文化消费成为消费活动的主流

3、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消费文化的形成

4、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的个性化、体验化消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产品,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的内涵: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心理产品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中由精神内容决定的品牌和心理因素居于产品核心层次。精神内容是消费者直接追求的消费对象。

品牌的内涵:

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是一个标志;

其次是一种无形资产;

第三,对于文化产品,品牌是一种文化的再现和体验过程。

品牌由产品/服务、品牌形象、品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文化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1、核心的精神内容产品

2、品牌形象

3、品牌关系

注意力,是衡量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或信息的持久尺度。

人们获取信息的动机:

1、有效性信息;

2、支持性信息;

3、刺激性信息;

4、兴趣的信息

品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品牌的精神内容表现为品牌”四度“,即忠诚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关联度。

通过对核心精神内容、品牌关系网络、品牌形象和媒介三个要素的选择,能够构建起品牌的内涵和基本价值诉求。

品牌的宽化和窄化战略的关系:

品牌窄化,是品牌对应着少数几类甚至只有一类产品,品牌个性相对明确,即品牌的产品属性窄化,及品牌的个性窄化。

品牌宽化战略,是品牌对应着众多品类,甚至包括关联性不大的产品大类,品牌个性多种多样而且相对复杂,即品牌的产品属性宽化,品牌的个性和形象宽化。

品牌从窄化向宽化的发展过程,亦是品牌延伸的过程。品牌宽化向窄化的发展过程,亦即品牌收缩的过程。

品牌提升的战略: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品牌授权、品牌连锁。

品牌定位,就是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品牌与众不同的价值。

1、品牌认同必须建立起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品牌是概念,产品是实体,将品牌与产品属性紧密相连,是品牌战略的精髓之一

2、对于精神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模式,与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认知和消费行为相关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达成品牌认同

品牌形象设计与识别包括品牌核心理念、品牌行为、品牌感觉

品牌形象的导入,对于精神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凝聚社会注意力资源的过程。社会注意力的凝聚过程,是通过品牌传播系统和品牌关系系统的构建达成的。

品牌传播系统,通过持续的信息传播,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将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稳固下来,以维持消费者对品牌产品消费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精神内容传播的载体和媒体

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行为成为顾客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基础

品牌价值评估:

第一类:会计方法 :成本法、市价法和收益法 第二类:指针评价法

企业品牌危机,指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

品牌危机的特点:偶发性、破坏性、紧迫性

品牌危机发生,企业应做到如下:

一是真诚地向消费者致歉,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推出新产品;

二是给予消费者或受害者一定赔偿,合理地解决危机事件;

三是启动危机公关系统;

四是相机而动,化危机为契机。

危机的监控和防患能力,品牌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2、企业应该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以便高效迅速地处理危机

3、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危机爆发可以立即做出反应

4、做好危机公关传播方案,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沟系

【第十二章文化产业投资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内容:

1、对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管理

2、投资客体

3、投资市场的管理

首先对投资主体的资格确认,是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关的包括市场的准入政策、政府对不同投资主体的政策等

其次是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和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包括投资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投资主体在投资领域中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体

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基本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

第三,投资客体的对象,也就是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四,投资市场,是为了文化产业资金需求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分为三个基本类别:

1、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经营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3、混合性文化产品

投资主体,指具有相对独立投资权力的政府机构、经济实体和个人

我国投资的主体有:

⑴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

⑵企业作为投资主体

⑶个人作为投资主体

⑷非政府组织的投资

⑸外国投资主体

政府的文化产业投入:(政府文化基金)

⑴政府出资、政府管理型基金(特点:政府出资的文化基金,其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主要用于非盈利的项目投资)

⑵政府出资、私人管理型基金(特点:投资决策上自主性行增强,政府导向性有所减弱,由私人管理,使得基金赢利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这种基金可以吸引私人投资者介入,也便于参与由私人创业投资基金组织的投资联合体,为分散投资风险发挥杠杆作用)

政府对文化企业投资的管理:(了解)

我国文化体制实行国家单一投资的方式,一方面,提供经营性文化产品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一些国有文化企业,承担对投资文化产业的国有资本的经营和管理责任。

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团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非公有制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将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政府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非政府组织:NGO

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调控手段:

1、法律调控

⑴有关的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权利机构、组织形式和投资决策程序等,一般这些法律具有普遍性

⑵主要是对行业的准入机制、投资主体的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规定

⑶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金融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也成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中介结构,相应地需要金融法规和政策对

文化产业的信贷活动进行调控。

2、政府的经济与行政调控

⑴财政政策调控

财政支出和税收财政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

目的和性质:财政支出政策一是可以有效地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环境

⑵产业政策调控

⑶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战略调控

非赢利组织文化投资的特征:

一方面,非赢利组织,投资的目的在于公益性的目标

另一方面,非赢利组织需要通过事业经营,弥补自身的成本支出,并积累组织的发展基金,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资助,进行资金的融通。

非赢利组织的投资评估:

1、评估投资对象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2、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3、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

非赢利组织投资的执行和监督:

1、强化投资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的成本、项目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控制

2、对投资项目执行过程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3、非赢利组织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投资虽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并不表示非赢利组织不能获取收益

企业投资决策的组织:常见的投资决策组织模式是设立投资部和项目部

投资评价:

现金流贴现法

造成项目的现金流不稳定和风险的因素:

①文化产业相关注入政策、金融政策影响到进入市场的门槛

②政府的文化管理政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环境

③产业竞争环境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到投资收益

④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市场进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

⑤项目投资企业的财务结构、税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投资的风险水平和收益

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资管理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项目沉淀成本:是指已经使用掉而无法回收的资金

2、机会成本

3、关联性

4、选择权:

①推迟或等待;

②增资、减资与退出;

③调整

企业投资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资金投放和项目启动,从而完成投资预定目标。

文化企业投资的基本模式:

1、项目孵化:指将投资在公司内部作为一个发展项目启动 2、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建立项目子公司

3、并购: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4、合资:文化产业投资常用的一种方式,即两家或者多家企业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公司,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第十三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特指取代业主自行管理,而由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管理。

两大项目管理体系: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取证分为A、B、C、D四个级别,级别之间的档次标准差距很大。A级是工程主任证书,简称CPD,总经理一级;B级为项目经理级别证书;C级为项目管理工程师级证书;D级为项目管理技术员级。

PMI的资格认证制度从1984年开始。

文化产业的管理包括:

一、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二、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管理

三、赢利性文化项目的管理(文化企业的项目管理)

在项目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就是文化产业的执法者,也就是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主体。

行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将项目业主的意愿统一到社会意志中来,统一到执政党的意志中来。

非赢利性文化项目,指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不以赢利为目标而从事的文化项目的生产活动。

非赢利组织的目标不是利润或者利息,而是完成某种既定的任务。

公益性文化项目管理的步骤:

1、计划,包括目标确立、环境分析、寻找各种行动方案、评估

2、决定,包括项目决策准备和决策

3、实施,包括组织、提供资源

4、监控,包括计划/现实比较、偏差分析、控制

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以较少的成本,优质完成项目建设,并为今后的投资回收打下基础。

自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

项目经理需要的条件:

1、对本行业的艺术生产有基本的了解和修养

2、对本行业的市场形势和竞争态势有深入的研究

3、把握全局,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资源的配置

4、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

1、项目目标

2、项目计划

3、项目团队

4、项目资金

5、项目进程

6、项目风险

【第十四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原则

2、总量投入与结构调整并重原则

3、人才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的原则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力资源的招募

3、人力资源培养开发和人员训练

4、收入与酬薪管理:一是制定初次分配的政策;二是制定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

5、绩效管理

6、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文化产业创意团队的类型:

1、工作团队

2、项目团队

3、并行团队

4、伙伴团队

创意团队组建: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阶段

4、执行阶段

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

1、先做好绩效计划

2、重视绩效辅导

3、绩效考核

团队酬薪策略:

1、工作团队的酬薪策略

2、项目团队的酬薪策略

3、并行团队的酬薪战略

4、伙伴团队的酬薪战略

绩效考核的作用:

对创意人员的工作考评,有助于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明晰化,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工作的考核,对整个创意产品和项目的生产实施进行监控;

考评是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依据;

考评标准的公开和奖惩制度的明确能引起员工对工作的重视,使得员工清楚企业对他的业绩和能力的评价;

考评有利于文化产业组织内的交流和协作。

绩效考评的步骤:

1、制定考评计划及标准

2、设计考评工具及相应的表格(绩效考评共计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考评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性手段)

3、观察与记录

4、绩效反馈

5、奖惩兑现(考评的结果是对员工奖惩激励的依据)

很多社科类的实验并不严谨,很难说其结论是正确的,更不论将其抽象概括后,在其它情况下使用了。这本书中的实验其实也是,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到收获:不用管大多数人在投资中是否真的被某些表象所误导,只用它来检视自己是否犯错;不用管它在统计上是否带来损失,只看自己是否因此有所损失。 诺夫辛格是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这本《投资心理学》已经出到第五版了,算是长销书。书中谈了种种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情绪影响,文化、群体影响等种种心理偏差,都会造成“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的一些差距,从而影响投资决策与收益。 此书最大的优点,是每章过后的思考题,让你发现自己读得也不是很仔细,再回去看看,增强学习效果;最大的缺点,就是讲了案例后定义的名词太多了,比如“家长式的自由主义”一类的,每章都有几个,这能让作者再次提到这一现象时简化语言,但读者往往记不住这么多名字...人们对现实的认知是有偏差的,一是通常觉得自己比实际表现得更好,二是大脑会简化复杂的分析过程,三是情绪的影响,人的心境往往会战胜逻辑推理。人与人的互动中,他者的暗示与情绪也会影响决策。 人们觉得自己比实际表现得好,有很多例子,像“90%的司机都觉得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在投资中,人们也常常认为自己持有的股票更好,然而,持有股票只是给人一种能控制结果的错觉。(一些数据表明单身男性这种偏差最明显) 而过度自信部分来源于人们觉得信息越丰富,了解就越多,决策水平也越高。然而据作者的研究,因为缺乏准确的解读,信息能提供的知识并没有预期的多,特别是投资新手,感觉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其实只是在未过滤的信息中遨游,还滋生了过度自信。 主动的选择、过往的成功经验也让人们觉得自己对它的控制力很强,从更有更激进的操作,更频繁的买入卖出。 过度自己是很容易发生的,不然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投资水平与收益,犯错的情况,再与实际的相比较。很多人即使看到实际收益情况,也会找某次操作失误等很多理由来开脱。但实际收益,也就是你的真实水平,不用找什么理由。一个我在投资中感受到了,常常要努力克服的点,是人们避免懊悔、寻求自豪的心理。 想想你在投资中,是否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股票的估值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所有持有的股票也很难说哪个更好,但在需要现金的时候,人们常常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不是亏损的股票,以免坐实亏损、感受懊悔。而一些研究数据显示,这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原因。(另外,美股每年盈利需按比例缴税,所以在未来预期一样的情况下,也应卖出亏损的股票,以减少税额。) 应该是段永平说过,假设所有股票都已清仓,你是否还愿意买入你昨天持有的股票。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你所持有的股票,忘记持有的成本,它是一种沉没成本,不用在意亏损,再来看你是否依然愿意买入。不同的账户也有点物理隔绝的意思,作者说是心理会计的结果,举了存钱买房的同时却贷款买车,贷款利率更高导致支出更多的情况。 我想了想自己的实例,道理不难但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华宝油气的场内外折溢价常常很大,有很多人借此套利,但因为其波动也大,所以容易套利失败。我是在网格的基础上,做一些不受波动影响的小的套利。具体不谈,结果是我场内股票账户上大量的亏损,与场外基金账户上不小的盈利。套利是有效的,但每当我需要卖出已亏损20%的场内份额,造成更大的亏损时,都会犹豫,会在盈利比预定的更大时再操作,错过一些小机会。 为什么纠结犹豫?也就是两个账户各自有各自的收益,这么一来,好像我偏袒了场外账户,进行了利益输送。虽然都是自己的钱,但总要再想想,再用理性来说服一下自己。对风险的理解偏差,一在于人们常常把投资标的分为好的和坏的,并认为好的有更高的收益且更低的风险。但实际上来看,高风险与高收益相伴相生。 另一种则是对组合认知不够精确。从数据上来看,几种相关性低的高风险投资,组合在一起也能平抑波动,降低风险。但人们总觉得那是更危险的,造成风险的增加,而风险的降低需要国债、存款等低风险投资来中和。大脑会选择走捷径的方式来降低信息分析过程的复杂度,造成代表性和熟悉度导致的误差。 代表性是说大脑会假定拥有某些特征的事物是高度相似的,或者过去的行为未来也会持续。但事实是:很少有公司能把过去的高速增长保持下去,增速总会下降。或者说,过去的业绩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收益。 熟悉度则是人们偏爱的表现。人们更喜欢本国的股票,雇员更喜欢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在长时间研究一个行业甚至公司后对其也持有偏好。投资俱乐部,网络论坛的群聚,容易导致从众。不禁想起雪球上几个股票的热烈讨论,比如格力的粉丝常常很激进,不少盲目乐观与莫名坚定的股东,也许原因之一是其中的氛围。 情绪的影响并非仅来自他们。阳光的多少、如球赛胜负等影响自己心情的要素,据一些数据显示也会影响投资决策。减少情感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控制投资环境。像减肥的人就不要买很多零食,戒酒的人就不要去酒吧,作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你控制投资环境: 每月只看一次股票,不需要每小时都看; 每月的某一天定为交易日,其它日期不交易; 每年检查一下投资组合,查看与自己的目标是否一致,并注意自身偏差行为。 其它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偏差影响的法则还有: 不买每股价格极低的股票,这类容易陷入投资骗局; 股票论坛仅供娱乐,不要当真,会让你反复强化,过度自信; 不买不符合自己标准的股票; 努力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不要怀着自己能大大跑赢市场的期待; 每年反思自己投资中的心理偏差。你所以为的现实,与客观的现实总有不小差距,了解一些偏差的现象与原因,有助于自己调整,少犯错,少损失。这点来看,此书的方向性挺好,投资者都可以参考参考。

考的很分散,如果计算不好(其实计算很一般难度,要记住那些公式和财务的等式)不用那么在意第2章和倒数第2章 因为考试的计算总共也就是10分 第4章的财务建议你多看看 我认为考这章上面的有25分左右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

一、 风险资本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 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 风险资本的来源因时因国而异。在美国,1978年全部风险资本中个人和家庭资金占32%;其 次是国外资金,占18%;再次是保险公司资金、年金和大产业公司资金,分别占16%、15%和10%, 到了1988年,年金比重迅速上升,占了全部风险资本的46%,其次是国外资金、捐赠和公共基金 以及大公司产业资金,分别占14%、12%和11%,个人和家庭资金占的比重大幅下降,只占到了8%。 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保险公司和年金,分别占全部风险资本的 31%、14%和13%,其中,银行是欧洲风险资本最主要的来源,而个人和家庭资金只占到2%。而在 日本,风险资本只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分别占36%和37%。其次是国外资金和证券公 司资金,各占10%,而个人与家庭资金也只到7%。按投资方式分,风险资本分为直接投资资金和 担保资金两类。前者以购买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多为私人资本;而后者以提供融资担保 的方式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助,并且多为政府资金。二、 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A 风险资本家。 他们是想其他企业家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 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B 风险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 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C 产业附属投资公司。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 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 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 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D 天使投资人。 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在风险投资领域,“天 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 金投入进来。三、 投资目的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 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殖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 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 回报。四、 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殖。风险资本从投入 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 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 有几年的期限。五、 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也的占27%;其 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六、 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 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殖服务。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 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 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原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具体解释:一、 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购买股权与提供贷款并用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 二、 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 风险资本家。 他们是想其他企业家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B 风险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C 产业附属投资公司。 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D 天使投资人。 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三、 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殖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四、 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殖。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五、 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也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六、 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殖服务。 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的特征:1,投资对象对为处于创业期(start-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2,投资期限至少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30%左右股权,而不要求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4,风险投资人(venturecapitalist)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Equity),而不是借贷资本(Debt)。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一般占该企业资本总额的30%以上。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但是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虽然说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银行贷款回避风险,安全性第一,高科技创新企业无法得到它。风险投资机制与银行贷款完全不同,其差别在于:首先,银行贷款讲安全性,回避风险;而风险投资却偏好高风险项目,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意在管理风险,驾驽风险。其次,银行贷款以流动性为本;而风险投资却以不流动性为特点,在相对不流动中寻求增长。第三,银行贷款关注企业的现状、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和偿还能力;而风险投资放眼未来的收益和高成长性。第四,银行贷款考核的是实物指标;而风险投资考核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具有管理水平和创业精神,考核的是高科技的未来市场。最后,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它一般投向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而风险投资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它投资到新兴的、有高速成长性的企业和项目。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平均投资期为5-7年)流动性差的权益资本。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不会将风险资本一次全部投入风险企业,而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地分期分批地注入资金。风险投资家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与银行家不同,他们不仅是金融家,而且是企业家,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在向风险企业投资后,便加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是说,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自考投资风险管理笔记总结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第十一章文化产业品牌管理】

精神经济时代消费行为的变化:

1、消费需求层次的高级化

2、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增长,促使上述潜在的心理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使得文化消费成为消费活动的主流

3、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消费文化的形成

4、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的个性化、体验化消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产品,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的内涵: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心理产品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中由精神内容决定的品牌和心理因素居于产品核心层次。精神内容是消费者直接追求的消费对象。

品牌的内涵:

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是一个标志;

其次是一种无形资产;

第三,对于文化产品,品牌是一种文化的再现和体验过程。

品牌由产品/服务、品牌形象、品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文化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1、核心的精神内容产品

2、品牌形象

3、品牌关系

注意力,是衡量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或信息的持久尺度。

人们获取信息的动机:

1、有效性信息;

2、支持性信息;

3、刺激性信息;

4、兴趣的信息

品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品牌的精神内容表现为品牌”四度“,即忠诚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关联度。

通过对核心精神内容、品牌关系网络、品牌形象和媒介三个要素的选择,能够构建起品牌的内涵和基本价值诉求。

品牌的宽化和窄化战略的关系:

品牌窄化,是品牌对应着少数几类甚至只有一类产品,品牌个性相对明确,即品牌的产品属性窄化,及品牌的个性窄化。

品牌宽化战略,是品牌对应着众多品类,甚至包括关联性不大的产品大类,品牌个性多种多样而且相对复杂,即品牌的产品属性宽化,品牌的个性和形象宽化。

品牌从窄化向宽化的发展过程,亦是品牌延伸的过程。品牌宽化向窄化的发展过程,亦即品牌收缩的过程。

品牌提升的战略: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品牌授权、品牌连锁。

品牌定位,就是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品牌与众不同的价值。

1、品牌认同必须建立起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品牌是概念,产品是实体,将品牌与产品属性紧密相连,是品牌战略的精髓之一

2、对于精神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模式,与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认知和消费行为相关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达成品牌认同

品牌形象设计与识别包括品牌核心理念、品牌行为、品牌感觉

品牌形象的导入,对于精神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凝聚社会注意力资源的过程。社会注意力的凝聚过程,是通过品牌传播系统和品牌关系系统的构建达成的。

品牌传播系统,通过持续的信息传播,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将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稳固下来,以维持消费者对品牌产品消费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精神内容传播的载体和媒体

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行为成为顾客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基础

品牌价值评估:

第一类:会计方法 :成本法、市价法和收益法 第二类:指针评价法

企业品牌危机,指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

品牌危机的特点:偶发性、破坏性、紧迫性

品牌危机发生,企业应做到如下:

一是真诚地向消费者致歉,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推出新产品;

二是给予消费者或受害者一定赔偿,合理地解决危机事件;

三是启动危机公关系统;

四是相机而动,化危机为契机。

危机的监控和防患能力,品牌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2、企业应该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以便高效迅速地处理危机

3、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危机爆发可以立即做出反应

4、做好危机公关传播方案,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沟系

【第十二章文化产业投资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内容:

1、对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管理

2、投资客体

3、投资市场的管理

首先对投资主体的资格确认,是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关的包括市场的准入政策、政府对不同投资主体的政策等

其次是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和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包括投资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投资主体在投资领域中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体

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基本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

第三,投资客体的对象,也就是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四,投资市场,是为了文化产业资金需求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分为三个基本类别:

1、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经营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3、混合性文化产品

投资主体,指具有相对独立投资权力的政府机构、经济实体和个人

我国投资的主体有:

⑴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

⑵企业作为投资主体

⑶个人作为投资主体

⑷非政府组织的投资

⑸外国投资主体

政府的文化产业投入:(政府文化基金)

⑴政府出资、政府管理型基金(特点:政府出资的文化基金,其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主要用于非盈利的项目投资)

⑵政府出资、私人管理型基金(特点:投资决策上自主性行增强,政府导向性有所减弱,由私人管理,使得基金赢利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这种基金可以吸引私人投资者介入,也便于参与由私人创业投资基金组织的投资联合体,为分散投资风险发挥杠杆作用)

政府对文化企业投资的管理:(了解)

我国文化体制实行国家单一投资的方式,一方面,提供经营性文化产品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一些国有文化企业,承担对投资文化产业的国有资本的经营和管理责任。

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团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非公有制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将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政府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非政府组织:NGO

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调控手段:

1、法律调控

⑴有关的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权利机构、组织形式和投资决策程序等,一般这些法律具有普遍性

⑵主要是对行业的准入机制、投资主体的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规定

⑶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金融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也成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中介结构,相应地需要金融法规和政策对

文化产业的信贷活动进行调控。

2、政府的经济与行政调控

⑴财政政策调控

财政支出和税收财政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

目的和性质:财政支出政策一是可以有效地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环境

⑵产业政策调控

⑶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战略调控

非赢利组织文化投资的特征:

一方面,非赢利组织,投资的目的在于公益性的目标

另一方面,非赢利组织需要通过事业经营,弥补自身的成本支出,并积累组织的发展基金,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资助,进行资金的融通。

非赢利组织的投资评估:

1、评估投资对象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2、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3、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

非赢利组织投资的执行和监督:

1、强化投资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的成本、项目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控制

2、对投资项目执行过程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3、非赢利组织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投资虽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并不表示非赢利组织不能获取收益

企业投资决策的组织:常见的投资决策组织模式是设立投资部和项目部

投资评价:

现金流贴现法

造成项目的现金流不稳定和风险的因素:

①文化产业相关注入政策、金融政策影响到进入市场的门槛

②政府的文化管理政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环境

③产业竞争环境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到投资收益

④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市场进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

⑤项目投资企业的财务结构、税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投资的风险水平和收益

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资管理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项目沉淀成本:是指已经使用掉而无法回收的资金

2、机会成本

3、关联性

4、选择权:

①推迟或等待;

②增资、减资与退出;

③调整

企业投资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资金投放和项目启动,从而完成投资预定目标。

文化企业投资的基本模式:

1、项目孵化:指将投资在公司内部作为一个发展项目启动 2、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建立项目子公司

3、并购: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4、合资:文化产业投资常用的一种方式,即两家或者多家企业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公司,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第十三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特指取代业主自行管理,而由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管理。

两大项目管理体系: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取证分为A、B、C、D四个级别,级别之间的档次标准差距很大。A级是工程主任证书,简称CPD,总经理一级;B级为项目经理级别证书;C级为项目管理工程师级证书;D级为项目管理技术员级。

PMI的资格认证制度从1984年开始。

文化产业的管理包括:

一、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二、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管理

三、赢利性文化项目的管理(文化企业的项目管理)

在项目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就是文化产业的执法者,也就是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主体。

行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将项目业主的意愿统一到社会意志中来,统一到执政党的意志中来。

非赢利性文化项目,指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不以赢利为目标而从事的文化项目的生产活动。

非赢利组织的目标不是利润或者利息,而是完成某种既定的任务。

公益性文化项目管理的步骤:

1、计划,包括目标确立、环境分析、寻找各种行动方案、评估

2、决定,包括项目决策准备和决策

3、实施,包括组织、提供资源

4、监控,包括计划/现实比较、偏差分析、控制

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以较少的成本,优质完成项目建设,并为今后的投资回收打下基础。

自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

项目经理需要的条件:

1、对本行业的艺术生产有基本的了解和修养

2、对本行业的市场形势和竞争态势有深入的研究

3、把握全局,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资源的配置

4、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

1、项目目标

2、项目计划

3、项目团队

4、项目资金

5、项目进程

6、项目风险

【第十四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原则

2、总量投入与结构调整并重原则

3、人才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的原则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力资源的招募

3、人力资源培养开发和人员训练

4、收入与酬薪管理:一是制定初次分配的政策;二是制定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

5、绩效管理

6、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文化产业创意团队的类型:

1、工作团队

2、项目团队

3、并行团队

4、伙伴团队

创意团队组建: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阶段

4、执行阶段

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

1、先做好绩效计划

2、重视绩效辅导

3、绩效考核

团队酬薪策略:

1、工作团队的酬薪策略

2、项目团队的酬薪策略

3、并行团队的酬薪战略

4、伙伴团队的酬薪战略

绩效考核的作用:

对创意人员的工作考评,有助于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明晰化,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工作的考核,对整个创意产品和项目的生产实施进行监控;

考评是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依据;

考评标准的公开和奖惩制度的明确能引起员工对工作的重视,使得员工清楚企业对他的业绩和能力的评价;

考评有利于文化产业组织内的交流和协作。

绩效考评的步骤:

1、制定考评计划及标准

2、设计考评工具及相应的表格(绩效考评共计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考评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性手段)

3、观察与记录

4、绩效反馈

5、奖惩兑现(考评的结果是对员工奖惩激励的依据)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自考投资风险管理笔记整理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本来手写了答案,结果扫描完传不上来不发生的(1-0.1)的9次幂(1-0.10^9=0.59049发生一次5乘以0.1乘以(1-0.1)的4次幂5*0.1*(1-0.1)^4=0.32805(5是从5个选出1个)(2)=1-0.59049-0.32805=0.08146这是因为发生两次火灾及二次以上这个事件 与 不发生和发生一次事件为对立事件第三问我不会,我没有学过风险管理

前言《金融市场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内容。通过掌握上述金融市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熟练运用并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相关问题。为此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必要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如货币银行学等)。另一方面,本课程又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金融知识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关方面的内容。基本目标:1.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金融市场的市场构成,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应用。2.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第一章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从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和新趋势,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内容做好准备。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节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过程。(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资产证券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工程化。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有三个要点:一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所既可以是有形的亦可以是无形的;二是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形成的供求关系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反映;三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是影响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因此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机制。(识记,重点)(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主体包括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和金融中介。资金供给者,也即投资者,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购买金融工具的经济主体;资金需求者,也即筹资者,是指因资金短缺而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经济主体;金融中介,是指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中介服务,以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类特定的金融交易主体。除投资者、筹资者和金融中介这三类最基本的交易主体之外,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还包括套期保值者(通过金融市场转嫁风险)、套利者(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以获取无风险利润)和监管者(指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在金融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参与者,比如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央银行等。这些参与者,都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扮演着一个或多个交易主体的角色。1.企业在大多数国家,企业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它们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企业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资金闲置,为了保值、增值,企业也会暂时将资金的使用权转让出去,从而获取收益。除此之外,企业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规避各种风险。2.居民一般来说,居民个人往往是资金的供给者。居民为了使手中的资金能够得到增值,同时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都使得居民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需要。居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也可以获得收益。其次,居民有时还是资金的需求者。由于居民有时会面临大额消费的情况,如购买房产、汽车等,但自身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这时他们便会成为资金的需求者,需要从外部获得资金来满足购买的需求,最常见的形式是向银行贷款。再次,有一部分居民将闲散资金投向金融市场,有时也会成为套利者。3.政府机构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我国,政府机构主导的建设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这个角度上讲,政府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金需求者。它主要通过发行财政债券、地方债券,甚至通过国际举债来筹资。政府机构有时也会扮演资金供给者的地位,例如财政收入在没有支出时往往会交给银行投资,再如政府机构参与一些金融投资。总而言之,政府机构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4.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通过吸收存款而获得资金,又将资金贷放给其他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从而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扮演着金融中介、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等多种交易主体的角色。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既可以向公众直接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即向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贷款。此时,存款性金融机构便作为金融中介,服务于金融市场,它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 如果将其拆分来看,相对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而言,存款性金融机构是资金需求者:相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它是资金供给者。也就是说,存款性金融机构通过将一对“供给——需求”关系拆分成两对,来发挥它的中介职能。我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其中商业银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由于其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目前主要活跃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金融中介。与存款性金融机构不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并非是资金的中介,而是服务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因此,通过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1)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它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买卖及相关业务的一类机构。投资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证券的发行和承销,还兼营证券的买卖。因此,一方面,它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资服务(投资银行只是为了其筹资提供便利,资金需求者最终得到的资金还是来自于金融市场;而商业银行则是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另一方面,它还充当证券买卖活动的经纪人或交易商。目前,投资银行除了证券发行承销和买卖之外,它往往还提供公司理财、企业并购、风险管理、咨询等服务,在资本市场上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投资银行一般被称作证券公司。(2)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提供保险服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为人们因意外事故或死亡等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两大类。一般来说,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来源和支出比较稳定,而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来源和支付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差别,决定了两类公司资金运用方向的不一致。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往往追求较高的收益,投资周期长,这样使得人寿保险公司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类资金供给者。在一些西方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是最为活跃的一类机构投资者。财产保险公司相比于人寿保险公司而言,更加重视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其投资方向更为谨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3)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并将资金进行组合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分散的,而投资策略也往往会投向多样化的证券组合。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典型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外,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非常特殊的一类参与者。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监管者,它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服务。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在货币市场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同时在外汇市场买卖本国或外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此外,为了调节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也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并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或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此可见,中央银行也会在金融市场上扮演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两种角色。然而,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调节金融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因此也被称作金融工具。一般而言,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都是金融资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相比于实物资产而言,金融资产不仅能够取得收益,而且更加容易转化为货币。早期的金融资产只包括债务性和权益性资产,这些资产统称为原生性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现代金融资产除原生性金融资产外,还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期限性。金融资产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例如贷款,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债券往往都有固定的期限要求,以满足不同的筹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当然,金融市场上也有无限期的资产,如永久债券、股票等。第二,收益性。金融资产可以取得收益,或是价值增值。这相当于投资者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回报。无论是股息、利息,还是买卖的价差,都是金融资产的收益。衡量金融资产收益能力的指标是收益率,也就是净收益和本金的比率。第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金融资产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迅速获得现金。因而,如果一项金融资产越容易变现,那么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金融工具的期限性约束了投资者的灵活偏好,但它的流动性以变通的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现金的需求。第四,风险性。金融资产可能到期不会带来收益,甚至会带来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金融资产的风险。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期限长的金融资产,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能力,但风险更大,流动性也较低;期限短的金融资产,收益能力虽差,但风险较小,流动性也较强。(三)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金融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这是因为:①价格是金融信息的传播者,价格变动情况是反映金融市场活动状况的一面镜子,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晴雨表。②价格是人们经济交往的纽带,金融资产在各个经济单位、个人之间的不停流转,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实现。③价格是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在金融市场中,任何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金融资产的价格一般体现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这类金融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形式上,而这些价格形式往往又有其各自复杂的价格形成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金融市场的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世纪,清算制度的产生大大减少了货币的兑换,方便了大宗商品的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随着清算制度的产生,汇票也随之产生。国际贸易需要的货币兑换和汇兑业务的繁荣,促成了银行业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区,最先建立了银行。意大利还出现了最初的保险业务,海上保险是当时最重要的保险业务,目的是为了避免航海贸易的损失。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金融市场的正式形成。2.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英国于18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在成立初期,伦敦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颁布了“泡沫法”。直到1824年,“泡沫法”才被废除。此时,英国的金融市场才真正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伦敦一直是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 美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790年成立的费城证券交易所,但美国最著名的证券交易所还要数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纽约的24名商人在华尔街签订了“梧桐树协议”,约定每天都进行露天股票交易。后来,露天交易转移到一家咖啡馆进行。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尽管最初仅仅是一家露天交易所,但今天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由于战争的大量消耗,使得经济得到重创,而美国却在战争中,通过对英国和法国的融资,大发横财。此后,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金融霸主。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危机很快也传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最终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导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颁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案”,将银行业和证券业相分离。这次事件实际上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性的资金借贷和资金筹集也集中在纽约。现今,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美国,但其他金融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的力量也不容小视。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是市场主导型。在这一类国家中,金融市场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法国和德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在这类国家中,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二)中国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872年,由李鸿章等人举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股票。1845年,上海首先出现了租界,大批国外金融企业随即进入。上海很快便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当时,中国全国性的银行中,有一半的总行设在上海。而且上海的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金融机构都收归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金融(银行)作为财政的附属品,只发挥调拨资金的作用。金融市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微观主体的财富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开始发展。1984年,我国开始允许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以调剂余缺,形成同业拆借市场。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并允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市场初步形成。1991年,全国证券交易报价系统试运行国债回购协议交易,此后经整顿,回购协议市场出现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离。相比于货币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迅速。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伴,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9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淄博乡镇投资基金开始运行,并与1993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首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此,人们又习惯把1998年开始设立的基金称为“新基金”。自1998年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在发行“新基金”的同时,对“老基金”进行清理规范工作。“新基金”中,最早的两只封闭式基金是1998年3月设立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是2001年9月设立的华安创新基金。1994年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额度管制,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4 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形成机制再次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应用,重点)随着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剧,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做抵押发行证券,以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大积极作用:首先,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产品,能够使其投资组合更加丰富;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金周转效率,规避风险,增加收入;再次,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加市场的活力。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带了巨大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并没有消除原有资产的固有风险,只是将风险分散或者转移给其他机构或投资者而已。(二)金融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放松金融管制,甚至将一些管制取消。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的结果,也有金融创新的推动,也有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减少甚至取消国与国之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二是放松外汇管制,使资本流动更加便利;三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渐允许混业经营;四是利率市场化;五是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金融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自由化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增大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工作难度。(三)金融全球化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既包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也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不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外汇市场,其金融交易的范围都逐渐扩展到世界市场的范围。而且市场参与者也更加丰富,不但有大银行和各国政府,也有普通的金融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国际金融交易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低。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给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变得十分困难,更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一旦某国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危机便会很快地传导至世界范围。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来仅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金融全球化,危机很快地席卷全球。 (四)金融工程化金融工程,指用工程学的思维和工程技术来思考金融问题,是一种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网络图解,都是金融工程的典型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金融工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工程,是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它能够带动金融创新,最终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二)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即期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三)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划分:原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四)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五)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六)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竞价市场;议价市场。(七)按交易场所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八)按地域范围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为常见的划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一)货币市场(概念,重点)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也即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短期信用工具。从资金需求上讲,它满足了筹资者的短期资金需求:从资金供给上讲,它满足了闲置资金投资的要求。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期限短、交易量大、流动性强、风险小、电子化程度高和公开性强等特点。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此外,短期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短期信用工具的买卖,以及央行票据市场和短期银行贷款也属于货币市场的业务范围。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概念,重点)所谓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买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从本质上讲,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就是这类贷款的抵押品。回购协议市场一般没有集中的有形交易场所,交易多以电讯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由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进行,但也有少数交易通过市场专营商进行。回购协议中的证券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特别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类基金产品。因此,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是一类基金,但这类基金交易的市场同样具有货币市场的性质。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特点。货币市场基金是厌恶风险、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理想工具,或暂时存放现金的理想场所。相对于直接购买货币市场上的产品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门槛更低,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重要通道。

要通读三遍教材 不要放过小细节 因为细节最容易出选择题 而这门选择题占得分值又很大 所以要注意 向第一章里面风险的分类 简答里面6、7、8章是重点,尤其是保险这块儿 要好好看下 第十章基本可以不用看 分值连5分都不到。计算题其实题型并不多,重点放在第九章上 希望对你用帮助 只要下功夫一定能够通过!

自考投资风险管理笔记汇总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指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和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管理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职能,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个部分组成: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前者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的目标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稳定的收入、生产的持续增长、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

2.风险管理的策略。 由于风险的结果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风险管理。

(1)避免风险策略。任何经济单位对待风险的策略,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例如不进行某项投资,就可以避免该项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但避免风险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只有在风险可以避免的情况下,避免风险才有效果;二是有些风险无法避免;三是有些风险可能避免但成本过大;四是企业消极地避免风险,会使企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2)控制风险策略。经济单位在风险不能避免或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势必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或如何减少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即为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要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就要进行准确的预测,要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就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的知识及技术虽然已高度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困难无法突破,因而无法达到完全控制风险和充分减少损失的目的。

(3)分散与中和风险策略。分散风险,主要指经济单位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源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中和风险,主要是指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所采用的决策,如采取减少外汇头寸、期货套期保值、远期外汇业务等措施以中和风险。

(4)承担风险策略。经济单位在既不能避免风险,又不能完全控制风险或分散、中和风险时,只能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经济单位承担风险的方式可以分为无计划的单纯自留或有计划的自己保险。无计划的单纯自留,主要是指对未预测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承担方式;有计划的自己保险是指已预测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承担方式,如提取坏账准备金等形式。

(5)转移风险策略。经济单位为了避免自己在承担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对风险采用各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如单位进行财产、医疗等方面保险,把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单位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规定,把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

你要哪个版本的?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   索引序列
  •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笔记
  •   风险投资自考重点
  •   自考投资风险管理笔记总结
  •   自考投资风险管理笔记整理
  •   自考投资风险管理笔记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