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有哪些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有哪些

成人学历提升自考大学本来就比较多的争议,很多同学来私聊学长的时候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心,怕自己花了时间和金钱的自考学历,不能用于企业的面试和就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用人单位对于自考的学历,是什么态度的?

27年前通过自考考上北京大学的保安张俊成现在是长治市一所职业中学的校长,他的成功可以说是一场完美的人生逆袭。

张俊成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当地只有几十户村民,是个很小的村子,大多数人都住在土窑里。张俊成从小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长大,衣服穿的打满补丁是平常事,甚至于在补丁之上还要再打补丁才能穿的出去。由此可见张俊成家庭环境之差,可就是这样一个出生于小山村里的孩子,从小就不甘平凡,他立志要走出山村、走向大城市,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还没等他改变命运,命运先和他开了个玩笑:由于家里实在困难,张俊成读完初中就得辍学打工。

在当时那个时代,读书是公认的、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这改变人生命运的第一次机会就这样离张俊成而去。辍学后的张自成来到一家汽修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认真,张俊成得到老板举荐,有机会前往北京工作。这是张俊成改变命运的起点。经过刻苦努力的训练,张俊成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在这里,他遇见了一生中的贵人---英语系曹老师。曹老师帮张俊成办了两张听课证,并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他。

励志改变命运的张俊成终于有机会通过学习知识实现对命运的“反击”,于是张俊成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在工作之余就废寝忘食的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张俊成通过成人自考考入北京大学学习。从此,北大保安队就成了和朝阳群众一样的“神话”,很多北大保安脱下制服,从一个保安华丽蜕变为北大学子,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据说,当时张俊成学习投入时连续两顿没吃饭,在被窝里还偷偷看书的他第二天依然能正常工作。

因为他的家庭非常困难,所以为了哥哥姐姐能够上学,他选择了外出打工,他的这一事迹非常励志。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学习文化知识,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

这是因为他当时在北大做保安,而且当时感受到了北大的学习氛围,所以就通过自学的方式考上了北大。

自考制度成全丁磊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虹口 区育才小学,后就近于该区飞虹初级中学入读,连跳两级毕业。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自考成才,11岁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毕业论文答辩为优秀级。小学刚毕业,丁磊就以初中学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凭。丁磊的成功,当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自考制度。丁磊5岁开始跟父亲学英语,在父亲的严厉督导下,他眼泪汪汪地坚持着苦行僧般的训练。面壁十年终破壁,他不但先后拿下了通用英语初级和中级的证书,并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地道美音。上海译文出版社特邀他朗读英语,专门为他出版一盘《儿童英语一百句》录音磁带,在全国公开发行。当年只有讲台一般高的他,面对济济一堂的观众,丁磊绘声绘色地用优美的英语在格致中学礼堂娓娓诉说着他的少年人生梦———打造“中国比尔”。家徒四壁书香袭人苦难,从另一意义上讲,实在是人生一大财富。丁磊父亲丁龙兴人生不如意处,是与前妻的早早分手,使他不得不独立挑起谋生与养育爱子的双层重担。为了带教丁磊,他不得不告别海上报务员的优厚待遇,回到陆地。他为生计而奔忙,开小店、搞修理、弄股票、做经纪人,尝尽百般艰辛。儿时的磨难,使丁磊特别懂事。他从小体恤父亲,善解父意,穿补丁衣,背旧书包,毫无怨言。丁门可谓家徒四壁,十分贫寒,却有书香袭人。小丁磊案头和狭小的楼梯通道边的旧书橱都堆满书本、字典。他埋头苦读时,一坐就是十来个小时。丁磊的世界,除了读书,惟有读书。他居陋室而安,读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沃荣华老师是从丁磊8岁时开始义务辅导他英语的。刚认识丁磊时,沃老师想考考他,就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英语朗诵文选》中抽了一篇难度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文章《潜水员》,让他读。“我实在没有想到,他居然一个格楞都没打,十分流利地读完了,没想到这么纯正的美语居然出自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之口!”沃老师是上海市民办中西创新进修学院的外语系主任,他给丁磊的辅导主要充分让他“说”。平时他会让丁磊在大小会场、英语表演赛上用英语即兴发言,锻炼他的胆识,同时鼓励他到外滩等老外多的地方,直接找他们对话,还组织英语辩论赛让丁磊参加,锻炼他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一次我们私下里用英语辩论一个‘安乐死’的话题,他是正方,反对安乐死,我是反方,我们两人辩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分不出胜负,他的坚持给我印象很深。”沃老师说丁磊不是天才,但他身上那种坚持的毅力是现在的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丁磊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面有两行稚嫩的笔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后面还用红笔画了一个粗粗的惊叹号。当我问起时,丁磊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这是他八九岁时写的,“我看了一个黑人运动员跑步得冠军的故事,他爸爸告诉他的这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就写下来了。”说到毅力,丁磊父亲也提到孩子小时候学武术时的情景,“他一个动作做不好,总是不认输,在家里反复地练,直到做好。”凭着一股倔劲,丁磊的一套少林拳“打”到了上海市武术比赛儿童组第三名。 1997年,丁龙兴买了一台配置简单的电脑,用于炒股票。每当爸爸用完电脑,小丁磊就跑上去玩鼠标。丁龙兴回想儿子当初的模样,脸上荡漾着笑意,“开始他玩些加密解密的东西。后来他开始捣鼓我的股市软件,老是瞎折腾,一次居然把我的软件搞坏了。”看到调皮的儿子这样“坏事”,丁龙兴忍不住要训斥他几句。于是丁磊就试着去修软件,硬着头皮花了好几天工夫摸索,终于把它修好了。虽然是个偶然事件,却加深了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12岁时,他开始自学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到2001年4月,他顺利考出了14门。丁龙兴说:“当时我和他都挺着急,因为他最后有两门功课不拿手,有可能通不过,于是在去年3月我就给全国的名牌大学打电话联系,看看能不能把最后两门放到他们那里考。当得知山东大学能让丁磊去考时,我立刻动身去济南给儿子报了名。”果然,丁磊最后两门学科———营销学和计算机管理学原理在复旦没通过。去年7月,父子俩一起来到济南,参加最后两门考试。11月,成绩公布,丁磊通过了。今年3月,丁磊顺利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考本科文凭。丁磊说:“自考很苦,有时我和爸爸都想到过放弃。后来发现计算机是我真正喜欢的专业,这才觉得以前的努力都值得。” 沃老师一直鼓励我们用英语对丁磊进行采访,对谈之下才知道丁磊的口语真的不错。由于是用英语对话,我们选择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丁磊,没有年龄相仿的朋友,你遗憾吗?”他很快地给了我们一个老成的回答:“你要获得一些,必然要失去一些。”“失去童年时光的友谊值得吗?”我们又问,“如果现在一群男孩子在踢球,你想加入他们吗?”“值得吧。”丁磊突然沉默了,隔了一会儿才说,“跟他们一起玩,以前是想的。现在不想了。”“为什么?”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最后他轻轻地说:“因为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和丁磊的对话,让我们感到他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老成。“那你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呢?”“我想自己创业,开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丁磊慢条斯理地说,“我现在经常和一些电脑圈子里的朋友聊天,希望能够靠集体的智慧激发灵感和思路,同时也在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丁磊还告诉我们,现在他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台的“对话”,他说他想多了解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平时有空时,也看看《商业计划书写作》之类的创业书籍,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的理想早日成为现实。丁磊10岁时,丁龙兴开始锻炼儿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从电话簿上随机选择了一家电脑公司,让丁磊去毛遂自荐。丁磊虽然心里没底,还是硬着头皮跑到这家公司对经理说,“我英语、计算机都不错,能不能每星期义务到你们这里打打工?”经理开始不同意,丁磊的倔劲又上来了,往那家公司跑了十几次,直到最后被当成捣乱的小孩拖了出来。丁磊始终没有忘记爸爸对他说过的话,“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不能灰心,要自己去寻找机会。”后来,丁磊自己在一家经营股票机的公司找到了一份义务工作,几个月下来还编出了一个能把股评自动分类的软件。虽然这个软件最后没有被采用,但丁磊总算踏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先学最重要的东西由于自学占用了很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功课的学习,丁磊只是勉强通过了初中毕业考试,此后就一直在家自学。如今丁磊逐渐习惯了不去学校上课的生活,他说:“我有个一起学武术的师姐,她从初中开始就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为高中熬夜‘打基础’。现在进了重点高中,经常晚上1点才能睡,早上6点多就要爬起来。跟她比,我每天可以早睡晚起,有时候还可以看看电视,比她幸福多了。”说到这里,丁磊露出了孩子的得意神情。对于为儿子选择的自学之路,丁龙兴有一套“独特”的想法:“这个世界总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个人该学的东西很多。我是个效率主义者,既然人的精力和时间终归是有限的,我就让儿子先学最重要的东西,以后觉得不够了,缺什么再补什么。”丁龙兴继续向我们解释他的教育思想:“比如化学吧,我们上中学时都学过,那时候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时间背公式、搞计算。现在看来,除了个别工作跟化学沾边的人以外,又有几个人记得那些化学方程式呢?所以,我让丁磊集中精力先把实用的东西学好。”“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对丁磊实用,对别人未必好。”虽然儿子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神童”,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丁龙兴似乎仍有遗憾之处。他说:“我有时候也在想,丁磊小时候自考时常常不顺利,去义务打工时,也有被大人们态度生硬地撵出来的经历。这么多失败,孩子心里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如果要我现在再做一次,我也许会多考虑一下儿子的感受吧。”一家靠爷爷奶奶退休金过活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结束采访时,笔者无意中提起自己有一个朋友对电脑颇有研究,丁磊的眼睛立即亮了起来:“能给我他的联系办法吗?”神情中竟然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目前,丁磊一家只靠丁磊爷爷奶奶的退休金过活,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丁磊应该算是整个家庭共同抚养长大的,亲戚们都挂念着丁磊,经常过来看他,临走时还会悄悄塞些钱给奶奶。丁龙兴说:“他们知道我不会收这些钱,只能给丁磊奶奶。我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内疚中把丁磊养大的。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这时,我们突然注意到泛黄的墙壁上贴着一幅毛笔字,上面有两行秀丽的正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者是丁磊的舅公。白天晚上双轨求学在6年的自学岁月里,他每周有6个晚上,风雨无阻地奔波于上海虹口、卢湾、闸北、黄浦等区的自学考试辅导点。有的路远,自行车要骑一个半小时。小小年纪,白天读中学,晚上读大学,这成了丁磊的双轨制求学特色。问他如此读书累不累,他说,我觉得自考学习比现在的在校学习更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学得更轻松。丁磊的这番话,对于目前白天黑夜穷于应付学校学习的学生,是否有所启示?跳过高中直取本科一个跳过高中攻读计算机本科的初中生,他遇到的第一道拦路虎就是高等数学。面对《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开始,丁磊看了几十遍也看不懂,上课只能打瞌睡。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肯定不行。”但后来在老师的义务辅导下,终于攻克难关,并开始了大量的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操作活动。他自投于合信科技公司门下,实习于夸克市场调研公司,实践编写统计报告生成软件,义务解答软件与硬件问题;在虹口七百电脑广场安装调试软件。从安装调试到咨询服务,从编程到撰写统计报告,丁磊不放过每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不是天才只有勤才就是这个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小儿郎,外貌看上去并不怎么出众,可是口才文才却非常出色。采访时,丁磊多次说,我并没有超人的地方,也不特别聪明,主要靠两条:一是选准了读书与自考相结合的路,二是靠勇气,靠勤奋。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一开始,丁磊屡战屡败,《基础英语》三考才过,以25分、48分、71分依次递升。《英语语法》也曾两次不及格,但他不畏艰难,赶考4个年头,终于以一介孩童,勇夺英语大专文凭,继而为直攻计算机本科专业铺垫第一关。父子情深风雨度过丁磊的父亲丁龙兴为爱子设计了无须受年龄、学历限制的自学考试生涯。这像航海中的指南针,决定了丁磊求学的方向。在6年不短的岁月里,慈父风里来雨里去,骑着自行车带着小丁磊上夜校。为了督促5岁的小丁磊读外语,白天在外做生意的父亲每天中午打电话到家,在电话里听儿子背外语。丁磊与其父在性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内向型,其父为使丁磊避免重蹈自己不善交际的生活旧辙,着意鼓励他在知识汲取和性格的完善上并行发展。小小年纪,他便在上海虹口区领导的关怀下,到和平公园英语角主讲;自荐为《小主人》报社做翻译,主动与外宾口语交流。这使他在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开朗了性格。为了磨炼儿子的意志,在父亲的陪同下,丁磊学游泳,练武术,打羽毛球,以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如今14岁的小丁磊已有1.70米的个子,70多公斤的体重,为日后的发展积存了能量。显然,丁磊,一个少年奇才的道路并没有什么捷径,相反,他付出的比常人更多、更多。 5年前媒体广泛报道、众人瞩目的神童丁磊,今天现身于上海新东方,聆听7所欧美顶尖商学院录取委员会的MBA讲座。如今的丁磊显然褪去了当年12岁男孩的稚气,多了些许成熟和稳重,但在外表看依旧是一个青春少年。“神童”丁磊只上学不上课,大家都坐在教室认真听老师讲课,而此时的丁磊却坐在学校图书馆里自学。很快,丁磊特例独行的做法成为众人谈论的焦点。飞虹中学也把丁磊作为教学研究的个案,成立了“丁磊个案研究小组”,在不打扰他自学的前提下,对他进行观察和分析。8岁的丁磊自己创办了育才英语角,每天有很多小朋友跑到育才英语角说英语,而丁磊则练就了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10岁,丁磊开始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装装拆拆成了他的爱好,家里的电脑组件他烂熟于心。12岁的丁磊1999年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大专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成了本市最年轻的大专毕业生。他为什么放弃义务教育,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是追求与众不同还是聪明过人?丁磊的父亲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智力超常,“别人都把丁磊当作小神童,以为他智力超常,我没给他测过智商,就算测了,也绝对不会高,顶多是中等偏上一点点的水平。”那么,是他喜欢与众不同还是怀疑如今的教育内容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丁磊的父亲长年工作在海洋上,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跟别人交谈。为了避免儿子跟自己一样,从小丁磊爸爸就培养儿子独立、大胆的性格,敢于跟别人交流,敢于挑战同龄人不敢挑战的事情,6岁去人民公园英语角说英语,7岁丁磊自己从提篮桥骑单车去森林公园参加活动,8岁自己创办育才英语角,10岁毛遂自荐去电脑公司打工……小学没毕业就考大专,丁磊的父亲有自己的看法:“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到大学才分专业,而我让丁磊从小就分专业。小学、中学有些东西是没必要去学的,应该学习那些跟专业最相关的东西,在以后的实践中,缺什么补什么。不管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中立足。”14岁计算机本科毕业计算机是丁磊的最爱。拿到英语专科学位后,他又用了两年时间获得了计算机本科学位。一个普遍反映很难学的科目,丁磊靠自学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毕业了。“你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吗?”“我不认为自己非常聪明。”“你认为你考的十几门科目里哪个科目最难学?”“……”丁磊答不上来,他好像并没有觉得哪门课程难。“我喜欢电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专业牵涉到很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物理等,虽然也有请老师解决问题的时候,但基本上都是靠自学的。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及提前的社会活动和工作经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合适的,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心理的成熟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14岁的丁磊如此顺利地拿到了计算机本科学位,这样的结果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15岁创业本科毕业的丁磊,没有参加工作,而是写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对象就是上海各大高校在校学生。他倡议,建立一个大学生软件开发实习基地,基地的任务是承接项目、软件开发、市场销售等,有100多人参加了他的实习基地。经过努力,丁磊的基地初见成效,他们为第九人民医院做过有关X光的软件测试,为瑞金医院做过病例档案管理软件,为English88做过远程教育游戏,与英语教学专家张思中老师在远程教学上进行过深入探讨……基地在运作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丁磊感到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学习,自己也需要在社会上进一步锻炼。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广州,在聚友集团担任网络销售主管,后又来到深圳茁壮公司,负责网络技术开发,两年的工作经历给丁磊更多公司管理上和技术上的经验和启发。新东方MBA讲座提问最活跃“在创业和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教训,让我感觉到继续深造的必要。”于是,丁磊为了申请06年的MBA正在准备GMAT,TOEFL考试。其实,早在拿到本科文凭之前,丁磊就有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愿望。为此,工作两年后,丁磊来到了上海新东方,学习GMAT。在这次上海新东方组织的欧美商学院录取委员的MBA讲座上,丁磊成了提问最活跃的一个人,如商学院的录取条件、奖学金的申请等,欧美商学院的老师一一回答他的提问。“我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创立和经营一个比较成功的IT企业,同时能为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为了他的理想,丁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海伦 凯勒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面对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她竟然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学校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循循教导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看戏剧演出,喜欢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学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年里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恩 给你举个世界最有钱的人吧比尔·盖茨 他是在哈佛中途退学的 后来的成就相信你也应该知道的。所以 不要以为在学校就可以怎么样? 离开学校就不能怎么样 没那么回事。!!!!!!!!!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事例

恩格斯(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的父亲是纺织厂主,1837年,恩格斯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被父亲逼迫去经商。他只读过中学,但善于利用时间,卓有成效地学习,二十一岁时发表论文,批判同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谢林。他系统地攻读和钻研了人类所提供的广博渊深的知识,几乎涉及和研究了所有的科学部门,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甚至解决了自然科学的一些领域里的难题,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 俄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液体燃料火箭的创始者。十四岁开始自修文学和自然科学。1880年起在卡鲁格省巴罗夫县学校里当数学教员,一面继续自修,研究天文学、生物学和化学,并且特别努力研究航空科学。1895年,他发表了人造卫星的图样,提出以人造卫星为宇宙航行的中途基地向月球和其他星球发射火箭的主张,并科学地论证了借助火箭实现宇宙飞行的可能性。1903年,他发表的重要著作《以喷气装置探测宇宙空间》,解决了关于火箭在太空中不受地心引力与介质阻力的影响而运动的问题,并创立了计算火箭速度的著名公式。 米丘林(1855-1935) 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十六岁时,还没有读完中学,就被生活所迫,到车站做职员。二十岁时从事园艺研究工作,致力于果木移接的试验。他发现果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改变品质,并产生新的品种,因此可以使热带果木在寒带生长。他先后创造了三百多种优良的植物品种。他创造性地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把生物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米丘林生物学。 比埃尔•居里(1859-1906)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他没有正式进过学校,由于努力自修,十八岁时便考得了巴黎大学的硕士学位,十九岁任巴黎大学助教。1889-1891年,发明了在化学分析的应用上很宝贵的“居里天平”,1895年发现了磁性和温度的关系,即有名的“居里定律”。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化合物具有放射性的基础上,居里夫妇继续研究,终于在1898年七月发现了钋,同年十二月发现了镭,从而他们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金。居里夫妇的科学成果,特别是镭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由于镭的发现,开始了镭锭治疗肿瘤,进一步又发现了镭能够自发地产生热量,从而揭开了原子能的秘密。1904年,居里被任命为巴黎大学教授,次年又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易卜生(1828-1906) 近代欧洲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幼年因家庭破产,做过药房学徒,经刻苦自修,到二十岁从事创作活动。因写剧本讽刺当时社会,遭到攻击,1864年离开祖国,在国外流浪了二十七年至1891年才回国。易卜生写了二十二个剧本,以《社会栋梁》、《傀儡家庭》、《群鬼》、《国民公敌》等最为著名。 爱迪生(1847-1931) 美国大发明家。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六岁时就参加田野劳动,只在小学里读过三个月书,因成绩不好退学。他自小对实验特别喜欢。因生活所迫,十二岁时开始在火车上实报,十五岁后就在各城市里当电报员。业余不断研究实验,1879年,他改进制造了碳丝白热电灯。他在五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中,一共发明了大小一千五百多种东西,著名的有电报自动记录器、扩音器、活动电影机、留声机等,对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富兰克林(1706-1790) 十八世纪美国杰出的科学家,避雷针的发明者。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商人家里,自小没有正式读过书。他除了在电学方面有突出贡献之外,在热学、光学、气象、地质、海洋、声学和太阳黑子方面也有研究、贡献和发明。他的著作和发明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确信科学应该用以改善人类生活,增进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控制。富兰克林著作甚丰,最有名的是他的自传。他是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莎士比亚(1564-1616) 诞生于英国一个内地城镇艾冯河畔斯特拉福。他父亲原是个富裕的小商人,经营玉米、肉类、皮革等买卖,后来因亏本负债,境况日下,莎士比亚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他曾经在镇上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了一点皮毛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此后他到了伦敦,先在某家剧团里干些杂活,后来参加演出,颇显才华。最后,他自己拿起笔写剧本。那些所谓“文学才子”们根本看不起这位从演员出身的剧作家,说他是“新抖起来的乌鸦”。而莎士比亚并不气馁,更加发奋,大约在他二十八岁左右,就已经取得文学创作的成功了。他几乎每年都要出一两本杰作,目前出版的他的全集中,共有三十八个剧本。作者的这种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主要是他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和勤于学习马罗等前辈戏剧大师们的技巧以及当时的客观条件,终于使他成为人类文艺史上的一座高峰。 诺贝尔(1833-1896) 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机械师墨纽•诺贝尔家里。诺贝尔八岁才上小学,只读了两年书便辍学了,在家靠一个家庭教师辅导数理化,此外就是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星活儿。到十七岁那年(1850年),诺贝尔便以工程师名义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在名声显赫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他勤奋学习,刻苦自修,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经过种种艰难曲折,他终于在1887年制成了无烟火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国防方面。随后,他研究引燃炸药的信管,又制成了一触即发的汞雷酸盐导火管,即常说的雷管。诺贝尔一生献身科学,孜孜不倦,为了集中精力搞发明,他没有结过婚,过着独身生活。一生共取得三百五十五项发明制造的专利权。 罗丹(1840-1917) 法国现实主义大雕刻家。他生于巴黎一个小职员家中。幼时非常喜欢绘画,曾因专心绘画而荒废别的功课,被普通小学开除。十七岁时投考高等美术专门学校,两次未考中。后来他受雇于雕刻家做助手,经过长期的苦学自修,终成为一大家。他的作品以形态逼真、描摩生动著名,其代表作品有《雨果半身像》、《思想者》、《黄铜时代的人》、《夏娃》等。欧阳修1007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县。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了欧阳修长大能重振家业,对他教育很严格。母亲为节俭开支,用芦苇、木炭做笔,在沙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两年后,他6岁就已经认识几千个字。后来他母亲没什么可教他的了,他只能自学。他借人家的书,在规定的日期内把书抄完,还给人家。书抄完后再背诵。他10岁时就能写诗了。后来有很多人都来让他教自己的孩子。他长大后对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红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欢他家附近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自考英才张立勇:学习改变命运 奋斗成就人生 因为贫穷,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踏上漫漫的自学成才之路。因为理想,他坚守初衷、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十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高分,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张立勇,清华大学食堂打工8年 托福考试630分,英语考试通过四级、六级,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 被团中央树为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一 成为航空工业出版社《3导自考丛书》代言人 清华临时工,融入校园梦 张立勇11年前因家贫而外出打工,但在外的日子,他从来就没放弃读书学本事的念头。他说,对读书最早的崇拜来自于小时候村里的一个叔叔。叔叔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一颗读书的种子便落在了张立勇这位少年的心里。读好书,考大学,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成为他心中最大的愿望。 1993年,张立勇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初入清华园,他如同刘姥姥刚入大观园,朝圣般地仰望着清华园里的一切。清华园里每天都有许多好的讲座,下了晚班后,张立勇总是匆匆赶到教室聆听大师们的讲座。因为下班时间总在晚上8:00以后的原故,很多讲座张立勇只能站着听到结尾。但站在教室最后一排,望着不远处以往只能在书上电视上看到听到的人物,如今却活生生地在离自己不远处讲学,张立勇内心汹涌澎湃,原来自己想象中的幸福可以离得这么近!以后在清华的时间里,张立勇只要一有机会就去听讲座。在一次次的讲座中,他吸收着清华大学土壤中的学子精神,他将个人的一个普通厨师和打工者的生活融入到了清华丰富的校园生活中。 刻苦自学,打造命运 在清华工作一段时间后,张立勇在熟悉和稳定工作后,并没有仅仅陶醉于清华大学优美的环境中。他决定把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作为学习的突破口。他开始制定“残酷”的时间表:早上6点必须起床;6点15分—6点半跑步;6点半—7点背英语;7点—7点15分刷牙、洗脸;7点15分—7点半上班;午饭时间控制在8分钟之内,剩下的7分钟背英语;中午1点钟听英语 广播;晚上8点下班,学习英语到12点;深夜12点45分到1点15分收听英语广播。为了避免早上起不来,张立勇甚至买上两三个小闹钟一到点轮翻叫他,想不起都不行。 张立勇不仅自己刻苦自学英语,而且还积极参加清华大学的英语协会,清华的英语协会是一个学生的协会,但他作为清华的厨师也拥有一张会员卡,会员卡上班系的地方填着“VIP”(非常重要的人物)。除了协会活动,张立勇还多次光顾校园里的英语角,他听英语角的同学说,学英语一定要张嘴说,就像刷牙一样,刷牙之前得张嘴,所以就不管自己说的好与坏,都大胆地说出来。为此他自己在清华的食堂还开设了一年左右的英语窗口,在卖饭的时候来说英语。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张口锻炼,张立勇可以十分流利地讲英语,而且不仅是跟中国学生交流,也可以跟许多外国朋友对答如流。 尽管这样,张立勇也并没有满足。他还决定用国家规范的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于是,他决定去报四、六级考试,他要获得一个权威的认证,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感觉。从2000年到2001年,一年多的时间他陆续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均以80多分获得通过,接着又考了托福。没想到:托福一共670分,他竟然考了630分。一时间,在清华大学他获得了轰动,在水木清华的BBS上,关于张立勇的话题成为热点,有人在BBS上留下这样的贴子:“要说还是咱清华卧虎藏龙,少林有‘扫地僧’咱们清华有‘馒头神’,都一样地惊世骇俗”。 累获佳誉,服务社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张立勇的故事一时间在各大高校的网上论坛飞一般地传开了。渐渐地,媒体开始关注张立勇;渐渐地,社会各界开始知道张立勇;2004年10月,共青团中央向张立勇颁发了“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他被誉为团中央树立的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一,他还受到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有影响的栏目和100多 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张立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厨师,到一位新闻人物;从一个普通的打工青年,到一位自学成才的青年。他开始出名,但年近三十的他并不在意所谓名人的感觉,他从来也没想过出名,自己不过是不甘于平平庸庸地打工,一不留神竟成了名人,他开玩笑地把“出名”当作是自己努力和勤奋的副产品。但是,他却很愿意用自己刻苦自学的精神去鼓励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们。他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起初是认真地答复那些向他请教学习英语方法的来信或者电话;而后也曾给一些找上门的学生作英语家教,利用空闲时间去辅导他们学习英语。他也曾用自己的事迹教育两个本科生,这两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却不喜欢学英语,张立勇和他们谈了整整一个晚上,把他自己学习英语方法和精神告诉他们,并鼓励他们好好准备两个月后的等级考试。据说,后来两个学生都保送了研究生。有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看到张立勇故事后专门过来找张立勇。对他说:“立勇,我以前太贪玩了,就是缺少你这种精神,”张立勇开始明白:不仅是自己学好英语,获得成绩和名声,而且能够用:“学习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精神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真是一件让他感到更自豪的事情。 他开始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以外更多的去投身于社会其它工作,他曾利用暑假为清华大学饮食中心的服务员做英语培训,这些服务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他们有的连26个字母都没见过。通过张立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能说一些比较简单的对话,有些人说的还相当不错。张立勇看到“雪碧”、“七喜”、“你想喝点什么?”的英文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就像自己学习有了进步一样欣喜。 他也忙碌地利用休息日甚至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为一些单位去做演讲。在大学演讲,张立勇会有一种压力,因为站在讲台上的大多是成功人士、著名学者,而他只是一个食堂厨师,站在讲堂上自然会有些害怕。然而,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同学们的眼神里张立勇看到了认同与尊重,他开始认真地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演讲完后总能赢得真诚而持久的掌声,会后还有许多人围着他签名,他从不敢怠慢,哪怕签得手有些发酸。他认为:只要他们能得到动力,能得到信心和勇气,我会去为他们做任何事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需要鼓励的人做任何事情。 代言自考书,鼓舞自学人 2004年11月,北京希望之星东方文化交流中心(一家专门从事各种学习类、培训类、教材类、考试类图书策划的文化公司)即将与航空工业出版社合作推出一套锁定社会上的自考人群、针对自学考生需要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导丛书》,急需一形象代言人,而“清华馒头神“系列令人感慨的自学事迹,让这家公司将目光锁定在张力勇身上。考虑到此书全面 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真正实现了实现导教、导学、导考的3导目标,的确有很大实用价值,经过短暂的几次商谈,张立勇欣然担任了北京希望之星东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形象代言人。 “我愿意用我刻苦自学的形象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坚持学习,在全社会掀起学习的风尚,提倡学习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知识就是力量!”——这就是张立勇愿意成为“3导自考书”形象代言人的初衷。他看中了《3导自考书》服务的群体——那些没有机会进大学,但仍然坚持自学走自考之路的自考生。许多自考生一次次碰壁,一点点进步,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养成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主动刻苦学习的毅力和品质。自考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与坚忍不拔的品质,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这种能力和品质是各类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共同特征。他觉得自己的形象和精神与北京希望之星东方文化交流中心推出的图书目的是吻合的。 “我们做了该做的,你做了许多人做不到的,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事业上创造更多的惊喜。”这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给张立勇的一段话。 张立勇也希望自己在亮丽的人生舞台上演绎出更加美好的故事

成人学历提升自考大学本来就比较多的争议,很多同学来私聊学长的时候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心,怕自己花了时间和金钱的自考学历,不能用于企业的面试和就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用人单位对于自考的学历,是什么态度的?

李嘉诚:15岁丧父,家境贫寒无法继续读书,就离开潮州到香港投靠亲戚。22岁开始白手起家创业,30岁的时候建立起庞大的塑胶花事业。后来转战地产、码头、零售、IT等多个不同行业,商业上的成就惊人。同时,多年来一直依靠自学,并且深感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还成立了基金会捐赠扶持教育和医疗。欧阳修1007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县。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了欧阳修长大能重振家业,对他教育很严格。母亲为节俭开支,用芦苇、木炭做笔,在沙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两年后,他6岁就已经认识几千个字。后来他母亲没什么可教他的了,他只能自学。他借人家的书,在规定的日期内把书抄完,还给人家。书抄完后再背诵。他10岁时就能写诗了。后来有很多人都来让他教自己的孩子。他长大后对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自考制度成全丁磊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虹口 区育才小学,后就近于该区飞虹初级中学入读,连跳两级毕业。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自考成才,11岁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毕业论文答辩为优秀级。小学刚毕业,丁磊就以初中学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凭。丁磊的成功,当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自考制度。丁磊5岁开始跟父亲学英语,在父亲的严厉督导下,他眼泪汪汪地坚持着苦行僧般的训练。面壁十年终破壁,他不但先后拿下了通用英语初级和中级的证书,并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地道美音。上海译文出版社特邀他朗读英语,专门为他出版一盘《儿童英语一百句》录音磁带,在全国公开发行。当年只有讲台一般高的他,面对济济一堂的观众,丁磊绘声绘色地用优美的英语在格致中学礼堂娓娓诉说着他的少年人生梦———打造“中国比尔”。家徒四壁书香袭人苦难,从另一意义上讲,实在是人生一大财富。丁磊父亲丁龙兴人生不如意处,是与前妻的早早分手,使他不得不独立挑起谋生与养育爱子的双层重担。为了带教丁磊,他不得不告别海上报务员的优厚待遇,回到陆地。他为生计而奔忙,开小店、搞修理、弄股票、做经纪人,尝尽百般艰辛。儿时的磨难,使丁磊特别懂事。他从小体恤父亲,善解父意,穿补丁衣,背旧书包,毫无怨言。丁门可谓家徒四壁,十分贫寒,却有书香袭人。小丁磊案头和狭小的楼梯通道边的旧书橱都堆满书本、字典。他埋头苦读时,一坐就是十来个小时。丁磊的世界,除了读书,惟有读书。他居陋室而安,读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沃荣华老师是从丁磊8岁时开始义务辅导他英语的。刚认识丁磊时,沃老师想考考他,就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英语朗诵文选》中抽了一篇难度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文章《潜水员》,让他读。“我实在没有想到,他居然一个格楞都没打,十分流利地读完了,没想到这么纯正的美语居然出自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之口!”沃老师是上海市民办中西创新进修学院的外语系主任,他给丁磊的辅导主要充分让他“说”。平时他会让丁磊在大小会场、英语表演赛上用英语即兴发言,锻炼他的胆识,同时鼓励他到外滩等老外多的地方,直接找他们对话,还组织英语辩论赛让丁磊参加,锻炼他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一次我们私下里用英语辩论一个‘安乐死’的话题,他是正方,反对安乐死,我是反方,我们两人辩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分不出胜负,他的坚持给我印象很深。”沃老师说丁磊不是天才,但他身上那种坚持的毅力是现在的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丁磊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面有两行稚嫩的笔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后面还用红笔画了一个粗粗的惊叹号。当我问起时,丁磊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这是他八九岁时写的,“我看了一个黑人运动员跑步得冠军的故事,他爸爸告诉他的这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就写下来了。”说到毅力,丁磊父亲也提到孩子小时候学武术时的情景,“他一个动作做不好,总是不认输,在家里反复地练,直到做好。”凭着一股倔劲,丁磊的一套少林拳“打”到了上海市武术比赛儿童组第三名。 1997年,丁龙兴买了一台配置简单的电脑,用于炒股票。每当爸爸用完电脑,小丁磊就跑上去玩鼠标。丁龙兴回想儿子当初的模样,脸上荡漾着笑意,“开始他玩些加密解密的东西。后来他开始捣鼓我的股市软件,老是瞎折腾,一次居然把我的软件搞坏了。”看到调皮的儿子这样“坏事”,丁龙兴忍不住要训斥他几句。于是丁磊就试着去修软件,硬着头皮花了好几天工夫摸索,终于把它修好了。虽然是个偶然事件,却加深了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12岁时,他开始自学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到2001年4月,他顺利考出了14门。丁龙兴说:“当时我和他都挺着急,因为他最后有两门功课不拿手,有可能通不过,于是在去年3月我就给全国的名牌大学打电话联系,看看能不能把最后两门放到他们那里考。当得知山东大学能让丁磊去考时,我立刻动身去济南给儿子报了名。”果然,丁磊最后两门学科———营销学和计算机管理学原理在复旦没通过。去年7月,父子俩一起来到济南,参加最后两门考试。11月,成绩公布,丁磊通过了。今年3月,丁磊顺利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考本科文凭。丁磊说:“自考很苦,有时我和爸爸都想到过放弃。后来发现计算机是我真正喜欢的专业,这才觉得以前的努力都值得。” 沃老师一直鼓励我们用英语对丁磊进行采访,对谈之下才知道丁磊的口语真的不错。由于是用英语对话,我们选择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丁磊,没有年龄相仿的朋友,你遗憾吗?”他很快地给了我们一个老成的回答:“你要获得一些,必然要失去一些。”“失去童年时光的友谊值得吗?”我们又问,“如果现在一群男孩子在踢球,你想加入他们吗?”“值得吧。”丁磊突然沉默了,隔了一会儿才说,“跟他们一起玩,以前是想的。现在不想了。”“为什么?”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最后他轻轻地说:“因为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和丁磊的对话,让我们感到他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老成。“那你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呢?”“我想自己创业,开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丁磊慢条斯理地说,“我现在经常和一些电脑圈子里的朋友聊天,希望能够靠集体的智慧激发灵感和思路,同时也在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丁磊还告诉我们,现在他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台的“对话”,他说他想多了解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平时有空时,也看看《商业计划书写作》之类的创业书籍,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的理想早日成为现实。丁磊10岁时,丁龙兴开始锻炼儿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从电话簿上随机选择了一家电脑公司,让丁磊去毛遂自荐。丁磊虽然心里没底,还是硬着头皮跑到这家公司对经理说,“我英语、计算机都不错,能不能每星期义务到你们这里打打工?”经理开始不同意,丁磊的倔劲又上来了,往那家公司跑了十几次,直到最后被当成捣乱的小孩拖了出来。丁磊始终没有忘记爸爸对他说过的话,“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不能灰心,要自己去寻找机会。”后来,丁磊自己在一家经营股票机的公司找到了一份义务工作,几个月下来还编出了一个能把股评自动分类的软件。虽然这个软件最后没有被采用,但丁磊总算踏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先学最重要的东西由于自学占用了很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功课的学习,丁磊只是勉强通过了初中毕业考试,此后就一直在家自学。如今丁磊逐渐习惯了不去学校上课的生活,他说:“我有个一起学武术的师姐,她从初中开始就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为高中熬夜‘打基础’。现在进了重点高中,经常晚上1点才能睡,早上6点多就要爬起来。跟她比,我每天可以早睡晚起,有时候还可以看看电视,比她幸福多了。”说到这里,丁磊露出了孩子的得意神情。对于为儿子选择的自学之路,丁龙兴有一套“独特”的想法:“这个世界总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个人该学的东西很多。我是个效率主义者,既然人的精力和时间终归是有限的,我就让儿子先学最重要的东西,以后觉得不够了,缺什么再补什么。”丁龙兴继续向我们解释他的教育思想:“比如化学吧,我们上中学时都学过,那时候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时间背公式、搞计算。现在看来,除了个别工作跟化学沾边的人以外,又有几个人记得那些化学方程式呢?所以,我让丁磊集中精力先把实用的东西学好。”“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对丁磊实用,对别人未必好。”虽然儿子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神童”,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丁龙兴似乎仍有遗憾之处。他说:“我有时候也在想,丁磊小时候自考时常常不顺利,去义务打工时,也有被大人们态度生硬地撵出来的经历。这么多失败,孩子心里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如果要我现在再做一次,我也许会多考虑一下儿子的感受吧。”一家靠爷爷奶奶退休金过活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结束采访时,笔者无意中提起自己有一个朋友对电脑颇有研究,丁磊的眼睛立即亮了起来:“能给我他的联系办法吗?”神情中竟然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目前,丁磊一家只靠丁磊爷爷奶奶的退休金过活,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丁磊应该算是整个家庭共同抚养长大的,亲戚们都挂念着丁磊,经常过来看他,临走时还会悄悄塞些钱给奶奶。丁龙兴说:“他们知道我不会收这些钱,只能给丁磊奶奶。我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内疚中把丁磊养大的。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这时,我们突然注意到泛黄的墙壁上贴着一幅毛笔字,上面有两行秀丽的正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者是丁磊的舅公。白天晚上双轨求学在6年的自学岁月里,他每周有6个晚上,风雨无阻地奔波于上海虹口、卢湾、闸北、黄浦等区的自学考试辅导点。有的路远,自行车要骑一个半小时。小小年纪,白天读中学,晚上读大学,这成了丁磊的双轨制求学特色。问他如此读书累不累,他说,我觉得自考学习比现在的在校学习更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学得更轻松。丁磊的这番话,对于目前白天黑夜穷于应付学校学习的学生,是否有所启示?跳过高中直取本科一个跳过高中攻读计算机本科的初中生,他遇到的第一道拦路虎就是高等数学。面对《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开始,丁磊看了几十遍也看不懂,上课只能打瞌睡。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肯定不行。”但后来在老师的义务辅导下,终于攻克难关,并开始了大量的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操作活动。他自投于合信科技公司门下,实习于夸克市场调研公司,实践编写统计报告生成软件,义务解答软件与硬件问题;在虹口七百电脑广场安装调试软件。从安装调试到咨询服务,从编程到撰写统计报告,丁磊不放过每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不是天才只有勤才就是这个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小儿郎,外貌看上去并不怎么出众,可是口才文才却非常出色。采访时,丁磊多次说,我并没有超人的地方,也不特别聪明,主要靠两条:一是选准了读书与自考相结合的路,二是靠勇气,靠勤奋。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一开始,丁磊屡战屡败,《基础英语》三考才过,以25分、48分、71分依次递升。《英语语法》也曾两次不及格,但他不畏艰难,赶考4个年头,终于以一介孩童,勇夺英语大专文凭,继而为直攻计算机本科专业铺垫第一关。父子情深风雨度过丁磊的父亲丁龙兴为爱子设计了无须受年龄、学历限制的自学考试生涯。这像航海中的指南针,决定了丁磊求学的方向。在6年不短的岁月里,慈父风里来雨里去,骑着自行车带着小丁磊上夜校。为了督促5岁的小丁磊读外语,白天在外做生意的父亲每天中午打电话到家,在电话里听儿子背外语。丁磊与其父在性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内向型,其父为使丁磊避免重蹈自己不善交际的生活旧辙,着意鼓励他在知识汲取和性格的完善上并行发展。小小年纪,他便在上海虹口区领导的关怀下,到和平公园英语角主讲;自荐为《小主人》报社做翻译,主动与外宾口语交流。这使他在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开朗了性格。为了磨炼儿子的意志,在父亲的陪同下,丁磊学游泳,练武术,打羽毛球,以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如今14岁的小丁磊已有1.70米的个子,70多公斤的体重,为日后的发展积存了能量。显然,丁磊,一个少年奇才的道路并没有什么捷径,相反,他付出的比常人更多、更多。 5年前媒体广泛报道、众人瞩目的神童丁磊,今天现身于上海新东方,聆听7所欧美顶尖商学院录取委员会的MBA讲座。如今的丁磊显然褪去了当年12岁男孩的稚气,多了些许成熟和稳重,但在外表看依旧是一个青春少年。“神童”丁磊只上学不上课,大家都坐在教室认真听老师讲课,而此时的丁磊却坐在学校图书馆里自学。很快,丁磊特例独行的做法成为众人谈论的焦点。飞虹中学也把丁磊作为教学研究的个案,成立了“丁磊个案研究小组”,在不打扰他自学的前提下,对他进行观察和分析。8岁的丁磊自己创办了育才英语角,每天有很多小朋友跑到育才英语角说英语,而丁磊则练就了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10岁,丁磊开始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装装拆拆成了他的爱好,家里的电脑组件他烂熟于心。12岁的丁磊1999年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大专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成了本市最年轻的大专毕业生。他为什么放弃义务教育,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是追求与众不同还是聪明过人?丁磊的父亲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智力超常,“别人都把丁磊当作小神童,以为他智力超常,我没给他测过智商,就算测了,也绝对不会高,顶多是中等偏上一点点的水平。”那么,是他喜欢与众不同还是怀疑如今的教育内容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丁磊的父亲长年工作在海洋上,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跟别人交谈。为了避免儿子跟自己一样,从小丁磊爸爸就培养儿子独立、大胆的性格,敢于跟别人交流,敢于挑战同龄人不敢挑战的事情,6岁去人民公园英语角说英语,7岁丁磊自己从提篮桥骑单车去森林公园参加活动,8岁自己创办育才英语角,10岁毛遂自荐去电脑公司打工……小学没毕业就考大专,丁磊的父亲有自己的看法:“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到大学才分专业,而我让丁磊从小就分专业。小学、中学有些东西是没必要去学的,应该学习那些跟专业最相关的东西,在以后的实践中,缺什么补什么。不管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中立足。”14岁计算机本科毕业计算机是丁磊的最爱。拿到英语专科学位后,他又用了两年时间获得了计算机本科学位。一个普遍反映很难学的科目,丁磊靠自学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毕业了。“你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吗?”“我不认为自己非常聪明。”“你认为你考的十几门科目里哪个科目最难学?”“……”丁磊答不上来,他好像并没有觉得哪门课程难。“我喜欢电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专业牵涉到很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物理等,虽然也有请老师解决问题的时候,但基本上都是靠自学的。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及提前的社会活动和工作经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合适的,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心理的成熟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14岁的丁磊如此顺利地拿到了计算机本科学位,这样的结果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15岁创业本科毕业的丁磊,没有参加工作,而是写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对象就是上海各大高校在校学生。他倡议,建立一个大学生软件开发实习基地,基地的任务是承接项目、软件开发、市场销售等,有100多人参加了他的实习基地。经过努力,丁磊的基地初见成效,他们为第九人民医院做过有关X光的软件测试,为瑞金医院做过病例档案管理软件,为English88做过远程教育游戏,与英语教学专家张思中老师在远程教学上进行过深入探讨……基地在运作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丁磊感到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学习,自己也需要在社会上进一步锻炼。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广州,在聚友集团担任网络销售主管,后又来到深圳茁壮公司,负责网络技术开发,两年的工作经历给丁磊更多公司管理上和技术上的经验和启发。新东方MBA讲座提问最活跃“在创业和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教训,让我感觉到继续深造的必要。”于是,丁磊为了申请06年的MBA正在准备GMAT,TOEFL考试。其实,早在拿到本科文凭之前,丁磊就有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愿望。为此,工作两年后,丁磊来到了上海新东方,学习GMAT。在这次上海新东方组织的欧美商学院录取委员的MBA讲座上,丁磊成了提问最活跃的一个人,如商学院的录取条件、奖学金的申请等,欧美商学院的老师一一回答他的提问。“我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创立和经营一个比较成功的IT企业,同时能为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为了他的理想,丁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素材

一个人家的朋友也可以吗!这种人不多的是你说过去就好啦、不能容忍自己喜欢自己现在做生意不行吧……不能吃苦受罪吧……不能做出的东西不

凿壁借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靠努力成功的名人例子有伽利略、诺贝尔、华罗庚、屠呦呦、郎朗等等。

1、伽利略

伽利略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2、诺贝尔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3、华罗庚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4、屠呦呦

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5、郎朗

郎朗三岁时开始学习乐理、指法等基本功,上学后,每天早晨6点准时练琴一小时,中午再练一小时,放学后还要练一小时,这样的勤奋练习持续了很多年,最终使郎朗化茧成蝶,创造了自己的神话。郎朗的天赋并不出众,那么他是凭借什么获得了成功?当然是勤奋。因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天分,它是和你勤奋的程度成正比的。

大数学家陈景润,原本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在白天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的同时,晚上在家自学数学,后来他的清华大学旁,最终因为证明了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让世界震惊,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

他当时虽然只是一名保安,但是却没有安于现状,没有选择停止学习,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自学成才考入北大,这已经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了,后来又成为一名校长,可见他的毅力。

背后的励志故事就是:当年那名保安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给北大当保安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考上了北大,从保安变成学生,而且学成之后还回家报效自己的家乡,现在是自己家乡一所学校的校长。

2002年3月19日,14岁的上海少年丁磊。丁磊8岁开始自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截止到2002年3月19日年为我国龄最小的自考本科生。

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虹口 区育才小学,后就近于该区飞虹初级中学入读,连跳两级毕业。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自考成才,11岁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毕业论文答辩为优秀级。小学刚毕业,丁磊就以初中学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凭。丁磊的成功,当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自考制度。

25年前,从北大毕业成功逆袭以后的保安现在在自己的老家开了一所学校,而他自己呢,则是在这所学校里面当校长。他希望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孩子们的人生。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办了很多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每天都还在坚持着读书,希望变成作家。

  •   索引序列
  •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有哪些
  •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
  •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事例
  •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物素材
  •   靠自考改变命运的人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