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答案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答案

寄锦云课堂,自考专本真题都有答案的,还可以收藏,记录错题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英语2自考教材的教案,英语自考教材答案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英语二考试教材和学习资料你好,英语二是2013版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自考书籍要根据你报考的科目来选择教材,所有课程的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根据考试科目安排报考科目根据报考科目和科目的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报考时在购买。查询你报考课程的教材信息,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到自考办问问,或是大型书店都有。一、自考教材都是全国自考办指定的教材,一般考试大纲都是根据指定教材来出的,所以教材一定不能买错。自考教材一般在每次考试前发布考试安排与计划时同时公布各科目的指定教材,考生在选购时根据办发布的各课程的代码、主编、版本号等信息进行选购就可以了~二、购买自考教材或辅导教材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自考办教材服务部:正版教材、一般原价出售,无折扣2、自考实体书店:一般都是6~9折左右,根据书的质量有些差异,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几个自考书店的3、网上书店购买:个人比较推荐的方式,一般网上都还是非常容易购买的,而且折扣也比较大。你直接网上搜书名就可以了。以上,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自考英语二怎么学自考英语二学习技巧如下:1.做冲刺题,所谓冲刺题就是要做一些题目跟考试的真题一样的,每一部分都是给自己做测试。并且每一次做都要告诉自己这就是自考英语二的考试,以此强化自己的应场能力。2.研究历年真题,不断总结。历年真题,尤其是近10年真题,是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研究里面的单词,句子,优美语句甚至专门背下来。3.端正心态,相信自己。自考英语属于拿到学位必须的一环。其难度如何?大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难度。如果你高中英语很好,或者之前考过四级,基本不用担心。扩展知识:英语二是自考本科段中公共课目的必须课程,也几乎是自学考试所有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最难通过的一门。课程学分为14分,是所有科目里学分最高的科目,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版教材。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 专业相同,有时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不在同一教室上课是因为讲的深度不同2 学费应该有差别,二本的同学交得学费要多一些,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二本的同学为一本的同学交了一部分学费.3 毕业证书没有区别4 因为大学扩招,让高素质在人群中得以普遍,而我国目前大学为数相对于人口来说比较少,只能将不同等级的同学一并招进其实条件都差不多。我在上面也说过了,教材都一样,但是讲的深度不同;教师也都一样,但是给你的东西也不同。如果在大学里好好把握时间,二本的同学未必比一本的差;而如果浪费时间虚度大学时光,一本的比二本的也不会好到哪去。关键看自己。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 D.泰勒原理 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 A.结构性 B.实践性 C.专门性 D.学术性 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 A.实践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C.折中的艺术 D.整合的艺术 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 A.实验教学论 B.发展性教学论 C.发现教学论 D.范例教学论 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 A.教育性教学 B.问题解决教学 C.发现教学 D.情境教学 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 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 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 A.行为表征 B.言语表征 C.符号表征 D.图像表征 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 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 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 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程序教学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综合课程 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儿童中心课程 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 A.课程消费者 B.课程执行者 C.课程开发者 D.教书匠 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 A.课程变革 B.课程实施 C.课程计划 D.课程采用 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 A.课程变革阶段 B.课程实施阶段 C.课程计划阶段 D.课程采用阶段 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这类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质的评价 C.内在评价 D.效果评价 21.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的评价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过程取向的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评价 D.效果取向的评价 22.从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将评价分为( ) A.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B.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 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 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3.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这一基本特点属于( )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4.被人们称为“传统评价模式”的是( ) A.差别模式 B.外貌模式 C.目标达成模式 D.回应模式 25.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这种课程研究取向被称为( ) A.程序主义 B.课程开发范式 C.概念重建主义范式 D.课程理解范式 26.“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意味着在课程改革中应确立起( )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教育民主化的理念 C.主体教育观 D.教育公平的理念 27.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A.激进建构主义 B.温和建构主义 C.个人建构主义 D.社会建构主义 28.基于“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 )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访问教学 D.协作教学 29.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是 ( )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访问教学 D.协作教学 30.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是( ) A.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B.呈现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C.进入情境、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D.出现情境、引导探索、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32.简述在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课程开发中,如何确定教育目标。 33.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34.简述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征。 35.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目标的分类为例,说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37.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改进我国班级授课组织。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以下是一则有关“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教学案例: 确定课题。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小区居委会发的两张宣传纸,上面介绍了如何使用小区配备的不同颜色垃圾箱对垃圾做分类处理。人们现在是按照宣传纸上的要求做的吗?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决定对这个问题探究一番。 进行调查。学生们在周围小区里调查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情况,结果令人失望:大部分人都不按要求处理垃圾。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展开调查,发现原来是垃圾箱上只有一张小小的图片,人们往往看不清楚,所以就随手乱扔了。 行动改进。为了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同学们决定从校内开始。他们请有专长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广告语:“我专吃废玻璃!”“我喜欢吃废电池!”等贴在校园里的垃圾箱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交流。在活动结束前进行的总结交流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不但增长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周围生活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还有同学提议,给区长写信,建议他把在校园里取得成效的做法在全区推广。 这则案例中的教学活动采用了哪种类型的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以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自考真题暂不提供答案)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朱煜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历史教育学一、课程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类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特定教育现象为对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中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应考者将来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的考试教材为六章,以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核心,分别探讨了中学历史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反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问题,并且加强对中外历史教学比较的研究。应考者应在全面领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做到学以致用。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提高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以提高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的适应性。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 (一)课程内容 本章系统论述中学历史课程问题。第一节“历史课程演进”,主要探讨历史课程在我国演变过程和原因,当前历史课程的现状和改革;第二节“历史课程目标”,对历史课程目标进行反思和构建进行探讨;第三节“历史课程标准”,对传统《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理念、设计特点、主要经验进行阐述,研究新世纪《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结构和运用等问题;第四节“历史课程资源”,主要探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和途径;第五节“历史选修课程”,则对历史选修课的设计、特点与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学历史课程的演进和现状;理解中学历史课程目标;领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知道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掌握历史选课的特点和实施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近百年来历史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演变的原因及其成败得失。 2、掌握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成效和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3、领会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历史课程变革的背景、社会反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领会美、英、日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历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特点。 5、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本内容及其教学实践。 6、熟练掌握新课程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设计理念及其运用问题。 7、掌握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和途径。 8、领会新课程历史选修课的特点和实施策略。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科书纵横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集中探讨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第一节“历史教科书的编制”,分析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发展过程,台湾和香港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改革和运用;第二节“史料证据与历史教科书”,阐述史料证据在历史教科书和教学中的运用,介绍海外历史教学和教科书运用史料的概况;第三节“习题作业与历史教科书”,分析了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演变过程,介绍了国外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改革,对新课程视野下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改革进行探讨。 (二)学习要求 了解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沿革发展历程和历史教科书改革和运用等问题;理解历史教科书与史料证据的关系;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证据;领会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演变和改革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古代私塾历史教材编纂的方式和特点。 2、掌握我国近百年来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3、领会我国台、港地区历史教科书的变革及其特点。 4、熟练掌握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编制特点和改革趋向。 5、领会海外历史教学和教科书运用史料的基本概况。 6、掌握新课程历史教科书运用史料证据的成败得失和现状。 7、领会海内外历史教科书习题作业的演变和发展现状。 8、熟练掌握新课程视野下历史习题作业设计和改革趋势。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问题。第一节“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辨析”,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界定,阐释其相互关系,并对其研究作了回顾;第二节“历史教学方式”,论述了“以讲为主式”和“互动探究式”两种基本教学方式;第三节“历史教学方法”,提出几种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作了系统阐述。 (二)学习要求 知道何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理解其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历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历程和现状;能理解和应用历史学科主要教学方式;知道和运用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 2、掌握近半个世纪以来历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进展。 3、领会英国历史教育界对历史教育方式的研究及其实验成果。 4、领会台湾地区历史教育界对历史认知及其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 5、熟练掌握“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及其评价。 6、掌握“互动探究式”历史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和实施策略。 7、熟练掌握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其教学策略。 8、掌握新课程所提倡的历史教学新方法及其教学策略。 第四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视角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第一节“历史教学设计”,对传统历史课的教案撰写进行了反思,并对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第二节“历史教学说课和观课”,对历史教学中说课和观课等教学实践活动作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评述。 (二)学习要求 知道并理解传统历史课教案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在扬弃中加以继承;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路,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知道什么是历史教学的说课与观课,掌握说课和观课的理论基础,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熟练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教案的呈现方式及其优缺点。 2、领会海外历史课教案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3、熟练掌握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叙写格式。 4、领会“说课”的由来、含义及与上课的区别。 5、熟练掌握历史课“说课”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 6、熟练掌握新课程理念下观察和评价一堂历史课的标准。 第五章 中学历史学业评价与考试命题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论述了中学历史学业评价和考试命题问题。第一节“历史学业评价”,从课程改革观视角分析了历史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重点对历史学科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形式等作了具体阐述。第二节“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对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进行了回顾反思,并对不同风格的高考历史试卷进行比较和评价。 (二)学习要求 知道传统历史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业评价的内涵和形式;了解高考命题改革的历程;在不同风格高考历史试卷比较的基础上,能正确把握评判标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学业评价的建议。 2、掌握历史教学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掌握历史教学改革实践对学业评价的探索成果。 4、熟练掌握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历史学科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5、领会国外历史学科表现现性评价开展的状现。 6、掌握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几个阶段和主要特点。 7、领会我国台湾地区历史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第六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 本章专门讨论了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第一节“教学反思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化”,论述了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探讨了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第二节“做研究型的历史教师”,阐释了新世纪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讨了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二)学习要求 知道并理解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能把握新世纪对历史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能参与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由来、含义和主要特征。 2、掌握历史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熟练掌握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 4、掌握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5、领会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计。 6、掌握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实施策略。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考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领会:要求考生知道和记忆基础的知识点和体系,并能归纳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内容要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掌握:要求考生掌握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和重要理论,正确记忆和理解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能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3、熟练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和核心内容,并能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加以熟练的应用。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朱煜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类独立本科段)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考纲第一部分和教材的“绪论”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知识框架结构、任务和应掌握的问题,使以后的学习能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抓住重点。 2、在阅读每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认真阅读考纲中所列出的本章考核的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的把握,以便在阅读时做到心中有数。 3、应考者在阅读教材时,应根据考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记忆和理解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务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历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反思。指导历史教学实践。 4、每章中所列的相关素材,典型案例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也应在学习时认真阅读,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每章后的总结与探讨,可以帮助对全章内容的宏观认识和理解,也需要应考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5、学完教材每一章后,应就教材中所提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探讨,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纲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节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依据,不得随意增删考纲,不得脱离考纲的要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养成“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知识,带着问题探究,依靠自己把握”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抓住基础,把握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自我建构,形成整体概念。对考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重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全面复习,不要押题猜题,防止以做习题来代替正确学习方法养成的不良倾向。要使考生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是有差异的,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难易不同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考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纲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与节,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30%,掌握40%,熟练掌握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较易、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 5、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建国以来,第一个允许编写不同版本教材的《历史教学大纲》是哪一年编写的: A、1956年 B、1963年 C、1978年 D、1986年 (D) 二、填空题 如:说题,顾名思义说的是“课”,说自己对于“课”的理解,是经过对“课”的研究之后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 如: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观点。 四、简答题 如:简要比较《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差异是什么?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国家规定学生达到的最低要求,而教学大纲规定的则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教学大纲则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尽可能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这方面的描述则是模糊不清的。 五、论述题 如:论述历史课“说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说“课题”,即自己对于课题的理解,交待说课的内容;说“教材”,即说明该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从理论的角度讲出依据来;说“教法”,即说明该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及确定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说“学法”,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及学习过程的方法技巧,亦即学法指导;说“教学手段”,即说明本节课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即说明组织实施这一节课的具体方案,包括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如何引导学生“神入”历史情境、如何结尾、如何进行习题练习等等。说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切实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进行精炼、简洁地陈述。

自考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答案

aabbccddabx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英语2自考教材的教案,英语自考教材答案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英语二考试教材和学习资料你好,英语二是2013版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自考书籍要根据你报考的科目来选择教材,所有课程的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根据考试科目安排报考科目根据报考科目和科目的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报考时在购买。查询你报考课程的教材信息,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到自考办问问,或是大型书店都有。一、自考教材都是全国自考办指定的教材,一般考试大纲都是根据指定教材来出的,所以教材一定不能买错。自考教材一般在每次考试前发布考试安排与计划时同时公布各科目的指定教材,考生在选购时根据办发布的各课程的代码、主编、版本号等信息进行选购就可以了~二、购买自考教材或辅导教材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自考办教材服务部:正版教材、一般原价出售,无折扣2、自考实体书店:一般都是6~9折左右,根据书的质量有些差异,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几个自考书店的3、网上书店购买:个人比较推荐的方式,一般网上都还是非常容易购买的,而且折扣也比较大。你直接网上搜书名就可以了。以上,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自考英语二怎么学自考英语二学习技巧如下:1.做冲刺题,所谓冲刺题就是要做一些题目跟考试的真题一样的,每一部分都是给自己做测试。并且每一次做都要告诉自己这就是自考英语二的考试,以此强化自己的应场能力。2.研究历年真题,不断总结。历年真题,尤其是近10年真题,是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研究里面的单词,句子,优美语句甚至专门背下来。3.端正心态,相信自己。自考英语属于拿到学位必须的一环。其难度如何?大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难度。如果你高中英语很好,或者之前考过四级,基本不用担心。扩展知识:英语二是自考本科段中公共课目的必须课程,也几乎是自学考试所有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最难通过的一门。课程学分为14分,是所有科目里学分最高的科目,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版教材。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简答题备考指导一、考情分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总共三题,每题10分,总分30分,占总卷面的的1/5。难度适中属于记忆性题型。具有以下特点:题目涉及广泛,答题知识点明确,较单一。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记忆能力,因此,需要大家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熟练掌握。根据最近几年的简答题分析发现在以往试题中出现过的简答题基本不会出现。考试内容主要分布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几大模块;并且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小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会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越来越广范。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有所侧重点,合理复习。同时在作答时应该注意书面书写的作答规范要求:分条列点、条例清晰、字迹工整。二、真题分析【2017上小学】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本题属于教学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因此在作答时只要答出该理论的提出者以及其基本理论即可【参考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一:语言智力,二:逻辑-数学智力,三:视觉-空间智力,四:音乐智力,五:身体动觉智力,六:人际智力,七: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2017上小学】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分析:本题属于班级管理,考生在作答时要考虑全面,可以从学习,品德,家庭,心理等方面分析。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的了解、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英语答案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英语阅读二教材答案,自考英语阅读一的经验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英语阅读(二)答案你确定是2008年1月的?2008年1月英语试题答案1-5:BDDAB6-10:ADDCA11-15:CACDA16-20:DCCBC21-25:BABDB26-30:BCDDC31-35:BADCB36、zone37、worthy38、virtue39、undertake40、transparent41、sustain42、purposeful43、random44、outcome45、oxygen46、monopolize47、lightning48、judge49、intend50、habitual51、geometry52、friendly53、exhibition54、drama55、shelter56、repeating57、tohavebeentranslated58、worse59、helping60、todo61、occasionally62、used63、himself64、politician65、winner66、Theauthorofthebooklearnedalotfromthereaders’criticism67、Thedifferentmanagershavethedifferentmethodstowardsthesameproblem.68、Thesamplewillbeimmediatelysentoutasperrequest.69、Familyisthefundamentalunitofthesociety.一个人可以有两种方式拥有书籍。一种是攒钱买它,就像我们买衣服和家具。但这样的购买只是拥有书籍的初步阶段。另外一种是完全拥有,这来源于你认真读它并做笔记。一个说明图表就可以使问题很清楚。你买了牛排并把它从肉铺的冰柜变成你自己的。直到你吃了它。才使它真正意义上属于你。我建议书籍也应该真正的吸收到你的血液中,才能给你带来好处。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各位谁有2010.10全国自考英语试卷及答案啊?谢谢!3.读书与做练习的关系。每章节后都配有思考题和练习,并附有答案,以便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为了帮助自学人员学习,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委员会还组织由笔者主持编写了《英语词汇学辅导》,200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辅导》以汉语形式把教材译写出来,每章补充了练习,并给思考题提供了参考答案。此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配套”读本。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读书指的是学教材,语言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把《辅导》结合起来看。对教材一定要反复读,读懂弄清楚。对每章所配的练习要认真独立地去做,只有在做完后再查看参考答案,因为做练习最能检测学习结果。思考题是供学习思考的,提供的参考答案只是答案的一种表达形式,绝对不能逐字逐词地去死背。尤其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能弄到手的各种参考书上,更不要去搞题海战术,走入歧途。4.词汇学与语言学的关系。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英语词汇学所介绍和涉及的一些内容与语言学上的某些章节交叉和重叠。如自考科目《现代语言学》上的第三章“形态学”和第五章“语义学”中的“词的意义”部分都是词汇学讨论的内容,因此可以联系起来学习。应该说学了语言学有助于学习词汇学,反之亦然。四、应考问题自考是以自学的形式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考试,最后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或学位。所以通过考试是自学人员的现实目标。把教材读懂搞清楚了不一定就能考出最理想的成绩,还有一个应考的问题。只有熟悉考试的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1.题型与能力层次。题型在《考纲》中有明确规定。《考纲》列了12种题型,但在全国英语词汇学题库设计时做了一定的改动。现在的全国英语词汇学的标准试卷由七大题组成,每题一种题型。它们分别是:I单项选择,II教材内容填空,III匹配题,IV判断填空,V术语解释,VI简答题,VII分析题。减去了《考纲》中的第二、七、十二题;把第三、八题统称为判断填空题。题型与能力层次非一一对等,同一题型可涉及不同能力层次,如单项选择、匹配题、判断填空三种题型。2.试卷设计与分值配置。按题库设计标准,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每份试卷对各章都有一定的分值要求。其分值配置为:第一、二章占15%;第三、四章占20%;第五、六章占25%;第七、八章各占10%;第九章占15%;第十章占5%.分值的配置基本上能显示各章节的分量。前面已说过,每章都重要。这一点从分值的分配可以看出。当然,这种分值配置只是理想化的设计,具体操作上很难做到如此准确。一套试卷由7大题50小题组成。匹配题和判断题各10小题,每题1分;简答题3小题,每题4分;综合运用题2小题,每小题9分;其它每小题均为2分。3.读书与做题。如前所述,要想学好词汇学,必须要有恒心和拼劲,下大气力学习教材,无捷径可走。但要提高考试成绩还是有方法的。譬如匹配题和判断题,如果不熟悉其形式和思路,尽管对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很熟悉,也不一定能做好题。现以2002年上半年全国自学英语词汇学试卷其中的两题为例:MatchthewordsinColumnAwiththoseinColumnBaccordingto①rhetoricalfeaturesofidioms;②senserelations;③assimilationdegree;④characteristicsofthebasicwordstock;⑤motivationABreiterationAhighandlowrepetitionBpickandchoosejuxtapositionCfacetofaceperfecthomonymD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personificationEhissStudythefollowingwordsandexpressionsandidentify①typesofcontext;②typesofwordformation;③typesofsenserelationsandmeaningchange④rhetoricalfeaturesofidioms1makingarestatementofanewwordorconceptinfamiliarwords2sitcom3theusualamenitiessuchasapub,apostofficeandaschool4fromcradletograve5mightandmain这两道题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涉及到不同章节的内容。前一题包括第九章、第六章、第一章、第五章的内容和知识。要做好题,必须知道英语习语的各种修辞特色;六种语义关系;两种同化程度;基本词汇的五大特征和四种理据。然后将两栏提供的语词进行比较,逐一分析,对号入座。答案是reiteration,repetition,juxtaposition,perfecthomonym,personification。其实,真正与题目有关的只是习语的修辞特色和词义的理据,其它都是干扰项。比较而言,后一道题更难一些。该题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例词和定义写出它们各自属于哪一类中的何种名称。如例1是第一类中的definition,例2是第二类中的blending,例3是第三类中的hyponymy,例4是第四类中的synecdoche,例5是第四类中的alliteration,等等。如果熟悉这些题型,并能模拟做一做,在阅读中能根据题型的要求去思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效果肯定会更佳。这就是所谓的“巧干”。4.术语英汉对照表的利用。教材后附有术语英汉对照表,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阅读和理解。知道英语专业名称的汉语意思既可以加深记忆,也可以帮助理解。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往往不被大家注意。术语英汉对照表基本上囊括了教材中主要知识点。尤其是名词或名词词组,每一个都是一个知识点。学完教材后,不妨把这些专业术语作为一种自测手段。如按照字母顺序逐一复习。对每一个术语都想一想其概念、定义,试着用英语表述,并能回忆一两个例子。如果忘了,再翻书复习。假如能按这种要求把所有的名词术语记住,基本上可以说把教材弄懂搞清楚了。总而言之,英语词汇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同学们有决心,有恒心,敢于下工夫,在苦干的同时,加一些巧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中级口译配套教材中级阅读教程的答案有木有啊?还有有?我有音频的 发你邮箱吧 我也9月考补充:刚刚发给你了 我想问一下 你有没有听力的文本啊 可不可以发给我啊自考英语大专的有网上课堂吗?请问哪里有自自考英语大专的视频教材呀?对。明年一月有招生。全名: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电话:010-88817912/13010-88811106邮箱:support@如果决定了,就赶快准备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即词汇复现. .在英语语篇中,词汇复现显然是一种最常见的表达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是原词的复现,还指一个词语的语义重复出现,如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概括词和上下义词的复现等.作为语篇中词汇性的粘合手段, 在做7选5的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对一些线索词的敏感,最主要的线索特征词是空白前后的名词和动词,寻找答案时注意在选项中查找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表示同一类事物的词语等。其次是代词、数词、表示时间/年代的词、地点/名称等专有名词等。尤其是在读不懂句子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线索词寻找答案是很有效的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数学

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 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 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难点:底数 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

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

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什么是函数?

S: --------

T: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C: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_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y与_的函数关系式是: y = 2 _ )

S,T:(讨论) 这是球菌个数 y 关于分裂次数 _ 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

从 函数特征分析:底数 2 是一个不等于 1 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 _ 却是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C:定义: 函数 y = a _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_∈R.。

问题 1:为何要规定 a > 0 且 a ≠1?

S:(讨论)

C: (1)当 a <0 时,a _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 a=﹣3 时,当_=

就没有意义;

(2)当 a=0时,a _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_= - 2时,

(3)当 a = 1 时, 函数值 y 恒等于1,没有研究的必要。

巩固练习1:

下列函数哪一项是指数函数( )

A、 y=_ 2 B、y=2_ 2 C、y= 2 _ D、y= -2 _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_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_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1)8N;(2)0N;

(3)-3Z;(4)Q;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练习1;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1-2题;

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内容】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

【内容解析】函数模型本身就来源于现实,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通过对展现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究使得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或建立数学模型,并能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课题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刚上高中进行的一节探究式课堂教学。在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理解知识升华到熟练应用知识,使他们能辩证地看待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间的关系,与所学的函数知识前后紧紧相扣,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函数模型本身就是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空讲理论只能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函数模型的应用和在应用过程中函数模型的建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从简单、典型、学生熟悉的函数模型中挖掘、提炼出来的思想和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应尽量让学生在简单的实例中学习并感受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建立。因为建立函数模型离不开函数的图象及数据表格,所以会有一定量的原始数据的处理,这可能会用到电脑和计算器以及图形工具,而我们的教学应更加关注的是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来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和函数模型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着重体会的是模型的建立,同时体会模型建立的可操作性、有效性等特点,学习模型的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体现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

(2)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通过学生进行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重点】了解并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难点】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中数据的处理

【教学目标解析】通过对全班学生中抽样得出的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突出重点的同时能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目标1,2,3)在如何用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同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德育目标(目标4)

【学生学习中预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预设】

①描点的规范性;②实际操作的速度;③解析式的计算速度④计算结束后不进行检验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在课前课上处理是,课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坐标纸来提高描点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利用小组讨论来进行多人合作以期提高相应计算速度,在解析式得出后引导学生得出的标准应该是只有一个的较好的,不能有很多的标准,这样以期引导学生想到对结果进行筛选从而引出检验.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学前言:

函数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许多实际问题一旦认定是函数关系,就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把握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前言:

函数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许多实际问题一旦认定是函数关系,就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把握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引入:

教师:大家觉得我胖吗?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在街上见到一个人总是会判断这个人的胖瘦,我们衡量一个人的胖瘦一般是以自己或是他人为标准的,那么我们还见过一些用来计算人胖瘦的式子,目前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或不胖:

体重/身高?(以米为单位)BMI在18.5-22.5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教师在黑板上计算一下自己的结果。那既然能用一个式子来计算,说明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要得到这个式子之类的标准,我们能用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来确定吗?

学生回答

教师:当然是找的人越多越好,那我们在课上先少找几个人来研究一下吧,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说一下你的身高和体重吧

学生说,教师把相关数据填在用PPT展示的一张表格上

教师:好,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来研究了,那接下来我们怎么来处理刚收集到的这些数据呢?

学生回答(预期:画散点图——连线——找函数)

教师:好,大家按小组先画图连线然后讨论一下你们小组认为哪个函数的图像符合

学生活动并回答

教师:好,那大家分一下工,你们几个小组来计算这个函数解析式,那几个小组来计算那个函数解析式……

学生分小组活动……

教师:(把学生算出的式子写在黑板上)大家计算出的解析式为什么会不完全相同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计算的函数解析式是不是都可以用来刻画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要怎么样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代入其它的点来验证)

教师:那大家来检验一下哪个模型更符合数据情况

学生分小组进行检验

教师:好了,我们利用刚才收集的数据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出了一个式子,它也就是符合大家的情况的一个胖瘦的标准,既是我们班的一个标准,能用来衡量其它班的同学吗?那我们来计算一下老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教师:可见用世界肥胖标准对老师的体重进行的评价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见,所建立的模型是大体符合实际情况,看来老师是真得要下定决心减肥了.

教师由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借助小组利用数据表格来确定可行的函数模型,并展示自己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通过计算器与作图,利用小组合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本节重点并突破难点

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出本节主要内容,来提高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本节重点的框架:函数刻画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3,4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得出: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教师用PPT展示)

教师:

①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数据输入计算一下你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②大家在课下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调查一下全年级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来研究一下,并进一步体会函数建模来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师用PPT展示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师留下一个扩展性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学生通过探究从而巩固教学目标1,2,3,4.并形成本节重点.

把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从而巩固了本节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幼儿数学学习,主要分六大模块:1、集合:教孩子学会分类,帮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义,逐步形成关于具体事物的集合概念,这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为孩子数学能力做准备。2、数:孩子总是先口头数数开始,到结合实物数数。从无意义的数字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认识数字,理解数字,运用数字,最终形成数的概念。3、量:通过对集合和数的学习,孩子从不精确的集合感知到确切的数量,这是数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过渡,为加减概念打下基础。4、形:在儿童早期数学启蒙的阶段,除了加减法,还有几何图形的学习。几何在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对孩子空间立体思维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5、时:孩子对时钟的认识,可以帮助其形成时间概念,有助于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守时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沟通6、空:空间思维是指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通过想象与视觉化形成新的视觉关系的能力。空间思维对于孩子在学习几何等类型题时能起到有效帮助,对孩子大脑起到开发作用。具备空间思维的孩子能跳出点、线、面的限制,多个角度"立体思考",对其未来社会性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数学的学习很重要,它涉及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教学内容:

课本90页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二、 总结 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出示89页整理和复习1、2、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 方法 ,并说明理由。

三、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70×312×3120×43×5+6

200×4600×821×4320×34×8+7

500×21000×732×21100×68×8+6

做完后 说说 口算方法。(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上。

98×479×3102×5287×6

53×6212×4319×772×8

做完后说说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去乘一位,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上。

213×389×728×4507×5

213×6354×4146×9470×3

做完后说说笔算的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课堂作业:

1、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

2、课本练习二十一第2题。

3、课本练习二十一第3题。

4、课本练习二十一第4题。

五、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能力有了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提高计算能力。

2、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探究相同加数连加竖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联系。

1.教师板书连加竖式:

先请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再指名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预设:生1:个位3加3的6,6加3得9;十位2加2的4,4加2得6。

生2:个位3+3+3等于9,十位2+2+2等于6,得数是69。

生3:用乘法,个位上三三得九,十位上二三得六,得数是69。

教师引导:谁注意听了,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小结:要先算个位上3个3相加是多少,再算十位上3个2相加是多少。

【设计意图】虽然加法竖式的计算师旧知,但是真正计算三个数以及多个数连加竖式,这还是第一次,三个相同的数连加竖式,更是没有接触过。通过计算这个竖式,达到两个目标:1.使学生体会计算相同加数连加应该用乘法,用乘法更简便;2.通过教师引导初步建立多位数相同加数连加计算的模型,即先算个位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再算十位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教师板书连加竖式:

请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指名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教师重点提问:十位上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小结:计算时要先算个位4个8是多少,再算十位上4个1是多少,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侧重点不同,这道连加题也有两个目标:1.巩固前面初步建立起来的计算模型,再次体会先算个位几个几相加,再算十位几个几相加;2. 学生在这之前所做的加法题只局限于两数相加,他们的进位基础是满十进1。

这是第一次出现进位数是“2”的情况,在计算乘法之前,让学生提前感知。

3.教师出示折叠纸条:

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什么感觉?(太长了)这是几个12相加?想个办法把这个竖式变短?学生说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比连加竖式简短了,将前面两个连加竖式也改写成乘法竖式,教师将乘法竖式板书在连加竖式旁边: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很用心,起到了“承上”“启下”两个作用:1.由连加竖式自然的引出乘法竖式,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的简便。2. 由连加竖式引出了乘法竖式。自然巧妙,不漏痕迹。教学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自主探究算法。

教师引导:23×3表示什么?想象一下3个23相加是什么样子?(教师指黑板上3个23相加的连加竖式)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请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大家是否都是这样算的。

(2)探究算理。

教师提问: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用3乘个位上的3,还要用3乘十位上的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手中有3个23连加的竖式的练习纸,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做加法和做乘法有什么联系?

算3乘3的时候就是加法中的哪一步?

算3乘2的时候就是加法中的哪一步?

请学生自己动手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标注箭头,在加法算式中圈一圈。

教师小结:看来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大的联系。我们做这道乘法题的时候可以把它展开,想象它的加法竖式的样子,通过加法的计算步骤找到算乘法的方法。

(3)模拟练习

先引导生想象与乘法对应的加法竖式是什么样子,再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请学生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乘法的每一步计算加法中的哪一步。

【设计意图】本课采用了“连加竖式与乘法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实现算理和算法的结合。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1.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就是表内乘法和加法,借助连加竖式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与笔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竖式算理是相通的,都是分别求每一位上几个几是多少,再相加。学生可以将加法的算法迁移到乘法中。3.学生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忘记用一位数去乘十位、百位上的数。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学生认知基础决定的,因为学生之前计算加减法竖式时只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相加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从连加竖式入手,让学生体会要把个位上的数加起来,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加起来,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加起来……然后把这种 经验 迁移到笔算乘法的计算中,就体现为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在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时,加强乘法与连加竖式的联系,让学生寻找乘法计算过程的每一步对应加法中的哪一步,代替了通常所用的小棒或点子图,对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更高。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引导:18×4表示什么?想象一下4个18相加是什么样子?(教师指黑板上4个18相加的连加竖式)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2)全班汇报交流。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忘记加进位数),先展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计算中出现进位数要加上加进位数。

如果出现第三种情况(没有用4乘十位的1,直接用十位的1加进位3),组织学生讨论,强调还要计算十位上的4个1是多少。

如果没有出现错误情况,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①十位上是怎样计算的?4乘1算的是加法中的什么?

请学生先自己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再请学生在黑板的算式上圈一圈。

②十位上的“7”怎么得来的?突出进位的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③如果是5乘8,要向十位进几?7乘8呢?8乘8呢?

教师:看来在计算乘法的时候会出现进位数是2、3、4等比1大的数,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1.巩固刚刚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2.稍加变化,变式成进位乘法,挑战学生的思维。3.因为学生在这之前所做的加法题只局限于两数相加,他们的进位基础是满十进1。所以在处理到这个题的进位时,要让学生明确乘法中的进位不仅仅是1了,两数相乘会出现满20、30……的情况,让学生深刻的明确个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了。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2)全班汇报交流。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先展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这道题不但个位満十要向十位进一,而且十位也満十了,还要向百位进一,不能忘记加进位数。如果没有出现第二种情况,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在此基础上再稍加变化,变式为乘法连续进位,难度又进一步,始终调动着学生的思维的兴奋度。

三、有效练习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任意选一道题和同位相互说说计算。

教师重点提问第3道小题,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强调还要用一位数去乘百位上的数。并且拓展提问:如果千位上还有数呢?万位有数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想一想,在计算这些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计算的?

2.纠错练习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误原因,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第1小题教师重点强调不要忘记还要用2去乘十位上的数;第2小题重点强调要加上进位数;第3小题重点强调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不是相加。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中出现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并通过提问拓展至更多数位,帮助学生能够完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用一位数去成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纠错练习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对后面独立做题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四、全课总结

教师结合例题总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把得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   索引序列
  •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答案
  •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
  •   自考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答案
  •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英语答案
  •   课堂教学设计自考真题数学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