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

发布时间: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

发布时间: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

建议报个单科辅导吧,去上上课,考前有复习资料。

【导读】在自考热门专业中,汉语言文学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呢?一方面是就业比较好,还有很大原因是考试通过率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科目,有的考生甚至考了很多次也不能通过,那就是语言学概论,那么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真的属于一些基础的,定义性的问题的考查。只要你认真记下来,完全不成问题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多看教材,把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都看完,之后就是做题巩固,来提高正确率。

2、多项选择题

不得不提一下真题的重要性了,新建一个word文档,把真题所有的选择题复制过去,注意这里的复制是不包括选项的,而是把正确的选项直接放回原题里,用颜色标明,突出,这样既能方便翻阅的时候查看,也能方便记忆。

3、名词解释题

这类背诵的题目真的靠记忆了。把真题里出现过的名词解释拿一个小本本记下来,翻看教材加深理解,并背诵。一点点的积累,利用每天一点时间,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背上几个,等到考试那天,基本也就掌握了常见的那几个了。

4、分析题

分析题主要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考查你所学的知识,看你能不能用复习到的内容去分析题目中的一些观点和运用到的方法。

5、简答题

简答题的复习方法可以跟名词解释题一起用,因为这两类都是实实在在的教材的内容,你背了就能写出来,没背就只能胡扯了。

6、论述题

这个跟简答题不同的一点在于这个要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听上去蛮难的,但是大家也不要着急,一般这种题目你练多了,你就知道答题思路是什么样的了,一定要多积累,多练习,熟能生巧。

以上就是自考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的相关介绍,最后还有一个黄金法则要告诉你们,记住,这种偏文科类的题目,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无论你会不会写,或者你背了但是一上考场就忘记了,也要把你能写的都写上去。毕竟你写了说不定会答对,没写老师想给你分数都给不了。更多自学考试考场注意事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自考的复习方法: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在网上找找试卷,应该是没有判断题原则上来说自考2年内不能考重复科目,虽然有时候确实有极低的情况会重复,不过有时候会变着法的重复,比如说单选题改多选题,多选题改简答题这样的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答案

【导读】在自考热门专业中,汉语言文学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呢?一方面是就业比较好,还有很大原因是考试通过率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科目,有的考生甚至考了很多次也不能通过,那就是语言学概论,那么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真的属于一些基础的,定义性的问题的考查。只要你认真记下来,完全不成问题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多看教材,把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都看完,之后就是做题巩固,来提高正确率。

2、多项选择题

不得不提一下真题的重要性了,新建一个word文档,把真题所有的选择题复制过去,注意这里的复制是不包括选项的,而是把正确的选项直接放回原题里,用颜色标明,突出,这样既能方便翻阅的时候查看,也能方便记忆。

3、名词解释题

这类背诵的题目真的靠记忆了。把真题里出现过的名词解释拿一个小本本记下来,翻看教材加深理解,并背诵。一点点的积累,利用每天一点时间,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背上几个,等到考试那天,基本也就掌握了常见的那几个了。

4、分析题

分析题主要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考查你所学的知识,看你能不能用复习到的内容去分析题目中的一些观点和运用到的方法。

5、简答题

简答题的复习方法可以跟名词解释题一起用,因为这两类都是实实在在的教材的内容,你背了就能写出来,没背就只能胡扯了。

6、论述题

这个跟简答题不同的一点在于这个要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听上去蛮难的,但是大家也不要着急,一般这种题目你练多了,你就知道答题思路是什么样的了,一定要多积累,多练习,熟能生巧。

以上就是自考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的相关介绍,最后还有一个黄金法则要告诉你们,记住,这种偏文科类的题目,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无论你会不会写,或者你背了但是一上考场就忘记了,也要把你能写的都写上去。毕竟你写了说不定会答对,没写老师想给你分数都给不了。更多自学考试考场注意事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去英语巴士论坛看看。我考过,不过忘记了。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4月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A. 葡萄

B. 给力

C. 红粉

D. 萌宠

【答案解析】

【 点击咨询>>  】

语言学概论自考本科主观题汇总

【导读】在自考热门专业中,汉语言文学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呢?一方面是就业比较好,还有很大原因是考试通过率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科目,有的考生甚至考了很多次也不能通过,那就是语言学概论,那么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真的属于一些基础的,定义性的问题的考查。只要你认真记下来,完全不成问题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多看教材,把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都看完,之后就是做题巩固,来提高正确率。

2、多项选择题

不得不提一下真题的重要性了,新建一个word文档,把真题所有的选择题复制过去,注意这里的复制是不包括选项的,而是把正确的选项直接放回原题里,用颜色标明,突出,这样既能方便翻阅的时候查看,也能方便记忆。

3、名词解释题

这类背诵的题目真的靠记忆了。把真题里出现过的名词解释拿一个小本本记下来,翻看教材加深理解,并背诵。一点点的积累,利用每天一点时间,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背上几个,等到考试那天,基本也就掌握了常见的那几个了。

4、分析题

分析题主要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考查你所学的知识,看你能不能用复习到的内容去分析题目中的一些观点和运用到的方法。

5、简答题

简答题的复习方法可以跟名词解释题一起用,因为这两类都是实实在在的教材的内容,你背了就能写出来,没背就只能胡扯了。

6、论述题

这个跟简答题不同的一点在于这个要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听上去蛮难的,但是大家也不要着急,一般这种题目你练多了,你就知道答题思路是什么样的了,一定要多积累,多练习,熟能生巧。

以上就是自考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的相关介绍,最后还有一个黄金法则要告诉你们,记住,这种偏文科类的题目,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无论你会不会写,或者你背了但是一上考场就忘记了,也要把你能写的都写上去。毕竟你写了说不定会答对,没写老师想给你分数都给不了。更多自学考试考场注意事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4月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A. [m]

B. [a]

C. [b]

D. [ts]

【答案解析】

【 点击咨询>>  】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考什么

必考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选考科目:中国历代文论选读、西方文论选读、文艺心理学、训诂学、文献学。非文学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加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古代汉语。自考报名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已公布停考的专业,仅限在籍考生按有关文件规定报考。3、考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层次专业,申请毕业时须通过“前置学历”认证。如果不能提供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是无法办理自考本科毕业的。自考毕业条件1、考完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2、完成该专业所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3、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4、办理本科毕业证书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都考什么?一共有多少门考试科目科目表:《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公开课 和专业课 12门左右 你要是想要自考试题及答案 很多,很全,只要你想要,可以来看看

解释题:1、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2、词的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3、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5、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6、语言联盟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在同一地区或者毗邻地区互相影响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现象。7、语言联盟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在同一地区或者毗邻地区互相影响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现象。8、单纯词词干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9、词的派生意义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10、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变体。11、组合关系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12、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其他语言则因不再使用而逐渐消亡。13、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14、非音质音位在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长、音重、音高等单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15、音位变体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16、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类别。 17、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18、复辅音同一音节里处在同一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19、词根语素能够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20、复元音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组合起来构成的音。21、语法意义:语文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22、语素语言符号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23、语言的混合在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几种不同的自然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与原来那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包括“洋泾浜”和“克里奥尔”两种形式。24、地域方言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25、形态是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嫩生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简答题1、(1)语音当地化;(2)词汇数量少;(3) 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受当地语法规则的影响;(4)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语;(5) 只用于特殊场合(商业交往),不作母语或第一语言,变体很多。2、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共鸣器或共鸣状态的不同。3、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4、(1)渐变性;(2)不平衡性。5、(1)音位是能够区别语音形式的语音单位;(2) 音位总是就一定语言(或方言)而言的;(3)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要注意与音素的区别)。6、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词根语素是能够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词缀语素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语素是加在词干后面,改变词的形式而不构成新词的语素。7、(1)受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2)受同一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3)词语的搭配要符合社会的使用习惯,(4)受词义的附加色彩和修辞需要的制约。8、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3)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还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4)语法范畴是发展变化的。9、(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A.语言是说话、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B.言语具有个人因素,语言更具社会因素。C.语言相对封闭,而言语则相对开放。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从哲学意义上讲,语言和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必须遵循语言规则。10、(1)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文字有利于共同语的规范和语言的统一。(3)有时候文字要影响人们的读音。11、(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12、词的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 词的中心意义:一个词在某个历史阶段最常用的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词的派生意义: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13、(1)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文字有利于共同语的规范和语言的统一。(3)有时候文字要影响人们的读音。14、⑴词义的扩大,即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⑵词义的缩小,即演变后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现在只指臭味。⑶词义的转移,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象。如“步”原来指“行走”,现在指“跨出一脚的距离”。 15、三、论述题3、(1)从形声字的声符去考察古音。(2) 据“反切”考察古音。(3) 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察古音。(4) 通过借词的读音考察语音的历史演变。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3)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4)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

文学概论(一)自考主观题汇总

专科段 代码050114: 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4普通逻辑 0429教育学 0031心理学 这三科 是三选一的 0529文学概论(一) 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533中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535现代汉语 0536古代汉语 0506写作(一)

专科段 代码050114: 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4普通逻辑 0429教育学 0031心理学 这三科 是三选一的 0529文学概论(一) 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533中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535现代汉语 0536古代汉语 0506写作(一)本科 代码050105: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5 英语(二)0016 日语(二) 0017 俄语(二) 这是三选一 0037 美学 0540外国文学史 0541语言学概论 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1)0321中国文化概论 (2)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3)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4)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5)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6)0815西方文论选读(7)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此为考外语者七选二 不考外语者为七选五 6999毕业论文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诗人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学家那样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在于描写历史的真实;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这些事是可信的、是带有普遍性的。显然,亚里士多德在艺术(诗)中不是在谋求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在谋求艺术的真实。这种艺术真实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不是在艺术世界中对历史事实的简单重复,而是能表现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事情。 补充: 境——竟,一般指疆域边界或乐曲的一段,虚化用于精神领域始见于 《庄子》 ,《庄子》:“荣辱之境”(《逍遥游》)、“是非之境”(《秋水》)、“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齐物论》)等。 补充: 西方 美学 上的“距离”论,就是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 功利 距离的体会。“距离”论的提出者 瑞士 心理学家 布洛 (Edward Bullough,1880~1934)提出了一个“雾 海航 行”的例子来说明,他说在大海航行中突然遇到 大雾 ,这对大多数旅客来说,都是极不愉快的经验,伴随着人们的是焦虑、恐惧和紧张等等。但是只要我们把眼前的可能发生的危险等抛在一边,换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这景象,周围的大雾迷迷原原,变成了半透明的乳状的帷幕,这不是很美吗?这里实际上是对已有的经验换了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即所谓在 观照 中“插入了距离”。布洛解释说: 距离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而是相当复杂的。它有否定的抑制的一面——割断事物的实用的方面以及我们对待事物的实践态度,它还有积极的一面——精心制作在距离的抑制作用所创造的新的基础上的经验。因此,这种对事物作有距离的观看,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正常的观看。通常,经验总是把同一方面向着我们,即具有最强的时间的 感染力 的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事物不直接不实际地触及到我们的那些方面,我们一般也意识不到同我们的自己的 接纳 印象的自我相分离的印象。事物颠倒过来,意外地观看通常未注意到的方面,这使我们得到一种启示,这就是 艺术 的启示。 所谓“艺术的启示”也就是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以便看到通常本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义和诗意的方面。 补充: 《 论语 ·阳货》载 孔子 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孔子《诗》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从内核的层面,它论述了《诗》与 伦理 观念,尤其是“仁”、“礼”的关系;从功能的层面,它表述了《诗》的经世之用与进德之功;从阐释的层面,它点明了《诗》的阐释路径,因为有“可以”,就有一个“如何可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阐释。下面我们就结合《诗论》,来讨论《诗》是如何“兴”、“观”、“群”、“怨”的,必要时也将应用传世文献中的孔子论《诗》材料。 “兴”,作为阐释学意义的“兴”其实就是“取譬”,而功能意义上的“感发志意”则是“取譬”于《诗》的结果,所以孔安国与 朱熹 的注无所谓谁对谁错,着眼点不同而已。从阐释的形态来看,古人的论说引《诗》基本上是取譬似的,古人引诗每每于结尾处缀以“此之谓也”之习语,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实际上就点出了引《诗》作为譬性思维的取义特征。此外,“赋诗 断章 ”从赋诗者当下的情境看也是取譬似的。所以,以《诗》取譬是先秦人最主要的用《诗》形式。先秦人取譬用《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显性的,就是直接就诗句的字面义来取譬,比如《 论语·述而 》孔子引《小雅·小旻》之“不敢暴虎,不敢 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来批评子路只有血气之勇,却缺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谋及谨慎。另一种模式是隐性的,也就是从字面不能直接申发出说诗者的含义,需要说诗者“引譬连类”予以发掘,最终突破语言的浅表视域,落到言语之外。就像子夏由孔子“绘事后素”申发出“礼后”那样。同样, 子贡 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悟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同样也受到孔子的称赞。 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取譬,都要 遵从 “类”的约束。在先秦时,“类”是一个 社会学 概念,然后被引进了 语言学 领域。“类”具有 宗法 性和同一性。一旦形之于思维,成为取譬的标准,“类”就有了伦理的和 逻辑 的双重特性。逻辑的标准可以利于思维间关系的构建,以保证取譬的成功。而且“类同”是“有以同”,这就使得取譬的范围可以很广,同一事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取譬,同一事物也可以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取譬。如果说事物间的同一性是取譬的外在规定的话,则伦理性的标准就构成了取譬的内在 张力 ,从根本上规范了取譬的方向。子贡、子夏之所以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因为他们的取譬是以宗法伦理、修身养德为归依的。有违于此就是“不类”,就像 《左传》 昭公元年,楚令尹歌 《大明》 之首章,俨然以王自取譬,赵孟就讥其“不类”;三家以《雍》彻,孔子也讽刺说:“‘相维辟公, 天子 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这都属于取譬不类。 就传世文献来看,孔子论《诗》多为引诗,是“取譬”似的。《诗论》中也有这种取譬解诗形式,第6、7、21、22等简皆是。比如孔子说:“《鸤鸠》吾信之”。《鸤鸠》属 《曹风》 ,《毛诗》以为是刺诗,而孔子则无所谓美刺,他只是取譬于“其仪一兮,心如结”,以说明君子当有均一之德。说“吾信之”不是别的,信“德”也。 “观”, 郑玄 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均是 从政 治角度切入的。但我认为如果将“观”作此理解,就与“群”、“怨”,至少与“怨”相包容了,这无疑会削减“兴观群怨”作为理论整体的表述广度。所以“观”至少有两用,施用政治,即为观人情之 厚薄 ,识风俗之盛衰;施用于个人,即为观人“ 情志 ”。而且主体是观人“情志”,因为即便是政治的兴衰也是通过个体的情志反映出来的。从传世文献及上博简《诗论》看,“观”是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种解《诗》模式,那种“吾于……见……”、“吾于……知……”、“吾以……得……”等句式就是“观”的视角所特有的 表达方式 。其次,从“观”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特别重视对 诗歌 中个体情感的把握,形成了以“情志”解《诗》的独特视角。《诗论》解诗,有好几处谈到“志”。比如,第8简其论《小旻》云:“《小旻》多疑矣,言不中志也。”第19简“溺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也当为解某诗语,第26简论《蓼莪》:“《蓼莪》有孝志”,等等。如果说“志”偏向于理性,具有一定的伦理内涵,则“情”就是 心理结构 中的“欲望”,是人本性的真实反映。《诗论》有好几处谈到了“情”,如第9简:“《黄鸟》则困而欲反其故也”,第10简其说《 燕燕 》:“《燕燕》之情”,第18简其说《杕杜》:“《杕杜》则情喜其至也”,第19简说《 木瓜 》:“《木瓜》其藏愿而未得 达也 ”,第25简说《兔爰》:“《有兔》不逢时”,等等。而政治的兴衰,民风的厚薄就寓于诗歌主人公的情感中。比如《诗论》说《兔爰》“不逢时”,何谓“不逢时”?《 说苑 ·敬慎篇》记孔子读《诗》至《正月》之六章,则感慨说:“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 关龙 逢,纣杀王子 比干 。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所以孔子常说“天下无道则隐”,那么《诗论》以“不逢时”评《兔爰》不就是含有“天下无道”的意思吗?最后,“观”有各种各样的角度,以“观”解诗也就了多重视角。比如《 柏舟 》, 《孔丛子》 说“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而《诗论》评《柏舟》曰“闷”。“匹夫执志之不可移”有称赞的意味,而“闷”就有了讥讽意,何哉?因为君子 遁世 无闷,就像《孔丛子》论《考槃》那样。所以《柏舟》的主人公就只能当“匹夫”之谓。 总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用“观”的方法,从“情志”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对诗旨能有准确的把握,而且是多视角的。这是孔子重“情”的《诗》学思想在解诗中的反映,它使得孔子不仅比此前的解《诗》 高明 ,也比他以后的解《诗》者高明。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我认为均不确,“群”就是“别群”,也就是“君子”、“小人”之辨。辨别君子、小人关乎进德, 《论语》 一书,“君子”一词凡107见,“小人”凡23见,每每相较而言,可见孔子对“君子”、“小人”之辨的重视程度。就 《诗经》 而言,有许多诗篇言及“君子”之德,或“小人”之行,故有“君子之诗”,有“小人之诗”。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解《诗》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在先秦时还可能比较流行,如 《孟子·告子下》 载高子论《小雅·小弁》为“小人之诗”。这种解诗方式也见诸《诗论》,如第25简“《肠肠》小人”,第27简“《仲氏》君子”就是。或曰,孔子曰《 诗三百 》“ 思无邪 ”,则于“小人之诗”,何以“无邪”?事实上校诸《诗论》可知,孔子并非对所有诗都是持赞成态度,有的也是批评的,如《柏舟》之“闷”,《墙有茨》之“慎密不知言”,还有第28简以“恶而不闵”评诗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熹《集注》解释“思无邪”为:“凡《诗》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是有道理的。读“君子之诗”,知何以为君子;读“小人之诗”,知何以规避小人,故曰:“诗可以群”。 “怨”,孔安国、郑玄皆注:“刺上政”。朱熹注:“怨而不怒”。二者都将之归于政治,过于褊狭。《诗》固然可以怨刺上政,但绝不仅限于此。翻开《诗经》,怨词满眼,有悯乱嫉恶之怨,有旷夫思妇之怨;既有忧国忧民之思,也有一已之私情,如统统归结为“怨刺上政”,则殊为无据。《诗论》第8简论《雨无正》、《节南山》曰“皆言上之衰,王公耻之”,怨刺的对象是 周天子 ;论《小弁》、《巧言》曰“皆言流人之害”,第9简论《祈父》曰“《祈父》之责,亦有以也”等,皆为刺当权者,概括起来,这些都可以称为“刺上政”。而第17简“《 扬之水 》其爱妇悡”,“悡”,《 说文 》注“恨”,又曰“怠”。但校之今本《诗经》的三首以《扬之水》名篇的诗都不相吻合,当为逸诗。诗写的是 怨妇 之“恨”,就不能归为“刺上政”。第29简“《涉溱》(即《郑风·褰裳》)其绝”是针对“子不我思,岂无他士”而言的,是“爱而不得”的绝 情诗 ,故曰“绝”。这种“怨”也是怨妇之“怨”,非以“刺上政”也。 孔子从“怨”的角度解《诗》也可以看作是对个体情感的 张扬 ,正如他自己在述自己作 《春秋》 之意时说的那样:“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所以,以“怨”解诗,也是孔子重“情”《诗》学思想的阐释实践。 以上我们就《诗论》与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诂做了简单的论述。我们认为,《诗论》对我们重新认识孔子的《诗》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孔子《诗》学思想中重“情”的一面,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孔子解《诗》的实例,让我们对孔子《诗》学思想的认识落到了具体的实处。而且正确的评价孔子论《诗》、解《诗》重“情”,对于重新构建中国诗 学理论 史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先秦只有“诗言志”,而“诗缘情”要到 西晋 时 陆机 《文赋》 出,才出现。那么既然孔子就有了“诗言情”的观念,那么,“诗言志”还会是先秦惟有的诗学观念吗?“诗缘情”还会是魏晋的新风尚吗?

  •   索引序列
  •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
  •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答案
  •   语言学概论自考本科主观题汇总
  •   语言学概论本科自考主观题考什么
  •   文学概论(一)自考主观题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