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发布时间: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发布时间: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说没看到你的试卷,所以我只能教方法,还望采纳。 分三部分写 一、分析错题。为什么会错,是马虎?还是原本就不会?或者是平时“不求甚解”的原因,导致换汤不换药的题目还是不会。(重点分析) 二、分析对的题目。有人说“对的题目还分析什么啊”。当然要!要从中找出重点,知识的重点,也就是考点。比如说考几次试,这类的题目一直出现,或者出现地概率很高,我们在试卷分析时就要把它列为重点。就是说即使这次做对了,也要在平时地学习中经常巩固。 三、总结。通过这次考试,还是说通过这几次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学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说历史,你的哪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经常犯错?还有就是已经很好的了,就是说你这段历史已经滚瓜烂熟了,这样平时你就可以少花点心思巩固记忆就好了。最后就是下定决心,以后会怎样认真的学习,怎样的踏实,不会再马虎,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等等。 回答者: 501324507 | 三级 | 2011-2-25 16:28 我是教初二历史的。这是我的一个质量分析~~本来是幻灯片,现在我把文字版发出来吧~~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卷题目 单项选择题【24分, 12小题】 史实分析题【10分, 5小题】 归纳列举题【20分, 3道题】 材料分析题【22分, 2大题】 延伸探究题【24分, 2大题】 二:各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分析 (1.这个建议你做成图表, 2.然后再弄一个各个班的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统计表) 三:具体题目分析: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1至9课内容。期中5题、8题、12题为较难题目,学生出现错误很多。 史实辨析题:即判断对错题。此题超出本次考试规定复习范围,考查的为12课和13课的未学内容。 归纳列举题:14题-16题。期中较难题为第14题,需要学生的归纳和解读问题能力。而15题和16题则是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以后需要加强同学归纳历史的能力。 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其中,17题第二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1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 延伸探究题:这两道大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的非常不错。分别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和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关内容。尤其是20题,近代化探索这道读图题,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标准。以后在此方面,也会一直加强训练,保持下去。 四: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 A:进步与积极方面 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 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数同学读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态度积极。 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 不足: 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 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 马虎大意,读题不认真。导致一部分同学因为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 对于自己过于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结果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通过批卷,发现好多同学都有此种现象。 五:教学反思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加大对于材料题,列举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握线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大前提的认知,学会用史实说话,用所学知识说话,以史为纲,一切从史实出发。 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 。。。一个个复制太难了,。。。。大概就这些,,但愿能帮到你~~

这次政治期中考试,6个班的平均分比较接近,平均分最高的班级是八5班。其中,我所带的八1班排名第2,八2班只排名第5,成绩并不理想。这两个班50分一下的人数比较多,算是政治学科的差生了。这次考试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有高分。八1班最高分是86分,八2班最高分90分,但年级最高分是96分,是八6班的一个同学。第二个遗憾是优生没有考出来。例如牛玉洁、李一等优生平素听课、作业都很认真,可是考试却没有发挥好水平,实在遗憾。我抽取几张学生的试卷,包括优中差三个等级,做了一些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题

1、第一题出错率较高,学生对家庭结构的类型还没有完全掌握,甚至包括一些优生。第7题错误率较高,对逆反心理的危害还没有认识到位。

2、有的学生自己选对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改错了。

二、简答题

21题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行为,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父母的严其实是一种爱。也不会分角度去写如何与父母沟通,只是摆了很多方法技巧,都只说明了一个方面。

22题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是书上的原题。可是很多同学不会背,凭印象胡写。还有的审题错误,写成如何孝敬父母。

三、材料分析题

对交友的原则没有掌握,不知道考的是哪些原则。或者只会描述现象,不会将原则与现象结合起来分析。

四、活动探究题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这句话仍然有很多同学没有记牢,包括优生。对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认识不深刻,审题不清楚。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是书上原题,学生仍不会背。

其实,这次考试还是比较简单的,考前也做过复习,但仍有很多同学不会。这说明复习还不到位,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听讲,复习流于表面。可是,目前我也很困惑于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是有效的、高效的。

高一期中考试虽已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此次期中考试之后因为要召开家长会,所以我校高一政治考试试题采用的是高一政治备课组自主命题的试题。试题满分为100分,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共30题,60分;主观题为3题共40分。

试题的特点:

1、试题形式多样:有时政背景材料、名人格言、漫画等各种形式命题,灵活多样。

2、试题关注时事:试题的背景材料涉及到的背景材料有:诸如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2007年网络大案“熊猫烧香病毒”的破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储备金、2009年广东省高考实行了“阳光工程”、2008年6月湖南省开通了政府热线投诉热线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3、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凸显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方向,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考查,与高考接轨。

4、试题考查的内容做到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为主与覆盖考点全面的统一。其中考题涉及到政治生活第一课和第二课的知识点共16个(这两课知识点共22个),重点考查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公民的权利就和义务、民主选举与监督、政府的职能及责任、政府如何行使好权力、监督政府的内外机构有哪些等。

5、当然试题的客观试题的数量过多,主观题设置量及分值较少,这是本卷一个不合理之处。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参加考试学生1590人,学生最高分为89分,及格人数614人(以60分为标准),特优班及格率48。8%,实验班及格率34%,普通班28.5%,基本上达到了期望值。

我们的学生已明显有成绩分化的迹象,而且是阶梯式的分化,高低成绩差异很大,且文理分化很严重,打算将来学理科的同学在政治课堂和平时考试复习过程中明显对自己有所放松。同时差距明显,但亦说明学生的努力的程度的不同,以及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懒惰使得该记的没有记下,这也是造成成绩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阅卷和数据统计,我发现了学生在前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出现对知识理解不深的情况。

2、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如审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分析能力等等。

3、学生的答题方法、做题技巧缺失。

4核心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够准确,记忆能力有待提高

三、应对的措施

1、加大学生的练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2、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审题能力的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3、强化学生的记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记忆每一课的知识点以及课课之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记忆能力,最终达到能力的目标。

总之,从本次期中考试前后来看,学生的成绩已明显高于xxx年寒假的期末考试成绩,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一的学习,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以学校的教改为契机,以练为主线,以考带练,加强学生的练习的强度,争取在xxx年7月的期末考试中,再创佳绩,让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应该避免重复复习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厌学感,采取灵活、形式多样的复习策略,提高有效复习。第一轮复习不抢进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复习、整理,对简单的知识点要加强记忆,对较大知识点要帮助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第二轮复习应该注重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第三轮以当年重大时政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强调答题规范化,增强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

2、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解决好解题盲点。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反复,再反复,达到熟能生巧。帮助学生做好规划,每天读哪些考点,怎么读,哪些考点要求背下来。考过的试卷不仅仅是订正,而且要把失分的原因找清楚,并且随时对学生进行抽查,督促学生对疑难问题落实到位,避免再考再错。

3、利用好政治课本辅助资料。对《时事》初中版不仅要从20%的时事考查出发,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而且要指导学生熟悉《时事》中各个文章材料里可能涉及到的考点,加以分析和设问,因为中考试卷中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均来自于《时事》。同时要注重《时事》中的“中考热线”和“名师导学”栏目中的试题解读。另外,在组织学生做《时事》和《小龙人》报中的习题练习时,要向学生强调一点,就是这些材料中所附的答案部分不可用,不要随便采纳它的答案,要求学生养成回归《复习丛书》和教材组织答案的习惯。

4、做好边缘生的个别辅导。正像说的那样:“只要你关注他,他就会产生信心和动力。”很多老师在辅导中对此也深有感触。这些边缘生在考试时总是差一点点,其实就差在审题不认真和平时不自觉上。所以,只要我们多关注他们一些,经常找他们谈谈话,不时抽查一下某些重点问题,抽空多检查几次他们的练习和试卷完成情况、面对面帮助他们订正、分析和查找试卷失分的原因,他们的成绩都会稳步上升。

以上四点是我在本学期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感觉自己还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今后当多和同事们探讨和学习,努力提高中考的优秀率和上线率。

月考考试已经结束,考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教的成效与学生学习效果。通观我教得几个班学生所做的政治试卷,让我不得不掩卷思索:半学期来我的教学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存在的不足之处。

1、选择题。本次考试出的数量太少,分值占的过多,导致在选择题上学生的分数档次容易拉开。政治选择题不是失分较多的题型,在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审题上的失误,知识性的不足并不太多。

2、大题的部分。看不全材料中的信息,结果在答说明类试题时,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所以在回答时不知所云,离题万里。准确度很差。还有就是答题缺乏充实性,内容很少,没话可说。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也没有一个条理性。不会联系课本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如:战略的考查、轨道转移的问题。不能把材料中体现的的内容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从总体上看,优秀率偏少,低分太多。

一、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记忆量少。比如判断题基本上还是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的。在做选择题时,缺乏严谨 ||| 的态度,很多学生在做选择题时脱离题目给的材料,过分依赖教科书,考虑不全面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

2、缺乏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学习主动性差。从卷面的主观题答题情况看来,学生缺乏深刻的理解,不会组织语言,只会从书本上一字不漏,大段大段的抄袭。甚至同一个知识点重复出现,答题思路很混乱。因此往往出现试卷每题都答得很满,可是老师却无从给分。

二、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记忆。既不要全面铺开,也不能敷衍而过。而是把检查和督促经常化,检查内容要有选择有重点。

2、习题课要注意对习题的分析,要让学生掌握思路,同时让他们善于归纳和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使学生明确规范准确的答案,使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在比较重提升自己总结分析习题的能力。

3、强调上课的效率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尤其使差学生扭转被动态度,多提问他们,给他们机会,使其注意听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课的技巧,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4、课下作业的落实。主要是体现在背的作业上。让学生把背的内容写一遍,使之明确答案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背的准确,记得牢固。避免对作业的抄袭,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

5、发挥小组的作用。对差生的帮助和督促,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讨论,让差生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使他们能主动学,认真学,学的进去,真正把基础知识有所掌握。

一、教学反思

1、扎实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

2、加强训练。

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与平时训练不认真,怕难怕苦,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

3、关注差生。

学习中的差生,对于班级的平均分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在关注班级整体的同时,对这部分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

4、转变观念。

以往很多人都认为政治课只需要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就行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平时的积累、理解和巩固。转变其他任课教师的观念,取得他们的支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重视作业。

作业有显性作业和隐性作业,有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生主动去做的作业等等。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对于其他的作业类型,也要耐心讲解。

二、改进措施

1、多找学生谈话,从情感上获得学生的支持。

2、有空多下班级,使学生的存留疑难及时得到解决。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做题准确度。

4、生生互教活动,优生和差生进行结对帮教,提高班级整体成绩。

三、学法指导:

1、指导笔记。

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还不习惯高中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记课堂笔记。同时要让他们转变教师讲、学生划的方法,主动提取教师上课的有效信息,重点记录,课外整理。

2、指导记忆。

政治课需要一定的知识点记忆为基础。还可以让学生默读、朗读、互背等各种方法相结合。同时注重理解性的记忆,温习式地记忆。

3、指导作业。

选择题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题意抓住中心,找准关键词,学会灵活运用排除法、逆向法、因果法等解题方法。

主观题则要教学生:

①审材料、抓中心;②审题目,抓关键;③审设问,抓角度;

①找课本,采点子;②找背景,寻述语;③找联系,列题纲

最后组织语言,准确答题。

在多次训练,积时反馈,落实技法,举一反三,相信学生在后半期的教学中会有所长进。

紧张而又忙碌的半学期就这样过去了,我想我可以长长的吁一口气了。但还没等放松,那鲜红的成绩便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政治便是发挥最为失常的一门了。

当讲台上“老班”的声音“侯翔,83分”响彻云霄时,我的血液几乎都要凝固了。“83”突破了我所有大考的分数,高高的抬起了骄傲的头颅,把我踩在了脚底下。天空是灰色的,灰一般的寂静。

在政治考试中,后面的大题还是勉勉强强的,漏了5分,可前面的选择题就不容原谅了,两个鲜红的“x”吞掉了整整6分!选择题的错误与平时的读课本还是有关系的。基本知识没掌握,到了该运用片段的时候便好像没有头绪的拼图,总是会错两道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聪明,”我现在只付出百分之一的汗水。

让我现在肠子都悔青了的,便是我的判断改错,因为粗心大王的光临,让我的脑海中骤然抹去了“改错”两个字,草草地判断,便显得雄心满满,记得当时我还得意洋洋的幻想着自己考100分,我真傻!不认真,哪儿来的100分?其实,这6分都可以回答正确的,如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把一切“如果”抛去吧!以后的道路上,努力将“粗心”这块大绊脚石踢走!

这次政治考试上我获得许多反思,也给我带来深刻的震撼……

本学期的初中政治考试已经完成,成绩还好,但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学生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认为学科不重要,只要能够升上职业高中,去学习盲人按摩,任务就算完成,有而没有认真去复习。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效果太差

学习政治,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政治的内容抽象,概念较多,学生记起来比较难,加学生比较懒惰,学生不够重视,记忆方面失分比较多。

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运用知识去解题的能力不高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掌握不好,缺乏认真审题的意识和方法,审题不到位。

四、对今后政治教学改进的方向:

1、重视“双基”教学。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加强教学难重点的突破的方法。

4、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教学要加强师生要互动。

一、试卷评价

这次政治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是内容很全面,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政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试题分析

从卷面来看,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第二类是综合应用,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课的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1、在基本知识中,选择题的答题情况较好。都属于最基本的内容,面且学生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率较高。个别试题出现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在对相关内容没有讲透,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经点掌握不够扎实。

2、简答题的难度适中,学生在此题失分不是很多,但也有问题存在,如第1小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看起来很容易得分,但在说明判断消费的理由上,学生们却忽视了,不是不会,是不会答题,所以以后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

3、综合探究题,最能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也是难度很大的,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分析题意上存在着大问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训练,使学生答题思维更严密。

三、今后努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今后在教学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政治课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中重要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运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政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1、分析考试难度,如试卷难度是否与预期相符,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的难易程度如何。2、成绩分布情况。3、对试卷各部分进行分析。4、具体问题与错题分析:着重分析考生在哪些问题上失分较多。5、考试反思与建议。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说没看到你的试卷,所以我只能教方法,还望采纳。 分三部分写 一、分析错题。为什么会错,是马虎?还是原本就不会?或者是平时“不求甚解”的原因,导致换汤不换药的题目还是不会。(重点分析) 二、分析对的题目。有人说“对的题目还分析什么啊”。当然要!要从中找出重点,知识的重点,也就是考点。比如说考几次试,这类的题目一直出现,或者出现地概率很高,我们在试卷分析时就要把它列为重点。就是说即使这次做对了,也要在平时地学习中经常巩固。 三、总结。通过这次考试,还是说通过这几次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学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说历史,你的哪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经常犯错?还有就是已经很好的了,就是说你这段历史已经滚瓜烂熟了,这样平时你就可以少花点心思巩固记忆就好了。最后就是下定决心,以后会怎样认真的学习,怎样的踏实,不会再马虎,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等等。 回答者: 501324507 | 三级 | 2011-2-25 16:28 我是教初二历史的。这是我的一个质量分析~~本来是幻灯片,现在我把文字版发出来吧~~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卷题目 单项选择题【24分, 12小题】 史实分析题【10分, 5小题】 归纳列举题【20分, 3道题】 材料分析题【22分, 2大题】 延伸探究题【24分, 2大题】 二:各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分析 (1.这个建议你做成图表, 2.然后再弄一个各个班的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统计表) 三:具体题目分析: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1至9课内容。期中5题、8题、12题为较难题目,学生出现错误很多。 史实辨析题:即判断对错题。此题超出本次考试规定复习范围,考查的为12课和13课的未学内容。 归纳列举题:14题-16题。期中较难题为第14题,需要学生的归纳和解读问题能力。而15题和16题则是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以后需要加强同学归纳历史的能力。 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其中,17题第二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1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 延伸探究题:这两道大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的非常不错。分别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和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关内容。尤其是20题,近代化探索这道读图题,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标准。以后在此方面,也会一直加强训练,保持下去。 四: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 A:进步与积极方面 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 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数同学读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态度积极。 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 不足: 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 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 马虎大意,读题不认真。导致一部分同学因为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 对于自己过于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结果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通过批卷,发现好多同学都有此种现象。 五:教学反思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加大对于材料题,列举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握线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大前提的认知,学会用史实说话,用所学知识说话,以史为纲,一切从史实出发。 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 。。。一个个复制太难了,。。。。大概就这些,,但愿能帮到你~~

在这次语文考试中,成绩很是不理想,我认真的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发现有很多问题存在.我自觉的认为上课不够认真,老师讲课时没有做好笔记,也没有划出重点,平时作业上错的题目也没有认真的去解析,所以以后要努力改正这一点.在考试前,我没有好好复习,没有去巩固知识点,在这次考试中有些题目也不会答.在考试时,看题目不认真,有些会的题目也做错了,很不应该,在下次的考试中,要争取不重复犯这种同样的错.答卷的时候,答题马虎,不仔细答题,因而最基本的汉字都写错了.写阅读题的时候没有认真的看文章,题目也没有多看几遍,就直接把答案写上去,结果导致丢了很多分,所以以后考试都不能再这样写阅读题了.这次的作文得分不高,平时没有多积累好词好句,也没多看好的作文,不能把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上,作文水平不高,在家我会多看一些作文书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战略上的失误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要求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 (1)资本主义列强间激烈争夺引发了一战,战后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增加;191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新的反帝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1919共产国际成立,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亚非拉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 (2)资本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与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两国中国之命运 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弃,其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可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3)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原因:分清敌友,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第二,走群众路线的方法 原因: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要求。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作用: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49年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要求.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什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要求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建议:初、高中时已经学过了。所以,建议老师可以进行扩展。如:将伟人的行为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例如如果当时不这么做又会有什么结果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另外,希望老师多将一些名人轶事使课堂更有趣味。 评价:多学习中国的屈辱史是好的,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心以及让我们更加自立自强。但是如果多次重复性的学习就有一些没有必要了。希望可以学习一些其他国家的历史或者中国古代史。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先从目录看。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取专题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教材、学时与内容之间相互矛盾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专题设置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目标与原则,并紧紧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专题教学实践中还应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等关系问题。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中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发挥“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王同起先生从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课本与讲义关系的角度,对“纲要”课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了深入讨论。[1]朱志敏先生以“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题,对“纲要”课专题讲授进行了专门、细致的论述。[2]本文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纲要”课专题教学模式作进一步讨论,以求教诸方家。 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方面,专题式教学是“纲要”课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纲要”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它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 ***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把握“一个主题”,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最终要使学生从对历史的认知上升到对理论的认同。在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指引下,“纲要”课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这门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国内各高校在“纲要”课的教学上主要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模式。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纲要”课在教学上选择专题式教学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可通过系统的专题设计,覆盖近代160年的历史演变,使学生在纵向上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脉络,并对其缘起、历程、发展和方向有一个整体把握,从而树立一个科学的大历史观;二是可通过某个具体专题的深入学习,帮助大学生对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和特殊人物进行客观分析和全面评判,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人物、事件和发展进程,从而确立一个辩证的历史观;三是可通过不同专题之间的比较研究,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 ***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其从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上升为对政治理论的认同。 另一方面,专题式教学是“纲要”课在教学活动中解决教材、学时与内容之间矛盾的客观要求。 “纲要”课教材集中了全国专家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经过专家组通力协作、认真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它很好地反映了“纲要”课的目的和精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我们开展好“纲要”课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纲要”课覆盖了中国近现代160多年的历史,在一条主线下所涉及的重大史实、事件、人物等,是十分庞杂的。单就教材三编、十章、20余万字的篇幅而言,应该说略显单薄。有许多用来论证和说明“两个了解”、“三个选择”、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均因篇幅限制而未能展开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相较而言,在四门政治理论课中,“纲要”课的学时也是最少的,仅有32学时。虽然“纲要”课学习不同于历史专业的学习,但如不能对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有关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深入的研究,并给予正确分析和评判,就无法使大学生认同“纲要”课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而在32学时内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是困难的。因此,在遵循教材基本精神和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探索专题式教学在“纲要”课讲授中的运用。在准确把握“纲要”课定位和基本任务的前提下,选择最具代表性、论证力和说服力的专题,结合教师特长与学生的基础、兴趣,通过每一专题的“深讲”、将教材“讲厚”,通过每个专题的“精讲”,将学时“讲多”;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充足的历史事例来论证教材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从而真正提高“纲要”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纲要”课教学专题的设置 首先,“纲要”课的专题必须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相应的原则设置。 就教学目的而言,要很好地实现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总体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下,设置专题时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纲要”课的专题要设置好,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设置专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全面了解授课对象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知识认知、学习兴趣、情感倾向和认同程度,把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我们的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把专题设置到大学生的心里,使各个专题成为其内在的强烈需求,把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创造条件。同时,专题设置也要坚持以教师为本,要结合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积极为其授课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尊重教师在专题设置方面的取舍,将专题教学与教师实际结合起来,以利于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是史论结合原则。“纲要”课教材编写特别注重“史论结合,于序事中寓论断”[3]。专题式教学的设置同样要注重史论结合。一方面,“纲要”课与专业历史课有所不同。专业历史课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在史料处理上有自己的侧重,主要是“从历史学学科本身进行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4]。而“纲要”课重在其所强调的思想性和规律性。在专题设置上,必须注意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论述其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增强对“三个选择”的信念。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停留在对历史现象的客观叙述,而是要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发展本质,启发思考,讲清道理。可见,“论”在其的特殊分量。另一方面,“纲要”课也不同于其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必要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展开专门论述,而是要用历史事实来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及相关理论。所以,每个专题的设置,都要有个立论,每个立论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纲要”课的总论,使每一专题都成为一个史论结合、以述史来立论的专题,使整个“纲要”课成为一个以史论理的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08年修订版 本书编写组 首席专家 沙健孙 马敏 张建国 龚书铎 李捷 主要成员 王晓秋 王顺生 刘伟 李申文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60分就及格

你的问题问得我想抽人啊! 你是说在政治科目中的占比,还是专业课中的占比啊? 你自己报考的专业不告诉我们,你问的问题如此”大条“,我们束手无策啊! 高思你在政治中的占比吧,约15%左右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统筹考虑教学中的四对关系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而向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化,并在加强教学改革的同时.切实提升“纲要”课程教学的学术含量和学术底蕴,以实现“深入”与“浅出”的统一

历史书写成这样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说没看到你的试卷,所以我只能教方法,还望采纳。 分三部分写 一、分析错题。为什么会错,是马虎?还是原本就不会?或者是平时“不求甚解”的原因,导致换汤不换药的题目还是不会。(重点分析) 二、分析对的题目。有人说“对的题目还分析什么啊”。当然要!要从中找出重点,知识的重点,也就是考点。比如说考几次试,这类的题目一直出现,或者出现地概率很高,我们在试卷分析时就要把它列为重点。就是说即使这次做对了,也要在平时地学习中经常巩固。 三、总结。通过这次考试,还是说通过这几次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学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说历史,你的哪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经常犯错?还有就是已经很好的了,就是说你这段历史已经滚瓜烂熟了,这样平时你就可以少花点心思巩固记忆就好了。最后就是下定决心,以后会怎样认真的学习,怎样的踏实,不会再马虎,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等等。 回答者: 501324507 | 三级 | 2011-2-25 16:28 我是教初二历史的。这是我的一个质量分析~~本来是幻灯片,现在我把文字版发出来吧~~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卷题目 单项选择题【24分, 12小题】 史实分析题【10分, 5小题】 归纳列举题【20分, 3道题】 材料分析题【22分, 2大题】 延伸探究题【24分, 2大题】 二:各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分析 (1.这个建议你做成图表, 2.然后再弄一个各个班的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统计表) 三:具体题目分析: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1至9课内容。期中5题、8题、12题为较难题目,学生出现错误很多。 史实辨析题:即判断对错题。此题超出本次考试规定复习范围,考查的为12课和13课的未学内容。 归纳列举题:14题-16题。期中较难题为第14题,需要学生的归纳和解读问题能力。而15题和16题则是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以后需要加强同学归纳历史的能力。 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其中,17题第二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1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 延伸探究题:这两道大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的非常不错。分别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和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关内容。尤其是20题,近代化探索这道读图题,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标准。以后在此方面,也会一直加强训练,保持下去。 四: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 A:进步与积极方面 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 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数同学读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态度积极。 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 不足: 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 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 马虎大意,读题不认真。导致一部分同学因为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 对于自己过于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结果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通过批卷,发现好多同学都有此种现象。 五:教学反思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加大对于材料题,列举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握线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大前提的认知,学会用史实说话,用所学知识说话,以史为纲,一切从史实出发。 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 。。。一个个复制太难了,。。。。大概就这些,,但愿能帮到你~~

自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试卷分析反思如下: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反思1:

初一上半期已经结束了,我基本上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的成绩不大理想,我对我失利的原因做了以下的总结:

语文:在课外阅读题中我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失了分。在作文方面,我由于太过紧张导致思路不通所以扣了7分,这也是我语文成绩成为落下总成绩的主要科目。

数学:我不够仔细,本来不应该错的题却错了,而且检查也不够仔细,没有发现,所以我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己。

英语:和数学一样,也是不够仔细。而且对一道题目的理解不够深,所以在这道题目。上丢了两分,使原本应该的满分的英语,却没有达到自我理想的标准。

政史地生:上课时我注意力不够集中, 在复习时也不够全面,导致地理和生物拉下了很多的分数。这也是我应该反省的地方。

对于期中的失利我应该深刻的反省,所以我对下半期的学习作了以下凡点要求:

1、语文应该增加阅读量, 要透彻的分析文章中段落、句子和词语的意义。要仔细的找到古诗词中与现代汉字的意义不同的地方并加以深刻的记忆。

2、数学应该多做难度深的题目,以便拓展我的思维,并要养成一种细心的习惯。并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3、英语要锻炼自己的语感,并且多阅读英语的文章这样才能提高我对英语语法知识的了解,并灵活的运用

4、政史地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 并做好预习。这些科目并不是所谓的"豆芽科”我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学习、了解这些科目的奥秘。

后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后半期更加努力、勤奋的学习。期中的失利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从中找到自己失利的原因,我就一定能在期末考试中大放光彩。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反思2:

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期中考已结束,成绩也已经公布了。望着成绩单上的。分数,我惊讶了,因为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数。为什么我不能考得再高一些呢!是,我开始自我检查。

1、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先思考此题该按怎样的步骤做,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

2、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 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

3、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

1)一定要打牢基础。

2)一定要多练,切忌眼高手低,特别是基础题。

3)一定勤动脑,做不到的题一定要多思考。

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点,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但我想单单只靠以上

几点还是不够的,我还就该拥有几点科学应试技巧。于是,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几点。

第一点:到考卷后,应把考卷整体审视一遍,看一看哪些题目比较容易,哪些题目比较难。

第二点:先从简单的题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数全部拿过来。

第三点:遇到难题,实在不能马上写出来的话,不要死死地盯着那道题,而忽略了别的题,应把所有会做的题做完才努力解答那道题。第四点:考完后,认真地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把题目看错或抄错。

在下一次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反思3: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于是我进行了自我反思。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反思。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怎样评价你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呢?一是要看课堂上能否专心听讲,能否克制自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二是能否自觉、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能否主动改正错题。

三是在完成规定作业后能否主动复习、预习和进行课外学习。四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是否想办法解决。五是能否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反思。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学生不断摸索、总结的,特别是考试之后对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如文科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在什么时间,怎样背效率高,是抄背还是读背。三是单科差异的反思。

少学生对各门功课并不是同样感兴趣,往往会出现偏科现象,从而导致弱科太差,强科无效。这就需要在考试之后进行反思,哪些功课学得好,哪些还不够理想,成功经验是什么,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自己的学习兴趣浓或是因为觉得这门课重要,就要想办法继续保持兴趣或提高对其他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能够学好自认为重要的功课的信心。其他成绩不理想的学科也应该一样重视,那就肯定能够学好。

你最好找你历史老师给你做试卷分析,因为你历史老师最清楚你的情况,能给很好建议,找另的不太好,另的老师不清楚你的情况

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主要就是在写试卷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没有相对应的去答对,然后在考前的时候基础知识的复习也是不够的,在相关的分析题以及问答题里面没有以一个比较好的答题模式去进行答题。

没有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些内容都是可以写到试卷分析里面的,然后也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因为历史考试的话,最主要就是分为了选择题跟简答题,然后在历史试卷分析里面的改进措施的话,就可以写自己在未来的考试前会去先搞定所有的基础知识。

然后在相关的答题模式上会进行多家的一些练习,得出一个考试的经验。所以以上就是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跟改进措施的一些内容。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成人自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虽然这次考试我获得的分数还不错,但是,不能被胜利冲回头脑,还要努力,因为,还有比我成绩更高的学生,我还要更上一层楼。好了,来说说这次的得与失呗。背诵默写扣得多了点,所以,以后学的诗文我应该多背背,或者可以多抄写抄写,加强记忆吗。基础部分的其它题目还可以。再来说说阅读吧!这次的阅读题有点难,但是这不是理由。我以后要多多练习阅读,但要注意阅读题的做题方法,所以,可以去书店找一本阅读题的精讲精练,还有,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知识我在考试前也得多看看。总之,以后要多努力。

范文不可能给你写,毕竟没见到你的卷子,你的错误在哪,建议你从这些方面写: 首先对于这个分数你如何看待,认为是否符合你的正常水平,是否满意。

其次,你错误的题型主要是什么,比如是选择题,是材料题,还是填空题,等,以及每个题型所丢掉的分数 再次,分析你所丢分的题目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并表示在以后要如何巩固这些,以及你在这些知识点方面有哪些问题请老师帮忙解答 第四,分析你丢分的原因。

如做题不细心,基础知识不牢固,材料或者题目读不懂,平时态度不认真,包括你所说的上课没认真听课等各种原因 第五,针对你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以前不认真,以后要认真等等 最后总结,在这次考试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以后会尽力改掉不足,积极进取,还望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帮助我进步!下次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大家知道,中考复习的基本形式是复习课,所以研究怎样上好历史复习课,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

上好中考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复习内容庞杂,应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不论是单元复习课还是专题复习课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学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

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近年来,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所以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

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两节课例和一个经验介绍,我觉得这两节复习课上的很成功,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线索清晰,知识性很强,同时也注重了趣味性,特别是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下面,谈一谈我对如何上好中考历史复习课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一、明确中考理念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一定要深入研读考纲,那里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有关考试的总的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考试指导思想之后,接下来,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中考历史试卷,进行试卷分析,可以说,中考历史试卷就是一个样本,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考试说明,从实践层面上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分析历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灵活性:即表达方式灵活,情境创设巧妙,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开放性:即给学生以广泛的思维空间,答案灵活,不求唯一,注重学以致用。 综合性:侧重同类知识的归类比较和历史发展线索的整理。

注重考察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及文字表达等多种能力。 注重将历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现了历史服务与现实的思想。 所以,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将知识教深教透,很多内容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可以说,对考试意图和方向的研究把握是后面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 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备好历史复习课。

九年级历史复习课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全面提高。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历史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只要在书上写写画画要点即可,而是对原有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是对学生中考能力的培养。所以,备好历史复习课是能否保证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

备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所要考查内容的知识要点和能力层次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

关于知识的能力层次要求:哪些知识是要求识记的,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求运用的,大家可以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其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里重点是要弄明白要达到这些能力层次要求,对知识点的掌握究竟应达到什么程度。

2.认真备好每节课,重点是制订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备课中,重点应根据前面对考试要求的分析,课标的认真研读,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

复习课知识容量较大,经常要复习一个甚至两个单元的内容,所以更需要我们理出个头绪来,,弄明白这节课究竟应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提高哪些能力;采用什么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课堂复习才不至于盲目,才能是高效率的。另外,备课时,还应出好每课相应的课堂练习题,以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同时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的复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三、具体复习建议 1.按单元进行复习 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大板块的内容。

在对这些板块进行复习时,建议首先还是按教材中的先后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 我们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主要应明确每个单元的大致时间、主要历史事件、事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体现出来的单元特征、单元的基本线索等。

大家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部分内容。例如,在开始进行一个板块复习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目录部分,通过目录,使学生了解该板块由几个单元构成,并通过单元标题,从整体上了解该板块讲述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等,从总体上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

具体到各单元的复习时,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概述内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使其明确该单元的大致时间、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构成的单元特征、单元的基本线索等。同时通过单元概述,还可以了解到同一时期中西方不同的发展情况,便于将中外历史进行横向对比。

最后具体到单元中每课内容的复习时,教师重点应该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

你最好找你历史老师给你做试卷分析,因为你历史老师最清楚你的情况,能给很好建议,找另的不太好,另的老师不清楚你的情况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2、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3、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   索引序列
  •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   自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   成人自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