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

发布时间: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

发布时间:

罪犯改造心理学自考真题

一、 报名时间: 九月一日 至 九月七日 为全省统一报名时间,集体报名时间可适当提前,逾期概不办理。 二、 有关问题说明: 1、考生完成了考试计划规定的笔试课以后,可持《课程合格证书》和《准考证》到主考学校报名参加实践性课程的考试。 2、课程代码、使用教材以当次公布的为准。 3、08090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科)2006年下半年停考。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二○○六年下半年报名考试日程安排(委托开考)专业与代码 星 期 六 ( 10月28日 ) 星 期 日 ( 10月29日 )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8:30--11:00 2:00--4:30 8:30--11:00 2:00--4:30 020118餐饮管理(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 0977餐饮业法规 0010大学语文(专) 0982餐饮服务(选考) 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978烹饪工艺学(二)(选考) 020228物流管理(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 5361物流数学 5362物流英语 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5372国际物流导论 030103 监所管理(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241 警察管理学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236 监狱学基础理论 0240 监所企业管理学 0010 大学语文(专) 0237 劳教学基础理论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213 民商法原理与实务 030111 律师(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922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921 商法原理与实务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917 民法原理与实务 030403 公安管理(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59 保卫学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354 公安学基础理论 0361 公安法规 0356 公安管理学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358 刑事侦查学 050308 新闻学(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55 报纸编辑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657 新闻心理学 0011大学语文(本) 0853 广告学(二)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656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2 英语(一) 2230 机械制造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22 高等数学(工专) 2159 工程力学(一) 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010 大学语文(专) 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232 电工技术基础 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60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2 英语(一) 2198 线性代数 2269 电工原理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22 高等数学(工专) 2301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0010 大学语文(专) 2300 电力系统基础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82204 技术监督管理(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5209 防伪技术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22 高等数学(工专) 2644 标准化管理 0010 大学语文(专) 2639 基础标准及其检测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232 电工技术基础 2642 计量学 2643 质量管理(二)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2 英语(一) 0067 财务管理学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20 高等数学(一) 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10 大学语文(专) 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2384 计算机原理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90608 林业生态环境管理 (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162 林学概论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2745 森林生态学 3168 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 0010 大学语文(专) 3166 社会林业 3169 生态经济管理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853 林业推广学 3164 环境科学概论 100701 护理学(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901 病理学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2899生理学 2903 药理学(一) 2996 护理伦理学 0010 大学语文(专) 2113 医学心理学 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3001 外科护理学(一) 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选考) 3179生物化学(三) 100703 中医护理学(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921正常人体解剖学 3013 中医诊断学(二) 3018 中医儿科护理学(选考)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2899生理学 3021 医院护理管理学 0010 大学语文(专) 2113 医学心理学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3015 中医内科护理学 3017 中医妇科护理学(选考) 100801 药学(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23 药物化学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2535 有机化学(三) 0010 大学语文(专) 2911 无机化学(三)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3026 药理学(二) 100803 中药学(专科)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974中药学(一) 3038 中药化学 3044 中药药剂学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035 有机化学(四) 2911 无机化学(三) 2976 医古文(一) 3037 药用植物学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975 方剂学(一) 3042 中药炮制学 020119餐饮管理(本科) 0015英语(二) 0989国外饮食文化 0986中国饮食文化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987餐饮美学 00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29物流管理(本科) 0015英语(二)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0108 律师(本科) 0015 英语(二) 0227 公司法 0230 合同法 5678 金融法 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0229 证据法学 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917 民法原理与实务 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选考) 030109 监所管理(本科) 0015 英语(二) 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0236 监狱学基础理论 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932 狱内侦察学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935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学 030401 公安管理(本科) 0015 英语(二) 0372 公安信息学 0235 犯罪学(一) 0354 公安学基础理论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0011 大学语文(本) 0356 公安管理学 0860 公安行政诉讼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373 涉外警务概论 050305 新闻学(本科) 0015 英语(二) 0529 文学概论(一) 0655 报纸编辑 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659 新闻摄影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0182 公共关系学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244 经济法概论 0312 政治学概论 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科) 0015 英语(二) 2194 工程经济 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384计算机原理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420 物理(工) 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0605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 0015 英语(二) 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2269 电工原理 2310 电力系统分析 0023 高等数学(工本) 2312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300 电力系统基础 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311 发电厂动力部分 080708 计算机通信工程 (本科) 0015 英语(二) 2331 数据结构 2342 非线性电子电路 0023 高等数学(工本) 2336 数据库原理 2373 计算机通信网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338 光纤通信原理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420 物理(工) 2369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080709 计算机网络(本科) 0015 英语(二) 2142 数据结构导论 2194 工程经济 0023 高等数学(工本) 313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314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2384 计算机原理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420 物理(工) 2319 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81203 化学工程(本科) 0015 英语(二) 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2198 线性代数 2485 化工热力学 0023 高等数学(工本) 2486 工业化学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487 传递与分离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420 物理(工) 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科) 0015 英语(二) 2331 数据结构 0021 高等数学(二) 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2336 数据库管理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384 计算机原理 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420 物理(工) 2376 信息系统开发 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82211 邮电管理工程(本科) 0015 英语(二) 0067 财务管理学 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21 高等数学(二) 3159 邮电经营管理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3155 现代电信技术概论(选考) 3156 现代邮政通信技术概论(选考) 3160 邮电管理信息系统 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100702 护理学(本科) 0015 英语(二)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3203 外科护理学(二) 3008 护理学研究 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3005 护理教育导论(选考) 3006 护理管理学(选考)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010 妇产科护理学(二)(选考) 3011 儿科护理学(二)(选考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改造罪犯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实现的手段,对共利用必须实现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须重视以教育改造,以劳动改造为基础的刑罚改造体系,实现改造人,教育人,并最终实现使罪犯回归社会不致再罪犯的目的。而在监企合一的现实下劳动作为创造物资财富手段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教育则屈居其下,根本上这是违背现代刑罚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其必要对其进行重塑。关键词:刑罪目的,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基本手段。自从刑事社会学派以来,刑罪的功能不再是如报应主义者所主张的单纯的报应。功利的态度在刑罚的实现过程中逐渐攻占报应的核心地位。虽然报应仍旧在现代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其“一统天下”的时代相比,已经不能与往昔同学了。于是,无论在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执法和刑罚执行上原有的思维观念也不得不相应的转变。无论是理论工作还是实践者,无不是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游戈,谁都没有绝对地主张某一种理论应 该一统天下,仅仅是过多地倾向于某一种理论,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虽然就是渊源而言,出于功利主义的刑罚论,但是在如今就其作为刑罚执行的方式,报应论者同样又能赞成这些行刑方式。究其原因,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处理复杂事务的方法随之发展,同时使用或数种方式以其必然。惩罚犯罪不再是单纯地惩罚犯罪,剥夺他的犯罪能力,还在于威胁他人,既有报应的成分,又有威胁,剥夺罪犯能力以及矫正的成分。因此现代的刑罚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整合,而 不是孤立的单个。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正是借此契机逐渐确立其刑罚执行手段的核心地位。因为作为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是实现所以以上刑罚目的的最好方式。他们背后潜在的理论根据或者观念依托就是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合体。换言之,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手段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内容。一.“把犯人当人看待”,“人是可以改造的”——改造罪犯的理论基点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的问题,“世界一切物质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相信能改变一切,”强调“人的因素第一,”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最传统的工作方法等等。在重视人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人的改造问题,指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达到主客观世界统一。这种重视人和改造人的思想落实到监所改造罪犯工作上,就形成了从“把犯人当人看待”这样深层的出发点诠释“犯人”,提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这一重要观点。这也是我国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国家对待犯人和坚所工作最根本的区别。在如今,监管工作也要坚持“犯人是人”把犯人“当人看”的出发点,坚持“人道主义”反对旧式监牢虐待犯人的方法坚持人是可以改造的“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使之”成其为人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人是可以改造的”,对于反动阶级实行专政,这并不是说把一切反动阶级的分子统统消灭掉,而是要改造他们,用适当的方法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要把罪犯改造好”,出了必须具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根本性条件外,还必须要有好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在这些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8月8日,在接见外宾时,当听到改造罪犯思想比较困难时,他即明确指出:“这个问题不取决于罪犯而决定于我们”。二.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培养(一)通过进行改造目的教育,培养改造动机。对罪犯改造目的教育是培养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重要方法,改造目的是全社会和监狱机关希望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所达到的结果,当罪犯接受了改造目的之后,实际上就把社会对罪犯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通过教育,应使他们相信,监狱不是为了单纯制裁惩罚他们,而是为了挽救他们,把他们造就成适应社会的新人。同时,使他们看到改造前途,树立改造信心,形成长远的改造动机,产生正确的改造态度。比如,通过法律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产生罪责感和伏法认错的需要,通过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产生自我矫正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只要坚持进行改造目的的教育,使罪犯认识改造的社会意义和与个人前途的关系,就能逐步培养罪犯积极改造的动机。(二)通过强化罪犯的“闪光点,”培养改造动机在每个罪犯心灵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就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改造动机。如某罪犯的母亲来接见时,钱包被偷,他非常痛恨窃贼。我们可以启发他将心比心,站在受害者立场上看问题,认识自己罪行的严重性和改造的必要性。有的罪犯拒绝拉拢入伙,并向干部汇报,我们及时予以肯定,并予以鼓励,更加坚定了他们改好的信心。另外,罪犯的某些常态需要,如亲人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只要善于引导,也有可能成为“闪光点”而激起积极改造的动机。(三)通过干部言传身教,培养改造动机监狱的特殊环境,既能使罪犯看到社会渣滓的丑严现象,也能使他们看到人类的优良品德,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监狱干部通过言传,使他们懂得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产生自觉地学习模仿真善美的意向;同时又通过身教,使这种真善美的形象清晰可见,存在于他们身边。(四)通过体现政策,培养改造动机罪犯罪犯入狱后,一般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吃,住,医疗,劳动保护,家庭生活困难,妻子要求离婚等。我们如果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必定会使他们产生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心理,有时及时问题解决不了,只要干部尽了力,他们也会受到感动而努力改造。(五)通过净化改造环境,借助家庭和社会支持,培养改造动机这里讲的是改造狱内外人际关系和交往的问题,罪犯的改造动机,不仅是个体心理现象,往往因相互交流感染而形成群体心理。罪犯接触最多的是其他罪犯,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之间的影响很大。罪犯集体的共同舆论对于罪犯的言行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罪犯中的消极情绪和违法犯罪心理的“交叉感染”,对改造动机产生有害的影响,而在积极的共同舆论作用下,一个采取消极改造态度的罪犯,也会由从众逐渐同化而内化,树立起积极改造的动机。就狱外而言,罪犯的家庭对罪犯的正确态度,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鼓励,对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措施,如向外延伸“综合治理”均能使罪犯心灵复苏,激起积极改造的动机,加速他们走向新生的进程。三.劳动改造及其合理性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时代。因为我们在历史的篇章中翻开惩罚史就能很容易的发现几乎是在每个朝代中都有它的墨迹。也就是让那些犯罪的人进行艰苦的苦力劳动,比如秦造长城,隋炀帝开运河都曾经动用大批的犯人。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劳动改造”,而是“劳动惩罚”,并且纯粹是一种惩罚手段,所以根本上体现是报应的观念。从这一点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般,现代的劳动改造实际上仍旧应该保留着惩罚的报应的成分。何谓劳动改造?就定义而言,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种不同类似的表述,但我只能倾向某种表达,从语词结构上讲劳动改造由劳动与改造两个词语组成。劳动是一种手段,改造才使真正的目的。因此,劳动改造是指监狱依照法律规定以生产劳动为手段,对罪犯实施改造思想,矫正恶习和学习生活技能为目的的活动,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过生产劳动的途径教育改造罪犯。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本质。人类的生存,发展只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众多的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才能实现。并且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精神财富多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虽然劳动还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劳动是人类谋生的手段。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就是劳动改造的哲学基础,也是劳动改造的必要性之一。劳动创造人类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支配人类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罪犯的思维意识,改变好逸恶劳的懒惰观,使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不劳动不得食”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通过自身的劳动才能为自己赢得新生。并且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其回归社会后能够继续生存而不至于重蹈覆辙。组织罪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适宜的生产劳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避免在单纯的监禁中,长期无所事事,导致心情压抑,意志消沉,甚至于萌生逃跑,自杀和重新犯罪的念头。通过生产劳动可以使罪犯尽可能地掌握一种或多种生产技能及知识,可以为刑满释放后的就业谋生创造条件,防止他们因恶习不改或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组织罪犯从事与正常社会条件和形式相同或相进的劳动,可以培养罪犯与他人或社会的协调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使其不至于被社会淘汰,而重新犯罪。最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准备相应的生产资料,罪犯自然成为劳动者,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必须的产品。国家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强制罪犯进行一定的劳动活动,生产出劳动效果———产品。再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样不仅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且也可以满足了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劳动作为对罪犯改造的一种手段,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过的方法。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产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许多在押犯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除掉了入狱前的恶习,培养了尊重他人,尊重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许多罪犯由于在劳动改造中表现突出,依法获得减刑,假释,一些罪犯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工程师,厂长,有些还当上了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四.教育改造及其合理性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注重的是对被教育者根本性的影响,也就是用教育者的思想决定性的影响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够按照教育者所教育的行为。因此教育作为改造的方式,就是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的目的与劳动改造的根本上是一致。它们的宗旨都是“改造人”,使罪犯能够顺利回归社会,不致重新犯罪。教育改造在其形式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就是在监狱中通常称的“三课”教育。思想教育包括: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前途教育。文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传授文化知识,按照罪犯原本的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进行划的教育,最高级别是自考。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按照监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职业技术培训,传授理论知识和开展技术实践。三者之间虽然内容不同但最终都希望达到相同的效果。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法制教育等多方位的教育使罪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性,确立正确的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免在以后的行为中再犯相同的错误。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明白道理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具有基本的知识才能与书交流,与人交流。所以必须给罪犯开设文化课,传授知识,使其明白事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更容易的、更快的接受思想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监狱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罪犯在刑期内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回归社会后,而不至于无法适应回归社会的环境。因此“三课”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改造人”使其重归社会后,不至于再犯罪。也因为于此,检验教育改造的质量的关键就在于“三课”教育效果的最终实现。总之,教育改造的提出顺应了刑罚的功利目的的要求,根本上教育改造可以实现刑罚的功利目的,现实中教育改造有两种效果——成功和失败,但是总的趋势是实现的目的,即改造了罪犯,使其成为了社会中的正常人。宗上所述,在现代刑罚目的的指引下,为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对其利用必须实现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须重视以教育改造为中心,以劳动改造为基础的刑罚改造体系,实现改造人、教育人、并最终实现使罪犯回归社会不致再犯罪的目的。而在监企合一的现实下,劳动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作用发挥淋漓尽致,教育则屈居其下。根本上这是违背现代刑罚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塑。参考资料:(一)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载《苏维埃中国》,第265—266页。(二)《法制日报》2001年1月1日,第二版。(三)《罪犯改造心理学》121—122页。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

福建自考本科监所管理专业考试课程:4月考试科目: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932狱内侦查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261行政法学、00931矫正教育学、05680婚姻家庭法、00930监所法律文书、00015英语(二)、00927中国司法制度;10月考试科目: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28罪犯劳动改造学、00261行政法学、12561矫正原理与实务、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680婚姻家庭法、00015英语(二)、00933罪犯改造心理学。考试科目安排建议1、考试科目表和报名时间都会在主考学校的网站上公布,若是还未公布,可以参考去年这个时候的考试时间,因为每年的考试时间和科目变动不大,选择什么科目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的,只要时间不冲突,至于时间上一定要把握好,什么时候是报名时间网站上都会有,错过了时间就错过了这次考试。2、若是第一次考试的话,科目不宜多,理由:一、你对自学考试还不是很了解,它是一个考试范围大,知识点浅薄的考试。二、是需要一定的复习时间和内容才会顺利过关的考试。三、它是60分万岁的考试。因此,我建议你:选择感兴趣的二到三门科目。充分利用好时间复习抓住业余的缝隙时间,利用这些碎片时间进行突击复习。如可以在公交上用手机背背单词,背背英语作文。甚至在跑步时想想教材的出题逻辑。时间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半工半读。但好在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如果你挤,总会有的。所以如果工作实在是很忙,就只好利用睡眠时间了,但合理安排计划一下,把时间分配一下,制定出这周的作息时间,你会发现,以分钟计算时间的人,比以小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60倍。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罪犯改造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

犯罪学2005年版本的复习资料1、狭义犯罪学2、广义犯罪学3、犯罪学4、犯罪现象5、犯罪原因6、犯罪对策7、认识犯罪8、刑事政策学9、社会学10、刑事侦查学11、研究方法12、犯罪学的研究方法13、方法论14、现场调查法15、现场实验法16、现场观察法17、社会调查法18、全面调查19、抽样调查20、典型调查21、个案调查22、访谈法23、问卷法24、文献法25、统计研究法26、犯罪研究方法27、犯罪研究方法论28、系统29、定性研究30、定量研究30.1微观研究30.2宏观研究31、总体32、样本33、分类抽样34、等距抽样35、整群抽样36、非随机抽样37、偶遇抽样38、判断抽样39、配额抽样40、滚雪球抽样41、实验研究42、实验室实验法43、模拟实验法44、现场实验法45、观察法46、参与观察47、非参与观察48、比较分析法49、封闭式设计50、半封闭式设计51、开放式设计52、统计分析法53、描述性分析54、解释性分析55、犯罪现象56、公共利益57、群体利益58、犯罪数量59、发案数60、判决数61、犯罪率61.1、明数61.2、暗数62、绝对暗数63、相对暗数64、犯罪成员状况65、犯罪组织形式66、犯罪方式67、犯罪区域68、犯罪地点69、犯罪时间70、犯罪类型结构71、犯罪后果72、犯罪动态73、犯罪的起伏律74、犯罪的消长律75、犯罪的辐射律76、典型调查77、个案调查78、犯罪人79、犯罪行为机制80、机制81、犯罪根源82、犯罪原因系统83、犯罪原因等级84、犯罪动力85、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86、犯罪的社会原因87、社会化88、犯罪的个体原因89、犯罪的心理因素90、认识91、规范意识92、犯罪动机93、性格94、精神病95、人格障碍96、智力障碍97、犯罪被害人98、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99、被害的诱发性100、被害的易感性101、被害的受容性102、被害数量103、被害死伤率104、被害后果105、再次被害106、被害条件107、犯罪预测108、犯罪结构109、犯罪手段预测110、犯罪预测的方法111、相关推断法112、对比类推法113、犯罪意向调查推测114、犯罪预防115、疏导性预防116、预防犯罪的直接方法117、预防犯罪的间接方法118、情境犯罪预防119、人力防控120、自然人犯罪121、因素的释能性122、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123、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124、基本范畴125、犯罪因素126、犯罪原因系统127、犯罪产生的历史根源128、犯罪产生的犯罪个人因素129、社会结构130、文化131、人文性132、社会环境133、自我意识。134、需要135、心理状态136、犯罪人的心理状态。137、初犯年龄138、精神障碍139、无责性被害人140、有责性被害人141、既然被害人142、潜在被害人143、机会性被害人144、直接被害人145、间接被害人146、轻浮型被害人147、疏忽型被害人148、轻信型被害人149、暴躁型被害人150、怯懦型被害人151、贪婪型被害人152、纵欲型被害人153、孤独型被害人154、抑郁型被害人155、挫折型被害人156、流动型被害人157、职业型被害人158、一次性被害人159、重复性被害人160、多次被害人161、犯罪被害现象162、被害人的生活方式特征163、心理学的人格。164、被害人的身体创伤165、被害人的物质损失166、被害人的精神创伤167、被害人的反应168、主动顺应。169、被动顺应170、表面顺应171、认同型转换172、堕落型转换173、双重角色型174、暴力循环型175、经验判断法176、比例推断法177、意见交换178、意见测验179、意见汇总180、专家调查法181、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182、水平型模式183、趋势型模式184、季节变动型模式185、周期变动模式186、平均法187、算术平均法188、简单算术平均法189、加权算术平均法190、因果分析预测法191、堵塞性预防192、改造性预防。193、预防方法。194、遏制方法195、社会整合196、物防197、技防:1、犯罪学的作用?2、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3、论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5、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区别?6、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联系?7、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8、犯罪学与社会学的联系?9、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10、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联系?11、商品经济和私有经济对犯罪有哪些影响?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含义?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原则?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和任务?1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1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17、采用现场实验法应注意什么?18、统计研究法的研究内容?19、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20、关于犯罪预防,边沁提出哪些主张?21、龙勃罗梭对刑罚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议?22、犯罪学创立时期的犯罪学思想总结?23、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在关于犯罪的研究和理论观点上的区别?24、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25、犯罪社会学居于主导地位?26、系统的三个特征?27、系统的观点?28、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29、实验研究法的运用应遵循的要求?30、访谈法的分类?31、问卷的格式包括三种?32、犯罪现象的社会性?33、犯罪人的年龄与犯罪的关系?34、犯罪方式的特征?35、犯罪区域的主要特征?36、犯罪现象的发展演变?37、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会对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犯罪现象发生相同或相似影响,应怎样理解?38、犯罪的起伏律表明什么?39、犯罪的消长律表明什么?40、犯罪的辐射律表明什么?41、研究犯罪人的意义?42、犯罪人人生观的基本特征?43、犯罪人的性格特征?4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的特点?45、犯罪行为的特征?46、试述犯罪行为机制?47、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有何区别?48、犯罪行为与犯罪现象的关系?49、犯罪行为与犯罪动机的关系?50、如何理解犯罪原因?51、犯罪学上的饱和状态分四个阶段?52、对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53、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54、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内容?55、犯罪原因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56、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根本途径或方法?57、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58、研究犯罪社会原因的意义?59、重性精神病人的特点?60、变态人格的特征?61、迟滞的四个级别?62、怎样理解犯罪被害人的概念?63、试述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64、犯罪预测的作用?65、犯罪预测的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66、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67、犯罪预防概念说明的问题?68、犯罪预防的重要性?69、犯罪预防的可能性?70、犯罪预防的原则?71、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树立的观念?72、犯罪预防实践体系的构建应抓的问题?73、对城乡结合部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74、如何开展“三抓三促”工作?75、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预防犯罪应从哪些措施着手?7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模式的三个层次?77、采取情境犯罪预防措施的目的?78、犯罪防控系统分为三个层面?79、宏观性预防?80、犯罪与腐败的关系?81、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82、常用的技防措施有几种?83、公寓式管理的具体类型?84、人力防控系统的整体的构成内容?85、个体的自我防范-被害预防?86、刑罚的预防犯罪功能?87、罪犯改造的政策与方法?88、罪犯改造工作中综合治理?89、对刑期届满人员回归社会过渡期的政策与措施?90、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安置?91、在刑事司法中,增强特殊预防的效果?92、加强对犯罪分子易涉足场所的管理控制?93、公寓式管理的作用?94、公寓式管理的具体方法?95、贵重物品标刻的意义?96、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的预防措施?97、社区预防?98、学校预防?99、家庭预防?100、社会发展方面,要注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101、文化的功能?102、经济方面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10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104、强化教育手段?105、日常行为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三个因素的集合体?106、当代国外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的共同特征?107、当代犯罪学派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108、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109、古典犯罪学派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110、改造性预防的形式?111、堵塞犯罪行为的方法?112、疏导性预防的方法?113、专家调查法应用于预测的优点?114、经验判断法的优点?115、反映犯罪结构的数据主要有哪些?116、犯罪预测同犯罪对策、犯罪预防规划之间的关系?117、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再次被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8、犯罪后的报复原因?119、具有变态人格的人的违法犯罪与一般人相比的区别特点?120、犯罪人的性格与其他人相比的区别和特点?121、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122、社会化的内容?123、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状况对犯罪的影响?124、家庭的功能?125、社会主义时期家庭功能发生变化的表现?126、文化与犯罪的关系?127、社会制度与犯罪?128、挫折攻击分两类?129、受挫折后是否会引起攻击行为由四种因素决定?130、亚文化论?131、多因素论研究的意义和缺陷?132、从犯罪现象看,对其发生作用的犯罪外力有两类?133、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134、按照功能划分,犯罪原因系统分为两类?135、犯罪现象原因的基本范畴?136、犯罪原因的基本范畴?137、广义犯罪原因中的犯罪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和犯罪的相关因素对犯罪的作用?138、暴力犯罪的犯罪行为机制?139、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机制的重要意义?140、犯罪人的社会地位特征表现为?141、犯罪人的人际关系特征表现为?142、女性犯罪率低于男性的原因?143、犯罪人的智力特征?144、犯罪人的意志特征?145、犯罪人的兴趣特征?146、犯罪人需要的特征?14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148、犯罪人的人格特征?149、犯罪人的认知特征?150、犯罪人的文化特征?151、犯罪人的道德观特点?152、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153、自1978年以来的20年间腐败呈现出的特征?15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155、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从总体上看是个整合的社会,表现为?15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57、现代社会犯罪与传统社会犯罪的量与质的不同?158、犯罪的起源?159、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分类依据?160、现代犯罪学隐案的研究表明?161、我国犯罪统计中存在着隐案问题?162、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不同之处?163、乱数表抽样法的操作方式?164、犯罪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综合性和系统性。165、现场观察法的优点?166、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167、犯罪对策的研究内容?168、犯罪学在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作用表现在?169、犯罪学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的作用体现在?170、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研究观点?只有提纲,冒得答案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二、填空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 、 及 、 几种人。2、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 、 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3、 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 、 、 、 、 几个子系统。4、 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 、 。5、 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 、 、 、 。6、 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 、 。 7、 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 、 、 。8、 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 、 、 。9、 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 、 、 、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  、 、 、几个环节的演化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 、 、 、 、 等特征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 、 、 。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 、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 、 、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 、 、 、 。 三、简述题:1、 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2、 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3、 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4、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5、 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6、 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7、 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8、 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9、 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17、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18、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别19、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四、分析与操作题1、 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2、 试比较和分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3、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具体内容4、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5、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重焦虑、思想混乱、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经心理诊断后,决定对其施加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支持疗法。请拟定出这种方法的使用理念和操作步骤。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个体的犯罪心理和群体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产生于犯罪行为之前,是为犯罪人提供动力支持的主观内在因素。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5、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6、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亚结构。7、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8、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9、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10、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11、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12、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13、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14、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15、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1、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2、潜在 恶变 衰减3、犯罪动力结构 犯罪认识 调节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系统4、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意识。5、生物学原因论 精神病学原因论 欲望-犯罪原因论 社会学习理论原因论 多元性原因论6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7、社会宏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情境因素8、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9、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贪污罪 受贿罪10、盲目性 冲动性 情绪化 残暴性11、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情景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12、犯意表达 犯意交流 犯意的沟通 犯罪决策13、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14、自发性 狂热性 非常规性 短暂性15、自由交谈法 声东击西法 四面出击法。16、生活史调查 行为观察 面谈 犯罪事实判断 心理测量17、情感交流 情感转移 冷处理 启发内省 角色置换三.简述题…………1、(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出发,推论和寻找犯罪行为原因。(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观察犯罪人的行为、表现、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回答,以获取相关心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和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用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2、 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调节结构、犯罪个性特征结构、不良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3、 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4、缺乏犯罪需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5、 情绪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丧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判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6、 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权欲说等几种观点7、 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8、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①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基础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吸收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②模仿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榜样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③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④自我强化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需要满足的愉快体验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成功中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达到深入骨髓的程度。9、(1)认识特征。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复杂的动机斗争特征。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在物欲动力及以权谋私心理的驱动下,犯罪动机变得十分强烈,以至把自尊、恐惧、名誉等压抑下去了。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心理不平衡。(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在教育和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权力不受限制的态度取向。(4)职务优越感。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一种职务优越感,以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高人一等。10、(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青少年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需要的强烈性与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少年的物质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能力又使他们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当挫折和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强时,就特别容易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少年有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自主和独立行为的强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的矛盾,不可化解时,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少年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期待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大学,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较大,理想与现实矛盾非常突出,失望之下容易产生过激犯罪行为,11、(1)认识特征。首先表现为评价事物常常以自己的低级需要和直接经验为标准,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其次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次表现为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2)情感特征。首先,情感丰富、细腻,容易动情感,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其次,情绪波动大。细微的情境变化常常引起巨大的情绪起伏,在情绪不可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犯罪行为。12、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有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集群犯罪等四种类型。13、(1)社会矛盾的聚集和社会心理的躁动。社会矛盾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的普遍不平、不满、失望是引发集群犯罪的直接原因。(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制观念。部分人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是导致行为失控,酿成集群犯罪的心理原因。(3)发泄与求表现。参与集群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在不满形态下,对电影电视中的行为的模仿。(5)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特别容易发生在球场、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地。14、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是:(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15、(1)畏罪,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心理状态。(2)侥幸,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躲避刑罚的心理状态。(3)恐慌,惊恐不安的心理。(4)悲观,犯罪嫌疑人自知惩罚较重,而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5)戒备,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6)抵触,这是犯罪嫌疑人对采取强制措施和讯问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16、(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现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2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3 )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4 )加强暗示、引而不发。不直接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暗示,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犹豫动摇的心理状态。(5 )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17、犯罪心理诊断,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社会化过程、犯罪经历的考察,检查与判断其人格特征、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障碍与缺陷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过程。18、(1)区别:传统的改造手段运用严格的监视,灌输式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强制性的劳动等措施,改造罪犯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习惯,属于执法行为。犯罪心理矫正的手段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管教人员与罪犯的心理相容与沟通,实现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属于矫正与治疗行为。(2)联系:罪犯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手段,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与传统的改造手段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19、现实疗法是以培养犯罪人养成现实、负责和正确的行为方式为目标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再犯罪人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关系;其次,向犯罪人说明,只要他愿意,就能学会新的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最终被社会接纳。再次交给犯罪人再现实条件下满足需要的更好的方法。制定成功适应生活的行动计划。四、分析与操作题1、(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4)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2、故意犯罪心理结构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它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则是缺乏明确的犯罪动机推动,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对情景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两者存在很大差别。3、 少年犯罪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动机体系,除了膨胀的物质需要,不当的性欲求,“哥们儿义气”,嫉妒,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好奇心等。少年犯罪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少年本身具有喜欢模仿,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容易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如不良影视和网络信息引发犯罪动机等。(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随机性强。能偷则偷,能抢则抢,预谋性不强。(3)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强烈,且自控能力弱,犯罪动机容易在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下发生。(4)犯罪动机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由于少年意识水平还不成熟的缘故,许多时候受本能冲动的支配性较大。有时不能进行有意识的控制。4、 初犯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容易留下破绽。(3)作案手段简单。作案工具比较原始。(4)共同犯罪较多。惯犯的行为特征则主要为:(1)犯罪行为的习惯性。(2)犯罪行为计划的周密性。(3)犯罪行为的类似性。包含有模式化和习惯化的特点。(4)犯罪行为的狡诈性,反侦查的行为明显。(5)犯罪行为的连续性。(6)犯罪行为的坚决性。5、 支持疗法,是通过支持有鼓励,解释欲指导,帮助罪犯有效地适用环境,度过心理危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思想混乱、悲观绝望,极度焦虑的罪犯。手段包括:消除顾虑;说服劝慰;启发建议;激励鼓励等手段。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310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314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D)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89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A.杀人B.抢劫C.投毒D.诈骗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B)A.西南内陆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统计研究24.犯罪研究应坚持(61C)A.客观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D.人性化原则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B30)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D.天生犯罪人论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25)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会性D.政治性E.历史性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C)B.内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杀人罪B.盗窃罪C.诈骗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E.成年人犯罪严重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犯罪中预防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全国2008年1月 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78A.犯罪率B.犯罪现象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D)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A.访谈法B.比较法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C)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167)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184C)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21.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2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231)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24.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25.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259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7.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292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范C.打击D.改造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认识犯罪B.打击犯罪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20CDE)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文献法33.34.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35.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138BDE)A.间断性B.连续性C.不规则性D.律动性E.向度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比较分析法37.犯罪后果38.犯罪的起伏律39.人格障碍40.职业型被害人41.因果分析预测法07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D)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B)A.孔德 B.托皮纳尔C.塔尔德 D.加罗法洛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B)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30C)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46D)A.被害人 B.刑罚C.犯罪情境 D.犯罪人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A66)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A)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D)A.立案率 B.破案率C.人犯率 D.犯罪率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C)A.发案数 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 D.恒比数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D)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B)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D)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137C)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138C)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C)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19.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情境20.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21.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增长之间(C)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22.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 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人格障碍的表现23.精神障碍患者易实施(B)A.诈骗犯罪 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24.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A.门德尔松 B.亨得利C.科恩 D.边沁2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 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26.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C.社会解组论 D.社会防卫论27.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是()A.被害的顺应性 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28.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 )A.女性成年人 B.男性成年人C.女性未成年人 D.男性未成年人2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3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 D.重点预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的研究具体包括( )A.对犯罪现象属性的研究B.对犯罪现象反映形式及特征的研究C.对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D.对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及定罪量刑的研究E.对犯罪行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32.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 )A.时代背景的区别 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 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3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34.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 )A.遏制论 B.标签论C.中性化说 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35.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 )A.犯罪形式预测 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 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狭义犯罪学37.比较分析法38.犯罪类型结构39.犯罪的辐射律40.犯罪原因结构41.精神障碍06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学研究的核心是(B)A.犯罪学史研究 B.犯罪原因研究C.犯罪现象研究 D.犯罪对策研究2.犯罪学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的方法称为()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 D.典型调查3.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C.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D.菲利学说的核心4.20世纪中叶以后,在犯罪原因理论研究中( )A.单因论成为主流 B.二元原因论成为主流C.多因论成为主流 D.综合原因论成为主流5.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模拟实验法和( )A.生理实验法 B.心理实验法C.现场实验法 D.追溯实验法6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滚雪球抽样和( )A.配额抽样 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 D.分类抽样7.犯罪现象具有( )A.质的属性 B.量的属性C.质与量的属性 D.价值的属性8.一个国家内的犯罪区域分布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世界各国的犯罪统计均以(C)A.检察院统计为主 B.法院统计为主C.警方统计为主 D.监狱统计为主10.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人员的特点为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和( )A.女性犯罪比重下降 B.农村犯罪人员比重下降C.青年人犯罪比重下降 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11.从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犯罪现象的演变可以看出,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如下规律:起伏律、消长律和( )A.随机律 B.辐射律C.模仿律 D.平衡律12.行为是犯罪现象的( )A.基本表现 B.唯一表现C.个别表现 D.异常表现13.正是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与犯罪事实,才构成了犯罪( )A.现象 B.本质C.对象 D.原因14.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15.犯罪原因系统是指由引起犯罪发生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构成的( )A.有序静态体系 B.有序动态体系C.无序静态体系 D.无序动态体系16.犯罪原因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 )A.辅助作用 B.帮助作用C.次要作用 D.决定作用17.家庭对犯罪的影响表现在对个体( )A.体质发育的影响 B.人格形成的影响C.生理异常的影响 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18.犯罪与微观社会环境( )A.毫不相干 B.紧密相连C.联系不大 D.无直接联系19.个人对自身及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 )A.世界观 B.人生观C.规范意识 D.自我意识20.语言表达差、理解力低、学习困难、不辨方向等是( )A.智力障碍的表现 B.人格障碍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精神正常的表现21.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任何法律或道义责任的被害人是( )A.状态性被害人 B.既然被害人C.典型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22.下列理论中,研究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是()A.社会环境论 B.文化冲突论C.中性化论 D.日常活动论23.平均法是一种简便的(C272)A.指数平滑预测法 B.特尔菲预测法C.时序预测法 D.因果分析预测法24.相关推断法推断预测目标发展趋势是根据( )A.可知性原理 B.可控性原理C.因果性原理 D.矛盾可转化原理25.将犯罪预防分为人防、物防、技防的依据是( )A.犯罪发生和犯罪预防切入的阶段 B.犯罪预防所保护和所针对的对象C.犯罪预防所凭借的力量和媒介 D.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功能26.在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时,应树立的观念有()A.产业化观念 B.专门化观念C.打击性观念 D.分散性观念27.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就是(A)A.零容忍 B.适度容忍C.全容忍 D.严厉打击2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A)A.防范 B.管理C.建设 D.打击29.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化解矛盾的机构是(A)A.人民调解委员会 B.法律援助中心C.社区警务站 D.基层法院30.构建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二个层面旨在(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 D.积极开展微观预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早期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龙勃罗梭 B.菲利C.加罗法洛 D.李斯特E.塞林 32.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 )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 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33.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包括( )A.思辩研究阶段 B.实证研究阶段C.经验研究阶段 D.辩证研究阶段E.形而上学研究阶段34.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法制原则 B.人治原则C.讲究效益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E.分散原则35.下列措施中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加强社会整合 B.技防C.贵重物品标刻 D.被害预防E.进行出监教育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被害率37.犯罪的起伏律38.犯罪动力39.犯罪高峰年龄40.指数平滑法41.犯罪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犯罪学的作用。43.简述人类犯罪现象的发展演变特征。44.简述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的区别及其原因。45.简答犯罪被害人的概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商品经济对犯罪的消极影响。47.试阐述实证派犯罪学思想及其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071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R11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书61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08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47.试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特点。43.简述犯罪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44.简述犯罪方式的特征。45.简述关于犯罪人研究的意义。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述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47.试论述三级犯罪预防论及其预防模式。来转贴于:071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08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43.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44.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47.试论述自考_考试大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答案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二、填空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 、 及 、 几种人。2、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 、 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3、 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 、 、 、 、 几个子系统。4、 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 、 。5、 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 、 、 、 。6、 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 、 。 7、 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 、 、 。8、 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 、 、 。9、 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 、 、 、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  、 、 、几个环节的演化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 、 、 、 、 等特征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 、 、 。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 、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 、 、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 、 、 、 。 三、简述题:1、 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2、 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3、 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4、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5、 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6、 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7、 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8、 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9、 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17、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18、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别19、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四、分析与操作题1、 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2、 试比较和分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3、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具体内容4、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5、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重焦虑、思想混乱、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经心理诊断后,决定对其施加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支持疗法。请拟定出这种方法的使用理念和操作步骤。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个体的犯罪心理和群体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产生于犯罪行为之前,是为犯罪人提供动力支持的主观内在因素。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5、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6、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亚结构。7、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8、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9、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10、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11、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12、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13、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14、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15、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1、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2、潜在 恶变 衰减3、犯罪动力结构 犯罪认识 调节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系统4、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意识。5、生物学原因论 精神病学原因论 欲望-犯罪原因论 社会学习理论原因论 多元性原因论6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7、社会宏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情境因素8、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9、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贪污罪 受贿罪10、盲目性 冲动性 情绪化 残暴性11、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情景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12、犯意表达 犯意交流 犯意的沟通 犯罪决策13、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14、自发性 狂热性 非常规性 短暂性15、自由交谈法 声东击西法 四面出击法。16、生活史调查 行为观察 面谈 犯罪事实判断 心理测量17、情感交流 情感转移 冷处理 启发内省 角色置换三.简述题…………1、(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出发,推论和寻找犯罪行为原因。(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观察犯罪人的行为、表现、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回答,以获取相关心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和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用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2、 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调节结构、犯罪个性特征结构、不良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3、 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4、缺乏犯罪需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5、 情绪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丧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判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6、 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权欲说等几种观点7、 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8、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①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基础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吸收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②模仿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榜样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③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④自我强化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需要满足的愉快体验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成功中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达到深入骨髓的程度。9、(1)认识特征。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复杂的动机斗争特征。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在物欲动力及以权谋私心理的驱动下,犯罪动机变得十分强烈,以至把自尊、恐惧、名誉等压抑下去了。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心理不平衡。(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在教育和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权力不受限制的态度取向。(4)职务优越感。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一种职务优越感,以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高人一等。10、(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青少年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需要的强烈性与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少年的物质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能力又使他们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当挫折和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强时,就特别容易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少年有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自主和独立行为的强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的矛盾,不可化解时,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少年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期待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大学,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较大,理想与现实矛盾非常突出,失望之下容易产生过激犯罪行为,11、(1)认识特征。首先表现为评价事物常常以自己的低级需要和直接经验为标准,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其次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次表现为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2)情感特征。首先,情感丰富、细腻,容易动情感,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其次,情绪波动大。细微的情境变化常常引起巨大的情绪起伏,在情绪不可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犯罪行为。12、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有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集群犯罪等四种类型。13、(1)社会矛盾的聚集和社会心理的躁动。社会矛盾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的普遍不平、不满、失望是引发集群犯罪的直接原因。(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制观念。部分人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是导致行为失控,酿成集群犯罪的心理原因。(3)发泄与求表现。参与集群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在不满形态下,对电影电视中的行为的模仿。(5)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特别容易发生在球场、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地。14、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是:(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15、(1)畏罪,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心理状态。(2)侥幸,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躲避刑罚的心理状态。(3)恐慌,惊恐不安的心理。(4)悲观,犯罪嫌疑人自知惩罚较重,而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5)戒备,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6)抵触,这是犯罪嫌疑人对采取强制措施和讯问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16、(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现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2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3 )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4 )加强暗示、引而不发。不直接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暗示,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犹豫动摇的心理状态。(5 )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17、犯罪心理诊断,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社会化过程、犯罪经历的考察,检查与判断其人格特征、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障碍与缺陷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过程。18、(1)区别:传统的改造手段运用严格的监视,灌输式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强制性的劳动等措施,改造罪犯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习惯,属于执法行为。犯罪心理矫正的手段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管教人员与罪犯的心理相容与沟通,实现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属于矫正与治疗行为。(2)联系:罪犯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手段,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与传统的改造手段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19、现实疗法是以培养犯罪人养成现实、负责和正确的行为方式为目标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再犯罪人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关系;其次,向犯罪人说明,只要他愿意,就能学会新的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最终被社会接纳。再次交给犯罪人再现实条件下满足需要的更好的方法。制定成功适应生活的行动计划。四、分析与操作题1、(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4)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2、故意犯罪心理结构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它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则是缺乏明确的犯罪动机推动,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对情景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两者存在很大差别。3、 少年犯罪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动机体系,除了膨胀的物质需要,不当的性欲求,“哥们儿义气”,嫉妒,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好奇心等。少年犯罪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少年本身具有喜欢模仿,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容易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如不良影视和网络信息引发犯罪动机等。(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随机性强。能偷则偷,能抢则抢,预谋性不强。(3)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强烈,且自控能力弱,犯罪动机容易在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下发生。(4)犯罪动机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由于少年意识水平还不成熟的缘故,许多时候受本能冲动的支配性较大。有时不能进行有意识的控制。4、 初犯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容易留下破绽。(3)作案手段简单。作案工具比较原始。(4)共同犯罪较多。惯犯的行为特征则主要为:(1)犯罪行为的习惯性。(2)犯罪行为计划的周密性。(3)犯罪行为的类似性。包含有模式化和习惯化的特点。(4)犯罪行为的狡诈性,反侦查的行为明显。(5)犯罪行为的连续性。(6)犯罪行为的坚决性。5、 支持疗法,是通过支持有鼓励,解释欲指导,帮助罪犯有效地适用环境,度过心理危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思想混乱、悲观绝望,极度焦虑的罪犯。手段包括:消除顾虑;说服劝慰;启发建议;激励鼓励等手段。

犯罪心理学的简介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笼统地说,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但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至今仍莫衷一是。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狭义和广义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①犯罪心理结构②犯罪心理结构成因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④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⑥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又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目的1.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心理测验法5.案例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7.数量统计分析法犯罪心理学的历史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休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煌 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赛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二、填空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 、 及 、 几种人。2、 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 、 、 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3、 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 、 、 、 、 几个子系统。4、 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 、 。5、 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 、 、 、 。6、 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 、 。 7、 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 、 、 。8、 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 、 、 。9、 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 、 、 、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  、 、 、几个环节的演化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 、 、 、 、 等特征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 、 、 。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 、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 、 、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有 、 、 、 、 。 三、简述题:1、 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2、 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3、 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4、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5、 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6、 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7、 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8、 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9、 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17、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18、犯罪心理矫正的传统监狱改造的区别19、简述犯罪心理治疗中现实疗法的主要方式四、分析与操作题1、 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试分析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2、 试比较和分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的差异3、试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中动机特征的具体内容4、试比较分析初犯与惯犯犯罪行为特征的特征5、一位刚进监狱的罪犯,出现较严重焦虑、思想混乱、极度悲观等拘禁反应。经心理诊断后,决定对其施加心理治疗方法中的支持疗法。请拟定出这种方法的使用理念和操作步骤。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2、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个体的犯罪心理和群体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产生于犯罪行为之前,是为犯罪人提供动力支持的主观内在因素。3、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4、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5、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6、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亚结构。7、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8、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9、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10、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11、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12、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13、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14、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15、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1、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2、潜在 恶变 衰减3、犯罪动力结构 犯罪认识 调节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不良的心理状态结构 潜意识系统4、不成熟的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错误的法律意识。5、生物学原因论 精神病学原因论 欲望-犯罪原因论 社会学习理论原因论 多元性原因论6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7、社会宏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情境因素8、合理化作用 投射作用 认同作用 反向作用9、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贪污罪 受贿罪10、盲目性 冲动性 情绪化 残暴性11、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情景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12、犯意表达 犯意交流 犯意的沟通 犯罪决策13、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 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 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 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 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14、自发性 狂热性 非常规性 短暂性15、自由交谈法 声东击西法 四面出击法。16、生活史调查 行为观察 面谈 犯罪事实判断 心理测量17、情感交流 情感转移 冷处理 启发内省 角色置换三.简述题…………1、(1)归因分析法。从犯罪人的犯罪行动出发,推论和寻找犯罪行为原因。(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意识的观察犯罪人的行为、表现、表情了解犯罪人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问卷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来征询犯罪者的书面回答,以获取相关心态的方法。(4)谈话法,通过与犯罪人及相关人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料。(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主体和案例,进行纵向地追踪了解,以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了解。(6)心理测验法,利用心理量表,如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等,对犯罪人进行测验,以广泛了解犯罪人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2、 犯罪动力结构、犯罪调节结构、犯罪个性特征结构、不良心理状态结构、潜意识等五个子系统的畸变心理因素构成。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3、 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4、缺乏犯罪需要动机作驱力,或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情景之下的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5、 情绪发泄占主导地位,理智感减弱或丧失,缺乏权衡得失的正常判断,缺少预谋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活动。6、 认为犯罪来源于人的欲求本能。通过对个体内在本能欲望与犯罪相关性的分析,形成了侵犯性说、利欲性说、性冲动说、权欲说等几种观点7、 指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是基本的要点。8、犯罪内化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子机制。①不良的认知的择与加工机制,犯罪人在不良心理基础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进行加工整合,吸收环境的消极信息的过程。②模仿学习机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犯罪榜样的言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犯罪行为活动的过程。③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或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④自我强化机制,即犯罪行为实施获得的需要满足的愉快体验带来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过程。犯罪人从犯罪活动的成功中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快慰,进而强化犯罪的动力,并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犯罪心理的内化达到深入骨髓的程度。9、(1)认识特征。多有贪婪的欲求和以权谋私的观念,拜金主义的意识,看重物质利益。(2)复杂的动机斗争特征。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在物欲动力及以权谋私心理的驱动下,犯罪动机变得十分强烈,以至把自尊、恐惧、名誉等压抑下去了。在动机斗争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心理不平衡。(3)职业人格的消极特征。在教育和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权力不受限制的态度取向。(4)职务优越感。贪污受贿的犯罪人多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一种职务优越感,以为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高人一等。10、(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青少年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一些少年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2)个人需要的强烈性与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少年的物质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显著的增加,但少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行为能力又使他们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当挫折和不满在某种不良客观因素刺激下增强时,就特别容易引发犯罪行为。(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少年有了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管束自主和独立行为的强烈要求。但家长对其独立的意向还不能接受,由此造成尖锐的矛盾,不可化解时,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违法行为。(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少年是富于理想的年龄,期待比较高,比如上一个好大学,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较大,理想与现实矛盾非常突出,失望之下容易产生过激犯罪行为,11、(1)认识特征。首先表现为评价事物常常以自己的低级需要和直接经验为标准,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其次表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次表现为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2)情感特征。首先,情感丰富、细腻,容易动情感,容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发性犯罪行为。其次,情绪波动大。细微的情境变化常常引起巨大的情绪起伏,在情绪不可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犯罪行为。12、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类型主要有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集群犯罪等四种类型。13、(1)社会矛盾的聚集和社会心理的躁动。社会矛盾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的普遍不平、不满、失望是引发集群犯罪的直接原因。(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制观念。部分人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是导致行为失控,酿成集群犯罪的心理原因。(3)发泄与求表现。参与集群犯罪的大多数人的犯罪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在不满形态下,对电影电视中的行为的模仿。(5)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特别容易发生在球场、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地。14、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是:(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15、(1)畏罪,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心理状态。(2)侥幸,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躲避刑罚的心理状态。(3)恐慌,惊恐不安的心理。(4)悲观,犯罪嫌疑人自知惩罚较重,而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5)戒备,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6)抵触,这是犯罪嫌疑人对采取强制措施和讯问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16、(1)允许编造谎言和制止撒谎。以期从中发现犯罪人极力回避的问题。(2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在恰当的时候,顺着犯罪嫌疑人的谈话,把谈话引向到实质性问题上。(3 )形成错觉,改变认识。通过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某种信息,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改变不愿供述的认识。(4 )加强暗示、引而不发。不直接出示证据,但给以有力暗示,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犹豫动摇的心理状态。(5 )连续使用证据。针对拒供意识较强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有选择地连续出示一系列强有力的证据,配合强有力的讯问攻势,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丧失拒供信心,形成供述的心理动机,促使其彻底交代。17、犯罪心理诊断,是指通过对犯罪者的社会化过程、犯罪经历的考察,检查与判断其人格特征、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障碍与缺陷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过程。18、(1)区别:传统的改造手段运用严格的监视,灌输式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强制性的劳动等措施,改造罪犯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习惯,属于执法行为。犯罪心理矫正的手段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管教人员与罪犯的心理相容与沟通,实现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属于矫正与治疗行为。(2)联系:罪犯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手段,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与传统的改造手段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19、现实疗法是以培养犯罪人养成现实、负责和正确的行为方式为目标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再犯罪人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关系;其次,向犯罪人说明,只要他愿意,就能学会新的被社会接受的方式,最终被社会接纳。再次交给犯罪人再现实条件下满足需要的更好的方法。制定成功适应生活的行动计划。四、分析与操作题1、(1)有助于把握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2)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3)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4)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2、故意犯罪心理结构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有目的、有预谋的犯罪心理结构。它以犯罪需要为驱力,以消极的性格特征、歪曲的自我意识及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为条件,并在意识推动下形成的由犯罪意向到犯罪动机再到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则是缺乏明确的犯罪动机推动,缺乏自我意识的有效调控,或是对情景应急反应状态下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活动。两者存在很大差别。3、 少年犯罪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动机体系,除了膨胀的物质需要,不当的性欲求,“哥们儿义气”,嫉妒,逞强好胜,自我显示,好奇心等。少年犯罪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少年本身具有喜欢模仿,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容易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如不良影视和网络信息引发犯罪动机等。(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随机性强。能偷则偷,能抢则抢,预谋性不强。(3)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强烈,且自控能力弱,犯罪动机容易在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下发生。(4)犯罪动机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由于少年意识水平还不成熟的缘故,许多时候受本能冲动的支配性较大。有时不能进行有意识的控制。4、 初犯的行为特征主要有:(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容易留下破绽。(3)作案手段简单。作案工具比较原始。(4)共同犯罪较多。惯犯的行为特征则主要为:(1)犯罪行为的习惯性。(2)犯罪行为计划的周密性。(3)犯罪行为的类似性。包含有模式化和习惯化的特点。(4)犯罪行为的狡诈性,反侦查的行为明显。(5)犯罪行为的连续性。(6)犯罪行为的坚决性。5、 支持疗法,是通过支持有鼓励,解释欲指导,帮助罪犯有效地适用环境,度过心理危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思想混乱、悲观绝望,极度焦虑的罪犯。手段包括:消除顾虑;说服劝慰;启发建议;激励鼓励等手段。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310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314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D)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89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A.杀人B.抢劫C.投毒D.诈骗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B)A.西南内陆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统计研究24.犯罪研究应坚持(61C)A.客观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D.人性化原则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B30)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D.天生犯罪人论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25)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会性D.政治性E.历史性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C) B.内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杀人罪B.盗窃罪C.诈骗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E.成年人犯罪严重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犯罪中预防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全国2008年1月 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78A.犯罪率B.犯罪现象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D)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A.访谈法B.比较法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C)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167)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184C)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21.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2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231)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24.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25.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259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7.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292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范C.打击D.改造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认识犯罪B.打击犯罪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20CDE)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文献法33.34.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35.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138BDE)A.间断性B.连续性C.不规则性D.律动性E.向度性

  •   索引序列
  •   罪犯改造心理学自考真题
  •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
  •   罪犯改造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
  •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答案
  •   自考罪犯改造心理学真题试卷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