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题与试卷集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题与试卷集

发布时间: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题与试卷集

发布时间: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题与试卷集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以询问作为研究技术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档案研究法C.现场实验法 D.模拟研究法2.信念属于态度的___________成分。( )A.认知 B.情感C.行为倾向 D.内在3.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___________等人提出的。( )A.华生 B.冯特C.霍夫曼 D.海德4.态度沟通中的“利用感情”是属于( )A.沟通者 B.沟通内容C.沟通对象 D.都不是5.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C.放大 D.缩小6.人们往往会“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别人”这属于( )A.归因偏见 B.自我障碍C.习得无望 D.自我防卫7.向别人讲心理话,坦率地表白自己,称为( )A.自我暴露 B.自我呈现C.自我推销 D.自我包装8.“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属于___________的观点。( )A.本能理论 B.生物理论C.个性理论 D.挫折理论9.班杜拉认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___________而习得。( )A.宣传 B.模仿C.教育 D.强化10.最早研究遵从的人是( )A.谢利夫 B.阿希C.克拉奇非尔德 D.罗斯11.双方下围棋属于___________冲突。( )A.避免——避免 B.接近——避免C.零——总和 D.非零——总和12.动荡阶段是群体形成的(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13.书面沟通是相对于___________而言的。( )A.口头沟通 B.正式沟通C.上行沟通 D.单向沟通14.强调考虑情景因素的领导理论属于___________理论。( )A.特质 B.作风C.应变 D.行为15.个体或群体对地域和物体的独特的使用,称为( )A.领域效应 B.领域占有C.孤独性 D.领域性16.下列符合拥挤的条件的是( )A.高密度 B.失去控制C.低密度+失去控制 D.高密度+失去控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7.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景,包括___________情景。( )A.朋友 B.家庭C.学校 D.工作E.生产18.态度具有___________等特性。( )A.社会性 B.具体性C.协调性 D.稳定性E.倾向性19.下列对侵犯行为有影响的因素是( )A.情绪的激起 B.药物C.酗酒 D.受害者的痛苦E.季节20.关于遵从的理论主要有( )A.行为理论 B.服从理论C.规范理论 D.个性理论E.群体中心理论21.态度的和谐理论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 )A.海德 B.斯金纳C.奥斯古特 D.兰德E.坦南鲍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2.角色23.认同24.晕轮效应25.人际冲突26.社会抑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我国社会心理学有哪些特点?28.简述档案研究的主要优点。29.简述沟通内容对态度改变的影响。30.简述自我知觉中归因偏见的启示。31.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试论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33.试论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A.结构过程 B.个体过程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2.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麦独孤 B.冯特C.弗洛伊德 D.荣格3.“我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对人类行为加以控制”,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的观点。( )A.人本主义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4.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 )A.心理状态 B.人格特质C.行为预测 D.社会变量5.强调个体的行为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特点的是( )A.强调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B.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环境C.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D.强调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7.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 )A.正性偏差 B.晕轮效应C.整体印象 D.第一印象8.“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 )A.自我图式 B.自我概念C.自我觉知 D.自我确认9.以下选项中关于“自我检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故意低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C.为自己预期的失败事先准备理由 D.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10.我们常常认为毛泽东有魄力、有勇气、百折不挠,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 )A.个人图式 B.团体图式C.角色图式 D.自我图式11.根据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进行归因,则李四是( )A.内因 B.刺激物C.行动者 D.环境背景12.以下关于遗传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决定个体人格发展 B.环境提供发展空间C.环境能改变遗传因素 D.遗传和环境互不干扰13.Kelmen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服从——认同——内化 B.认同——服从——内化C.内化——服从——认同 D.服从——内化——认同14.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方面的因素的是( )A.卷入程度 B.吸引力C.可靠性 D.分散注意15.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C.认知 D.心理动力16.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 )A.自陈法 B.行为观察法C.量表法 D.投射技术17.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常常会因为观念和行为很难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而产生( )A.社会性寂寞 B.情绪性寂寞C.生理性寂寞 D.孤独性寂寞18.偏见对他人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性别歧视 B.认知失调C.自我实现的预言 D.促进越轨19.亲密关系属于人际关系中的________阶段。( )A.零接触 B.知晓C.表面接触 D.共同关系20.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面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这种现象指的是( )A.条件作用 B.辐射效应C.曝光效应 D.投射作用21.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A.情感投入 B.保持接触C.自我展露 D.相互依恋22.美国社会学家Homans认为,________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A.社会交换 B.社会合作C.社会竞争 D.经济交换23.以下选项不属于寂寞感的影响因素的是( )A.人格因素 B.社交技巧C.年龄因素 D.孤独感24.“每个人获得的利益与贡献成正比”体现的是社会交换中的( )A.效率原则 B.报酬原则C.平等原则 D.均等原则25.在集体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人们的自我是一种( )A.依赖型自我 B.自主型自我C.表达型自我 D.直接型自我 26.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指的是( )A.从众 B.顺从C.服从 D.众从 27.在实行“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 B.社会懈怠C.去个体化 D.团体偏移28.在增加顺从的技巧中,在最初的要求被他人接受之后,又告诉他人由于自己的要求被低估,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这是( )A.“滚雪球”技巧 B.脚在门槛内技巧C.折扣技巧 D.门前技巧29.团体内的“小集团意识”,也叫做( )A.团体妥协 B.团体冲突C.团体思维 D.团体共振30.以下选项属于文化心理学的价值调查法的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C.评价法 D.民俗分析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与侵犯行为有关的因素包括温度、________等。( )A.归因 B.去个体化行为C.兴奋转移 D.种族E.自我认识32.态度的概念包括认知、________三个心理成分。( )A.情感 B.行为倾向C.人格特质 D.自我印象E.心理比较33.人们之所以相互吸引,主要是因为( )A.生理需要 B.社会学习C.社会比较 D.亲和动机E.为了克服寂寞34.Sternberg认为,爱情的三个成分包括激情、________。( )A.包容 B.迷恋C.亲密 D.承诺E.尊重35.团体的心理功能包括归属感、________等。( )A.目标实现 B.人际吸引C.认同感 D.社会支持E.安全保障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陈述理由并加以改正。36.第一印象一般都是正确的,也是最鲜明、最牢固的。( )37.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38.态度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它并不等于行为。( )39.在一个群体中,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从众的可能性较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40.简述自我表演的策略。41.怎样克服人们的偏见?4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4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我们常常根据“团体图式”认为法国人时尚浪漫,认为我国东北人豪爽耿直。根据以上说明,请回答:(1)什么是团体图式?(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浙江温州人有着什么样的团体图式?45.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克服团体思维。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个体过程的是( )A.归因问题 B.侵犯行为C.助人行为 D.种族偏见2.突出强调内部因素作用的社会心理学流派是(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流派C.人本主义流派 D.结构主义流派3.马斯洛眼中的理想人格类型是( )A.健康人生 B.健全人格C.终极价值 D.自我实现4.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A.联结 B.强化C.模仿 D.聚焦5.根据有限信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称为( )A.主观感觉 B.个人知觉C.个人情绪 D.图式化6.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阿德勒 B.弗洛伊德C.冯特 D.荣格7.以下选项中属于个人知觉中的非语言线索的是( )A.悲伤 B.迷惑C.距离 D.愤怒8.“个体以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是指( )A.自我确认 B.自我表演C.自我图式 D.自我提升9.以下选项中强调本能和遗传差异的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10.社会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分类和( )A.比较 B.图式C.累加 D.概括11.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C.情境 D.态度12.以下关于遗传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决定个人发展 B.环境提供生理基础C.环境能改变遗传因素 D.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13.在态度的心理成分中,起核心与关键作用的成分是( )A.认知 B.情感C.行为倾向 D.外显行为14.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基本上都体现在______的要求之中。(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后现代思想15.认为偏见是团体之间为了争夺稀有资源的结果,这是______理论的观点。( )A.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C.认知 D.心理动力16.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直接测量方法的是( )A.行为观察法 B.投射技术C.生理指标测量 D.反应时测量17.社会心理学家Baumeister指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最广泛的社会动机是( )A.归属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18.以下关于寂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孤独的人最容易感到寂寞 B.富有的人通常比贫穷的人寂寞感强C.老年人最容易感到寂寞 D.寂寞的人通常比较内向、害羞19.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的是( )A.接近性 B.相似性C.能力 D.互补性20.Heider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平衡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 D.越轨理论21.人际吸引中的“匹配假设”指的是( )A.相近性 B.互补性C.相似性 D.熟悉性22.以下选项中关于友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表面朋友的交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越来越少B.与深层朋友的交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越来越多C.女孩子交友常常喜欢一群人一起玩D.情感在男女友谊关系中的作用没有什么差别23.在Sternberg看来,“一见钟情”属于( )A.喜欢式爱情 B.迷恋式爱情C.愚蠢式爱情 D.完美式爱情24.日常生活中的“礼尚往来”指的是社会交换中的( )A.现实性 B.世俗化C.物质性 D.公平性25.在团体决策方法中,背对背的专家评估法叫做(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C.具名群体技术 D.阶梯技术26.在囚犯两难情境中,对双方最好的结果是( )A.合作 B.揭露对方C.协商一致 D.竞争27.在个体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人们的自我是一种( )A.自主型自我 B.依赖型自我C.内隐型自我 D.情境型自我 28.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从众的情境因素的是( )A.自我意识 B.社会地位C.控制愿望 D.团体凝聚力29.为了增加他人的顺从,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人满足该要求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是( )A.脚在门槛内技巧 B.门前技巧C.折扣技巧 D.“滚雪球”技巧30.团体规范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 )A.惰性作用 B.混淆标准C.导致分化 D.抵制变革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是社会层面、______和______。( )A.个人层面 B.人际层面C.家庭层面 D.单位层面E.社区层面32.媒体暴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去抑制、______和______。( )A.归因偏差 B.匿名性C.形成侵犯剧本 D.认知启动E.自我退缩33.影响人们社会交往的动机包括______和______。( )A.社会比较 B.控制他人C.社会学习 D.亲和需求E.亲密需求34.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包括强化原则、______和______。( )A.光环效应 B.社会交换C.联结原则 D.重复原则E.慈悲原则35.根据社会影响理论,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他人的数量、______和______。( )A.性别 B.教育程度C.重要性 D.直接性E.经济收入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36.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7.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38.侵犯行为都是反社会行为。( )39.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40.简述社会心理学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41.简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42.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因素?43.简述亲密关系的含义及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尊。45.什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它有何影响?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奥尔波特 B.麦独孤C.瑟斯顿 D.罗斯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 )A.一般的方法论 B.局部的方法论C.具体的方法 D.思想工作方法3.态度测量的纸笔法也叫( )A.报告法 B.描述法C.记录法 D.量表法4.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 )A.反比 B.正比C.等比 D.无关5.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贝姆 B.凯利C.泰勒 D.罗思6.“匹配假设”属于人际吸引中的( )A.类似性 B.交往频率C.互补性 D.外貌的吸引力7.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 )A.弗洛伊德 B.弗林C.罗特 D.多拉德8.利他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的行为。( )A.期望报答 B.不期望报答C.勇敢 D.相互交换9.非模仿是群体中的常见行为之一,它又称为( )A.独立 B.反模仿C.反遵从 D.非遵从10.想买便宜货,又怕是质量差,属于(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11.群体形成的第四阶段是( )A.依赖阶段 B.动荡阶段C.规范形成阶段 D.操作阶段12.遵从现象有时也称__________现象。( )A.从众 B.模仿C.追随 D.服从13.按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分类,可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14.认为,先否定,再肯定的评价,更使人喜欢,这是人际关系中的__________现象。( )A.回报性 B.类似性C.得失 D.赞同15.个体活动有他人在场,有时会降低绩效,属于__________现象。( )A.社会抑制 B.社会助长C.焦虑 D.应激16.下列人际距离,__________属于个人距离。( )A.20厘米 B.50厘米C.150厘米 D.500厘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7.社会心理学是以__________等母体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心理学 B.社会学C.人类学 D.实验心理学E.社会科学18.构成态度的成分有( )A.评价成分 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E.意向成分19.下列可用于解释侵犯行为的理论有( )A.本能理论 B.生物理论C.修改理论 D.侵犯性诱因理论E.社会学习理论20.影响遵从的因素是( )A.个体的特点 B.群体的特点C.对方的特点 D.性别特点E.任务的特点21.韦纳认为,能力可归之为__________因素。( )A.稳定的 B.内在的C.外在的 D.不稳定的E.不可控的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2.角色期望23.新近效应24.个人内部冲突25.群体的规范26.社会助长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简述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28.简述实验室研究方法的主要局限性。29.简述沟通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30.简述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31.沟通有哪几种分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33.试论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5.社会学的管理功能之一表现在 A.预测性功能 B.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C.社会批评 D.提供模式 6.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 A.实证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C.人文主义方法论 D.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7.问卷的主要类型有 A.结构式和非结构式 B.自填式和代填式 C.典型式和非典型式 D.参与式和非参与式 8.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是

他有一封端口

试卷一一、单项选择1、“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莱格C.米德 D.马斯洛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6、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7、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9、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11、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12、社会保险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1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那种理论的观点。(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14、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 )A.弗克兰 B.丁伯根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1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二、多选题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 )A.哲学基础 B.科学世界观 C.方法论 D.普查法2、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A.正式的 B.正规的 C.非正规的 D.非正式的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 )三种形式。A.乡村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4、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5、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 )A.大型社区 B.巨型社区 C.中型社区 D.微型社区6、阶级的本质是( )A压迫 B.无偿占有 C.斗争 D.剥削7、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A.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8、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A.现实性强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宣传重点9、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形态,即( )A.待业 B.自谋职业 C.寻找工作 D.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10、社会保障的特点有(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1、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3、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1、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2、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力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3、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4、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5、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7、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提出的。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8、我国消灭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A.肉体上消灭 B.财产上全部没收 C.让其自生自灭 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二、多选题1、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A.抽象性设备 B.实用性设备 C.象征性设备 D.稳定性设备2、社会控制的目的实是使人们遵从( )A教育制度 B.正常的上下班制度 C.社会行为规范 D.法律和道德规范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 )A.茹毛饮血关系 B.依赖关系 C.顺应关系 D.掠夺关系4、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A.农村救灾 B.“五保”制度 C.合作医疗 D.扶贫5、( )思想于40-5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盛行。A.社会控制论 B.经济循环论 C.历史唯心论 D.社会均衡论6、未来社会学学派分为(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米勒学派7、集体行为的类型有(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8、人类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1、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2、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3、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4、“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2010社会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1、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3、“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4、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A.复式角色 B.角色从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7、“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说法( )A.“文化类型”说 B.“生物有机体”说 C.历史三阶段 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8、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二、多选题1、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2、根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 )A.群众组织 B.非群众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3、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A.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 B.行政因素干预管理C.重人性 D.轻规则4、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 )A.一家一户单干 B.小聚居大分居 C.大聚居小分居 D.社区式居住5、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A.节奏慢 B.自给性强 C.生活水平高 D.同质性高6、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7、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从农业中分离出来。A.畜牧业 B.工业 C.手工业 D.商业8、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A亨利 B.罗斯 C.库利 D.丁伯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1、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3、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4、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2010社会学试题四一、单项选择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3、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始者是( )A.库利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4、“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5、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二、多选题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监护 C.心理上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2、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它家庭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4、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和谐发展关系 B.能量交换关系 C.科学发展关系 D.用与被用关系5、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1、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2、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3、阶级的本质是剥削。4、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5、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6、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7、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8、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2010社会学试题五一、单项选择1、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3、提出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谁(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4、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二、多选题1、“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谁写下的座右铭( )A.康有为 B.谭嗣同 C.陈独秀 D.孙中山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A.理论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道德社会学3、(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创新4、需要的特点包括( )A.必然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人文性5、集体行为的类型包括(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1、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2、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3、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4、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5、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6、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8、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9、“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10、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1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2010社会学一至五套试题答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1、A 2、D 3、B 4、D 5、B 6、C 7、A 8、C 9、C 10、B 11、A 12、B 13、A 14、B 15、D二、多选题1、A.B.C 2、A. D 3、B.C.D 4、A.B.C.D 5、B.C.D6、D 7、A.B.C.D 8、A.B.C 9、D 10、A.B.C.D三、判断题1、ⅹ2、ⅹ3、√4、√试题二一单项选择1、C 2、D 3、A 4、B 5、A 6、B 7、A 8、D二、多选题1、B.C 2、C 3、B.C.D 4、A.B.C.D 5、D 6、A.B.C 7、A.B.C.D 8、A.B.C.D三、判断题1、ⅹ2、√3、√4、ⅹ试题三一、单项选择1、C 2、B 3、B 4、B 5、B 6、A 7、A 8、D二、多选题1、A.B.C.D 2、C.D 3、A.B.C.D 4、C 5、V.B.D 6、A.B.C.D 7、A.C.D 8、B三、判断题1、ⅹ2、√3、√4、√试题四一、单项选择1、B 2、D 3、D 4、B 5、B 6、D二、多选题1、B 2、A.B.C.D 3、A.B.C.D 4、B 5、B三、判断题1、√2、ⅹ3、√4、ⅹ5、√6、ⅹ7、√8、√9、√试题五一、单项选择1、A 2、A 3、A 4、A 5、C二、多选题1、D 2、A.B.C 3、A.B.C 4、A.B.C 5、A.B.C.D三、判断题1、ⅹ2、√3、√4、√5、√6、√7、√8、√9、ⅹ10、ⅹ11、ⅹ

社会科学基础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生的( ) A.权利和义务 B.责任和使命 C.意义和价值 D.理想和信念 2.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击,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自己,人就会垮下来。这时起着精神支柱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的是( ) A.人们的丰厚财力 B.人们的美好想象 C.人们的理想信念 D.人们的丰富感情 3.人们希望自己能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并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反映的是(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4.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任务,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新阶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建设生态文明 B.发展循环经济 C.促进世界和平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民族精神 B.风俗习惯 C.历史遗产 D.道德观念 6.大学生应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使自己成为新时期( ) A.积极主动的行动者 B.成熟稳健的从政者 C.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D.敢闯敢干的冒险者 7.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政治观 8.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 ( ) A.玩世不恭 B.怨天尤人 C.勇于开拓 D.悲观怯世 9.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 A.个人价值就是社会价值 B.社会价值就是个人价值 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10.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这种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属于 ( ) A.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1.下列格言警句中,反映了“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 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 ) A.社会主义政治观 B.社会主义人生观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实践观 1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及( ) A.敬业奉献 B.遵守纪律 C.尊重他人 D.文明出行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 A.私人生活 B.公共生活 C.公共秩序 D.社会活动 15.“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现代社会生活中( ) A.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B.以德治国的主要内容 C.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D.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6.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强调的是,完善道德自我、锤炼个人品德、追求理想的道德人生,还必须( ) A.知行统一 B.积善成德 C.省察克治 D.陶冶情操 17.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 B.群众路线 C.爱国统一战线 D.人民当家作主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 )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19.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称为 ( ) A.法律思维 B.法律解释 C.法律制定 D.法律适用 20.对一个国家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历史传统 B.风俗习惯 C.执政党的政策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1.法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其中,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属于法的 ( ) A.社会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评价作用 2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若干不同的法律部门构成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 )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商法 D.程序法 23.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 ) A.个人所有制 B.混合所有制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其核心是( ) A.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C.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D.坚持工农联盟的阶级基础 25.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劳动权属于公民宪法权利中的( ) A.政治权利 B.人身自由权 C.特定人的权利 D.社会经济权利 26.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专利权客体的是( ) A.发明 B.发现 C.实用新型 D.外观设计 28.认定犯罪需要结合主客观方面的要件综合判断。下列选项中,任何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对象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9.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时,可适用( ) A.特别程序 B.简易程序 C.督促程序 D.公示催告程序 30.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 A.拘传 B.拘留 C.逮捕 D.监视居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A.思想性与实践性 B.时代性与阶级性 C.多样性与共同性 D.随意性与虚幻性 32.青年时期是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突出的时期。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的有() 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将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结合起来 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3.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 A.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B.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C.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 D.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34.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有 () A.能决定人生的境界 B.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C.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D.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3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奉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有() A.爱岗敬业 B.办事公道 C.服务群众 D.夫妻和睦 3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们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的有() A.学思明理 B.择善而从 C.闭门造车 D.学习榜样 37.下列有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 C.推行以德治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D.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38.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下列属于正式解释的有()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39.民法上根据债的发生原因的不同,将债划分为() A.合同之债 B.侵权行为之债 C.不当得利之债 D.无因管理之债 40.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上诉不加刑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42.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4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44.简述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45.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论述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现实意义。 温馨提示:由于很多试题(主要是主观题),其答案并不是的,甚至是开放的,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该鼓励自考生用多样的思路解题。正是因为如此,在评卷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考生的作答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调整,也正因如此,教育部把国家教育考试靠后的评分标准仍然列为秘密材料。因此教育部不在网上公布答案,请考生谅解。

2013年10月自考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公布,请各位考生详细查看以下试题相关信息,尽请关注!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囱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文化素质 15.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检察机构 B.法院 C.警察机构 D.议院或国会 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银行的贷款利率 D.银行的存款利率 22.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理事会 D.股东大会 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肥沃程度 D.土地的地理位置 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 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共产品生产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贫富差距的拉大 B.革命领袖的出现 C.政治腐败的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A.彻底的批判精神 B.完整的理论体系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严密的逻辑结构 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A.内容和形式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A.永恒性 B.有用性 C.客观性 D.普遍性 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 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8.生产成本的形式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A.生产国际化 B.贸易国际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44.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4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社会科学基础自考真题

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题,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E.多元文化 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广泛性 D.应用性 E.多样性 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 ( ) 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 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6、文化交流包括 ( ) A.文化接触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移植 E.文化融合 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 ) A.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 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 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马克思 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文化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结构 2、制度化控制 3、社会现代化 4、社会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全国2013年1月自考真题:公安学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公安技能学科的是 A.法医学 B.刑事物证检验学 C.警察技击术 D.侦查技术 2.下列观念中,符合马克思主义警察起源观的是 A.人类自从有了群体生活,就有了警察作用 B.警察将永远伴随着人类 C.警察是超阶级的自然现象 D.随着国家的产生,警察才成为必要 3.下列关于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 B.严格执法是公安民警的职责要求 C.热情服务是公安民警的宗旨要求 D.公安民警要着重强调严格执法 4.有关公安工作的工作计划属于 A.公安组织要素 B.公安意识要素 C.公安实物要素 D.公安信息要素 5.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人民警察从宏观上分为 A.三大警种 B.四大警种 C.五大警种 D.六大警种 6.下列不符合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精神的是 A.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B.依法从重从快 C.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 D.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7.收容教育的对象是 A.实施卖*、嫖娼行为,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人 B.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 C.未满14周岁,但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D.不满16周岁而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 8.辞退人民警察的情形之一是 A.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B.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C.连续三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D.连续四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9.公安部颁布“五条禁令”的时间是 A.2001年1月22日 B.2002年1月22日 C.2003年1月22日 D.2004年1月22日 10.公安效益的表现方式具有 A.不平衡性 B.综合性 C.延伸性 D.折射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下列关于公安学基础理论的意义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公安学基础理论为公安学研究和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工具 B.公安学基础理论对公安学研究和公安工作起指导作用 C.公安学基础理论把众多的公安学诸学科联结为有机的科学体系 D.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建立有利于确认公安学的独立学科地位 E.公安学基础理论有助于公安人员树立科学的人民警察观 12.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手段是依据法律和政策对专政对象实行 A.镇压 B.制裁 C.控制 D.改造 E.教育 13.公安工作的机动性,要求在执法的直接行为上表现出行动的 A.快速性 B.准确性 C.长远性 D.牢固性 E.应变性 14.警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卫 A.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 B.重要外宾的安全 C.重要会议的安全 D.人民群众的安全 E.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的安全 15.下列关于公安院校、科研机构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公安院校属于公安建制 B.公安院校的教师纳入人民警察系列 C.公安院校实行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双重领导,以教育行政机关为主的管理体制 D.公安科研机构归地方科研机构领导与管理 E.公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属于人民警察编制 16.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包括 A.缺乏问责制度 B.历长期封建主义刑讯逼供的流毒甚广 C.办案人员仍有主观主义思想 D.领导教育处理不力 E.侦查破案水平低下 17.下列不属于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有 A.搜查 B.拘留 C.行政拘留 D.罚款 E.强制戒毒 18.下列属于公安执法外部监督的有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B.国家行政监察监督 C.国家检察监督 D.审计监督 E.财政监督 19.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要求人民警察服务人民,其要点包括 A.热爱人民 B.忠于祖国 C.甘当公仆 D.爱憎分明 E.除害安良 20.下列属于正确的公安效益观的有 A.公安效益反映公安工作的社会作用 B.公安工作必须讲究追求公安效益 C.追求公安效益就必须加大投入 D.评估公安效益要科学化 E.应利用公安效益检验公安对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公安学总体上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包含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______科学的内容。 22.公安机关的______是公安立法的出发点。 23.人民警察实行______,是其武装性质的突出特征。 24.公安机关的民主职能必须与国家建设高度______的步伐相适应。 25.根据《人民警察法》第19条的规定,对于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民利益的紧急情况,每个人民警察都负有______的职业责任。 26.我国现存的专门公安机关有铁道公安机关、______、民航公安机关、林业公安机关和海关公安机关。 2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以______为指导思想、改造社会的历史性方针。 2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的规定,______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再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从重处罚。 29.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______。 30.县级以上地方公安机关和______建立督察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 31.公安部专门针对派出所内务建设提出了“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______”的基本要求。 32.根据公安部“五条禁令”,人民警察严禁携带______饮酒,违者予以辞退。 33.公安民警认为上级的命令违背法律规定而没有执行,对于造成的后果,应由______承担。 34.广义的公安效益是指对公安成果所作的______。 35.把公安工作在不同时间里取得的公安效益进行前后对比的公安效益评价方法是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公安勤务 37.给出路政策 38.公安行政复议 39.公安办案回避制度 40.公安队伍建设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保持公安机关阶级属性的“四个坚持、四个反对”。 42.简述依靠群众解决警力不足。 43.简述保证公安民警依法执行职务不受非法干扰的方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4.(本题10分)试论发展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方法。 45.(本题12分)试述正确处理公安机关多重领导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真题

分类: 娱乐休闲 >> 收藏 问题描述: 2.简述“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关系。 解析: 韦伯既用“价值中立”与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划清界限,反对否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用“价值关联”反对英、法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科学自身特点的错误倾向,为此,韦伯一方面把“价值中立”视为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原则,另一方面又把“价值关联”作为社会科学的构成性原则,以避免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正确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相伴而生的一对矛盾,两者不可分离,不可单独抽取某一方加以分析批判。韦伯思想中的价值中立并不意味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彻底排斥价值因素,社会活动与现象都要由一定的价值来支配,因而韦伯的价值中立是相对于价值关联而言的。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区别,社会科学的理解恰恰必然包括在特定的价值之中,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念去解释社会现象。如,社会科学家们在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行为时,都必须探讨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而为了理解这种价值就必须探讨行为者在什么观念驱使下做出行动,这就是“价值关联”。正如韦伯所说:“当然,经验科学的问题应该‘不加评价地’加以解决,它们不是评价的问题。但是,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是根据被讨论的现象的价值关联而选择出来的。”(注: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页,1992年版。)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理性活动,又必须排除研究者个人情感好恶,又要避免以自己的价值、好恶去解释客观对象。实事求是作出事实判断,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又必须坚持价值中立。“的确,在我们的科学中,个人的价值判断会对尚未被明确承认的科学观点发生影响,这些价值判断引起了长期的混乱甚至在决定事实之间简单的偶然联系的时候,它们也会根据后果增大还是减少实现某些个人理想的机会,即获得某物之可能性,而对科学论点作出各式各样的解释。”(注: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页,1992年版。)可见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在韦伯社会方法论中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构成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特色。同时,韦伯的“价值中立”概念的提出除了与“价值关联”相联系而外,还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相联系。即“价值中立”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应当遵循客观事实,而撇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立场,回避自己的价值。而普通公民则在社会活动中必须有自己的价值观。当然,韦伯的“价值关联”与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的原则是有区别的。李凯尔特的“价值关联”是一种先验的超时空的原则。而韦伯却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随主观臆念去选择相关价值,而是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原则作为价值关联的前提,因此,韦伯的“价值关联”是客观现实的。总之,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韦伯的“价值中立”又是一个规范性概念。相对于特定的人与场合来讲,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因此,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并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行为准则。而只是科学家进行学术研究时的一条规范。如果做到按科学家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就意味着做到了价值中立。另一方面如果能够联系行动者的客观现实的整体价值来研究事物,就做了价值关联。因此,我们应辨证地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的思想,避免把“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对立起来而造成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也避免国内一些主张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价值关联原则而批判价值中立思想,或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而批判价值关联思想等较为偏颇的观点,两者都不能单独成立。同时,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这对范畴。韦伯这对范畴有其合理内容,它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认识社会现象之间具体因果联系的客观法则,对于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科学面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回答社会科学的研究何以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在这方面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两者的对立所构成的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又陷入到更大的困境之中。两者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都形成了彼此对立的命题。如何解决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这种“二元对立”,这就关系到能否正确解决社会科学上述困难,能否建立一种真正的社会科学基础。关于这方面有些学者已做出深刻研究,主张用层次论代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二元对立”,认为由于社会领域是多质性和多层次性,以它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应该是综合的,当然这种综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两者交融基础上的“创造”,即不妨参照韦伯有关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韦伯的有关思想对我们建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启发。

《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一、什么是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是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为考生准备的,由真实的自考本科考试题库组成的一个真实的试题库。它是一个集合了多种真实自考本科考试题目的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历史、社会科学、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理工科学和综合知识等多门学科的题库。二、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的作用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自考本科考试,提高考试成绩。首先,它可以帮助考生掌握考试的全部内容,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备考。其次,它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考试形式,掌握考试的规律,准备好考试。最后,它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考试,以便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三、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的优势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的优势在于它的题库经过精心挑选,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涵盖了多种学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题进行练习,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此外,题库中的题目都是真实的自考本科考试题目,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从而更好地备考考试。四、如何使用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试题进行练习,掌握考试知识。此外,考生还可以利用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中的题目进行练习,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以便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五、总结广东自考本科真题题库是一个由真实的自考本科考试题库组成的一个真实的试题库,它可以帮助考生掌握考试的全部内容,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备考。此外,它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考试形式,掌握考试的规律,准备好考试,以及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考试,以便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基础题

上劳动路去看看吧 那儿有很多自考书店的

的确不好找,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大同小异。给你份《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德国汉堡制创于 ( )A.1788年 B.1852年 C.1869年 D.1884年2.1884年在英国伦敦创设的汤恩比馆是_________的开始。 ( )A.慈善组织会社 B.睦邻组织运动C.爱尔伯福制 D.社会保障制度3.1982年世界老龄大会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_________当作老龄社会的标准。( )A.5% B.7% C.8% D.10%4.以下对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描述错误的是 ( )A.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比社会工作广B.社会学的任务解释社会,社会工作的任务解决社会问题C.社会工作的知识领域超越社会学的学科范围D.社会工作的产生早于社会学5.团体发展的四阶段模型是由_________提出。 ( )A.西伦与迪克曼 B.加兰C.克洛德尼 D.特雷克6.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要贯彻案主的_________原则。 ( )A.自决 B.服从 C.主动 D.被动7.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C.社会个案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8.下列陈述与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不一致的是 ( )A.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B.是一对一的工作方法C.协助案主完善人格和自我 D.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9.社会工作的_________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承认每一个工作对象都有潜在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能力。 ( )A.特征 B.职能C.价值前提 D.使命10.下列_________不属于托马斯关于行为修正派的三大基本类别的内容。 ( )A.社会行动 B.反应制约C.社会学习 D.操作制约11.社会个案工作的功能派以_________为理论基础。 ( )A.行为科学 B.激励理论C.学习理论 D.自我心理学12.以下不属于社会团体工作原则的是 ( )A.人的社会需要原则 B.引导团体互动原则C.社会工作者决断原则 D.运用社会资源原则13.以下不属于社区工作价值取向的是 ( )A.以社区居民需要为前提 B.以社区的共同发展为依归C.提倡协同合作 D.注重少数人的决策14.“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_________提出。 ( )A.F·法林顿 B.卡尔·马克思C.F·滕尼斯 D.马克斯·韦伯15.以下对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团体工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团体B.由社会团体工作者参与并指导团体的活动C.以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作为个人发展与治疗的基础D.社会团体工作不是普适于一切团体的方法16.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理解正确的是 ( )A.心理上及行为上有些失常的学生B.心理上及行为上有些失常,并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C.生理或心理上有残障的学生D.生理或心理上有残障并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17.在社区社会工作的地方发展模型中,案主的角色被看成是 ( )A.服务的消费者 B.未开发潜能的公民C.现有体系的牺牲者 D.社会行动的得利者18.下列对会谈的特点陈述错误的是 ( )A.有确定的目的 B.提问和应对经过详细计划C.工作者与案主的角色明确 D.应避免不愉快的感受19.不属于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的是 ( )A.实验设计法 B.评估研究方法C.个案研究法 D.规范研究法20.以下对社会工作集体督导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对一的督导 B.一对多的督导C.没有固定的督导 D.受督导者须是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21.下列对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A.社会工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B.社会保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C.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应密切配合 D.社会保障要通过社会工作来实现22.目前有四种社会保障模式,其中贯彻“选择性”原则的是 ( )A.传统型 B.福利型C.储蓄型 D.国家型23.下列不属于农村人口问题主要特征的是 ( )A.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低下 B.人口增长过快总数过多C.部分男性大龄青年婚配困难 D.大量过剩的劳动人口24.我国农村社会工作重点之一是 ( )A.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B.农村社会保障工作C.解决部分男性大龄青年婚配困难 D.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25.社区服务区别于其他服务最大的特点是 ( )A.社区服务不能营利 B.社区服务的公益性C.社区服务项目繁杂 D.社区服务主要由个体工商户提供26.不属于城市社区服务三级管理的机构是 ( )A.市(区)政府 B.街道办事处C.居民委员会 D.社区物业公司27.医疗社会工作不包括 ( )A.医院照顾工作 B.社区照顾工作C.疾病预防工作 D.家庭人员的陪护28.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形式——家庭恳谈属于 ( )A.社会团体工作 B.社会个案工作C.社区社会工作 D.社会工作咨询2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第三层次的需要指的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社会交往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30.以下不属于社区处置形式的是 ( )A.中途家庭 B.寄养家庭C.观护制度 D.管教所监禁31.2003年,_________民政局率先与市人事局合作,制定了社会工作职业标准,并于该年11月组织了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 ( )A.上海市 B.北京市C.杭州市 D.广州市32.西方国家早期的慈善事业主要是由_________推动的。 ( )A.富人 B.穷人C.政府 D.教会33.社会工作从_________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与其他的职业相区别。 ( )A.助人 B.人与环境互动C.慈善活动 D.预防34.从商业角度来看,社会工作是_________的一种职业。 ( )A.利润丰厚 B.低利润C.高风险 D.非赢利性35.1935年,制定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从而使美国社会保障有了永久性的立法与制度。 ( )A.社会保障法案 B.国民保障法案C.国民保险法案 D.失业保险法案36._________年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后易名为“伦敦慈善组织会社”。 ( )A.1788 B.1852C.1869 D.188437.从我国的济贫制度来看,影响最为久远的是汉宣帝所设置的 ( )A.常平仓 B.义仓C.积谷仓 D.社仓38.我国在_________年“院系调整”取消了社会学系和社会福利行政系。 ( )A.1952 B.1953C.1979 D.198039.我国乡村建设运动比较著名的有_________等在南京乡村师范学校,主张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社区。 ( )A.晏阳初 B.陶行知C.梁漱溟 D.李景汉4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41.希望自己有名誉或威望,受人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这是人的 ( )A.美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 D.求知的需要42.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美誉的人是: ( )A.贝弗里奇 B.里士满C.英国首相艾德 D.美国总统罗斯福43._________行为修正理论不仅为社会工作者和其他职业服务人员广泛采纳,而且还发展出一套后来被称为“行为疗法”的干预方法。 (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C.戈夫曼 D.韦伯44._________使社会工作者懂得文化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 ( )A.米德 B.戈夫曼C.斯金纳 D.弗洛伊德45.目前,大体上有四种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采取的模式是_________的。 ( )A.传统型 B.福利型C.储蓄型 D.国家型46.社会工作专业的正式起点是: ( )A.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B.1898年美国的慈善学院的创立C.1917年里士满出版了《社会诊断》 D.1869年的慈善组织协会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也会有自身的问题B.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也会有自身的心理需要C.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也会把自己的个人偏见流露于个案工作过程中D.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道德败坏48.在团体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一个_________角色。 ( )A.旁观者 B.倾听者C.媒介者 D.帮助者49.把团体理解为有其内在演化逻辑的生命有机体的观点,是属于 ( )A.社会目标模型 B.发展模型C.交互模型 D.治疗模型50.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_把“社区”一词首先用于社会学。 ( )A.华生 B.滕尼斯C.戈夫曼 D.韦伯51._________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石。 ( )A.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B.1788年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C.1869年英、美盛行的慈善组织会社D.1884年的英美流行的睦邻组织运动52._________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 )A.个案工作 B.团体工作C.社区工作 D.社会行政工作53.社会工作研究的首要功能是: ( )A.发展和完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B.促进社会工作的有效实施C.改进社会工作的各项技术D.推动社会工作者沟通理论和操作的两个层面54.对于正在接受社会工作教育的实习生而言,社会工作督导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A.行政功能 B.支持功能C.教育功能 D.双边交流功能5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在_________(国家)诞生。 ( )A.德国 B.法国C.英国 D.美国56.我国犯罪矫治工作的核心是 ( )A.教育矫治 B.惩罚矫治C.改造矫治 D.监内监外统一矫治57.下列关于社区组织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农业社会的乡村社区B.主要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习惯C.解决农村人民的贫困、无知等问题D.是一种在动乱的或者已经发生剧变的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工作方法58.“矫治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是 ( )A.罪犯 B.行为偏差者C.罪犯和行为偏差者 D.问题青少年59.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 ( )A.医学康复 B.精神康复C.社会生活康复 D.职业康复60.我国未来的养老模式是: ( )A.机构养老为主 B.社会化养老为主C.家庭养老为主 D.结合社区照顾的、家庭与社会相结合61.下面哪一点体现了社会工作的预防职能 ( )A.协调邻里矛盾 B.解决家庭冲突C.人际疏导 D.婚前咨询62.以下哪一项属于社会个案工作 ( )A.环保宣传 B.小学生夏令营C.宿舍人际调整 D.夫妻矛盾的咨询与调整63.睦邻组织运动的发起人是当时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和 ( )A.心理学者 B.慈善家C.社会工作者 D.牧师6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工作的间接工作方法 (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C.社会工作督导 D.社会工作咨询65.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之一是由社会工作者参与并( )团体的活动。A.协调 B.指导C.决定 D.实施66.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B.社会工作是一门职业C.社会工作是一种文化传统 D.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6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当代主要的社会问题 ( )A.人口过剩问题 B.家庭暴力C.就业问题 D.青少年犯罪问题6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 )A.个别化原则 B.承认原则C.评判原则 D.接纳原则6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团体工作的原则 ( )A.人的社会需要原则 B.引导团体互动原则C.社会工作者决断原则 D.运用社会资源原则70.社会工作是一种以( )为宗旨的专门职业。A.发展社会 B.治疗社会病态C.助人 D.扩大福利71.美国最有名的社区服务中心“霍尔馆”创立于 ( )A.1601年 B.1788年C.1889年 D.1935年72.心理学家( )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社会工作影响很大。A.弗洛伊德 B.华生C.马斯洛 D.戈夫曼73.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是 ( )A.社区居民 B.社区环境C.整个社区 D.家庭74.在社会个案工作中,案主有时会把社会工作者当成自己过去生活中的某个人看待,从而把相应的情感投射到这个人身上,这种现象称作 ( )A.共鸣 B.投射C.转移作用 D.情感互动75.社会团体工作的服务对象是 ( )A.各种团体 B.各种组织C.各种适用性团体 D.家庭76.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理解正确的是 ( )A.心理上及行为上有些失常的学生B.心理上及行为上有些失常,并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C.生理或心理上有残障的学生D.生理或心理上有残障并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77.下列哪项对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理解是错误的 ( )A.所有学生家长 B.社区领导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C.学校的行政主管和教学、教导人员 D.有残缺和残障的学生78.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 ( )A.医学康复 B.精神康复C.社会生活康复 D.职业康复79.家庭社会工作中对婚姻咨询三大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婚前咨询 B.婚姻咨询C.离婚咨询 D.家庭咨询80.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美誉的是 ( )A.贝弗里奇 B.里士满C.英国首相艾德 D.美国总统罗斯福81.不属于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的是 ( )A.实验设计法 B.评估研究方法C.个案研究法 D.团体研究法82.社会工作督导的最终目的是 ( )A.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服务品质 B.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意识和信念C.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和技术 D.通过互动、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困境83.社会行政工作中的督导者与受督导者的关系是 ( )A.义务性或强制性的 B.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C.具有幕僚的性质 D.对行动的后果不需要共同承担责任84.社会工作咨询中的受咨询者一般是 ( )A.有问题的案主 B.所有的人C.普通民众 D.专业人员85.目前大体上有四种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美、日等国采取模式的是 ( )A.传统型 B.福利型C.储蓄型 D.国家型86.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实际的养老模式是 ( )A.机构养老的系统 B.社会化养老的系统C.家庭为主的养老系统 D.社会为主的养老系统87.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是以 ( )A.保护处于困难条件下的儿童及儿童权益为主B.以推进一般儿童的发展为主C.以消除产生儿童问题的根源为主D.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为主88.下列哪项不属于医疗社会工作内容的范围 ( )A.医院照顾工作 B.社区照顾工作C.疾病治疗工作 D.疾病预防工作89.我国犯罪矫治工作的核心是 ( )A.教育矫治 B.惩罚矫治C.改造矫治 D.监内监外统一的矫治90.在矫治社会工作中,社区处置中( )既是协助法院执行刑事司法的特殊服务,又是法院进行审理前的调查和审理后的社区生活辅导。A.寄养家庭 B.观护制度C.监外就业 D.假释91.社会工作从( )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与其他的职业相区别。A.助人 B.人与环境互动C.慈善活动 D.预防92.体现预防的职能,其典型案例是 ( )A.心理疏导 B.协调邻里关系C.婚前咨询 D.防止青少年犯罪93.人类早期的( )是社会工作赖以诞生的思想渊源。A.社会服务思想 B.社会福利思想C.社会保障思想 D.扶贫救助思想94.伊利莎白济贫法产生于( )年。A.1601 B.1788C.1852 D.186995.睦邻组织运动始于1884年英国创设的 ( )A.慈善组织会社 B.汤恩比馆C.霍尔馆 D.慈善学馆96.1917年里士满出版了著名的( )一书。A.《社会援助法》 B.《失业权益法》C.《社会诊断》 D.《莱恩报告》97.中国的济贫制度,影响最为久远的是 ( )A.九惠之教 B.常平仓C.社仓 D.乡约98.与社会工作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C.人类学 D.政治学99.社会个案工作的本质是 ( )A.协调矛盾 B.解决问题C.助人自助 D.消除危机100.弗洛伊德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主要在于( )层面。A.社会个案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C.社区社会工作 D.社会行政工作答案1.A 2.A 3.D 4.D 5.D 6.A 7.A 8.D 9.C 10.A 11.D 12.C 13.D 14.C 15.B 16.B 17.B 18.B 19.B 20.D21.A 22.C 23.C 24.B 25.B 26.D 27.D 28.B 29.C 30.D31.A 32.D 33.B 34.D 35.C 36.C 37.A 38.A 39.B 40.D 41C 42.A 43.B 44.D 45.B 46.C 47.D 48.C 49.B 50.B 51.D 52.D 53.B 54.C 55.A 56.A 57.A 58.B 59.C 60.D 61.D 62.D 63.D 64.B 65.A66.C 67.B 68.C 69.C 70.C 71.C 72.C 73.C 74.B 75.C 76.B 77.B 78.C 79.C 80.A 81.B 82.A 83.A 84.A 85.A 86.C 87.D 88.C 89.A 90.B 91.B 92.C 93.D 94.A 95.B 96.C 97.B 98.B 99.C 100.A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 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11.过度城市化(超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 1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13.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4.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15.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导领域内知道人们的规则体系,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16.设备系统:制度的实行和表现,最后还要依赖于一套有形的工具,一套物质设备。设备系统包括实用的设备和象征性的设备。 17.越轨行为:是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18.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19.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20.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21.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是指经济上、物质上和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 22.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社区组织的核心是把社区中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姐姐社区的问题。 23.生活方式:所谓身国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24.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一种积聚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简答及论述 1. 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社会群体的结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自己的创造,其他动物社会群体的结合是生物现象,是本能行为。(3)人类社会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标,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2)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 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语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4.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社会化的内容 基本社会化:传授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提供角色人选 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 5.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和。(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和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也称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社会关系。初级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在库利看来,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居。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满足;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一, 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其目标比初级社会群体目标更加固定。 第二, 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担负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目的就简单明了。 第三, 社会组织成员间不那么亲密。由于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对事不对人,因而起成员之间的关系少带感情。 第四, 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关系,年个万亿毫 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第五, 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9. 社区的要素: (1)有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区域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文化;(5)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10.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从人类的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化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1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是社会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提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1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2)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的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致自己的目标。(3)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组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目标和任务的载体,是该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规则的实践者。组织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是依照行为规则系统实现目标的有组织的人们的行为系统。它包括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组织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4)设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它既包括实用的设备,如从事工业生产的厂房、工具和资金,也包括象征性和设备,即有助于人们顺利活动的符号,如校徽、商标等,它们是该制度的代表性符号。社会制度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现实的功能系统。在这四个要素中,概念系统、规则系统是社会制度的“灵魂”,组织系统、设备系统是其“驱体”。 14.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 第一, 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第二, 二者被只车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第三, 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15.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1)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16.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具体措施 (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3)我国解决就业问题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17.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8.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阻滞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19.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标都是帮助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因失业、贫困、疾病、生理缺陷而陷入困难者。但又有差异:(1)社会保障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保障人民生活的一套制度,是关于何种社会成员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享受保障的一套规定;而社会工作是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的范围比社会保障稍宽一些,比如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活动就是在社会保障之外的,但它属于社会工作。(3)社会保障的目标则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全,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则更多着眼于受助者困难的解决及其内在发展。 20.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后者不发达。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境地。 21.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划分的意义 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类型也多种多样。按照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研究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垂直流动,可以解决我过目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建设成为一支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研究水平流动,可以解决我过用人不合理的现象,加强人才交流,既可以解决用人不合理现象,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影而出,等等。 填空题 1. 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2. 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3. 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4.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5. 孔德在提出这一名词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科学 6.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7.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肆言》 8.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9.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0.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12. 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科教科书分析的逻辑起点 13. 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14. 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15.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精神和规范三类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7. 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8. 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19. 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0. 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而不是需要的更替 21.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2.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群体游戏阶段 23. 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4. 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5. 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26.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27. 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28. 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29. 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30.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作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31. 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32.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3. 集体行为的特征是非组织性,突发性和反常性 34. 集体行为的类型是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社会运动 35. 集体行为的成因是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社会控制力 36. 人的社会化进程,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7.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8. 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9. 巴莆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0. 巴莆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41.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42. 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43. 社会群体的形成愿意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 44. 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45. 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46. 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47. 初级社会群体保持较小的规模 48. 初级社会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49.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50.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51. 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52. 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军事组织 53. 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54. 社会组织构成的要素有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的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质设备 55.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是能量交换关系 56. 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决策模式,一种是米住决策模式,其决定性的因素是环境的需求,组织的资源,组织能力,上级指令 57. 就其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58. 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 59. 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60. 家长制是手工业作坊饿管理方式,是与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社会组织状况有关 61. 古典管理理论的空同特点是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认为为中心,从而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 62. 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63. 管理雪茄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64. 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 65. 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66. 社区一次由的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先使用 67.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68. 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69.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70.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强 71.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72. 传统农村社区的特征有农业是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产业,家庭是基本生活单位和组织形式,血缘关系是主要纽带,乡土观念浓重,生活水平低,土地占有是划分农村阶级与阶层的标准 73.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74. 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 75. 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发展不平衡 76. 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77.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 78.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79.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80. 结实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81. 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82.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83. 我国目?/ca>

  •   索引序列
  •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题与试卷集
  •   社会科学基础自考试题
  •   社会科学基础自考真题
  •   自考社会科学基础真题
  •   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基础题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