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版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版

发布时间: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版

发布时间: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版

1881年9月25日

出生

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1906年

与朱安的婚姻经历

1906年朱安与鲁迅完婚。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

1911年

撰写个人第一篇小说《怀旧》

1911年,撰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担任《新青年》编委

1918年1月,参加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1918年5月

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23年8月

出版作品《呐喊》

1923年8月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关系分为几组,具体如下:

第一组:夫妻或爱恋关系

1、祥子和虎妞——夫妻关系

2、祥子和小福子——爱恋关系

第二组:主雇或同行关系

1、刘四爷和祥子;曹先生、曹太太和祥子——主雇关系

2、祥子和二强子、老马——同行关系

第三组:家庭内关系

1、刘四爷和虎妞;小福子和二强子——父女关系

2、曹先生、曹太太和高妈——主仆关系

第四组:其他关系

1、师生关系——曹先生、曹太太和阮明

2、间接关系:祥子和高妈、孙侦探、陈二奶、阮明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征

《骆驼祥子》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

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百草园 玩耍.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三 件重大的事.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活无常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 新学堂 与 旧学堂 的区别.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藤野先生 的照片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范爱农 .26、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1《朝花夕拾》原名《___《旧事重提》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 件事.2.《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___2.对阿长的怀恋10、朝花夕拾的题材是 回忆性散文集.15、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16、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 .17、朝花夕拾的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18、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19、朝花夕拾的思想: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1、《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答:《琐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2、《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后记》中还包括李娥投炉、曹娥投江觅父尸、尝粪心忧)3、《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出自《北史?杜孤信传》)、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答、《八戒招赘》、《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就很棒,在mindmaster思维导图社区里都有,我就做一个勤快的搬运工好了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生

中国诗歌发展史,从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诗经》到战国后期的《楚辞》,从汉朝的乐府诗到魏晋的山水田园诗,从唐诗的群星璀璨到宋元明清的衰落……想要了解更多,快来看视频吧!

仅供参考。

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的方法 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尴尬的当属语文了。

说起来,语数外都是主科,通常人们还把语文放在最前面。可是实际上,三大主科中最不受重视的便是语文。

看看现在社会上的补习班吧:选择补数学外语的一大把,而选择补习语文的则寥寥无几。即便和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综合科目比起来,语文都不占什么优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的语文成绩都好得不得了,不需要补习。而是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成绩的高低与补习与否没有太大关系。

即便勉强补习了,成绩也未必有多大变化。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些观点之中的合理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宽泛、考查方式灵活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导致语文的教材与考试之间关联的松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语文成绩的不确定性。

对于最顶尖的学生来说,数学保证次次接近满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语文就不好把话说得那么满了。

仅仅一个见仁见智的作文就足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满分的几率。因此,有些人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语文:认真学习的学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

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反倒有可能在语文成绩榜上名列前茅。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上述说法是普遍存在于家长和学生中的对语文的一种误解。语文的考查范围尽管十分宽泛,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考查范围。

其知识点虽然松散,却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将语文考试中最具确定性的考查内容牢牢掌握好,并尽可能降低其他考查内容的不确定性。

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总结做题技巧,然后拿高分。语文考查内容确定性较强的部分 首先是古诗文的背诵。

传统的古诗文背诵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多读几遍,熟了就可以背了,背得多了就记住了。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效率太低。

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古诗文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我们想记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怎么办呢?可能你已经发现了,这首诗使用到的所有词汇都是名词,而且它们都是可以顺利转化成图像的。

你能想到怎么画枯藤吗?小桥和流水呢?用思维导图把它们画出来应该不是很难吧?总的来说,用思维导图记忆古诗文的要领就是:找出这些诗文中最核心的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转化成图形。尽量把这些古文当成故事,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画出来,然后对照着这些导图故事去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忘却。

接下来就是字词了。这些知识点都比较零碎,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

我们可以把字词分成现代文字词和文言文字词。其中,文言文中的字词数量有限,用法也是比较有规律可循的。

而凡是可以归类或者呈现出规律性的知识点,都是思维导图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或者作用的不同对这些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

至于现代文中的字词,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不过需要多花一些力气就是了。最后是语法。

语法也可以分为现代文语法和文言文语法两部分。和英语一样,语法部分是最适合用思维导图去归纳和整理的部分。

一旦把整个语法都画成思维导图,你便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 *** 了。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语文中比较不确定的部分。

和所有的语言学科一样,语文的学习也需要语感。培养汉语语感的方法和培养英语语感的方式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这四个字可谓是语文学习的四字真言。所有遵循这四个字去做的人,语文成绩不可能很低。

很多后现代著名作家理科学得都不怎么样,但是语文成绩却非常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巨大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对于这些热爱文学,并打算以文学作为职业的人来说,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上是必需的。但是,对于无意于在文学领域获得专业发展的同学来说,这么做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我们必须要寻找一条捷径,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最多的读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写作最多的文章。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条捷径。

通过画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有了导图作为引领框架的基础上再去阅读,效率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精读,还可以对某些部分略读,个别地方甚至还可以越过不读。这些都取决于对文章和书本的整体把握。

而完成这项任务,没有比思维导图更胜任的了。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都是必考的题型,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

很多同学都是像看小说一样把试题中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结果看过了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出要领。我们完全可以先用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些试题画一张小型思维导图,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部分的关联上对这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

这种印象恰恰是最常考查的重点。之后再按照试题的要求仔细阅读相对应的段落。

这样做题看似比常规做题多出一个环节——画导图,但实际上却节约了不少时间,因为在以导图为引领地图的前提下,你无需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会少很多。更重要的是,有思维导图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你做题的命中率。

以上是对语文基本功中“多读”。

送上三角函数以及平面向量的思维导图

必修4知识点总结如下:

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

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1、用"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

比如文言文字词整理、文体特征分析、描写手法梳理等等。通过知识系统梳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不再是模模糊糊,模棱两可。

2、用"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分析文章或语段。 先从小语段开始训练分析型思维导图,让学生先画小分支,逐渐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分析,课文大多可以让学生绘图进行自学,对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进行分析,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会有明显提高。

3、用"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快速构思作文。 以前的作文课特别忽视写作思维的训练,学生写作文经常思路打不开,作文的逻辑性差,多是生拼硬凑。

刘教授在培训中做了一个用学科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例子,教师们很受启发,回校后在作文课上开始尝试着应用——给学生一个主题,进行结构化发散思考,逐渐打开思路进行构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基本上出一个题目,学生可以在10分钟内构思出一篇作文,写作思路就清晰了。

1.把思维导图应用在各科目的学习中.如果您是初三或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可以用思维导图一天整理一本文史类科目的书本知识,实际上您已经通过自习的方式复习了一次课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科目的复习也可以先画思维导图,把课本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思维导图上,然后不断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复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如果您不是毕业班的同学,每天都上新的课程,学新的知识,那么您可以用思维导图学习每一篇新课文,每次上课可以不再大量的做直线记录式的笔记,而是把笔记变成思维导图.每一节课您都会得到一张较简单的学习地图.而每学一章或一个部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做一次较大范围的知识整理.这对于我们快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记忆有非常大的帮助.请大家务必“学以致用. 2.用思维导图分析整理英语课文,通过它复述英语课文.这一应用在我们过去的培训中效果显著.很多读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面对500个英文单词组成的英语课文,背诵得非常困难和痛苦,而通过思维导图整理过英语课文后,结合我们的超级全脑快速记忆技巧,这些原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背出来的英语文章,我们的学生可以在45分钟内背一篇.我为这些高中同学分析过,一个学期要学的英语文章是18篇左右,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结合我们的记忆技巧,平均一个小时背一篇文章,那么18个小时我们就能把整个学期的英语课文记住了,然后我们不断通过科学复习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那么我们学英语就不再痛苦和恐惧了. 3.用思维导图阅读和整理课外读物.除了看报纸,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把课外读物的知识整理出来,以便留下深刻印象,丰富我们的学识.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学生要求要读的课外读物多达上百本,其中包括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丰富人生阅历,认识大千世界,认识我们的社会,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很多爱好学习和阅读的同学,往往在看完课外读物后只“留下”很少知识在头脑里,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记住这些课外读物的重点知识,让我们轻松复习这些课外读物,我们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知识,比如说用在作文、学习讨论、思想交流等.。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必背

我的经验是,每天看一百页,晚上把枝干、有用的常识整理出来,这样四天就过两遍,如果来不及,可以分5天,然后最后一天对着整理的通背一遍,再检查一遍,一个星期速成,包过,我以前一直这样,不过一定要效率高,耐得住性,你就催眠自己这是很好看的小说好了。 背着个东西要理解性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只要意思对,用自己的话说也成,当然看你的表达能力了。常识是不能有错的,所以要理清思路。 其实每一段第一句是中心,后面的是解说,重不重要你自己看了办,也可以对照考试大纲,一个一个问题整理,很有帮助。 如果是第一次考是费劲劲些,以后就好了,如果有文学专业的朋友,可以借下笔记。 作品选很好考,把名字题材什么的对上,然后直到大概的深意,揭示的内容,文学史位置,就很好得分了,它考你一个评论,运用常识的能力。文学史就比较杂,但按时期分好(一般3个时期-正好30年,如果你们不考当代文学的话),每一派别,再按每一文种分,就方便多了,知道每一时期特征,再记住例外,然后往上套。

现代文学史规划卡是一种文学史知识的学习工具,背诵它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建议您从整体把握现代文学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作品,逐一记忆每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等关键信息。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记忆规划卡时,可以采用反复朗读、画图、模拟考试等多种方式,巩固记忆。最重要的是,要把背诵当做一种习惯,每天坚持一点,积累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81年9月25日

出生

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1906年

与朱安的婚姻经历

1906年朱安与鲁迅完婚。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鲁迅母亲的生活一直是由她照顾。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

1911年

撰写个人第一篇小说《怀旧》

1911年,撰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担任《新青年》编委

1918年1月,参加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1918年5月

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23年8月

出版作品《呐喊》

1923年8月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现代文学史规划卡背的方法有。一,在早上起床背现代文学史规划,这个早上的时候是记忆力最好的是,这个时候背可以很容易就记得内容了。二,在晚上背现代文学史规划,晚上睡觉的时候背可以加深内容的记忆力,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容。请确认,谢谢。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鲁迅先生的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我们选择了“百草园”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原文如下:         不必说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紫红的 桑葚 ;也不必说 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 伏在菜花上,轻捷的 叫天子 (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 在这里低唱, 蟋蟀 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 蜈蚣 ;还有 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 藤和 木莲 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 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段文字选自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为什么是作者儿时的乐园。写的是景儿,而写景的文章技巧主要有三条: 抓特点、按顺序、动静结合 。我们在分析这部分内容也可按照相同的思路,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是否做到了动静结合?         仔细阅读后我们会发现,作者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百草园内的景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一是全景,二是泥墙根一带 。在按顺序描写的基础之上,作者又以动、静进行了区分,不愧是一篇难得经典之作。         两种角度,两个层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抓特点了,无论动静,只要按照特征提取到恰当的关键词,就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让我们拿出纸和笔,一起来绘制今天的思维导图吧!校园(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不详         不必说放学后学生在操场嬉戏玩耍的情形,上课铃打响后学生们认真听讲的样子,下课后学生们专注读书的神态,也不必说校园中棕色的落叶,翠绿的柳条,攀爬垂吊在树枝上的牵牛花。单是校墙根草丛一带就有无限乐趣。蝴蝶在这里飞舞,七星瓢虫扇动着翅膀给蝴蝶伴奏。翻动草丛,里面有时会出现几只翠绿的蚂蚱;还有几块光滑的鹅卵石;只要按住含羞草的叶子,它便胆小地蜷缩成一团。有人说,学校枣树的枣子是非常之甜,我常常将枣子从树上摘下,但没有一个枣儿是异常之甜的,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完全成熟的,也曾因此打掉了很多树叶。如果不怕小虫,还可以摘到如樱花般绽放的红叶李(紫叶李)。满树的红叶在艳阳下随风摇曳,十分绚丽。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有哪些科目(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必考科目: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化概论。选考科目:鲁迅研究、宋词研究、唐诗研究、红楼梦研究、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西方文论选读。语言文学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外文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类包含的专业主要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现在汉语、古代汉语、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文献学、训诂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教育心理学。不同主考院校的考试科目不同,以上仅供参考,以主考院校为准。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不需要考数学这种难度较大的科目,其可是科目都是文科性质的,需要大量的记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难度上来说是最简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文学需要记忆背诵的东西比较多。考生一定要勤快起来,积极背诵记忆,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加强记忆,另外文学考试都有一定程度的写作要求,考生要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写作技巧,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速度。因为文学的考试需要写的东西多,如果速度提升不上来,考场上很容易因为时间不够留下遗憾。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1. 历史背景: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在哪个历史时期出现,它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如何。2. 代表作品和代表作家: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作家,探讨他们的创作特点、主题、风格、思想等。3. 文学思潮和流派: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所属的文学思潮和流派,例如“新月派”、“震后文学”等,这些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散文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4. 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中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例如鲁迅的“文字革命”、端木蕻良的“生活之美”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对散文创作的影响。5.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即它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地位。

必须多背多记,多做题,考试大纲不能只看重点

  •   索引序列
  •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版
  •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
  •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生
  •   自考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高中必背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思维导图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