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汉字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和试题结构,真题你到 上找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汉字学也称为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概论》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必须掌握汉字的日常运用,而且有必要具备一定的有关汉字学的理论和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运用汉字,而且有助于提高汉语古文献的阅读能力,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提高语言文字修养。二、学习方法与要求 要求考生在阅读一定数量古代汉语文献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以了解有关汉字的常识和理论,识记一定数量的相关字例,并通过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汉语(主要是古代汉语)文献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指定的必读书和参考书,凡内容范围与本大纲有出入的,应以本大纲为准。对于具体问题的阐述,凡参考书跟指定必读书不一致的,原则上以必读书为准;如果面授时的讲解有修正的,原则上以面授讲解为准,但答题可以按指定必读书的说法。 学习汉字学理论,必须密切结合文献用字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不宜脱离具体的文献语言而把汉字作为孤立的现象来对待。必须把常识、理论、例证及应用能力四者相结合,避免顾此失彼。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自学和助学的依据。三、汉语文字学的内容和思考题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 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 2.对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的认识 3.对出土原始陶器符号的性质的认识 4.从历史文献的产生看汉字起源的时代 (二)汉字的演变 1.商代文字—甲骨文、一般金文和族徽文,商代文字的特点 2.西周文字—西周金文,西周文字的特点 3.春秋文字—春秋金文,鸟虫书 4.战国六国文字—出土文字、《说文》“古文”,战国文字的特点 5.秦系文字—出土秦文字、石鼓文、诅楚文、秦始皇东巡刻石、《说文》“篆文”和“籀文” 6.隶书文字—古隶、东汉隶书,隶变 7.草书文字—章草、今草 8.楷书文字—东汉魏晋行书、六朝楷书【本章思考题】 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仰韶文化陶器刻符及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符是什么性质的符号? 3.为什么说用于记载历史的文字大约在夏代初期已经出现了? 4.甲骨文与商代一般金文的区别主要有哪些?何者更接近原始面貌? 5.西周金文与商代金文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6.谈谈春秋文字的美术化倾向。 7.战国时代六国文字与秦系文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说文》的“古文”和“籀文”是什么性质的文字? 9.什么是“小篆”和“大篆”?小篆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战国秦文字的关系如何? 10.谈谈古隶产生的时代、来源和原因。 11.成熟的隶书大约出现于什么时期? 12.谈谈隶变对汉字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13.谈谈章草与今草产生的时代、来源及其区别。14.谈谈楷书产生的时代。二、汉字的结构 (一)许慎的“六书”理论 1.许慎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理解 2.转注和假借的性质 (二)新六书理论 1.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 (1)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的定义及其字例 (2)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的辨析 2.会意字 (1)会意字的定义 (2)以形会意和以义会意的定义及其字例 (3)会意字与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的辨析 3.形声字 (1)形声字的形成(即深层结构) ①表意字附加表音符号 ②会意字意符声化 ③表音性文字附加表音符号 ④己有文字附加类化符号 ⑤改换己有形声字形符 (2)形声字的结构(即表层结构) ①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位置关系 ②形声字的结构层次 ③通过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功能辨析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④形声字造字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区别 ⑤形声字的讹变 ⑥形声字的省形和省声 (3)形声字与会意字的辨析 4.变体字 (1)变体字的定义 (2)取形变体字、取义变体字、取音变体字【本章思考题】 1.识记许慎有关六书的界说及字例,了解许慎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的理解。 2.谈谈象事字与象形字、会意字与象形字、会意字与象事字的区别。 3.谈谈意符兼表音的会意字与声符兼表意的形声字的区别。 4.谈谈形声字产生的几种途径。 5.什么叫类化符号?谈谈类化符号对形声字产生的作用。 6.掌握形声字的结构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术语,能够分析一般形声字及部分结构较特殊的形声字。 7.识记形符或声符讹变的形声字的结构。 8.识记省形和省声的形声字的结构。 9.注意某些本来声符不同而隶变后形体混同的形声字。 10.注意形声字声符的表意现象。 三、汉字的字义 (一)汉字与词汇 1.汉语词汇的载体 2.一般了解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性与继承性 3.词汇系统及相应的字义系统 (二)汉字的义项 1.本义、基本义、语源义的定义及其区别 2.引申义、引申义系统、词义引申方式,及词的同一性问题 3.假借义 (1)假借义与假借字 (2)假借义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本章思考题】 1.什么叫词汇系统?它是怎样形成的? 2.谈谈汉语书面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3.单音节词与词之间的词义关系有哪些?如何理解汉字的字义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 4.什么叫“本义”和“基本义”? 5.为什么说造字本义本必是词的最早意义? 6.谈谈词义引申的几种方式。 7.文字的假借义与该字本义之间一定没有意义联系吗?请举例说明。 四、文献中的用字 (一)同源字 1.同源字概念 2.同源字之间的音义联系 (二)假借字 1.本字与借字、本义与借义 2.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本字后起的假借 3.专职假借字与兼职假借字 (三)古今字 1.古今字概念及其与假借字的区别 2.古今字的形成原因 3.古今字的用法分工 (四)异体字 1.异体字之间的形体关系 2.异体字与假借字、古今字的辨析 (五)同形字 1.理解同形字概念 2.同形字形成的原因 (六)繁简字 1.简化字的形体来源 2.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章思考题】 1.认识下列概念:同源字、本字与借字、本义与借义、假借与通假、古字与今字、广义异体字与狭义异体字、同形字、繁体字与简化字、同音替代字。注意同源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同源字之间在字义方面有什么关系? 3.无本字的假借和有本字的假借,两者是否具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 4.古今字是怎样形成的?今字与古字之间在形体上有什么关系? 5.异体字之间在形体上有什么关系? 6.同形字是怎样形成的? 7.认识常用繁体字(参照《古代汉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的文选常用字) 8.识记因汉字简化造成的常见同形字、汉字简化中的同音替代字、多字简化为同一形体的繁简字的字例。 五、较重要的文献和古文字资料 1.许慎《说文解字》(参见指定必读书第109页)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8页)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19页) 4.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第56页) 5.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57页) 6.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68页) 7.孙海波《甲骨文编》(第16、56页) 8.容庚《金文编》(第16、68页) 9.甲骨文(第53页) 10.金文(第56页) 11.石鼓文(第101页) 12.侯马盟书(第79页) 13.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09页) 14.居延汉简(第117页) 15.银雀山汉墓竹简(第126页)16.马王堆汉墓竹简帛书(第127页)四、必读书和参考书【必读书】 《汉字说略》,詹郭鑫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参考书】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文字学》,杨伍铭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古代汉语》教材,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参阅该书第一册通论(四)、(五)、(六),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 《古代汉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郭锡良、李玲噗主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修订版;参阅该书与文字学有关的通论内容。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自学和助学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1.文字学的学习虽然有其一定的独立性,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2.本大钢有关汉字结构、汉字字义和文献用字的三个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 3.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应结合汉字的具体使用加以理解,并能通过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来分析理解常见汉字或书面义献(主要是古书)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4.指定必读书对各种问题的举例有限,应能举一反三。 5.助学者应在系统掌握汉字学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辅导。 二、关于考试命题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1.本大纲各部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和知识点都是考试内容。考试命题要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大纲各部分所列的思考题是各章重点问题的提示,不代表具体的考试题目。 2.指定必读书不是作为教材而编写的,举例中若涉及较有争议的问题,应尽量在试题中回避。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4.要合理安排试卷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种。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5.由于学科的特点,适合本课程考核的试题类型也具有相应的特点。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看下文的举例。 6.本课程采用闭卷书面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六、适合本课程考试的试题类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下列各组繁简字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1)后后 (2)万万 (3)徵征 (4)余余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下列各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1)切 (2)到 (3)则 (4)利 (5)副三、填空题(l)古隶书的出现时代是 晚期,隶书的成熟大约在 晚期。四、填空题(2)分析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 釜 阶 布 修 辩 胜 条 祁 袤 表意符号 金 邑 巾 表音符号 父 皆 父 备注 省形 形符讹变 声符讹变五、填空题(3)指出下列各字的结构类型(采用新六书分类法)字例 牢 乒 大 亦 企 橐 结构类型 象形 六、填空题(4)按所示古文字分析下列会意字的结构,并说明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古文字 隶定 今字 偏旁分析 字形所表示的意义 会意字的本义 示例 臭 嗅 从犬从自,自表示鼻子 象狗以鼻子闻嗅 闻嗅气味 1. 只 2. 毓 七、填空题(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都具有某种关系,请指出它们的关系属于:A.假借字、B.古今字、C.异体字,将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中。题次1 1 2 3 对应字 敺 驱 畮 亩 与 欤 辩 变 关系 C 1.今敺(驱)民而归之农,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亩),则蓄积只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2.唯求则非邦也与(欤)?(《论语》)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 八、简答题 什么是本字后起的假借,试举例说明。 九、论述题 为什么说造字本义未必是词的最早意义

全国2005年10月高教自考训诂学试题 时间:2005年12月21日16:25 我来说两句(0)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之言 2.互训 3.为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 2.《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不少辞书类的训诂专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7.复文是一种古书异例,其中同义字复用,有__________复用者,亦有__________复用者。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屈心而抑志兮,神高驰之邈邈。( ) 志:帜字之借,旗帜。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4.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5.沛令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 保:保障。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何当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国大乱,百姓恫恐。 4.张都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套食次。 5.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堵溃。 6.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 9.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 10.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方以智 2.桂馥 3.刘熙 4.五臣 5.戴侗 6.郝懿行 7.蒋礼鸿 8.高诱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经典释文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案:户服犹被服,二字同义连文。篇首“扈江蓠与辟芷兮”王逸注云:“扈,被也。楚人名被为扈。”户即扈字,《艺文类聚》卷三十八,《事类赋》引即为扈服,从知户服即扈服,第传本之异耳。户字不当如家喻户晓解也。下文云:“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户服同义连文,犹览察以同义连文矣。且上云党人,户服即承党人而言,不当复以户为起词也。2008年03月16日 星期日 16:12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 1.青云满眼应骄傲,白发浑头少恨渠。 2.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 3.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4.自莽为不顺时令,百姓怨恨,莽犹安之。 5.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6.遂令大奴字天育,别养骥子怜神骏。 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平明跨驴出,未委适谁门。 10.杏花两株能白红。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 2.刘熙 3.张揖 4.颜师古 5.郭璞 6.服虔 7.邢昺 8.桂馥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 2.方言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说文》人部:“僵,偾也。”足部:“踣,僵也。”都是倒义。《搜神记》卷六“僵树自立”条:“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前云僵,后云立,显证僵即倒仆之义也。《文选》卷52曹 《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方言》:“跌,蹶也。”是蹶亦有倒义。 我的训诂学没有过,今年要在考,你要把书里面的例子看会了,你就能过了,给你的试题只是一个模式,参考后就看书吧,考试都是考书上的。别放过书上任何一个角落和例子。

江苏自考历年试卷里面自考选项,就有汉语言文学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530 02年4月 03年4月 04年4月 05年4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532 02年4月 03年4月 04年4月 05年4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533 02年10月 05年10月 外国文学作品选0534 02年10月 03年10月 05年10月 现代汉语0535 02年4月 03年4月 04年4月 05年4月 古代汉语0536 02年4月 05年10月 写作(一)0506 02年4月 03年4月 04年4月 05年4月 普通逻辑0024 02年4月 04年4月 03年4月 01年10月 教育学(一)0429 02年10月 05年4月 心理学0031 02年10月 05年4月 05年10月 文学概论0529 02年10月 03年10月 05年10月 05年10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很详细,很不错的!)希望 你能取得好的成绩

自考本科的复习资料还是买实体书比较好吧?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答案

网上应该有卖的。淘宝~

08年第七题答案是什么?

网上不好找的 北京地区的话可以去 海淀自学考试教育院买 我没买过训诂的 不过 古代汉语 和写作的 试卷和教辅我都买过

这是那里的考题。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

遇到不会的题就上网找答案照抄,根本不想动脑筋,会让学生养成,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不思考的习惯,改正吧,多思考 做题不怕做错,就怕不思考

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都是解释词义的,其训释格式为:训释语+术语+被训释语,可以译为“叫做”“称作”。例如: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孔颖达《疏》:“墙谓之墉。”毛传:两樽曰朋。孔颖达:高大而坏谓之崩。朱熹注楚辞:徒行为步,乘马为骑。用上述术语时,一般都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判别。如:秦谓火蚋,楚谓之蚊。行卖曰商,坐贩曰贾。

反训

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貌,之貌这两个术语的用法和作用相同,一般都是用来解释表示其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毛传:迟迟,舒行貌。何晏:莞尔,小笑貌。意气勤勤恳恳。《报任安书》李善注:勤勤恳恳,忠款之貌也。

之为言古注使用这两个术语,一般都是声训。 即用声音相同相近的词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如: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曰珍膳。是膳者,美食之名。(孔颖达语)。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推原

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推原,亦称推因。

黄侃云:“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

网上不好找的 北京地区的话可以去 海淀自学考试教育院买 我没买过训诂的 不过 古代汉语 和写作的 试卷和教辅我都买过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训诂学00819教材,四川省自考训诂学00819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河北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试科目有哪些主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类型考试方式备注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必考笔试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必考笔试300015英语14任选一门笔试00016日语14笔试00017俄语14笔试400037美学6必考笔试5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6必考笔试6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7必考笔试7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7必考笔试800540外国文学史6必考笔试900541语言学概论6必考笔试101100321中国文化概论5任选两门免考外语增考三门笔试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4笔试00819训诂学5笔试05182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4笔试05183报刊编辑学4笔试05184汉语修辞学4笔试05185新闻采访学4笔试05186中学语文教材教法4笔试1206999毕业论文实践必做、不计学分毕业总学分66求问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考试科目有文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写作、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笔试的形式考,10月19号~20号考。北京的成人自考有个官方网站:北京教育考试院,成考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会有工作人员在线解答。一、以下是北京成人自考的报考时间:二、以下是成人自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每一个科目与其具体考试时间:三、以下是成人自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每一科考试所需要用到的教材:1、文学概论教材:《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由王小川编写。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学考试学习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由刘瑞复、左鹏编写。3、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齐沪扬编写。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陈思和编写。5、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由王宁编写。6、写作教材:《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由徐行言编写。7、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陈思和编写。8、外国文学作品选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由刘建军编写。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本书编写组。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学考试学习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由孙蚌珠、冯雅新编写。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方智范编写。1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由方智范编写。参考资料: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关于公布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考试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什么是训诂学?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人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是一门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于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注重于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5年10月高教自考训诂学试题 时间:2005年12月21日16:25 我来说两句(0)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之言 2.互训 3.为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 2.《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不少辞书类的训诂专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7.复文是一种古书异例,其中同义字复用,有__________复用者,亦有__________复用者。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屈心而抑志兮,神高驰之邈邈。( ) 志:帜字之借,旗帜。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4.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5.沛令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 保:保障。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何当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国大乱,百姓恫恐。 4.张都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套食次。 5.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堵溃。 6.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 9.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 10.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方以智 2.桂馥 3.刘熙 4.五臣 5.戴侗 6.郝懿行 7.蒋礼鸿 8.高诱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经典释文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案:户服犹被服,二字同义连文。篇首“扈江蓠与辟芷兮”王逸注云:“扈,被也。楚人名被为扈。”户即扈字,《艺文类聚》卷三十八,《事类赋》引即为扈服,从知户服即扈服,第传本之异耳。户字不当如家喻户晓解也。下文云:“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户服同义连文,犹览察以同义连文矣。且上云党人,户服即承党人而言,不当复以户为起词也。2008年03月16日 星期日 16:12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 1.青云满眼应骄傲,白发浑头少恨渠。 2.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 3.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4.自莽为不顺时令,百姓怨恨,莽犹安之。 5.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6.遂令大奴字天育,别养骥子怜神骏。 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平明跨驴出,未委适谁门。 10.杏花两株能白红。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 2.刘熙 3.张揖 4.颜师古 5.郭璞 6.服虔 7.邢昺 8.桂馥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 2.方言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说文》人部:“僵,偾也。”足部:“踣,僵也。”都是倒义。《搜神记》卷六“僵树自立”条:“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前云僵,后云立,显证僵即倒仆之义也。《文选》卷52曹 《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方言》:“跌,蹶也。”是蹶亦有倒义。 我的训诂学没有过,今年要在考,你要把书里面的例子看会了,你就能过了,给你的试题只是一个模式,参考后就看书吧,考试都是考书上的。别放过书上任何一个角落和例子。

1、训诂与训诂学的区别。答:(1)训诂不同于训诂学,训诂指的是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训诂学是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2)训诂的基本工作是用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传统训诂学是以研究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规律和训释方法为主要内容。2、训诂材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区别?答:(1)训诂材料主要有“词”和“字”;(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表意单位,因此也是语义训释的基本单位;字指文字的每个个体,它记录词,承受了在词中已经结合了的音与义,同时又以形体为自己的独有形式。 3、训诂学如何区别字与词?答:(1)首先,词是语言本身的建筑材料,而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2)其次,文字和语言不是同一时期产生的,在讨论它们的发展史时,不能混为一谈;(3)第三,在使用过程中,字与词的对当关系是不平衡、不整齐的;(4)第四,即使是古代汉语,也并非所有的词都是单音节的,在多音节的单纯词中,字与词就成为完全不同的东西。4、词的存储义和使用义有何区别?答:词在存储状态中的意义叫存储义,在使用状态中的意义叫使用义。例如:“茂”,本义是“草丰盛”,引申为一切植物繁盛,又引申为人才美好,这就是“茂”的存储义。《毛传》:“茂,美也。”“茂”在这里指人才美好,排除了“草丰盛”等其它义项,表现了单义,这就是它的使用义。5、什么是笔意?什么是笔势?答:笔意——能够看出原始造字的意图,也就是说,能用所记录的词的本义直接解释的形体,称作这个字的笔意。笔势——文字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形体简化,趋于整齐,渐渐符号化,脱离了原始的形状,因而也就很难从中观察出词的本义,变得不可解释了,这种形体叫做笔势。6、什么是溯本?什么是复形?答:溯本——由借字探求本字叫溯本。复形——由笔势推寻笔意叫复形。7、“以形索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1)运用以形索义的方法,应以《说文》为基础,要特别注意选用金文、甲骨文的资料,细致地做好复形的工作,才能去伪存真,纠正《说文》不正确之处;(2)《说文》字形有些虽为笔意,而释义不合理、不可信,也应用古文字纠正:(3)《说文》以引申义释形,遂使形不可辨的,要根据笔意,确定其本义。8、谈谈你对词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说和“音近义通”说的理解。答:“约定俗成”说认为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与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同一声音可以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又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仅仅是因为社会约定才巩固下来。“音近义通”的现象是存在的,但这一现象是以同源派生词为前提的,把这种规律的条件取消,范围任意扩大,以至把非派生词或非同源词之间的音义也看成必然联系,那就要变成谬误。9、词与词在音义关系上构成那几种关系群?答:词与词之间在音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也就是说,可以构成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义关系群,就是同义词、同音词、同源词。10、什么是同源词?答:由同一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因而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词叫同源词。11、同音借用与同源通用有何区别?答:同音借用仅仅是文字使用阶段的一种表音趋向,是单纯的文字现象,只是因为共形造成意义混淆。而同源通用不但是文字现象,而且反映词汇现象。12、什么是“因声求义”?答:运用文献语言的材料,依循语言变化的规律,寻找同源字之间音变的轨迹和确定借用字之间音异的状况,进行推源、系源和溯本的工作,达到探求文献词义的目的,这个方法叫因声求义。13、什么是“比较互证”?答:“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是“依据词义运动变化与互相联系的规律进行词义探求。”14、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有什么关系?答:本义是使用这个语言的民族对客观对象的共同的具体认识被巩固在词里的较早的内容,它的特点决定词义的运动方向。例如:“过”的本义是“经过”,它的特点是不断地越过某点。“超过”、“过分”、“过错”等意义,都是由这个特点引申的。15、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两种结果。答:引申义列以本义为起点,包括两种引申的结果:其一,是依托于同一词形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其二,是不同形的同源派生词。16、训诂方法在文言疑难词义训释中的综合应用。答:(1)“以形索义”,就是根据字形探求词义,这是传统训诂学训释词义的重要方法;(2)“因声求义”,是根据同源词声近义通的特点探求词义;(3)“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是“依据词义运动变化与互相联系的规律进行词义探求。”17、传统训诂学在古书注释方面有哪些具体内容?答:(1)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主要包括解字词和释文句。解字词又包括注音、释义、破读、文字校勘四方面内容;释文句又包括串讲句意、批出言外之意、指出比喻意义、归纳章指、分析句读、讲解语法等。(2)非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包括诠释成语典故、考证名物制度。18、传统训诂学在古书注释方面有哪些常用的术语?答:一是解字词:(1)注音术语:“读若”、“读如”、“如字”。(2)释义术语:a、“某,某也”、“某者,某也”、“某、某者也”、“某,某”;b、一般地指出词义。“曰”、“为”、“谓之”;c、对同义词或同类事物进行对比辨析。仍用“曰”、“为”、“谓之”;d、用近义词、今语释古语,指出用引申义这三种情况时用“犹”(“等于说”、“如同说”、“相当于”字;e、随文而释用“谓”(“说的是”、“指的是”);f、声训用“之言”、“之为言”。(3)破读术语:“读如”、“读为”、 “读曰”,有时用“读若”;(4)文字校堪术语:“衍”、“脱”(夺),“当为(当作)”、“倒文”;指出异文有“本作”、“本或作”、“本亦作”、“一本作”。二是释文句:(1)串讲句意:用“言”、“谓”(“这句话说”的意思)。(2)指出言外之意:用语“言”(“言外之意是说”)。(3)指出比喻意义:没有术语。(4)归纳章指:没有术语。(5)分析句读:“句”、“绝句”、“某字属上(从)读”、“某字向下读”、“断某为句”(6)讲解语法:a、虚词的诠释用“辞”、“词”、“语助”、“语词”、“声”、“发声”。19、《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的阅读方法。答:(1)读古注先要了解古注的体例;(2)弄清注疏文字与被注问题的对应关系;(3)古注遇到前人对古书中的某个问题有歧解时,往往将几家之说一并引出,进行辩论。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弄清各家观点和本书编者的倾向;(4)有分析有批判地读古注;(5)自已动手,解决有关问题。

08年第七题答案是什么?

带进去小抄 你就表说出来了嘛。。⊙﹏⊙b汗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去这里看看,四川的自考网

08年第七题答案是什么?

我今年也考训诂学我是云南经管院的考生下面这些是我打算带进去的小抄我在第一座 明天就考了不知道能不能抄给你一份咯希望能对你有用 一、填空题 1、《左转·召公元年》:“于文,血虫为蛊。”这一璇释,属于训诂方法中 形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两种训诂体式,即 义疏 、集解3、我国第一步语法专著是马建忠的 《马氏文通》4、古今汉语都有“狼狈”一词,唐人段城式《夕阳杂组》将“狼”与“狈”说成两种动物,此说属于旧训诂弊端中的 望文生训 5、如果对一部书中某个词义解释,在同时代其他书中无累死用例,则此违背了词义的 6、词义的时代性,指 词义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 7、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 注 ,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 疏 8、元明时代有人全用白话注释经书,这种训诂体式称为 9、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寻求本字、推求语源10、今人所谓标点,古人称为 句读11、《管子·心术上》:“义着,谓各处其宜也。”这一训释,属训诂方法中的 声训 12、两汉时期。已确立了两种基本的训诂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 通释语义的专著 13、《康熙字典》是以明代两本字书为蓝本编纂而成,而这两本字书是《字汇》和 《正字通》14、《汉书·游侠传》:“解为人静悍。”颜诗。面意义加以解释,属旧训诂弊端中的 望文生训 30、由词义的社会性可知,词的词汇意义不是任何人主管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 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 31、《左传·隐公公元》:“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人释此外毙为“灭亡”,这违背了词义的 时代性二、名词解释1、笔意(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句意图的字形)2、词义缩小(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而乙义的外延可以包含在甲义之中,词的原意保留)3、增字足义(把被释词放在释词的地位,另外增加一个或几个词以完足词义的训释)4、古今语/古雅之别语(古今语,或称古雅之别语,指残留在当时汉语中用处有局限性的古词或古代不同的方言词)5、以类相从(“刀”部:副、剖、判、列,每一部首内的字,还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如“木”部,大致是先列木名,其次列举树木的各个部分,如本、根、枚等,其次在列木制名)6、同源词(由同一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省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7、义训(又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同一个词或者一串次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的方法,其特点是简明而准确)8、章句(离章辩句的意思,章句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注解形式,他的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有章篇意)9、复词偏义(复词偏义的情况,即并列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词素提供意义,另一个词素仅为陪衬)10、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占后所用的不同的字)12、笔势(经过演变,加以符号化,从而脱离了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13、词义扩大(有些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而甲义的外延可以包含在乙义之中,即古意包括在今义之中)14、由反之正(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15、据形联系(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一起,例如:页、百、面、首、又、左、支等。)三、简答题1、《左传·隐公公元》:“公入而赋…….姜出而赋。”说明此例在句意表达上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名称及其特点。答:A互文B特点:叙述郑庄公进入隧道里相见而赋试的情况,如果依字面解读则是庄公进入进入隧道后吟赋:“大隧之中,奇乐也融融?”其后姜氏从隧道出来后吟赋“大隧之外,奇乐也氵曳 氵曳?”实际上,这里用的是互文修辞手法“出”“入”二字应互相补足之意才对,那二人在出洞入洞时都在吟赋,不可强分先后2、《春秋·隐公五年》:“螟。”孔颖达疏引舍人说:“食苗心者为螟,言冥冥然难知也。”据此说明“螟”与“冥”二字的关系答:A李巡说:“食禾心为螟,言其冥冥难知也。”冥当幽暗讲,幽暗则难明B.螟是一种小青虫,长仅半寸,与禾同色,藏在苗心中,很难找到C“螟”由“冥”的幽暗难明之义而得名,字也由“冥”得声。3、有人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同义词词典:有人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这两种说法有何依据?答:A《尔雅》共有十九篇,他们是:释沽、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重、释鸟、释兽、释畜B前三篇所释,是表达一般音义的词语,采用“词义类聚”的编排,无异于“同义词词典”C后十六篇所释为各种各物,即专科词语、无异于“百科词典”4、《左传·昭公三年》:“即成婚,晏子受礼。”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以“昏”“婚”二字为例,解释“古今字”的含义答:“昏”本义为日暮,上古在此时行婚礼,所以称结婚为“昏”。“昏烟”是引申义,为了区别,“昏烟”义后来写作“婚姻”5、《诗·銿风·柏舟》;“母也天只,不凉人只。”《毛传》:“天谓父也。”说明此诗句不用“父”而用“天”字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答:A运用“变文协韵”的修辞手法B特点《毛传》:“天谓文也”。诗意为:“母呵父呵,不理解我呵!”不用“父”字而变用“天”字,是协韵的需要,在这里“天”与“父”是同义词。6、“同义相训”与“同训”是否是统一概念?为什么?答:A不是同一概念B同义词相训这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中又分同训,互训和递训C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或者把若干个同意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这就是同训D同意相训有一定的局限性。7、《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室在旁也。”以《释名》一书的性质、训释方式说明此释中“房”与“旁”二者的关系。答:A《释名》是为了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来,所以《释名》是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B《释名》所收名词,除采自典籍以外,还大量采自日常口语,其训诂方法便是以声训贯彻全篇C《释名》声训有两大类,一类以同音字为训,另一类以近音字为训,而《释名·释宫释》中“房”与“旁”是声训中的第一类同音字为训。8、《礼记·懦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以此句“信”字为例,说明假借字与本字之间音和义的关系。答:A属于假借字中的两种不同性质情况中的第二种有本字的假借,那本有其字,临时代替B《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信”此处通“伸”C“信”本义为“相信”,“伸”本义为“伸度”,信、伸古音想同,借“信”带“伸”,如按“信”之本释之则扞格难通9、清代训诂的特点是什么?答:A清代训诂学者重视证据,反对臆说。凡有论说,必有证据,而且强调证据的时代性,孤例单证者不能做出结论B善于利用古音学的研究成果以解决训诂上的问题。清代学者戴震等人注重研究音义关系,特别在解释假借、连语、探索词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C确立了历史变化的观念,能注意语言各方面的古今异同,区别古形与今形、古音与今音、古义与今义,这是前代学者所不具备的眼光D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如王念孙《读书杂志》都能从汉语的词性和句法结构上去讨论训诂问题E清代训诂数量大大超过前代,训诂体式也更加完备。10解释文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A串讲大意B分析句读C阐述语法D显示修辞E申诉章旨F考证名物,典章制度G引证史诗、故事H评论原文11、解释“望文生训”的含义,并说明产生这一训诂弊病的主要原因答:A望文生训就是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B主要原因a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b昧于古义也会产生望文生训c连绵词无定字12、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答:一、词义的增加和减少。如A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这是“兵”的最初本义B词义的减少,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寺人披清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让”最早有辞让、责备等义项,此句中“让”即责备之意,但后来“责备”义从这个词义上范围之内逐渐消失了。二、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如A扩大与愿意差别非常细微,如“红脸桃花色,客别重羞眉”文中“脸”指“颊”,这是最初之意,后来扩大到指整个面部B词义缩小如“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臭”指气味总称,从汉代开始词义缩小为专指难闻的气味三、论述题1、《说文》:“厉,旱石也。”即磨刀石。《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向秀注:“厉,烈也。”即猛烈。《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以《庄子》向秀注以及《释名》之释为例,说明这类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和作用。答:A训诂方法为声训B声训,又称音训,又称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C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寻求本字,二是推求语源。D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许氏《说文》论六书假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庄子·齐物论》:何秀注:“厉,烈也”是厉,冽古有通假例E语源是就根词之间的关系而说的,《释名·释饮食》“并”,“饼”有共同的语源义,是一组同源词。2、“形训”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形训又称以形索义,这种训诂方法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的词,除了有意义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形”的外在要素,这就是形训的理论根据B形训的局限性有三个方面:a在历史长河中,字的形体经过甲、金等几次大变化,由笔意改为笔势,再变为单纯的线条符号,图像感已减少,形义关系逐渐隔断b汉字属于一种形意文字,一个字的本义往往就是它早先所记写的那个词的本义,但是在汉字长期发展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等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因此确定词本义时,字形分析只能做参考,并不能做唯一根据c形声字的义符只能提示其意义范畴,而不能指明其本义3、从编排体例、训释方法、著作性质等方面,比较《尔雅》与《释名》的异同。答:A从编排体例看:《尔雅》汇编先秦义训材料,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第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分类字典,共有十九篇。是运用了词汇分类法。《释名》共八卷二十七篇,在编排上继承《尔雅》的分类方法,那按意义归类,收词范围比《尔雅》广,分类也更细,更合理B从训释方法看:《尔雅》的释义方法可分为三大类a汇集具有相同、相近音义的或者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一组词,用一个比较普通的词来解释b以共名释别名,以俗语释文言c用词句说明词义。《释名》所收名词,除采自典籍以外,还大量采自日常口语,其训诂方法便是以声训贯彻全篇,《释名》声训分两类,一类以同音字为训,一类为近音字为训C从著作性质看:《尔雅》一可知为诸夏之公言,二可知曾经典之常语,三可知为训诂之正义。,《释名》是为了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来,所以《释名》是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D从价值看:《尔雅》的价值,首先在于它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次,《尔雅》由于成书很早,距上古文献时间很近,保存的上古词义和名物资料几位可靠,因而可以用来稽古征今,寻找词义变化的线索,《释名》的价值体现为a书中广泛运用声训b书中收录名物制度词较多c书中的训诂可凭以而证经典传注的解说E从缺陷看:《尔雅》的缺陷一是分类上的不尽科学,二是在释义上往往使用名医词,意义不够明确,尤其是被解释的一组词中,有的词义本不相同,却硬把他们合在一起,用同一个词去解释,更容易使人误解,《释名》的缺点,一是单独采用声训的方法,没有严格的准则,解释语源近乎猜谜,二是对复音词的完整性缺少认识,往往割裂为训,穿凿附会

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都是解释词义的,其训释格式为:训释语+术语+被训释语,可以译为“叫做”“称作”。例如: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孔颖达《疏》:“墙谓之墉。”毛传:两樽曰朋。孔颖达:高大而坏谓之崩。朱熹注楚辞:徒行为步,乘马为骑。用上述术语时,一般都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判别。如:秦谓火蚋,楚谓之蚊。行卖曰商,坐贩曰贾。

反训

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貌,之貌这两个术语的用法和作用相同,一般都是用来解释表示其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毛传:迟迟,舒行貌。何晏:莞尔,小笑貌。意气勤勤恳恳。《报任安书》李善注:勤勤恳恳,忠款之貌也。

之为言古注使用这两个术语,一般都是声训。 即用声音相同相近的词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如: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曰珍膳。是膳者,美食之名。(孔颖达语)。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推原

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推原,亦称推因。

黄侃云:“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

  •   索引序列
  •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答案
  •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试题
  •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