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本科语言与文化笔记

自考本科语言与文化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语言与文化笔记

发布时间:

语言与文化自考笔记

这门课没有任何技巧而言,必须要死记硬背这门课本身就是大段理论相当多捷径的话就是考前去学校门口买题,十块一本,小本打小抄那种但不常有

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人们把认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保存下来传播下去。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富和发展。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不仅只表现在语音、语法、文字这几个方面,而且还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在生活当中的反映。

扩展资料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与文化

只要有时间认真看书就会过的,要下功夫哦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与文化试题课程代码:00838Ⅰ. 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of the four alternativ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20%)1. In its broad sense culture is ______ Whatever distinguishes man from the rest part of the world is culture. ()A. social organizations B. the features of the worldC. the attributes of man D. human development2. ______ is,perhaps,the best known subject in whic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 is investigated. ()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 Verbal communication D. Translation3. Culture is a loan word from . ()A. French B. LatinC. Roman D. Norwegian4. “Greenhouse” in English and “温室” in Chinese differ in their ______ meaning. ()A. social B. conceptualC. thematic D. reflected5. ______ is a grammatical category of nouns in English,as illustrated by the simple sentence “We are students”. ()A. Person B. CaseC. Number D. Degree6. Westerners tend to be ______ thinkers. ()A. holistic B. subjectiveC. analytic D. objective7. When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part,they are expected to say“ ______”. ()A. It’s nice to have met you B. I am pleased to meet youC. Thank you very much D. You are welcome8. If a compliment comes to a westerner for his good Chinese,he would reply“______ ”. ()A. No. No. That’s not true B. Thank you for encouraging meC. Sorry,I can’t speaking Chinese well D. Thank you. I am glad to hear that9. ______ contain folk wisdom rather than scientific accuracy. ()A. Idioms B. MetaphorsC. Similes D. Proverbs10. The proverb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is related to ______. ()A. navigation B. geographyC. literature D. Christianity11. The English equivalent for “开某人的玩笑” or “捉弄某人” is “______ ”. ()A. to kid somebody’s brain B. to make one’s faceC. to get one’s hand D. to pull somebody’s leg12. The colour word “______” is associated with profit in business. ()A. white B. blueC. red D. black13. “I’m disadvantaged,for I still don’t have a cent to my name. ” In the above sentence,the word “disadvantaged” means ______. ()A. unfavourable B. disagreedC. poor D. nameless14. Anything that is ______ by religion,tradition or social usage is a taboo. ()A. prohibited B. allowedC. unprohibited D. encouraged15. Man: Would you like to see a movie with me tonight? () Woman: It looks like raining. The above sentences are linked by ______. A. grammar B. lexicalC. phonetics D. meaning16. John overslept this morning. Otherwise he wouldn’t have been late for school. ()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 sentences is______. A. additive B. adversativeC. causal D. temporal17. The word “______” is American spelling. ()A. colour B. travellerC. metre D. defense18. Nike is the name of ______ in Greek mythology. ()A. a heroine B. the goddess of victoryC. the goddess of fortune D. a wealthy lady19. The nonverbal messag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accompanying verbal messages,but add to or strengthen or clarify the verbal message serve the function of ______. ()A. regulating B. repeatingC. complementing D. accenting20. “Rubbing one’s thumb against one’s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means ______ in English body language system. ()A. victory B. dirtC. OK D. moneyⅡ. 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alternatives can complete the statement. There might be more than one correct answer. (10%)21. ______can convey messages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 Gestures B. Written symbolsC. Facial expressions D. Phonetic alphabets22. English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 are normally used in ______ contexts. ()A. informal B. academicC. religious D. intimate23. ______ are a category of the subjunctive mood in English. ()A. Mandative subjunctives B. Formulaic subjunctivesC. Conditionals D. Assumptives24. In a telephone call,if the person wanted is not available,it is customary for the English speaking person to say “______”. ()A. Thank you for calling. B. Hold on a moment. C. May I take a message? D.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25. English proverb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______ categories. ()A. Christianity B. sexismC. individualism D. metaphors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about ideas? ()A. He is the father of modern biology. B. His ideas will live on forever. C. I’ve had a full life. D. Life is empty for him. 27. --- Pass me the salt. () --- Pass me the salt,please. ---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 The above utterances are arranged in an order of increasing degrees of______. A. formality B. informalityC. politeness D. impoliteness28. In a normal text,sentences are connected . ()A. informally B. formallyC. hypotactically D. paratactically29. In Chinese newspapers,______ are not reported so frequently as in English newspapers. ()A. political achievements B. cultural achievementsC. crimes D. disasters30. Our body odours may be affected by ______. ()A. orientation of house B. exercise scheduleC. drinking water D. emotional stateⅢ. Fill in each underlined space with a proper expression. (20%)31. Value systems,world views,national traits,aesthetic standards and thinking patterns are often regarded as the central part of ______. 32.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are “countries on the ______”,which is illustrated by such words as “drive-ins”,“motels”,and “diners”. 33. Subjects and ______ are not so frequently omitted in English as in Chinese,as illustrated by the sentence “This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Would you like to read it?”34. In English speaking cultures,it is customary for the person calling or the elderly person to hang up the receiver ______. 35. “A Trojan horse” is an allusion derived from ______. 36.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use the word “chicken” metaphorically to refer to a ______. 37. Many plant and place names such as “poker” and “Mississippi” in American English come from ______. 38. It is safe to say that Chinese advertising as a whole tends to be more ______ than English advertising. 39. The ______ zone ranges from touching to 18 inches. It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the very few special people in our lives who are very close to us. 40. Technical time refers to precise,scientific ______ of time counted in ordered, logical sequences. Ⅳ.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riefly. (12 %)41. What does the statemen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and container of culture. ” mean?42. Is “spiritual” a true equivalent to“精神上的”?43. How is the letter “i” pronounced differently when it occurs before “le”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44. What does the gesture “touching or pointing to one’s own nose by raised thumb” signify in western culture?Ⅴ. Translation. (18 % )45. Men and women,old and young,all joined in the battle. 46.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47. Many people intend to get white-collar jobs after graduation. 48. 请赐教。49. 敬请光临寒舍。50. 2011年11月1日上午8点火车将到达北京。Ⅵ. Discuss the following topics. (20 %)51. 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verb “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and people’s behaviours related to the proverb?52. How would you define “common core English”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peaking style?

自考本科语言与文化笔记

]《杜甫研究》笔记及大纲(天津师范大学)下面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选修课《杜甫研究》的笔记,只包含作品解释及简答、论述题,但有些小题也是从这些大题里面出的,还是比较全面的。第一章 绪论(历代评论)第一节 唐五代一、举例说明中唐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诗的?1. 韩愈诗肯定杜诗艺术的全美性质和集大成特点。韩愈诗《题杜工部坟》说“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说“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又《杜工部墓系铭并序》中说“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白居易也说杜诗是“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与元九书》)他们认为杜诗境界是前无古人,亦为李白、陈子昂所不及。2.肯定杜诗的独创性。元、白都特别指出:杜诗《三吏》、《三别》、《兵车行》等作品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写作新题乐府诗的开创作用,他们倡导新乐府运动,正是受到杜甫的启迪并以之为典范的。元稹明确指出“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重辈,谓是以当,遂不复拟赋古题”(同上)。3.肯定杜诗的有感而发和“寄兴”讽谕。韩愈提倡“不平则鸣”说,认为杜甫是“有不得已者而后言”,是“郁于中而泄于外者”(《送孟东野序》);白居易也肯定杜诗乃“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愤忧怨伤之作(《序洛诗序》)。元白明确指出在这一点上杜诗是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精神的典范,他们论诗尤重社会功能,而杜甫诗恰恰有“讽兴当时之事”的特点(《乐府古题序》)。所谓“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所以才能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作用(同上)。二、唐人评杜甫情况综述(有唐一代,人们对杜诗的评价认识)。1.唐人评杜诗经历了一个从诗人在世时的很少受到肯定到中唐以后评价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2. 整个唐代能够给杜诗以极高评价的主要是韩愈、元稹、白居易等少数有识之士,远没有达到宋代人那严重评杜诗的程度,虽说是少数,但对后世发生了严重影响。如元稹的《杜甫墓系铭》3. 唐人肯定杜诗,主要还是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他们看到的是杜诗艺术的包笼全面和集大成性质,或者是从有所寄兴、讽喻的角度给予肯定;他们主要是从抽象理论上评价杜甫,尚缺乏全面、深入、具体的分析。4. 对于杜甫其人,唐人更多的是同情他的潦倒失意,特别是身后冷落,对他在诗歌创作上表达出的锲而不舍的执着和始终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面对百姓、面对人生的伟大诗人精神则认识肯定得比较浮泛。 第二节宋代(宋人普遍重视唐诗)三、陆游学杜诗概况。1. 陆游的一生以恢复中原为理想为已任,幼年就充份体会了颠沛流离之苦,所以对杜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验把握比一般人深刻,而且陆在蜀七年中有更多的接触杜甫足遗迹,这也使他对杜甫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2. 在前代所有诗人中,陆游首推杜甫,有诗《宋都曹屡寄诗且督和答,作此诗示之》为证。陆游不仅主张学杜诗,更主张学杜甫其人,反对只把杜甫当成单纯诗人看待。其中有两首诗为证:“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后人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读杜诗》)。由此陆游对江西诗派学杜有所反醒,对江西诗派评价杜甫的“无一字无来处”说法颇有不满,他指出象杜甫《登岳阳楼》这样的忧国忧民之作,“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盖远矣”(《老学庵笔记》)。陆游主张学“少陵之意”,特别是杜诗中的爱国忧民精神,由此,他才提出了“功夫在诗外”的说法。其《示子》诗说“学杜更应从内在精神上入手”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指对生活本身的深入体验,从他的《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一诗可知,他所谓诗外功夫是指对火热的现实生活的体验。3. 后人公认陆游是真正学杜有成者。比如南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就说“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雨,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 晶 ”所以后人公认陆游是最得杜诗真传者。四、和唐人相比,宋人评杜有何新特色。1. 从北宋到南宋重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有宋一代,几乎所有名人大家都曾极高地评价了杜诗,杜甫与杜诗地位之高达到了空前程度。2. 宋人对杜诗的认识全面而深入,从整体的思想精神、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到具体的诗意、诗法,甚至具体诗句,都有很深入地研究评论,和唐人那种总体上抽象肯定的情况相比,大大深入了一步。3. 宋人评杜,尤重杜甫的人格精神,他们特别推崇他的“关心民瘼和忠君爱国精神”,很多人如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等都坚决反对只把杜甫当作单纯诗人看待,这与唐人更偏重于在艺术上肯定杜甫有所区别。4. 宋人不仅是在理论上肯定杜甫,而且比唐人作了更多的实际工作。如:整理杜集、编年分类、评点注释,宋人所作的工作很多却具有开创性质。5. 宋人重杜还表现在比唐人更深入具体的学杜上。元稹、白居易、韩愈、李商隐等,也只是还在某一方面学杜,而宋人学杜则更自觉也更全面。像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都自觉地接受了杜诗和杜甫精神的影响,而且宋代还出现了一个以黄庭坚为首专门学杜的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五.宋人为什么特别重视杜甫。总得说来是因为杜诗本身蕴含着足以让宋人重视的巨大价值。1. 宋人比唐人更加重视诗歌创作,他们在诗趣、技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比唐人更加深入,而杜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杜诗众兼众妙且各种体裁皆有佳作名篇,所以宋人普遍把杜甫看作古今第一诗人,当作他们学习的首选。如:黄裳“读杜甫诗如看羲之法帖,备众体而求之无所不有…工于诗者,必取杜甫”(《陈商老诗集集序》),杜诗虽以“沉郁顿挫”为主调,但又有风格多样化特点,宋人也可以各取所需,比如:王安石明确指出杜甫诗比之李白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2. 宋人比唐人更重文化,更重视人格修养,尤其有复兴儒学的总体文化背景,而杜甫则是古今诗人中儒家精神的最充分典型的体现者。他“饿走半九州……不废朝廷忧”的执着(王安石《杜甫画像》),“报不报之恩,岂必进而抚世”的自觉(朱熹《答陈同甫书》),更符合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取向(范仲淹《岳阳楼记》)。当然他的“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的慨叹,也极容易在既重事功,又无力回天的宋代知识分子那里产生共鸣。3. 宋人重杜还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整个宋代国事衰微,而南宋更是半壁江山沦丧,所以要求振兴国事,要求恢复中原,则成为有宋一代人最强烈的现实追求,而以反映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特别是表现分裂战乱中的感情痛苦和爱国之志为主要特征的杜诗,也就很自然地得到了承受着积贫积弱国破家亡的巨大悲哀的宋人普遍热爱与崇尚。第二章杜甫的创作历程及其重要作品第一节读书漫游时期(玄宗先天元年-天宝五载、712-746、1-35岁)六、读书温游时期的创作概论。这一时期杜甫现存诗20余首,所有体裁多为游观、饮宴、朋友赠达之作。诗体以五律居多,从技艺上看,对仗、工稳,词采华美,接近初唐诗风;从内容上看,视野不够宽阔,多局限于个人生活的表现,几乎见不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的作品,一部分作品表现了少年豪气与自负,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如《望岳》、《画鹰》、《房兵曹胡月》等。1、《望岳》:五古,写于开元24年(公元736年),漫游齐赵其间,此时诗人25岁,正是现在杜诗中创作时间较早的一篇。描绘远望中的泰山雄伟神秀气象,境界开阔,语言警拔。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借攀登泰山极顶的自信寄托了锐意进取的豪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訾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画鹰》:五律,约作于开元29年(公元741年),此时诗人在洛阳。这是一首题画诗,在对所画雄鹰的威猛姿态、神情进行的呼之欲出的描摩中表现了杜甫出色的概括能力,尾联“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当时诗人年轻自负和疾恶如仇性格精神的一种片我写照。“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第二节困守长安时期(天宝五载-十四载、746-755年、35-44岁)七、杜甫困守长安十年创作的诗歌概述。1. 这期间现存作品110首左右,从体裁上看,出现了不少前一时期所没有的五、七言体长篇,动辄200字以上,最长达500字,仅七言古体诗就多达28首,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组诗,如《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等,多达六七十种。2. 题材内容也较为丰富,描写时事,表现百姓疾苦,揭露统治者罪恶的作品明显增多,即使是投赠、饮宴一类为数较少的表现个人生活的作品,往往也可以由个人的困迫推移到百姓的苦难。3. 诗风发生了变化,悲凉之气几乎充溢在大部分作品中,以忧国忧民为底蕴的沉郁顿挫风格已经初见端倪,但主要还是体现在五七言古体诗中,至于五七言律诗,尚不具备后期作品那种气象雄浑、深沉蕴藉的特点。总之这十年乃是杜诗的忧国忧民思想基调、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沉郁顿挫诗风初步形成的时期。3、《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五古,写在天宝七载(公元748年),是写给尚书左丞韦济的投谒诗,诗中自述才学,报负和困居长安的窘况,以及感谢对方的关怀、援引,抒发要求对方进一步关怀的情形。本篇虽以直抒胸臆,且措辞得体见长,但放在整部杜集中,并无特别突出的特色,然而在研究把握杜甫的思想性格,特别是长安处境方面,本篇资料价值较高,而其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早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名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4、《兵车行》:七古,新题乐府诗,约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作品描绘唐王朝强行征兵,从军者上路时的悲惨情形,对唐玄宗的拓边政策进行批判,对百姓因此而承受巨大灾难表示同情。这是杜集中较早以时事,以百姓疾苦为专题的作品,一般认为这是杜甫写实主义发轫之作。(清代对杜诗作注的浦起龙说“是为乐府创体,实乃乐府正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5、《丽人行》:七古,约作于天宝十二载春(公元753年)。作品对杨国忠兄妹三月三游曲江的奢华、淫靡、极尽铺排状绘。虽然全诗未着一句讽刺断语,但却寓嘲讽于形象描述之中,对杨氏一族权倾朝野的不可一世进行了大胆地暴露,这也是一首自命新题的乐府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6、《前出塞九首》:五古,约作于天宝末年。作品描写争战生活给广大百姓带来的痛苦,揭露讽剌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拓边政策。从艺术看,组诗有独创性:第一、虽然采取常见的乐府旧题,但在体制上具有开创意义,它用九首诗的规模,从征戍者初出家门到旅途征战中直至立功受赏,把征戍生活在的各个环节、顺序串联起来,结构严谨、完整。第二、作品采用独特的第一人称写法,以一个普通士兵的内心感受为基本叙述线索,再现了战争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场景和画面,尤其突出了征戍者精神世界的表现,因而较之同类作品,组诗对揭露不仅更显示出一种真切感、立体感,也更具典型性和深刻性。“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其一)“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其六)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五古,作于天宝十四载11月(公元755年),安史判乱暴发前夕。作品以歌咏怀抱为中心,以赴奉先县的行踪为线索,着重剖白自己的出处(官、野生活)的痛苦以及个人遭遇的不幸。本篇在中国诗歌史上及杜甫研究中,具有如下意义:1作品将咏怀与纪行结合起来,写景抒情描写议论交替运用,在写法上具有开创性。2虽以咏怀为中心,但同时又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大胆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奢侈,其规模之宏大,具有一代史诗性质。3作品非常典型地表现了杜诗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基调和沉郁顿挫的主导风络,是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杜诗基本特征的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8、《后出塞五首》:五古,写在天宝十四载冬(公元755年),安史判乱之初。作品通过一个士兵自述其从应募从军河北到最后逃归故里为见闻感受,揭露安禄山从边功邀赏气焰日益嚣张,到终于发动判乱的历史真相。一方面表明诗人反对判乱,拥护统一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指出了唐玄宗宠信边将,养痈遗患的事实。五首诗以一个士兵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顺序,以其内心感受与思索为重点,首尾相联,结构完整,其基本写法与前出塞九首接近。“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其一)“立将位盖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其四)第三节陷贼与为官时期(肃宗至德元年-乾元二年末、756-759、45-48岁)八、陷贼与为官时期作品情况概述(四点)1.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国家百姓最艰难,杜甫个人生活最动荡的一个时期。但也是杜诗内容最充实的时期,作品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阔而深刻。2. 这也是杜诗写实主义精神表现的最充分的时期,具体表现有三:A最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把握,诗人的情感、笔触都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动。B最深入、最具体的百姓苦难的描绘,显示着强烈的人民性。C最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杜甫的一喜一忧、一言一动都与国家命运,战争进程息息相关,充分显示着诗人渴望统一,反对战乱的动人情感,充分表现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3. 这也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完全形成并充分体现的时期,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感,深广的社会风格内涵,乃是构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4. 这时期的250首诗中,有五律约百首,由工稳变的沉痛,显示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五古90首,七古22首,这体现了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两个体裁,也是最充分显示着沉郁顿挫风格的两个品种。此时期的代表作品:9、《月夜》:五律,作于公元756年8月,肃宗至德年间,为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深陷长安时的作品。诗篇以自己长安望月,怀念家人为起因写作品为原由,想象妻子在鹿 州月望月怀念家人的情景,以将来夫妻依偎同望明月的期盼作结。作品表现的是思念之情,反应的却是乱离之苦,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结束战乱,天下太平的渴望与热盼,因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平”构思立意较新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概念。10、《春望》:五律,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3月),是杜甫被叛军俘获,深陷沦落叛贼之首长安时所作。作品触景生情,把山河破碎的感伤与思念家人的悲凉熔汇在一起,寓情于景,意在言外。表现对太平统一的渴望,是首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11、《哀江头》:七古,继承了乐府传统,新立题意。写于肃宗至德二载春,与<春望>同时是他陷贼长安时的作品。诗篇从潜行曲江,干门紧闭,蒲柳自恨的凄凉景写起(实以乐景写悲),继而追忆当年长安的繁华。表现了沉痛的“黍离之悲”,也对李隆基、杨玉环的荒淫奢侈,既祸国也害已的一种讽刺,是感时伤世的动人诗篇。“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12、《羌村三首》:五古,写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8月),任左拾遗时回鹿 州探家时所作。作品一方面描述自己流离失散后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另一方面也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并暗寓了对于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写得生动朴实,洋溢着极浓郁的生活气息。“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一)13、《北征》:肃宗至德二载(757年8月),在左拾遗任上自奉翔行在归鹿 州探望家室所作,是杜集中最长的一首五言古体诗(700字)。它以夹叙夹议的写法将归途与归家后的所见所感,战乱中的百姓苦难以及自己对平乱中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借兵回纥,铲除诸杨(杨国忠、杨贵妃…)的看法依次写出。这是在杜甫的政治倾向,思想性格和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等问题的研究极其重要的作品,也是同五百字一起对后世这类纪行诗发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品。“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14、《洗兵马》:杜集中最长的七言古体诗,(48句×7=336字)。约为肃宗乾元二年作(公元759年)。作品以爱国主义激情一方面歌颂了关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歌颂了平叛有公的李俶,李光弼、郭子仪、张稿、房琯、王思礼等名将;别一方面也讽刺了那些“攀龙附凤”“为非作歹”的小人;同时表达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美好愿望,气势奔放,理想色彩浓烈是本篇突出特点。“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15、“三吏”“三别”:五古,新题乐府诗(新安吏、潼关吏、石濠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肃宗乾元二年(759年3月),杜甫自洛阳回化州司公务军任所,就途中亲见唐王朝征兵拉夫情况所写。作品一方面对毫无章法的征集中男甚至老翁、老妪给百姓带来灾难表示不满,别一方面又不得不从平乱大局考虑,忍悲含泪,勉励百姓应征参战,这是一组深刻反映了历史真实的优秀诗篇。不仅极具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也是中国诗史上影响较大颇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组诗群的形式把映重大社会生活内容的开创性作法选取高度典型的事件、场景概括某人社会现象的典型化创作原则。以鳏寡孤独这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为艺术关照,为反映重心的所表现出的诗人良知以及高超的叙事艺术,鲜明的时代特征等,都为后世诗人、作家提供了学习典范。“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岗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16、《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谷七歌):肃宗乾元二年十一月(759年),杜甫寓居成州同谷县(即现在甘肃成县)所作,这是诗人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七首诗长歌当哭,皆以八句成篇,将自己濒临绝境的惨状,弟妹天各一方的骨肉离散(4弟2妹)以及政治失意和故乡难归的感慨等一一道来。其情之苦,其声之悲催人泪下,是一组感染力极强的作品。“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其一)第四节漂泊西南时期(肃宗上元元年-代宗大历五年,760-770年,49-59岁)九、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诗歌特点1.数量大,诗人虽然流落异乡,而且进入晚年,但创作却更加勤奋,现存诗1072首,相当于前三个时期总和的3倍,占全部作品的73%,仅夔州不到两年就有485首。2.题材内容丰富,诗人不仅把所到之处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生活感受全都写入诗中,而且还留下不少回忆、反思过去经历的自传体作品。如《忆乡》《壮游》《夕游》《遣怀》《往在》《八哀》等,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关心国家命运、反映民生疾苦总是不能改变的重要内容。3.近体诗居多(格律诗)占此时期全部诗作的70%,杜集中的31首五绝为此间所作,107首七绝中的105首为此间所作,五律550首中481首为此间所作,七律151首中125首为此间所作,其它如五排、七排也为此间作品。杜甫对格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正所谓“晚节鉴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4.抒情气氛浓郁,此时的杜甫贫病交加,加之年已垂暮,作品往往呈现着一种无法排解的沉郁、感伤、悲凉的情绪。17、《蜀相》:七律。写于肃宗上元元年春(760年春)是杜甫刚入蜀时,由成都武候祠所作。诗篇对诸葛亮一生辅佐二主的匡时雄略与报国苦衷极尽歌颂,并把怀古与抒怀融汇在一起,诗人特别突出那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实际上是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在杜集中所有专咏和旁及诸葛亮的近20首诗中,本篇影响最大,在历代歌诸武侯诗中本篇也是影响最大的。其中名句:“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古(七言歌行)。写于肃宗上元二年秋(761年秋)。入蜀后的第二年,作于成都。写一场狂风大雨将自己屋顶的茅草卷走,屋漏床湿,长夜难眠的遭遇,并由此回忆战乱以来的痛苦经历,难得可贵的是诗人能由一己之痛苦联想到广大百姓的艰难,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恸人呼喊,这种甘愿以个人的痛苦换得天下人幸福的精神,曾感动过白居易、王安石以及世世代代的千百万人。19、《戏为六绝句》:七绝六首,约作于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前后)作品对瘐信、初唐四杰,屈原、宋玉都有所评价,也对当时文人随意贬斥前人的恶习进行批评,同时表明了自己对待前人文学遗产的正确态度,杜甫用一组绝句的形式评述文艺的开创性作法以及他对前人“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在中国文学史、批评史上都发生过重要影响。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二)“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其五)“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其六)2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写于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此时杜甫在在梓州。作品写闻说: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的喜讯的狂喜之叹,以及否极泰来美好遐想,表现了饱尝战乱流漓之苦的人们对统一太平的歌颂与热盼,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优秀人作品,也是被后人誉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作品。(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少有表现快乐之诗,从表现手法上看)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1、《登楼》:七律。写于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由梓州再返成都时表现,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正如沈德潜所说本篇“气象雄伟,笼盖宇宙”(<唐诗别裁>)是杜甫后期七律,沉郁苍凉,包蕴深广,凝炼工稳,特色的典型代表作。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七古。写于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寓居成都时,曹霸是与杜甫同时的著名画家,作品对画家高超的艺术才能进行称颂,亦述及家世。,此诗反映了杜甫的艺术修养与重视写神的审美追求。另外,本篇四句一转韵且平仄相间,写得自由洒脱,淋漓酣畅,是一首有别于沉郁苍凉的另一种风格的代表。名句:“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善画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23、《旅夜书怀》:五律。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杜甫携家离成都经乐山、渝州(重庆)赴忠州途中夜泊长江岸边所作。前四句写景,既入微又雄阔,此为旅夜。后四句抒情,悲叹身世不遇,漂泊不定,所谓“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不过是极尽漂泊无以立身的牢骚反语,恰好从反面表明诗人一生都是以立功、立言、为执著追求的本篇工稳、凝炼、汪茫浑涵,为老杜五律的典型代表。名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诵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此中名句很有可能受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影响。明代的胡应麟认为杜诗胜过李白。24、《诸将》五首: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所作,这一组诗对当今武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能抵御吐蕃侵扰,借兵回纥,不能屯田自养,只求高官厚禄,不思报效国家,进行揭露抨击,也对王缙、严武有所赞扬,这组诗全以议论为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25、《秋兴》八首:七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前三首由夔州秋景而生发漂泊之感和长安之思,后五首追忆长安夕日景象,归结到困居夔州的艰难境遇。作品把个人身世与国家盛哀联系在一起,把写景抒情议论融汇在一起,首尾相衔,或即景抒情或以古为喻,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是一组惨淡经营之作,故宋人谓喻之为“兴之入律者宗”历来为人所颂。名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其一)“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其二)“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其四)26、《咏怀古迹》:五首。七律,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寓居夔州时所作,所谓古迹反映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刘备永安宫和武侯祠,题作古迹而主要咏人,题作咏古主要咏怀。作品对五人事迹进行评述,皆或多或少的寄托了诗人自己漂泊失意之悲,在写法上五首诗各自独立,不相联属,显非一时一地之作。名句:“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其一)“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其三)27、《壮游》:五古。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这是一首回忆自己从少年到“安史之乱”前后经历的自传体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很多杜甫个人的生活情况,也反映了唐王朝的一些政治情况,从艺术上看,本篇并无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却是研究杜甫生平、思想、性格最直接最可贵的材料,本篇与《昔游》、《遣怀》都是大历元年在夔州所写的自传体作品,都是研究杜甫生平的珍贵资料。名句:“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

外贸函电比较实用,而且比较容易记,个人认为简单些,语言和文化内容广泛,难度中等吧,外刊经贸选读难度中等偏上些

这门课没有任何技巧而言,必须要死记硬背这门课本身就是大段理论相当多捷径的话就是考前去学校门口买题,十块一本,小本打小抄那种但不常有

只要有时间认真看书就会过的,要下功夫哦

自考语言与文化重点笔记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依据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王 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绪论“文化”名称的来源。(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关注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l)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2)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的类型性、文化事象的变异性)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性质: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l)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及其相互关系:(l)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只有在各阶段文化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只要有时间认真看书就会过的,要下功夫哦

【第一章文化、文化生产、文化产业】

早期的文化概念,泰勒,《原始文化》,这个定义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广义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本质特征:

1、创造性

2、规范性和稳定性

3、通过一定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意义、交流情感、凝聚群体的符号系统。

怀特,“文化学之父”

文化不是由单个、孤立的文化符号组成的,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符号系统所构成。

四分法:文化符号系统是由:

1、语言文化(最初、最重要)

2、精神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因,也是文化构成的核心)民间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神话、史诗、传说、古史、歌谣、言语、格言、谜语及民间歌舞、音乐、绘画、雕塑等,同样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器物文化(服饰、饮食、建筑、工艺品)

4、行为文化(完整的习俗文化、制度)

文化是由语言文化、精神文化、器物文化、行为文化所构成的一个符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为人类构筑了一个意义世界

②文化塑造社会

③文化塑造人

文化生产的历史发展:

一、远古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化生产是群体性的,文化消费也是群体性的。

二、古代阶段

就生产技术看,古代阶段是以铁器的产生和使用为标志。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

文化生产和消费出现了两种情况:

第一,文化分离为精英文化(知识分子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以文字文化(或书面文化)和礼仪文化为代表,民间文化则包括口传文化和习俗文化。

第二,精英文化的生产者是只是分子,具体看是个人而不是群体。消费者是整个统治阶级。

三、现代阶段

生产和消费从地方的和民族的封闭性转向了世界范围的开放性;不仅文化的封闭性被打破,文化的垄断性也被打破了;文化生产还是社会精英的专利。

四、消费社会阶段

文化方面:

第一,大众文化迅速崛起

第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消费大众是消费社会的主体

文化产业,就是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商业等服务性行业,

第四产业:信息产业

大卫•索斯比 《经济与文化》 文化产业行业构成画了一个的同心圆

文化产业的特征:

1、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

2、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是“全球性的”与“地方性”同时并存

3、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性特点

文化产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1、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

第一种形态是印刷媒介,第二种形态是电磁媒介

2、消费社会的兴起

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

内容产业,生产和提供内容服务的产业,也可以说是为大众传播媒介提供传播内容的产业。

创意产业,最早源于英国,源于个体劳动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的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

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联系与区别:

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及创意产业都强调产品生产的文化性、内容意义及创造性,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构成部门是相同的。但他们有时有一定的区别,对不同名词的使用表示一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新兴的产业发展重点。如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及宣传部门所管辖关系的传统和新兴产业,内容产业更多的与媒体、通讯、信息产业联系在一起,而创意产业着眼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提升与辐射。

【第二章文化经济运动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经济,是以人的精神生产方式提供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与变迁:

精神的创造性劳动第一次获得了商品性的存在,并且第一次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交易实现其价值,即货币的表现形态:珠子的价格。

体现在物质载体上的文化经济形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这是最本原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创意产业的最初形态。文化经济出现了由分工二导致的交换形态的细分:文化劳务形态或称文化服务形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地由有形财务的生产专项无形服务的生产。

文化经济形态,从最基本的历史规律变迁而来: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发展,有形经济向无形经济(版权)发展,表现经济向符号经济发展,手工作坊经济向文化工业经济发展,机器复制经济向数字信息形态发展,单向行为经济向互动经济发展。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物质形态、

非物质形态、

表现形态、

符号形态、

机器复制形态和数字信息形态等。

文化经济的非物质形态是以独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的生命存在为主要特征的。

文化经济的手工作坊形态,是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力社会创造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农耕时代最成熟的文化经济形态。

文化经济的机器复制形态,是现代文化产业形成和出现的标志。

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动因与历史条件:

1、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存在培养了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态的现代形成成为可能。

市民阶层作为大规模的市场消费群体的产生,必然同时催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以手工作坊为代表的传统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的时候,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革命便成为文化产业形成所需要的文化生产力革命。

2、社会生产力形态的革命

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与后工业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

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长称之为粗放式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规模的扩张 (较为落后)

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文化创新、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的增长称之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效益化 (较为发达)

文化增长方式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关系:

人的增长是规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运动与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真正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变动的最革命性的因素:人的因素。

文化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方式革命的价值:文化增长,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于提高人的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程度。

文化增长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智慧在社会财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限度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高价值和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以最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

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革命的必然选择:(意义)

文化产业本身也有一个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不断革命的过程。而决定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文化资本形态的层面上完成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先进的经济形态和产业模式,限度地提供人类社会发展所不断需要的生产力形态以及这种生产力形态不断革命的历史要求。

文化产业与未来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是改变人类社会存在方式的力量

口语,符号阶段,活字印刷,复制,电子媒介,电影电视电脑 从文化传播方式上看,电子媒介具有普及性、大众性和民主性。

二、视觉文化时代延生了视觉文化经济

视觉文化的意义:

①宣告了语言印刷文化中心地位的衰落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大众把握世界的方式将发生一个根本的转折,即由依赖于亲身经历和语言向依赖于视觉、影像、形象等转变

三、虚拟存在的文化方式与虚拟文化经济

虚拟文化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影响:

①像其他新出现的传播媒介一样,电脑网络空间必将成为当代和未来文化生产的可资利用的形式

②网络还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就是帮助你找到有共同兴趣的社团,找到与你兴趣相合的人,而不管你的性格多么特别

【第三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

⑴学习和教育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方式

⑵休闲和文化旅游消费空间日趋广阔

⑶信息消费、数字娱乐消费方兴未艾

1、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必然结果

3、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人们闲暇时间增多的必然反映

休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成为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准。

文化产品,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生产的产品,是具有特定文化含量的精神消费品。

它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济属性。文化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化产品的公益属性表现在:

①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

②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功能

③营造文化环境,培养人们对所属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体现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意志和要求,从而维护社会的同一性和稳定。

文化穿透力,指特定文化可以适应不同国家、民族、性别、职业、年龄人们的需求而在社会中传播。

文化产品的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供给主体:

一、政府 具有公众性、公益性和导向性

二、非盈利机构 特点一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二是盈利不分红

三、企业 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经过购买才得到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包括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民营文化公司。

此外还有外资背景的文化公司,作为个体的文化经纪人,民族民间工艺的制作者,传统文化创作者等。

文化产品供给方式:

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和非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即付费的供给方式和免费的供给方式。 还有一种被称作是混合型方式

非市场的文化供给方式,其特征是公共服务性、非赢利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

公益性文化,主要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那些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部类。

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某些领域也被称为公众文化。

公益性文化的必要性:

①是为保障全体成员的基本文化权利而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

②某些公共文化产品很难做到消费的独占性或排他性

公益性文化的构成:

从内容方面说,公益性文化主要由学术研究、博物馆、图书馆、公益性群众体育和非盈利性大众娱乐休闲文化等构成。

公益性文化的性质:

①公益性 追求社会效益为最主要目的

②创造性

③社会性

文化事业的地位:

文化事业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推动力量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形象的主要代表,在塑造和提升自身文化形象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化事业引导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向健康和先进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化环境,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升国民素质奠定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促进社会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营性文化,是为满足社会不同的层次、不同个性的兴趣爱好,通过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提供的。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内容:演出演艺、影视音像、书刊出版、报纸、网络、娱乐、广告、咨询、策划等。

经营性文化的主要特征:经营性和盈赢利性。

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的经营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的地位:

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担负着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所以,文化产业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向,也是文化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一、关联性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以文化为建设或发展的主要内容

②所服务的对象有很大的关联性

③社会功能是一样的

二、互补性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内容方面形成互补

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形成互补

③在社会功能方面形成互补

三、矛盾统一性

①主要目的体现出矛盾体

②社会功能有着对立关系

③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都是由文化事业发展而来

【第四章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生产关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

物质文化结构决定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存在的业态发展水平:

1、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观念结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形态结构影响文化产业结构、文化消费结构变化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变化

2、精神文化结构决定高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时代内容

3、制度文化结构规定了文化产业结构作为政治文化权利分配和权力体现的特殊安排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它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产业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人类经济活动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第一产业:农业,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煤气、自来水、电力等

3、第三产业:金融、运输、运输、商业、保险等

我国于1985年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制度。文化、艺术被纳入第三产业,又可分为: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

产业分类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自然分工的一个结果,而且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诞生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分类体系:

⑴文化产业的实体:市场型文化产业与公益型文化产业

⑵形式结构:部门文化产业结构与空间文化产业结构

⑶地域结构:局域型文化产业与全域型文化产业

⑷发展结构:基础性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⑸生产要素:技术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

⑹区域分类:以国家为划分:跨国文化产业和国别文化产业;

以行政区域划分:省域文化产业、市域文化产业;

以形态划分:跨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

以功能划分:社区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风景区文化产业、旅游区文化产业、休闲度假区文化产业等

⑺还可以分为意识形态产业、娱乐产业和艺术产业

文化产业形态是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存在的生命样式。它们是以各自的生命个性为其主要特征的。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产物被称之为核心产业,是因为这些领域相较于娱乐产业更直接的与国家文化安全相联系。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2、文化传播服务

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4、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

5、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服务

6、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第五章文化产业组织】

文化产业组织,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

文化市场结构与市场形态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由三大基本范畴:

①市场结构

②企业行为

③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与文化市场结构:

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范畴和因素。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的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数量、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竞争形势。

文化市场结构类型:

⑴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最理想的市场类型,价格可以充分的发挥其调节作用

⑵完全垄断性市场结构

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价格,从而把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以获取的利润。在文化产业领域里对有些确实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行业和领域实行完全垄断。

⑶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

特点:文化市场既存在有限度的垄断,又存在着不完全的竞争

⑷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

最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是电视产业、唱片产业和艺术品拍卖业。而全球艺术品拍卖业则基本上被嘉士得和苏富比两家公司所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价格比较稳定,便于政府的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的文化市场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结构的形成更不能以牺牲国家文化礼仪和国家文化安全为代价,对寡头垄断实现有效的法律监管和政府文化行政控制,是培育有限程度上的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的重要机制。

反映文化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1>市场集中、

2>文化产品差异化、

3>规模经济水平、

4>产业进入与退出等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文化产品差异化,是指文化企业在形成该企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实体要素上,或在提供文化产品过程的诸条件上,造成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文化产品以吸引买者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同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能否形成文化产品差别化,也就是说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是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产品产别化既是企业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影响文化市场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是指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全额的经济收益增加的现象。

进入壁垒是构成先极端我国文化市场结构运动的主要因素

在决定文化市场结构的诸要素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选择是决定结构其他所要素的关键

文化企业行为与市场绩效

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研究内容。

文化企业行为,指文化企业在生产该条件下有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理论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适应市场要求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其中包括:

1、价格战略

核心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制定价格时所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策略

2、产品战略

3、企业并购与集团化战略

企业并购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在产权关系上,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过程。

集团化,企业集团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组件企业集团,是企业最重要的市场行为

企业集团的多种形式:

①资本结合

②资金结合

市场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而决定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产量、价格、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及时条件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市场绩效是以市场结构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资源配置效率 是衡量文化市场绩效的最终的指标

②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③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规模实现程度 ;

二是在具有连续流程特点的相关文化产业中,文化经济合理垂直结合及实现程度;

三是文化企业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

④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社会水平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文化产业组织与一般产业组织的区别:

文化产业组织的文化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直接影响和干预国家文化行为的力量与手段

文化产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形态的意义:

由于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性质特征,文化产业组织还是文化民主落实程度的一个标志。无论是利用还是控制文化产业组织运动,本质上不是对一种经济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利用和控制,而是对一种社会组织的利用和控制。

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集团兼并、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的形成、文化产业组织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并影响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决策,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文化产业空间存在形态的文化市场结构也将随着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而呈现出多种市场结构并存的局面。

语言与文化自学考试笔记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与文化试题课程代码:00838Ⅰ. 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of the four alternativ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20%)1. In its broad sense culture is ______ Whatever distinguishes man from the rest part of the world is culture. ()A. social organizations B. the features of the worldC. the attributes of man D. human development2. ______ is,perhaps,the best known subject in whic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 is investigated. ()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 Verbal communication D. Translation3. Culture is a loan word from . ()A. French B. LatinC. Roman D. Norwegian4. “Greenhouse” in English and “温室” in Chinese differ in their ______ meaning. ()A. social B. conceptualC. thematic D. reflected5. ______ is a grammatical category of nouns in English,as illustrated by the simple sentence “We are students”. ()A. Person B. CaseC. Number D. Degree6. Westerners tend to be ______ thinkers. ()A. holistic B. subjectiveC. analytic D. objective7. When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part,they are expected to say“ ______”. ()A. It’s nice to have met you B. I am pleased to meet youC. Thank you very much D. You are welcome8. If a compliment comes to a westerner for his good Chinese,he would reply“______ ”. ()A. No. No. That’s not true B. Thank you for encouraging meC. Sorry,I can’t speaking Chinese well D. Thank you. I am glad to hear that9. ______ contain folk wisdom rather than scientific accuracy. ()A. Idioms B. MetaphorsC. Similes D. Proverbs10. The proverb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is related to ______. ()A. navigation B. geographyC. literature D. Christianity11. The English equivalent for “开某人的玩笑” or “捉弄某人” is “______ ”. ()A. to kid somebody’s brain B. to make one’s faceC. to get one’s hand D. to pull somebody’s leg12. The colour word “______” is associated with profit in business. ()A. white B. blueC. red D. black13. “I’m disadvantaged,for I still don’t have a cent to my name. ” In the above sentence,the word “disadvantaged” means ______. ()A. unfavourable B. disagreedC. poor D. nameless14. Anything that is ______ by religion,tradition or social usage is a taboo. ()A. prohibited B. allowedC. unprohibited D. encouraged15. Man: Would you like to see a movie with me tonight? () Woman: It looks like raining. The above sentences are linked by ______. A. grammar B. lexicalC. phonetics D. meaning16. John overslept this morning. Otherwise he wouldn’t have been late for school. ()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 sentences is______. A. additive B. adversativeC. causal D. temporal17. The word “______” is American spelling. ()A. colour B. travellerC. metre D. defense18. Nike is the name of ______ in Greek mythology. ()A. a heroine B. the goddess of victoryC. the goddess of fortune D. a wealthy lady19. The nonverbal messag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accompanying verbal messages,but add to or strengthen or clarify the verbal message serve the function of ______. ()A. regulating B. repeatingC. complementing D. accenting20. “Rubbing one’s thumb against one’s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means ______ in English body language system. ()A. victory B. dirtC. OK D. moneyⅡ. 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alternatives can complete the statement. There might be more than one correct answer. (10%)21. ______can convey messages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 Gestures B. Written symbolsC. Facial expressions D. Phonetic alphabets22. English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 are normally used in ______ contexts. ()A. informal B. academicC. religious D. intimate23. ______ are a category of the subjunctive mood in English. ()A. Mandative subjunctives B. Formulaic subjunctivesC. Conditionals D. Assumptives24. In a telephone call,if the person wanted is not available,it is customary for the English speaking person to say “______”. ()A. Thank you for calling. B. Hold on a moment. C. May I take a message? D.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25. English proverb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______ categories. ()A. Christianity B. sexismC. individualism D. metaphors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about ideas? ()A. He is the father of modern biology. B. His ideas will live on forever. C. I’ve had a full life. D. Life is empty for him. 27. --- Pass me the salt. () --- Pass me the salt,please. ---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 The above utterances are arranged in an order of increasing degrees of______. A. formality B. informalityC. politeness D. impoliteness28. In a normal text,sentences are connected . ()A. informally B. formallyC. hypotactically D. paratactically29. In Chinese newspapers,______ are not reported so frequently as in English newspapers. ()A. political achievements B. cultural achievementsC. crimes D. disasters30. Our body odours may be affected by ______. ()A. orientation of house B. exercise scheduleC. drinking water D. emotional stateⅢ. Fill in each underlined space with a proper expression. (20%)31. Value systems,world views,national traits,aesthetic standards and thinking patterns are often regarded as the central part of ______. 32.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are “countries on the ______”,which is illustrated by such words as “drive-ins”,“motels”,and “diners”. 33. Subjects and ______ are not so frequently omitted in English as in Chinese,as illustrated by the sentence “This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Would you like to read it?”34. In English speaking cultures,it is customary for the person calling or the elderly person to hang up the receiver ______. 35. “A Trojan horse” is an allusion derived from ______. 36.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use the word “chicken” metaphorically to refer to a ______. 37. Many plant and place names such as “poker” and “Mississippi” in American English come from ______. 38. It is safe to say that Chinese advertising as a whole tends to be more ______ than English advertising. 39. The ______ zone ranges from touching to 18 inches. It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the very few special people in our lives who are very close to us. 40. Technical time refers to precise,scientific ______ of time counted in ordered, logical sequences. Ⅳ.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riefly. (12 %)41. What does the statemen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and container of culture. ” mean?42. Is “spiritual” a true equivalent to“精神上的”?43. How is the letter “i” pronounced differently when it occurs before “le”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44. What does the gesture “touching or pointing to one’s own nose by raised thumb” signify in western culture?Ⅴ. Translation. (18 % )45. Men and women,old and young,all joined in the battle. 46.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47. Many people intend to get white-collar jobs after graduation. 48. 请赐教。49. 敬请光临寒舍。50. 2011年11月1日上午8点火车将到达北京。Ⅵ. Discuss the following topics. (20 %)51. 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verb “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and people’s behaviours related to the proverb?52. How would you define “common core English”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peaking style?

【第一章文化、文化生产、文化产业】

早期的文化概念,泰勒,《原始文化》,这个定义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广义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本质特征:

1、创造性

2、规范性和稳定性

3、通过一定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意义、交流情感、凝聚群体的符号系统。

怀特,“文化学之父”

文化不是由单个、孤立的文化符号组成的,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符号系统所构成。

四分法:文化符号系统是由:

1、语言文化(最初、最重要)

2、精神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因,也是文化构成的核心)民间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神话、史诗、传说、古史、歌谣、言语、格言、谜语及民间歌舞、音乐、绘画、雕塑等,同样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器物文化(服饰、饮食、建筑、工艺品)

4、行为文化(完整的习俗文化、制度)

文化是由语言文化、精神文化、器物文化、行为文化所构成的一个符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为人类构筑了一个意义世界

②文化塑造社会

③文化塑造人

文化生产的历史发展:

一、远古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化生产是群体性的,文化消费也是群体性的。

二、古代阶段

就生产技术看,古代阶段是以铁器的产生和使用为标志。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

文化生产和消费出现了两种情况:

第一,文化分离为精英文化(知识分子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以文字文化(或书面文化)和礼仪文化为代表,民间文化则包括口传文化和习俗文化。

第二,精英文化的生产者是只是分子,具体看是个人而不是群体。消费者是整个统治阶级。

三、现代阶段

生产和消费从地方的和民族的封闭性转向了世界范围的开放性;不仅文化的封闭性被打破,文化的垄断性也被打破了;文化生产还是社会精英的专利。

四、消费社会阶段

文化方面:

第一,大众文化迅速崛起

第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消费大众是消费社会的主体

文化产业,就是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商业等服务性行业,

第四产业:信息产业

大卫•索斯比 《经济与文化》 文化产业行业构成画了一个的同心圆

文化产业的特征:

1、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

2、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是“全球性的”与“地方性”同时并存

3、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性特点

文化产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1、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

第一种形态是印刷媒介,第二种形态是电磁媒介

2、消费社会的兴起

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

内容产业,生产和提供内容服务的产业,也可以说是为大众传播媒介提供传播内容的产业。

创意产业,最早源于英国,源于个体劳动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的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

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联系与区别:

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及创意产业都强调产品生产的文化性、内容意义及创造性,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构成部门是相同的。但他们有时有一定的区别,对不同名词的使用表示一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新兴的产业发展重点。如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及宣传部门所管辖关系的传统和新兴产业,内容产业更多的与媒体、通讯、信息产业联系在一起,而创意产业着眼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提升与辐射。

【第二章文化经济运动与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经济,是以人的精神生产方式提供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与变迁:

精神的创造性劳动第一次获得了商品性的存在,并且第一次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交易实现其价值,即货币的表现形态:珠子的价格。

体现在物质载体上的文化经济形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这是最本原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创意产业的最初形态。文化经济出现了由分工二导致的交换形态的细分:文化劳务形态或称文化服务形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地由有形财务的生产专项无形服务的生产。

文化经济形态,从最基本的历史规律变迁而来: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发展,有形经济向无形经济(版权)发展,表现经济向符号经济发展,手工作坊经济向文化工业经济发展,机器复制经济向数字信息形态发展,单向行为经济向互动经济发展。

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物质形态、

非物质形态、

表现形态、

符号形态、

机器复制形态和数字信息形态等。

文化经济的非物质形态是以独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的生命存在为主要特征的。

文化经济的手工作坊形态,是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力社会创造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农耕时代最成熟的文化经济形态。

文化经济的机器复制形态,是现代文化产业形成和出现的标志。

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动因与历史条件:

1、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存在培养了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态的现代形成成为可能。

市民阶层作为大规模的市场消费群体的产生,必然同时催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以手工作坊为代表的传统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的时候,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革命便成为文化产业形成所需要的文化生产力革命。

2、社会生产力形态的革命

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与后工业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

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长称之为粗放式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规模的扩张 (较为落后)

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文化创新、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的增长称之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效益化 (较为发达)

文化增长方式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关系:

人的增长是规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运动与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真正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变动的最革命性的因素:人的因素。

文化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方式革命的价值:文化增长,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于提高人的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程度。

文化增长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智慧在社会财富创作过程中的作用,限度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高价值和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以最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

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革命的必然选择:(意义)

文化产业本身也有一个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不断革命的过程。而决定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文化资本形态的层面上完成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先进的经济形态和产业模式,限度地提供人类社会发展所不断需要的生产力形态以及这种生产力形态不断革命的历史要求。

文化产业与未来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是改变人类社会存在方式的力量

口语,符号阶段,活字印刷,复制,电子媒介,电影电视电脑 从文化传播方式上看,电子媒介具有普及性、大众性和民主性。

二、视觉文化时代延生了视觉文化经济

视觉文化的意义:

①宣告了语言印刷文化中心地位的衰落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大众把握世界的方式将发生一个根本的转折,即由依赖于亲身经历和语言向依赖于视觉、影像、形象等转变

三、虚拟存在的文化方式与虚拟文化经济

虚拟文化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影响:

①像其他新出现的传播媒介一样,电脑网络空间必将成为当代和未来文化生产的可资利用的形式

②网络还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就是帮助你找到有共同兴趣的社团,找到与你兴趣相合的人,而不管你的性格多么特别

【第三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

⑴学习和教育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方式

⑵休闲和文化旅游消费空间日趋广阔

⑶信息消费、数字娱乐消费方兴未艾

1、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必然结果

3、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是人们闲暇时间增多的必然反映

休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成为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准。

文化产品,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生产的产品,是具有特定文化含量的精神消费品。

它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济属性。文化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化产品的公益属性表现在:

①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

②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功能

③营造文化环境,培养人们对所属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体现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意志和要求,从而维护社会的同一性和稳定。

文化穿透力,指特定文化可以适应不同国家、民族、性别、职业、年龄人们的需求而在社会中传播。

文化产品的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供给主体:

一、政府 具有公众性、公益性和导向性

二、非盈利机构 特点一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二是盈利不分红

三、企业 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经过购买才得到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包括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民营文化公司。

此外还有外资背景的文化公司,作为个体的文化经纪人,民族民间工艺的制作者,传统文化创作者等。

文化产品供给方式:

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和非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即付费的供给方式和免费的供给方式。 还有一种被称作是混合型方式

非市场的文化供给方式,其特征是公共服务性、非赢利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

公益性文化,主要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那些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部类。

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某些领域也被称为公众文化。

公益性文化的必要性:

①是为保障全体成员的基本文化权利而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

②某些公共文化产品很难做到消费的独占性或排他性

公益性文化的构成:

从内容方面说,公益性文化主要由学术研究、博物馆、图书馆、公益性群众体育和非盈利性大众娱乐休闲文化等构成。

公益性文化的性质:

①公益性 追求社会效益为最主要目的

②创造性

③社会性

文化事业的地位:

文化事业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推动力量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形象的主要代表,在塑造和提升自身文化形象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化事业引导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向健康和先进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化环境,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升国民素质奠定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促进社会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营性文化,是为满足社会不同的层次、不同个性的兴趣爱好,通过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提供的。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内容:演出演艺、影视音像、书刊出版、报纸、网络、娱乐、广告、咨询、策划等。

经营性文化的主要特征:经营性和盈赢利性。

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的经营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的地位:

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担负着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所以,文化产业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向,也是文化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一、关联性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以文化为建设或发展的主要内容

②所服务的对象有很大的关联性

③社会功能是一样的

二、互补性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内容方面形成互补

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形成互补

③在社会功能方面形成互补

三、矛盾统一性

①主要目的体现出矛盾体

②社会功能有着对立关系

③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都是由文化事业发展而来

【第四章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生产关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

物质文化结构决定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存在的业态发展水平:

1、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观念结构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形态结构影响文化产业结构、文化消费结构变化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变化

2、精神文化结构决定高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时代内容

3、制度文化结构规定了文化产业结构作为政治文化权利分配和权力体现的特殊安排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它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产业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人类经济活动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第一产业:农业,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煤气、自来水、电力等

3、第三产业:金融、运输、运输、商业、保险等

我国于1985年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制度。文化、艺术被纳入第三产业,又可分为: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

产业分类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自然分工的一个结果,而且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诞生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分类体系:

⑴文化产业的实体:市场型文化产业与公益型文化产业

⑵形式结构:部门文化产业结构与空间文化产业结构

⑶地域结构:局域型文化产业与全域型文化产业

⑷发展结构:基础性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⑸生产要素:技术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

⑹区域分类:以国家为划分:跨国文化产业和国别文化产业;

以行政区域划分:省域文化产业、市域文化产业;

以形态划分:跨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

以功能划分:社区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产业、风景区文化产业、旅游区文化产业、休闲度假区文化产业等

⑺还可以分为意识形态产业、娱乐产业和艺术产业

文化产业形态是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存在的生命样式。它们是以各自的生命个性为其主要特征的。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产物被称之为核心产业,是因为这些领域相较于娱乐产业更直接的与国家文化安全相联系。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2、文化传播服务

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4、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

5、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服务

6、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第五章文化产业组织】

文化产业组织,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

文化市场结构与市场形态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由三大基本范畴:

①市场结构

②企业行为

③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与文化市场结构:

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范畴和因素。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的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数量、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竞争形势。

文化市场结构类型:

⑴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最理想的市场类型,价格可以充分的发挥其调节作用

⑵完全垄断性市场结构

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价格,从而把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以获取的利润。在文化产业领域里对有些确实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行业和领域实行完全垄断。

⑶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

特点:文化市场既存在有限度的垄断,又存在着不完全的竞争

⑷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

最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是电视产业、唱片产业和艺术品拍卖业。而全球艺术品拍卖业则基本上被嘉士得和苏富比两家公司所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价格比较稳定,便于政府的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的文化市场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结构的形成更不能以牺牲国家文化礼仪和国家文化安全为代价,对寡头垄断实现有效的法律监管和政府文化行政控制,是培育有限程度上的寡头垄断文化市场的重要机制。

反映文化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1>市场集中、

2>文化产品差异化、

3>规模经济水平、

4>产业进入与退出等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文化产品差异化,是指文化企业在形成该企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实体要素上,或在提供文化产品过程的诸条件上,造成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文化产品以吸引买者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同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能否形成文化产品差别化,也就是说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是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产品产别化既是企业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影响文化市场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是指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全额的经济收益增加的现象。

进入壁垒是构成先极端我国文化市场结构运动的主要因素

在决定文化市场结构的诸要素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选择是决定结构其他所要素的关键

文化企业行为与市场绩效

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研究内容。

文化企业行为,指文化企业在生产该条件下有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理论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适应市场要求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其中包括:

1、价格战略

核心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制定价格时所追求的目标和采取的策略

2、产品战略

3、企业并购与集团化战略

企业并购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在产权关系上,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过程。

集团化,企业集团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组件企业集团,是企业最重要的市场行为

企业集团的多种形式:

①资本结合

②资金结合

市场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而决定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产量、价格、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及时条件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市场绩效是以市场结构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资源配置效率 是衡量文化市场绩效的最终的指标

②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③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规模实现程度 ;

二是在具有连续流程特点的相关文化产业中,文化经济合理垂直结合及实现程度;

三是文化企业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

④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社会水平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文化产业组织与一般产业组织的区别:

文化产业组织的文化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直接影响和干预国家文化行为的力量与手段

文化产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形态的意义:

由于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性质特征,文化产业组织还是文化民主落实程度的一个标志。无论是利用还是控制文化产业组织运动,本质上不是对一种经济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利用和控制,而是对一种社会组织的利用和控制。

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集团兼并、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的形成、文化产业组织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并影响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决策,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文化产业空间存在形态的文化市场结构也将随着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而呈现出多种市场结构并存的局面。

第二节 语言与文化 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我们这一节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是为了讨论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因素。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不太确定的概念,因此很难提出一个关于文化的明确的定义。盛炎谈到,关于文化的定义,有的说有一二百种,有的说有上万种。(盛炎:《语言教学原理》第78页,重庆出版社,1990)定义不同,说明观察文化的角度和对文化内涵范围的理解不完全相同。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1871)—书中说,“文化是—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如奥格本、亨根斯以及维莱等人,又补充了“实物”一项内容,把上述定义修正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转引自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顾嘉祖等主编《语言与文化》第3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编纂的《哲学小辞典》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比较狭隘的意义来讲,文化就是在历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上述定义实际上是说.“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类创造的、在一定的人类社团中存在过和存在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都属于文化,只有天然物质除外。这是对“文化”的最广义的解释。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例如,我们常常把“文化”跟科学、教育相提并论,这时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和艺术;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时,是指他受教育的程度;从文化用品商店陈列的商品看,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又不一样。天津有条“文化街”,那里的商品有文具、体育用品、艺术品、土特产品等,总之,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上下文中,“文化”—词的涵义不完全相同,对“文化”分类的角度也很不一样,例如我们通常把风俗习惯叫做“习俗文化”,把在历形成、至今仍保留的文化传统叫做“传统文化”。此外,还有所谓“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写字母‘C’文化,即正式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个是小写字母‘C’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惯。”(黎天睦Timothy Light:《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第75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一般说来,人们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官制、兵制等等。……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园林、住宅、服饰、烹饪、器具等等,它们是入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程裕祯:《中国文化揽萃》第3~4页,学苑出版社,1989)张占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和“交际文化”(cultural cammunication information)两大类。(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01984年第3期)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既要教知识文化,也要教交际文化,但是交际文化的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课题,所以我们把交际文化的教学作为讨论的重点、交际文化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 990年第3期),暂且把它们分别叫做“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实际上是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1)信号。例如交通指示灯,红灯表示必须停止前进,绿灯表示可以前进。 (2)标记。如商标、路标等。 (3)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等。哑语也属于体态语。 常用的信号和标记各国几乎是通用的,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体态语往往有一些区别。例如多数国家和民族用点头表示赞成、理解等,用摇头表示不赞成、不理解;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正好相反。我在尼泊尔教书的时候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总是不断地摇头,于是就反复解释,没想到越是解释学生越是摇头。不得已问他们哪儿不懂,这才发现原来摇头是表示懂了。 2.文化的属性 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也无论是“知识文化”还是“交际文化”,都具有下列属性: (1)民族性。就是说,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也反映在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特点上。当然,各民族的文化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是各民族能够互相理解的基础。 (2)社会性。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当个体的文化心理、文化行为成为社会中的普遍观念和行为模式时,或者说成为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规范时,它才可能成为文化现象。”(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 (3)系统性。文化总是表现为—个个具体现象,但是各种文化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联系在—起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成为一定社会的统一的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系统。 (4)阶段性。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自不必说,就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也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还可以互相借鉴.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当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要能为本民族的社会群体所接受,能够融合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成为本民族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不是突变,而是渐变.即一方面继续保留能够保留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创造新的文化,以补充传统文化的不足,同时放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这种渐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显出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新的文化特征,这就是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文化的发展是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生产总要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总要不断地进步,而这种发展和进步也是有阶段性的,所以从总体上说,文化的发展和这种发展的阶段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阻止文化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文化发展的阶段。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其它文化现象一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也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语言;语言也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可以说,语言具有文化的一切属性,所以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众多文化现象中的一种。语言不但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虽然只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其他文化现象一般不能离开语言而独立存在,只有通过语言,文化才能得到保存、延续和传播(3)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当我们说文化发展的时候,是指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原有的基础是靠语言保存和传播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而思维活动又离不开语言;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成员的集体创造,只有借助于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才能进行沟通和达到相互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互相借鉴也要通过语言。由此可见,文化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得到发展,所以说,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以上情况说明,语言和文化不但关系密切,而且有着特殊的关系。 4.语言交际文化 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的不同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等,都可以从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找到根据。语言中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但是本族人往往不容易觉察。只有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研究才能揭示出来。所谓“语言交际文化”,就是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 4.1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不同民族语言词汇的不同点正是民族文化特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语言交际文化因素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应词的有无 不同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之一就是一种语言里有代表某些现象的词。在另一种语言里也有代表这些现象的词。不同语言里代表同一现象或同类现象的词就是对应词+例如,汉语的”父亲”、“母亲”跟英语的father、mother所代表的是同样的现象,所以它们是对应词,汉语的“吃”、“喝”跟英语的eat、drink所代表的也是同样的现象,所以它们也是对应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在其它语言里找到对应词.有的词这种语言里有,那种语言里没有。例如汉语里有“贫农”这个词,英语里就没有与这个词相对应的词,因为“贫农”这个词是为农民划分阶级成分时创造的,是一种阶级成分的名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没有这样为农民划分阶级成分,所以没有这样的阶级成分的名称。把“贫农”翻译成英语就是poorpeasant,外国人听到Tte poor peasants talked about their happy life today这样的话就难以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poor就是“缺钱、缺物、缺奢侈晶”,poorilsant就是贫苦的农民,贫苦的农民怎么会有幸福生活呢?他们不知道,“贫农”是阶级成分的名称,而不是贫苦农民的意思。又如,汉语中有个谚语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个年轻翻译把其中的“三伏”和“三九”分别翻译成three fu和three nine,外国人当然听不懂:(引自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贫农”“三伏、三九”等都是汉语中特有的词,这些特有的词所反映的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成语、熟语、歇后语和典故等,这类词语往往是直接反应一个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经验的,有相当——部分很难在其它语言里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典故更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语。 (2)对应词词义范围的大小 不同的语言里虽然有大量的对应词,但是多数对应词的词义范围不完全相同。例如,汉语中亲属称谓很多,仅父母这一辈的称谓就分父系、母系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又分男女长次,父系方面的有伯父、伯母(大爷、大妈),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姑父、姑母(姑爹、姑妈)等;母系方面的有舅父、舅母(舅舅、舅妈)、姨父、姨母(姨爹、姨妈)等;还要用大、二、三、……老等表示排行,总之是一长串,而英语中只有Uncle和Aunt两个词。可见这两个词的词义范围比汉语中相对应的任何一个词的词义范围都大。汉语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亲属称谓呢?因为亲属关系对中国人很重要,所以中国人重视亲属关系,需要对不同的亲属关系详细分类。这就是一种文化。据说阿拉伯语中的骆驼有400多种名称,因为骆驼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他们非常重视骆驼,需要对不同的骆驼详细分类。这也是一种文化。实际上,不同语言中大多数对应词的词义范围都不完全相同。英语中的intellectuaI指的是大学教授等学术地位较高的人,而汉语中的对应词“知识分子”通常是指具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这说明“知识分子”比intellectual这个对应词所指的范围要广得多。 (3)词义的褒贬 一种语言中的褒义词、中性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是贬义词。词义相同而褒贬不同,反应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例如,汉语中的“狗”的比喻义通常是贬义,很多用“狗”的词都是表示贬义的,甚至是骂人的话,例如“走拘”、“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等等。英语中的对应词dog的比喻义有很多是褒义或中性,例如:a jolly dog(快活人,有趣的伙伴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总有得意的时候),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鸟),有时甚至称自己可爱的孩子为my dog。我们通常把“宣传”翻译成propaganda,其实propa,ganda常常用于贬义,他们认为propaganda是欺骗,是不光彩的。日语中用“乌龟”象征长寿,汉语中“乌龟”的比喻义是骂人的话。 (4)引中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词义除了词的本义以外,许多词还有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民族语言中对应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英语中可以用summer比喻美女,汉语中的对应词“夏天”就没有这样的用法, 4.2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不同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也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语法系统的不同点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异。下面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系统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1)词形变化的有无。许多语言都通过词形变化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词义和语义关系。例如,英语中大多数名词加“s”变为复数名词,大多数不定式动词加“Ed”变为表示过左时的动词或过去分词,加"ing”变为表示进行时的动词或现在分同。汉语没有这类词形变化。对这类区别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汉语重意念,重逻辑关系+不重形式。 (2)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例如,汉语的流水句很多,省略形式很多.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中,几乎什么句子成分都可以省略,很多句于都没有主语,而英语中可以省略的成分是有限的,没有主语的句子也很少;汉语中没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即意义上的被动句很多,如“自行车丢了”,“画儿挂在墙上”等,英语中表达这类意思都要用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汉语的方位词、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都可以放在主语的位胃上作为陈述的对象,如“东边来了一个马队”,“夜里走了一帮客”“北京有很多外地人”等,而英语的方位词、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都不能这样用,这类意思要用其它形式来表达。这类区别可以解释为:汉语除了重意念、重逻辑关系以外,还充分依靠人的理解能力,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尽量考虑语言的节约性。 (3)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不同。汉语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在英语中是southeast、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汉语的“在床上”在英语中是in the bed。汉语的基数词是十进制,英语的基数词l-12是一段。12—20是一段,20以后又变为十进制。汉语中100以上还是十进制,十个百为千,十个干为万;英语的数词没有“万”,“万”用“十千”表示。汉语中表示大小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而英语中通常是从小到大,地点和年月日的表示法尤其明显。这也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 4.3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说明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1))称呼 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称呼。这是各民族语言的共同特征。跟英语相比,汉语称呼中亲疏、长幼、尊卑的区别比较明显。英语中,关系密切的人之间都可以称名字,对父母、祖父母也可以叫名字,汉语中对长辈或长者绝不能直呼其名。 (2)称赞和批评 称赞和批评的用语也有很久的选择性?选择什么样的用语,往往是由交际双方的关系、说活人的态度和心理状态所决定的;不同民族语言中这类用语的不同,对称赞和批评的反应的不同,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到西方人家里做客.吃饭的时候,男主人一般总要称赞妻子的饭菜做得好;外国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吃饭的时候客人也总是称赞女主人的饭荚做得好,但是男主人—般不但不称赞,而且还要故意说几句相反的话,以表示谦虚,对于这样的情况,外国人一般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丈夫和妻子之间瓦相称赞,是表示夫妻关系好,如果互相批评,就意味着关系不好;而中同人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中国人看来,丈夫替妻子谦虚,说明丈夫可以代表妻子说话,夫妻如同—人。 (3)自谦和自尊 不同的人庄同样的场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自谦和自尊的用语不一定相同,不同语言中表示自谦和自尊的用语也不一定相同。中国人表示自尊的方法很多,但是常常以自谦表示自尊,也就是通过自谦来表示自己具有不骄傲自满、不喜欢炫耀自己的美德。因此当别人称赞自己时,往往要说一些相反的话,或者把成绩归于集体、他人。以英语为第—语言的人表示自尊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是以尊重别人的方式来表示自尊,因此当他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时,总是首先表示感谢,不说相反的话是为了表明别人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的差异常常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中国人以为外国人都不谦虚,外国人常常因中国人的这种谦虚方式而感到扫兴,甚至认为中国人不诚实,有时会完全误解对方的意思。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称赞一位女翻译的英语说得好,这位女翻译马上回答说?“No not at all”使这位外国人感到很尴尬。 (4)邀请和应邀 邀请和是否应邀也有——套专门的用语,这类用语同样会因为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应对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中国人熟悉的朋友之间的邀请,说话直截了当,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邀请,或者需要表示特别尊重时,常常要首先征求对方的意见,并且要说一些对对方的尊敬和自我谦虚的话。例如,如果是邀请吃饭,一定会说“吃顿便饭”“很简单”之类的话。外国人有时感到奇怪,因为原来说的是吃便饭,结果比宴会还丰盛。外国人请中国人吃饭,如果这个中国人不懂得外国人的习惯,一定不会马上接受邀请,总要说一些推辞的话,这往往会使外国人感到很不高兴,以为是看不起他,不愿意接受他的邀请。

语言与文化自考笔记图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在文化结构中,语义的基本单位是“义素”。义素是词位通过文化结构表示语义的基本单位。一种语言中的词位和义素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使语言成为了解文化的钥匙。但是,词位和义素之间并不一定总是一对一关系。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的不同文化行为也会影响词位和义素的对应关系。 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就无法辨认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没有掌握法语语言结构的人,就很难辨认法语字母不同组合后所表现出的词义,同样,不懂俄语的人,也会把俄语当成抽象的字母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达的词义。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其实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也依赖于语言来进行传播。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们的意识形态集中起来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法律条例、审美意趣,而语言就是在人类产生之后,随着文化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人们把认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保存下来传播下去。

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不断发展。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理解与文化理解的关系:

正是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

换言之,对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而言,三个层次的文化都是需要的,不可只给这个,不给那个,至于课程给予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怎样确定,则是应该进行研究的。

近年汉语教学界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重视,即基于这一原理。学界在这方面进行的探讨已经不少,意见虽不很一致,但在上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则是共识。

周思源先生认为,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文化定位表现为“文化因素”或“文化背景知识”;目的语学习越往中高层次发展,接触的文化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越以专门文化的面貌出现。“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可能性。”

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人们把认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保存下来传播下去。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富和发展。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不仅只表现在语音、语法、文字这几个方面,而且还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在生活当中的反映。

扩展资料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与文化

  •   索引序列
  •   语言与文化自考笔记
  •   自考本科语言与文化笔记
  •   自考语言与文化重点笔记
  •   语言与文化自学考试笔记
  •   语言与文化自考笔记图片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