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答案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答案

全国2008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答案:D (P11)【解析】徐宝璜的是《新闻学大意》;邹韬奋是伴有《大众生活》等报刊;戈公振是著有《中国报学史》.故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史上著名文献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2,答案:C(P6)【解析】新闻活动领域作为认识和反映实际的两种专业手段,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由此可以推出,新闻采访是认识的专业手段.故选C.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考生理解记忆.3,答案:B (P24)【解析】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并且对于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这种特点就具有突发性.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的特点.考生识记内容.4,答案:A (P42)【解析】实事求是,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点评:考查了记者采访要遵守原则的重要性.属于识记内容.5,答案:B (P55)【解析】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而地方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机动记者是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点评:考查了新闻记者的不同分工.考生区别理解.6,答案:C (P65)【解析】记者要以新闻宣传为己任,时刻注意发现新闻线索,不失时机地进行采访报道.这样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及时采写新闻是记者的首要任务.点评:考查记者的任务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7,答案:D (P87)【解析】新闻敏感是记者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是一种职业敏感.因此,在西方被称为"新闻鼻".点评:考查了新闻敏感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8,答案:A (P99)【解析】新闻线索也称为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故而,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它的线索开始的.点评:考查新闻线索的重要性.考生识记.9,答案:A(P105)【解析】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个后果就是这则新闻对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因此,这就不得不考虑国家新闻政策了.点评:考查了新闻选择的标准.10,答案:B (P122)【解析】新闻采访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表现在:一是记者要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二是采访有多向人际交往关系,三是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记者的知识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因此,选B.点评:考查新闻采访与一般社会调查的区别.11,答案:C (P129)【解析】间接准备是也叫平时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其它三项都是属于临时准备,也即是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点评:考查了采访前做准备工作的类型划分.12,答案;D (P144)【解析】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这有助于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当然新闻当事人是最了解情况的了.故而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中选择,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13,答案:D (P153)【解析】直接向采访对象提问,是获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提问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的成败.点评:考查了采访前的临时准备工作对提问的考虑.14,答案:C (P267)【解析】新闻写作是在采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新闻实践活动,其理论知识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因此,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联性.考生理解记忆.15,答案:B (P285)【解析】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率先提出"抓活鱼"是讲求新闻时效的一种形象化比喻,目的是要让报纸上的新闻,如同活蹦乱跳的鲜鱼上市,这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点评:考查新闻要新于写作.16,答案:B (P310)【解析】讲新闻主题,着重讲狭义的主题,这就是具有倾向性较强,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的态度和观点较为鲜明,而且往往有的放矢并起着舆论导向作用.点评:考查了新闻的主题确定的相关知识点.17,答案:B (P326)【解析】凡是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都是属于新闻事实的.点评:考查新闻选材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18,答案:A (P347)【解析】新闻语言客观特色中,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点评:考查新闻语言的特色要求.考生识记.19,答案:D (P374)【解析】消息是新闻写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体裁,也是新闻传播媒介经常大量采用的主要报道形式.点评:考查消息的写作及重要性.考生识记.20,答案:B (P382)【解析】在西方新闻界,把消息分类为软新闻,硬新闻,纯新闻.软新闻的重要性不如硬新闻,它主要是趣味性浓厚的报道,而硬新闻指的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点评:考查了新闻中的消息分类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1,答案:C (P396)【解析】述评性消息以报道事实为主,排除A和D;述评结合,排除B;故选C,夹叙夹议符合述评消息的特点.点评:考查了述评类消息的特点.考生识记.22,答案:D (P400)【解析】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消息中集中报道一件新闻事实,即紧紧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简明扼要的加以报道.这主要是以短,快取胜.点评:考查了消息的写作要领.考生识记.23,答案:B (P440)【解析】导语是"寸土寸金之地",其主要是对新闻全文的总的提纲挈领.点评:考查了导语的作用知识.考生识记.24,答案:A(P461)【解析】消息的主题是消息写作中必须有的部分,而这部分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点评:考查了消息的构成部分知识点.考生识记.25,答案:C (P476)【解析】B答案知识背景是指关于专有名词,术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等背景材料.A,D答案是用来混淆的词语.只有C答案社会背景指关于时代政治背景,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点评:考查了背景材料的知识点.考生区分理解记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答案:ACD (P46)【解析】根据采访活动中考虑到该去不该去,该采访或不该采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原则去思考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7,答案:BDE (P227)【解析】吃透"上头"就必须经常关心形势,大局和社会动向,根据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根据此来展开理解.点评:考查报道思想中内容的上下结合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8,答案:ACE (P192)【解析】现场观察,事前观察是记者对某一事物变动前所做的观察;同步观察是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时候观察是指事件发生后的观察.这些都属于现场观察.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有关知识点.考生识记.29,答案:ABCDE (P305)【解析】新闻边缘体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点评:考查新闻体裁的演进和规范.考生区别理解.30,答案:ABDE (P398)【解析】消息的写作要有时效观念,这就要讲求时效;以短,以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合乎时宜等.故而得出答案ABDE.点评:考查消息写作要领.考生理解运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答案:(P57)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解析】特约记者与特派记者相同,根据此去共同理解回答.他特约记者不同与一般的通讯员,他们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点评:考查特约记者的含义.考生识记.32,答案:(P99)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解析】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但它往往显示已经或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新闻.根据此去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知识点新闻线索.考生识记.33,答案:(P240)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这就是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解析】回答此问题时首先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抓住"透视"二字结合新闻内容来展开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的在开掘新闻上的特点和方法.考生理解记忆.34,答案:(P333)所谓"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解析】抓住"结构"二字结合新闻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结构的知识点.考试识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答案:(P88)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观众)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最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解析】根据新闻敏感对新闻写作的作用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敏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6,答案:(P212)观察离不开眼睛,更离不开大脑.要使眼睛和大脑同时发挥作用,结合用眼睛看,有意识地思考和感受,这样,才能使观察取得应有的成效,并具有一定的深度.通过现场观察,记者看到了血多事实,要想真正理解这些事实的意义,不能不有一个反复考虑的过程,把表面现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在观察中,记者要把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看成是一个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需要记者经过立体的多维思考,去进一步辨别它,这对穿透力极强的一些深度报道尤为重要.【解析】根据现场观察的作用结合新闻知识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7,答案:(P347)1,客观,在表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中,选词造句的客观性.2,确切,用词准确,贴切.3,简练,新闻语言简洁,洗练,干净利落.4,朴实,语言质朴无华,具体实在.5,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容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解析】根据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来回答对语言特色的要求.点评:考查了新闻语言特色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答案:(P152)1,确定采访目的:自考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和原因.2,确定采访对象:(1)张三;(2)自考毕业生;(3)在校自考老师;(4)某大学就业办指导中心3,确定采访方式: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点面结合方式.4,提问提纲:(1)对张三:你面试的经历(包括面试多少次,失败多少次,面试的单位性质),自己对面试失败的总结.(2)对自考毕业生:面试的经历,对未来自己就业的想法.(三)对在校自考老师:目前自考生队伍的现状,对未来自考生是增多还是减少的一个预测.(4)对就业办:目前自考生就业情况,来校招聘的单位对自考生的看法及要求.【解析】按照拟定采访的要求,结合题意中的新闻线索,制定合理采访计划.本答案仅作参考,考生的答案可以不拘一格,但要围绕自考生就业难这一主题.点评:考查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点,考生学会简单应用.39,答案:(P454)下述新闻导语属于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其定义是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引用式导语的特征是往往能使消息富有文采,或是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新闻事实的意义会被映衬得更加突出,新闻主题的表达也会更有力量.这是激发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一招.【解析】根据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导语的写作的分类.考生简单应用.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1)用新华社电头: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写成"今日新闻.导语要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8月30日表决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2007年11月1日执行.该法的制定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写总结式导语.(2)主体部分可以按事实重要性或受关注的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事实材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3)恰当运用背景材料.不能过多地罗列背景材料.(4)表达准确,通顺;没有错别字和标点失误.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给出的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电讯稿点评:本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应用题型,考生必须十分熟练掌握此种应用题型,并灵活运用到各实际操作中去.试题规律总结: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考查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几乎各占一半.2,在上篇新闻采访中,考查的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章节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而第五章没有涉及到考点.3,在下篇新闻写作中,重点考查第五章消息的写作知识,要着重复习本章.其次,第六,七,八章在考题中未涉及有知识点,考生复习时候要抓住要点.

在交谈中发现线索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一是要善于启发交谈者讲话的愿望;二是要善于抓住中心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细微的变化。现场采访观察要仔细直接到现场看,是采访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观察要全面;二是观察要入微;三是观察要深入。问情况要虚心提问,是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提问是艺术,不可轻视。提问一定要看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性质和场合。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呢一是分层次提问;二是问话要抓住对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该提问的问题。开好采访座谈会这是一个比较简便而效果显著的采访方法。无论是了解全面情况还是重点了解某个问题都可以采用。掌握个别采访的技巧为了了解某个问题或细节,可以找当事人或知情人做细致调查。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一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

在交谈中发现线索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一是要善于启发交谈者讲话的愿望;二是要善于抓住中心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细微的变化。现场采访观察要仔细直接到现场看,是采访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观察要全面;二是观察要入微;三是观察要深入。问情况要虚心提问,是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提问是艺术,不可轻视。提问一定要看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性质和场合。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呢一是分层次提问;二是问话要抓住对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该提问的问题。开好采访座谈会这是一个比较简便而效果显著的采访方法。无论是了解全面情况还是重点了解某个问题都可以采用。掌握个别采访的技巧为了了解某个问题或细节,可以找当事人或知情人做细致调查。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一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严格把关的采访写作的每一个环节第一步:选题构思,新闻选题的产生需要的是一双好奇的眼睛、一对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大脑。第二步:资料调研,资料调研帮助充实报道,扩展思路,并问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三步:确立报道焦点,写出新闻要点。第四步:素材采集,要采集的素材包括文字报道中的直接引语、广播报道中的声白、电视报道中的画面,最后还有照片。素材采集时要注意平衡信源,采访不同观点的人士。第五步:报道框架,正式写作前,需要回顾一下收集的素材资料。围绕新闻焦点和选题,确定新闻报道的取景框架,并围绕新闻框架,在采访笔记中标出、选择出那些相关的引语、细节和背景。第六步:写导语。检查与核实。

1、通讯一般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2、主题要明确。就是说你到底想要向读者广播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意图。3、材料要适当。有了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去组织材料。往往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被访者常常会给你提供许多素材,在这许多素材当中,实际上有许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从一地鸡毛中,逐一甄别,合理取舍,最后遴选出你所需要的材料。4、角度要新颖。有了材料,就要选择成文的角度。一件事情发生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都知道,老调重弹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看的。这就要求写作者要选择一个即合理又新颖的角度去写。5、标题要别致。通讯稿写好了,未必有人看。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量太大了,没有人有时间有耐心一篇篇新闻看过去,都是挑着看。所以你写的新闻要想脱颖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别致的标题,使你的文字被读者的法眼选中。更多关于新闻报道写作技巧,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这个题目有点范,你考记者不用买书的么?)敏于捕捉,勤于采访,精于构思,疾于用笔。新闻写作除了运用一般写作通用手法,如叙事、抒情、议论、描写、悬念、伏笔、穿插、夸张、反复、排比、对照等等。还有隶属于自身的一套特殊笔法。新闻笔法是根据新闻文体特点、记者报道的习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简笔。简笔相对于工笔而言,在绘画技法中,特点是线条,色彩,比较淡简,写意重于状物。新闻中的“简笔”是指,在叙述和描写事物的时候,力求用最简约的语言,最精当的文字来勾勒客观事物。二、粗笔。粗笔,也称之为白描、白画、素描,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指不着颜色,不加藻饰,只以黑线勾勒轮廓的一种画法。新闻中的“粗笔”是指,不设喻、少修饰,是一种以“取其大而略其小”、富有概括力的笔触表述事实的手法。三、跳笔。所谓“跳笔”,是在指新闻在不违背事实逻辑的前提下,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表现出来的跳跃性。跳笔作为新闻写作的常见笔法,提示记者在写稿时,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过渡,尽量简练、明快地报道新闻事实。四、变笔。新闻报道中,不仅事实本身能给人以情感冲击,而且记者所运用的灵动多姿的笔法,也能赋予新闻感染力和耐读性。变笔,顾名思义就是笔法灵活多变,新闻写作切忌平铺直叙,不兴波澜,而要变换笔法,使行文奇趣多彩。五、衬笔。衬笔是指在叙述某一件事实或人物时,宕开一笔,用相似,相反的事物展开叙述或描写。从侧面,反面对其加以映衬,造成“众星捧月月更明”的效果。衬笔又叫“衬托法”,被衬得对象,叫主体,做衬托的对象,叫衬体。(别手快写成客体了。。万 恶的马克思。)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题

写采访新闻稿技巧有哪些

写采访新闻稿技巧有哪些,记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行业。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采访稿是新闻采写中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以下详细介绍写采访新闻稿技巧有哪些。

摘 要: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实事的报道,电视是媒体传播新闻最常用的途径,由于它图文并茂,表现力强,便于口说耳听,优势比较突出,给受众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直观影响,让受众一目了然,老百姓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所有新闻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荧屏上传递大量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从事电视新闻采访的工作者具备较高的采写水平,掌握一定的采写技能。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写;技巧

在媒体中有这样的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我们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时,要把重点放在现场采访上,尽量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现场的情况,收集大量信息,为接下来的写稿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拿到一个采访报道题材或到达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后,首先就是要寻找新闻当事人或现场目击者,从他们手中或口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做到准确及时,尽量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

电视新闻注重的是画面和解说词,我们先来说说画面的`拍摄技巧。画面拍摄首先要讲究用光,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整摄像机,要保证画面清晰,色彩自然真实,让受众尝心悦目。第二要选择拍摄的角度,一般的拍摄顺序就是远、中、特。远就是远景,向观众交代新闻事件现场的整个盖帽。

中就是中景,拍摄的是部分现场情况,让观众初步了解新闻事件的情况。特就是特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来的特写,在拍摄这类镜头时,镜头一定要稳,抖动或摇晃都是不符合拍摄要求的。对于我们电视新闻记者来说,画面的拍摄很重要,因为它也向受众传递了大量信息,他不仅是一幅图,一幅画,同时也传递了丰富的人文关怀以及人间冷暖。

现场采访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写稿子。有了丰富的资料,写稿就是轻易而举的事情,只要现场采访仔细了我们就有信手拈来的感觉。写新闻拟标题很关键,因为标题是吸引受众眼球,夺人眼目的最关键环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编辑在编稿,观众在看新闻时,一般只看新闻标题,不会全文通读。

所以我们在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拟好标题,要一针见血、简明扼要的用十多个汉字把整条新闻的意义进行高度浓缩,观众一看就大概能明白新闻的90%。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如何写好新闻导语,方法很多,有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有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有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

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有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导语的写作方法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导语写好了之后,写主体就要简单得多了。因为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二、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

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最后就是新闻的结尾了,因为它有总结全文,可以起到和前文自然的衔接的作用,很自然的收尾,还有画龙点睛作用。

采访稿写作技巧

一、如何发现新闻。没有的写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采访者的,语言感受,是写出通讯报道的关键。

(一)"变废为宝"选角度。联保贷款推行多年了,再写就无新意了,成为新闻写作的废物。但如何变

(二)"吹糠见米"。举齐鲁晚报例子。

(三)"大海捞针"挖新闻

二、消息的写作技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消息的写作,这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对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新闻报道来说,也是最常用的文体。因为通讯较消息篇幅长、覆盖面大,象我们这样的单位,一般很难被新闻单位采用。

(一)消息的构成:标题、导语、主题。(通常还可分为背景、结尾,这里所说的,已经包含在主题内)。

1、标题。也就是新闻的题目,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标题制作贵在醒目、得体、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2、导语。

一、概括性导语。

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陈述性导语。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又叫"编年史式",这种形式使消息情节步步推进,事件的高潮在后面出现,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描写型导语。

四、就是对消息中某一有意义的特殊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

五、评论型导语。就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立即对事情作出评价,提示其事物的现实意义。如写我们支持贫困学子上大学时,可以这样写:浮来农信社在做好当前支农工作的同时,筹措资金设立"专项贷款"重点扶持"金榜题名"的贫困农家学生顺利入学。(这是事实,然后再加以评论)此举,让浮来山镇考取大中专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六、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就是在消息开头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后加经解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想。如我们在推得联保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导语可以这样写: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对莒县农民来说,原来似乎不可能,如今已梦想成真。

七、引语型导语。就是将消息中主要人物有新意、有特色、个性化的语言放在导语中,给人以强烈印象。如"凡是农民的正当需求,我们必须满足供应。"莒县农信社主任马德勤说的这句话,代表了农信社对全县百万农民的庄严承诺。

记者采访 沟通 的技巧

1.选择地点

事先判断做电话采访还是面对面采访合适(如果采访对播出的声音质量没有要求,可以考虑电话采访)。有时,如果受访者事务缠身,他们会愿意和你在电话上聊15或20分钟,但不太愿意做面对面访谈,他们觉得这样花的时间更长。

2.倾听

在采访时做一名积极听众,精力集中。千万别花过多精力浏览手中的问题清单,否则你就会错失受访者所说的话,这些话可能会为追问提供关键线索。问自己:我想从采访中得到什么

采访前,多问问自己以下问题:这次采访是为了得到一句快评还是录下一段声音?是为了写特写还是制作特写影片,哪一种耗时更长?哪一种需要换场景多采几次?

记者去采访如何和对方沟通

1.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

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2.要问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

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

记者采访时的注意事项

1.始终要有礼貌。当你提出采访的请求,你就是在要求别人给予时间,以便让你收集新闻报道所需要的信息。你需要彬彬有礼,在采访的最后感谢受访者。公众没有义务去接受采访,你也没有权利去侵扰他们的隐私。当他人同意接受访问时,你需要礼貌地尊敬地对待受访者。

2.不要表现个人情绪。无论你怎样看待受访者所说的话,尽可能避免表现出些许同意或不同意的态度。如果你是电视主持人,要避免在采访时有任何点头、摇头、微笑、皱眉的神态。

新闻采访提问“五要”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几点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的经验时,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认为可以将之归纳为“五要”。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邓小平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邓小平、毛泽东、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要问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士兵欢迎的队长,他应具有哪些素质?”这下,战士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部队某位高层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要尊重对方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 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要营造和谐的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所用的媒介是斯诺珍藏的一张毛泽东的照片,她说这照片好比桥,把她与毛主席联系了起来;在采访王震时,她找的媒介是自已与王震同年和歌曲《南泥湾》,这使得采访气氛活跃了起来。 某省记者也曾谈到他采访一位连长时,前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遇到本人了,结果对方却总不大开口说话,气氛一度很僵,他忽然想到那位连长平时爱琢磨训练器械,于是,他就问那位连长最近改进的一种器械效果怎么样,那位连长立即来了兴趣,与记者热烈探讨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记者因势利导,趁机提问,得到不少素材。 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多看报纸,先模拟,再灵活,形成风格,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真题

全国2008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答案:D (P11)【解析】徐宝璜的是《新闻学大意》;邹韬奋是伴有《大众生活》等报刊;戈公振是著有《中国报学史》.故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史上著名文献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2,答案:C(P6)【解析】新闻活动领域作为认识和反映实际的两种专业手段,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由此可以推出,新闻采访是认识的专业手段.故选C.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考生理解记忆.3,答案:B (P24)【解析】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并且对于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这种特点就具有突发性.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的特点.考生识记内容.4,答案:A (P42)【解析】实事求是,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点评:考查了记者采访要遵守原则的重要性.属于识记内容.5,答案:B (P55)【解析】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而地方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机动记者是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点评:考查了新闻记者的不同分工.考生区别理解.6,答案:C (P65)【解析】记者要以新闻宣传为己任,时刻注意发现新闻线索,不失时机地进行采访报道.这样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及时采写新闻是记者的首要任务.点评:考查记者的任务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7,答案:D (P87)【解析】新闻敏感是记者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是一种职业敏感.因此,在西方被称为"新闻鼻".点评:考查了新闻敏感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8,答案:A (P99)【解析】新闻线索也称为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故而,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它的线索开始的.点评:考查新闻线索的重要性.考生识记.9,答案:A(P105)【解析】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个后果就是这则新闻对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因此,这就不得不考虑国家新闻政策了.点评:考查了新闻选择的标准.10,答案:B (P122)【解析】新闻采访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表现在:一是记者要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二是采访有多向人际交往关系,三是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记者的知识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因此,选B.点评:考查新闻采访与一般社会调查的区别.11,答案:C (P129)【解析】间接准备是也叫平时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其它三项都是属于临时准备,也即是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点评:考查了采访前做准备工作的类型划分.12,答案;D (P144)【解析】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这有助于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当然新闻当事人是最了解情况的了.故而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中选择,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13,答案:D (P153)【解析】直接向采访对象提问,是获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提问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的成败.点评:考查了采访前的临时准备工作对提问的考虑.14,答案:C (P267)【解析】新闻写作是在采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新闻实践活动,其理论知识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因此,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联性.考生理解记忆.15,答案:B (P285)【解析】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率先提出"抓活鱼"是讲求新闻时效的一种形象化比喻,目的是要让报纸上的新闻,如同活蹦乱跳的鲜鱼上市,这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点评:考查新闻要新于写作.16,答案:B (P310)【解析】讲新闻主题,着重讲狭义的主题,这就是具有倾向性较强,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的态度和观点较为鲜明,而且往往有的放矢并起着舆论导向作用.点评:考查了新闻的主题确定的相关知识点.17,答案:B (P326)【解析】凡是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都是属于新闻事实的.点评:考查新闻选材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18,答案:A (P347)【解析】新闻语言客观特色中,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点评:考查新闻语言的特色要求.考生识记.19,答案:D (P374)【解析】消息是新闻写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体裁,也是新闻传播媒介经常大量采用的主要报道形式.点评:考查消息的写作及重要性.考生识记.20,答案:B (P382)【解析】在西方新闻界,把消息分类为软新闻,硬新闻,纯新闻.软新闻的重要性不如硬新闻,它主要是趣味性浓厚的报道,而硬新闻指的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点评:考查了新闻中的消息分类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1,答案:C (P396)【解析】述评性消息以报道事实为主,排除A和D;述评结合,排除B;故选C,夹叙夹议符合述评消息的特点.点评:考查了述评类消息的特点.考生识记.22,答案:D (P400)【解析】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消息中集中报道一件新闻事实,即紧紧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简明扼要的加以报道.这主要是以短,快取胜.点评:考查了消息的写作要领.考生识记.23,答案:B (P440)【解析】导语是"寸土寸金之地",其主要是对新闻全文的总的提纲挈领.点评:考查了导语的作用知识.考生识记.24,答案:A(P461)【解析】消息的主题是消息写作中必须有的部分,而这部分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点评:考查了消息的构成部分知识点.考生识记.25,答案:C (P476)【解析】B答案知识背景是指关于专有名词,术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等背景材料.A,D答案是用来混淆的词语.只有C答案社会背景指关于时代政治背景,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点评:考查了背景材料的知识点.考生区分理解记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答案:ACD (P46)【解析】根据采访活动中考虑到该去不该去,该采访或不该采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原则去思考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7,答案:BDE (P227)【解析】吃透"上头"就必须经常关心形势,大局和社会动向,根据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根据此来展开理解.点评:考查报道思想中内容的上下结合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8,答案:ACE (P192)【解析】现场观察,事前观察是记者对某一事物变动前所做的观察;同步观察是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时候观察是指事件发生后的观察.这些都属于现场观察.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有关知识点.考生识记.29,答案:ABCDE (P305)【解析】新闻边缘体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点评:考查新闻体裁的演进和规范.考生区别理解.30,答案:ABDE (P398)【解析】消息的写作要有时效观念,这就要讲求时效;以短,以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合乎时宜等.故而得出答案ABDE.点评:考查消息写作要领.考生理解运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答案:(P57)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解析】特约记者与特派记者相同,根据此去共同理解回答.他特约记者不同与一般的通讯员,他们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点评:考查特约记者的含义.考生识记.32,答案:(P99)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解析】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但它往往显示已经或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新闻.根据此去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知识点新闻线索.考生识记.33,答案:(P240)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这就是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解析】回答此问题时首先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抓住"透视"二字结合新闻内容来展开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的在开掘新闻上的特点和方法.考生理解记忆.34,答案:(P333)所谓"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解析】抓住"结构"二字结合新闻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结构的知识点.考试识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答案:(P88)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观众)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最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解析】根据新闻敏感对新闻写作的作用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敏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6,答案:(P212)观察离不开眼睛,更离不开大脑.要使眼睛和大脑同时发挥作用,结合用眼睛看,有意识地思考和感受,这样,才能使观察取得应有的成效,并具有一定的深度.通过现场观察,记者看到了血多事实,要想真正理解这些事实的意义,不能不有一个反复考虑的过程,把表面现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在观察中,记者要把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看成是一个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需要记者经过立体的多维思考,去进一步辨别它,这对穿透力极强的一些深度报道尤为重要.【解析】根据现场观察的作用结合新闻知识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7,答案:(P347)1,客观,在表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中,选词造句的客观性.2,确切,用词准确,贴切.3,简练,新闻语言简洁,洗练,干净利落.4,朴实,语言质朴无华,具体实在.5,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容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解析】根据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来回答对语言特色的要求.点评:考查了新闻语言特色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答案:(P152)1,确定采访目的:自考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和原因.2,确定采访对象:(1)张三;(2)自考毕业生;(3)在校自考老师;(4)某大学就业办指导中心3,确定采访方式: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点面结合方式.4,提问提纲:(1)对张三:你面试的经历(包括面试多少次,失败多少次,面试的单位性质),自己对面试失败的总结.(2)对自考毕业生:面试的经历,对未来自己就业的想法.(三)对在校自考老师:目前自考生队伍的现状,对未来自考生是增多还是减少的一个预测.(4)对就业办:目前自考生就业情况,来校招聘的单位对自考生的看法及要求.【解析】按照拟定采访的要求,结合题意中的新闻线索,制定合理采访计划.本答案仅作参考,考生的答案可以不拘一格,但要围绕自考生就业难这一主题.点评:考查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点,考生学会简单应用.39,答案:(P454)下述新闻导语属于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其定义是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引用式导语的特征是往往能使消息富有文采,或是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新闻事实的意义会被映衬得更加突出,新闻主题的表达也会更有力量.这是激发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一招.【解析】根据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导语的写作的分类.考生简单应用.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1)用新华社电头: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写成"今日新闻.导语要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8月30日表决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2007年11月1日执行.该法的制定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写总结式导语.(2)主体部分可以按事实重要性或受关注的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事实材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3)恰当运用背景材料.不能过多地罗列背景材料.(4)表达准确,通顺;没有错别字和标点失误.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给出的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电讯稿点评:本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应用题型,考生必须十分熟练掌握此种应用题型,并灵活运用到各实际操作中去.试题规律总结: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考查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几乎各占一半.2,在上篇新闻采访中,考查的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章节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而第五章没有涉及到考点.3,在下篇新闻写作中,重点考查第五章消息的写作知识,要着重复习本章.其次,第六,七,八章在考题中未涉及有知识点,考生复习时候要抓住要点.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2022年自考考试时间如下:2022年1月自考考试时间:1月8至9日2022年4月自考考试时间:4月16至17日2022年10月自考考试时间:10月22至23日自学考试每年举行四次考试,分别在1月、4月、7月、10月份。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考四次,有的地区只考4月和10月两次,也有些地区考三次。各地区的报名时间也不相同,要看当地自考办的安排。报考之初,首先要查看当年自己所在省市都在什么时间考哪些课程,来确定自己要报考的科目。2022年自考考试时间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10月自考11749商务管理综合应用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24.3KB 2019年04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551.5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答案

全国2008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答案:D (P11)【解析】徐宝璜的是《新闻学大意》;邹韬奋是伴有《大众生活》等报刊;戈公振是著有《中国报学史》.故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史上著名文献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2,答案:C(P6)【解析】新闻活动领域作为认识和反映实际的两种专业手段,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由此可以推出,新闻采访是认识的专业手段.故选C.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考生理解记忆.3,答案:B (P24)【解析】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并且对于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这种特点就具有突发性.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的特点.考生识记内容.4,答案:A (P42)【解析】实事求是,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点评:考查了记者采访要遵守原则的重要性.属于识记内容.5,答案:B (P55)【解析】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而地方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机动记者是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点评:考查了新闻记者的不同分工.考生区别理解.6,答案:C (P65)【解析】记者要以新闻宣传为己任,时刻注意发现新闻线索,不失时机地进行采访报道.这样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及时采写新闻是记者的首要任务.点评:考查记者的任务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7,答案:D (P87)【解析】新闻敏感是记者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是一种职业敏感.因此,在西方被称为"新闻鼻".点评:考查了新闻敏感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8,答案:A (P99)【解析】新闻线索也称为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故而,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它的线索开始的.点评:考查新闻线索的重要性.考生识记.9,答案:A(P105)【解析】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个后果就是这则新闻对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因此,这就不得不考虑国家新闻政策了.点评:考查了新闻选择的标准.10,答案:B (P122)【解析】新闻采访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表现在:一是记者要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二是采访有多向人际交往关系,三是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记者的知识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因此,选B.点评:考查新闻采访与一般社会调查的区别.11,答案:C (P129)【解析】间接准备是也叫平时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其它三项都是属于临时准备,也即是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点评:考查了采访前做准备工作的类型划分.12,答案;D (P144)【解析】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这有助于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当然新闻当事人是最了解情况的了.故而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中选择,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13,答案:D (P153)【解析】直接向采访对象提问,是获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提问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的成败.点评:考查了采访前的临时准备工作对提问的考虑.14,答案:C (P267)【解析】新闻写作是在采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新闻实践活动,其理论知识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因此,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联性.考生理解记忆.15,答案:B (P285)【解析】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率先提出"抓活鱼"是讲求新闻时效的一种形象化比喻,目的是要让报纸上的新闻,如同活蹦乱跳的鲜鱼上市,这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点评:考查新闻要新于写作.16,答案:B (P310)【解析】讲新闻主题,着重讲狭义的主题,这就是具有倾向性较强,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的态度和观点较为鲜明,而且往往有的放矢并起着舆论导向作用.点评:考查了新闻的主题确定的相关知识点.17,答案:B (P326)【解析】凡是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都是属于新闻事实的.点评:考查新闻选材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18,答案:A (P347)【解析】新闻语言客观特色中,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点评:考查新闻语言的特色要求.考生识记.19,答案:D (P374)【解析】消息是新闻写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体裁,也是新闻传播媒介经常大量采用的主要报道形式.点评:考查消息的写作及重要性.考生识记.20,答案:B (P382)【解析】在西方新闻界,把消息分类为软新闻,硬新闻,纯新闻.软新闻的重要性不如硬新闻,它主要是趣味性浓厚的报道,而硬新闻指的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点评:考查了新闻中的消息分类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1,答案:C (P396)【解析】述评性消息以报道事实为主,排除A和D;述评结合,排除B;故选C,夹叙夹议符合述评消息的特点.点评:考查了述评类消息的特点.考生识记.22,答案:D (P400)【解析】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消息中集中报道一件新闻事实,即紧紧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简明扼要的加以报道.这主要是以短,快取胜.点评:考查了消息的写作要领.考生识记.23,答案:B (P440)【解析】导语是"寸土寸金之地",其主要是对新闻全文的总的提纲挈领.点评:考查了导语的作用知识.考生识记.24,答案:A(P461)【解析】消息的主题是消息写作中必须有的部分,而这部分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点评:考查了消息的构成部分知识点.考生识记.25,答案:C (P476)【解析】B答案知识背景是指关于专有名词,术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等背景材料.A,D答案是用来混淆的词语.只有C答案社会背景指关于时代政治背景,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点评:考查了背景材料的知识点.考生区分理解记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答案:ACD (P46)【解析】根据采访活动中考虑到该去不该去,该采访或不该采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原则去思考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7,答案:BDE (P227)【解析】吃透"上头"就必须经常关心形势,大局和社会动向,根据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根据此来展开理解.点评:考查报道思想中内容的上下结合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8,答案:ACE (P192)【解析】现场观察,事前观察是记者对某一事物变动前所做的观察;同步观察是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时候观察是指事件发生后的观察.这些都属于现场观察.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有关知识点.考生识记.29,答案:ABCDE (P305)【解析】新闻边缘体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点评:考查新闻体裁的演进和规范.考生区别理解.30,答案:ABDE (P398)【解析】消息的写作要有时效观念,这就要讲求时效;以短,以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合乎时宜等.故而得出答案ABDE.点评:考查消息写作要领.考生理解运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答案:(P57)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解析】特约记者与特派记者相同,根据此去共同理解回答.他特约记者不同与一般的通讯员,他们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点评:考查特约记者的含义.考生识记.32,答案:(P99)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解析】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但它往往显示已经或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新闻.根据此去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知识点新闻线索.考生识记.33,答案:(P240)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这就是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解析】回答此问题时首先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抓住"透视"二字结合新闻内容来展开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的在开掘新闻上的特点和方法.考生理解记忆.34,答案:(P333)所谓"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解析】抓住"结构"二字结合新闻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结构的知识点.考试识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答案:(P88)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观众)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最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解析】根据新闻敏感对新闻写作的作用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敏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6,答案:(P212)观察离不开眼睛,更离不开大脑.要使眼睛和大脑同时发挥作用,结合用眼睛看,有意识地思考和感受,这样,才能使观察取得应有的成效,并具有一定的深度.通过现场观察,记者看到了血多事实,要想真正理解这些事实的意义,不能不有一个反复考虑的过程,把表面现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在观察中,记者要把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看成是一个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需要记者经过立体的多维思考,去进一步辨别它,这对穿透力极强的一些深度报道尤为重要.【解析】根据现场观察的作用结合新闻知识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7,答案:(P347)1,客观,在表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中,选词造句的客观性.2,确切,用词准确,贴切.3,简练,新闻语言简洁,洗练,干净利落.4,朴实,语言质朴无华,具体实在.5,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容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解析】根据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来回答对语言特色的要求.点评:考查了新闻语言特色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答案:(P152)1,确定采访目的:自考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和原因.2,确定采访对象:(1)张三;(2)自考毕业生;(3)在校自考老师;(4)某大学就业办指导中心3,确定采访方式: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点面结合方式.4,提问提纲:(1)对张三:你面试的经历(包括面试多少次,失败多少次,面试的单位性质),自己对面试失败的总结.(2)对自考毕业生:面试的经历,对未来自己就业的想法.(三)对在校自考老师:目前自考生队伍的现状,对未来自考生是增多还是减少的一个预测.(4)对就业办:目前自考生就业情况,来校招聘的单位对自考生的看法及要求.【解析】按照拟定采访的要求,结合题意中的新闻线索,制定合理采访计划.本答案仅作参考,考生的答案可以不拘一格,但要围绕自考生就业难这一主题.点评:考查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点,考生学会简单应用.39,答案:(P454)下述新闻导语属于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其定义是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引用式导语的特征是往往能使消息富有文采,或是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新闻事实的意义会被映衬得更加突出,新闻主题的表达也会更有力量.这是激发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一招.【解析】根据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导语的写作的分类.考生简单应用.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1)用新华社电头: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写成"今日新闻.导语要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8月30日表决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2007年11月1日执行.该法的制定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写总结式导语.(2)主体部分可以按事实重要性或受关注的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事实材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3)恰当运用背景材料.不能过多地罗列背景材料.(4)表达准确,通顺;没有错别字和标点失误.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给出的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电讯稿点评:本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应用题型,考生必须十分熟练掌握此种应用题型,并灵活运用到各实际操作中去.试题规律总结: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考查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几乎各占一半.2,在上篇新闻采访中,考查的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章节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而第五章没有涉及到考点.3,在下篇新闻写作中,重点考查第五章消息的写作知识,要着重复习本章.其次,第六,七,八章在考题中未涉及有知识点,考生复习时候要抓住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是( ) 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D.点与面的关系 2.按照新闻写作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 A.时效B.新鲜C.准确D.真实 3.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是( ) A.进行社会活动B.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C.搜集新闻素材D.采访报道新闻 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出这句至理名言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刘少奇 5.在新闻单位,有些记者是直属总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他们在平时没有固定的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主要担负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访报道任务。这些记者被称为( ) A.专业记者B.机动记者C.特派记者D.特约记者 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 A.能够采访到什么算什么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D.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7.新闻的选择,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 ) A.新闻审美标准B.新闻评优标准 C.新闻政策标准D.新闻管理标准 8.一名合格的记者,为了建立自己的"新闻信息网",应该结交方方面面的朋友,把新闻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使自己成为真正的( ) A.社会活动组织者B.信息社会的使者 C.消息灵通人士D.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9.记者采访中问"请问您多大年纪了?"这是( ) A.诱导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 10.斯诺前夫人韦尔斯在采访毛泽东前,把一张斯诺当年拍摄的毛泽东的照片交给了他,使 毛泽东产生了丰富有趣的联想,谈话气氛也活跃起来了。这在采访中属于( ) A.合作B.融洽C.激发D.接近 11.下列采访活动中经常运用事后观察的是( ) A.采访重大庆典B.采访重要会议 C.采访运动会开幕式D.采访交通事故 12.记者在采访中收集和查阅的可能对报道新闻有用的种种材料,叫做( ) A.新闻题材B.新闻素材C.新闻背景D.新闻依据 13.新闻报道过程中思考主题的较好时机是( ) A.采访前B.采访中C.采访后D.采访中、后 14.在采访艺术中,"吃透两头"的"上头"指的是( ) A.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B.国内大局 C.当前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D.国际形势 15.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 A.隐性采访B.蹲点采访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 16.新闻语言特色中"确切"方面的要求,通常表现为( ) A.模糊语言多于精确语言B.精确语言多于模糊语言 C.可以多半使用模糊语言D.不可以用模糊语言 17.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表现为: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感,以及( ) A.修辞强调实感B.议论强调实感 C.叙述强调美感D.修辞强调美感 18.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新闻体裁,称为( ) A.调查报告B.调查报道C.经验性消息D.新闻札记 19.新闻写作中,将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称为( ) A.新闻线索B.事实依据C.采访线索D.新闻由头 20.新闻体裁中的通讯从何脱胎而来( ) A.古典文学B.古代应用文 C.古代小说D.古代记叙性散文 21.一篇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和内容,称为( ) A.主体新闻B.主体信息C.主体报道D.主体消息 22.消息中,有关专有名词、术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以及引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材料、民谣、谚语等背景材料,称为( ) A.历史背景B.文学背景C.知识背景D.文化背景 23.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或事件,同时其报道面较宽,这种通讯的表现形式称为( ) A.白描B.巡礼C.素描D.速写 24.风貌通讯的写作特点与要求有:着力反映变化;富于知识和情趣;借景抒情,写出感受;以及( ) A.富于浪漫情趣B.描述事物特征 C.场面恢宏D.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25.报纸刊登的采访手记、采访杂感、采访笔记、采访日记、采访随感、采访见闻等,属于( ) A.记者随想B.采访杂记 C.采访札记D.记者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采访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也就是(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 C.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D.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E.要有审美观念 27.记者的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获取新闻线索B.挖掘新闻素材C.选择报道角度 D.善于沙里淘金E.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28.新闻采访写作的过程是( ) A.了解新闻事实的过程B.认识新闻事实的过程 C.按照一定方式构思的过程D.选择事实材料的过程 E.表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的过程 29.新闻写作中交代新闻要素的必要性是( ) A.新闻写作的一个要求B.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C.新闻写作的重要研究成果D.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E.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30.采访中对新闻写作方面思考的内容有( ) A.新闻体裁B.新闻主题C.报道角度 D.写作技巧E.写作采用的表现形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第一手材料 32.隐性采访 33.新闻主题 34.通讯纵横式结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 36.新闻采访中有哪些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37.简述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8.我部接到一个读者电话,得知本地一商厦发生一起大火,损失惨重,报社决定派你前去采访。请你设计一个采访方案。 39.下述消息采用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该结构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新华社讯大象是当今生活在陆地上的的动物,但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这个宠然大物的祖先其实生活在水中,象鼻起初是它在水下生活时的呼吸器官。 德国《地理》杂志今年七月号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上述结论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运动学家安。吉施和她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对大象胚胎的早期形态进行研究后得出的。 报道说,吉施同她的研究小组对一些只有0.04至18.5克重的大象早期胚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象胚胎的肾脏具有典型的水生动物特点;此外象鼻在胚胎早期就已经发育得相当好。他们据此认为,大象祖先的生活环境是在水下,大象是将其长长的鼻管伸出水面进行呼吸的。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大象从水下走上陆地。它现在灵活自如的象鼻是其祖先的长长鼻管在陆地生活中进化后的残留形态。 科学家们指出,大象从水中进化来的另一个证据是大象的喜水特性。比如亚洲象可以连续几个钟头泡在水中,并利用其宽大的四肢轻松地在水中游泳。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20分) 40.根据下述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新华社电讯稿。字数650-700字。 雅典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是8月14日北京时间16时整开始的。 预赛结束后,我国选手杜丽和赵颖慧都只打出了398环,名列第二和第四,落后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1环。另一位俄罗斯选手戈德宾娜也打出了397环,捷克选手也打了398环,激烈的较量由此拉开帷幕。 前五发子弹,杜丽打出了51.5环,总比分仅落后排名第一的加尔金娜0.1环,场上的气氛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但是在随后的两枪中,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连续打出10.8环,杜丽只分别打出了10.1和10.2环,差距拉大到了1.4环。杜丽毫不慌张,稳扎稳打,一路追赶,不言放弃。凭借第九枪10.8环的成绩将差距缩小为0.4环,一切就看最后一枪了。 最后一枪击发了,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出人意料地仅仅打出了9.7环,这是加尔金娜第一次打出10环以下的成绩,而这时杜丽还没有击发,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杜丽的击发。杜丽在关键时刻打了一个10.6环,超出加尔金娜0.5环,最终逆转夺冠,为中国队射下首枚金牌。 在刚刚结束的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杜丽以总成绩502.0环夺得金牌,取得开门红。这是中国奥运健儿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捷克选手获季军,另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当电视直播中杜丽在决赛的最后一枪打出10.6环,反超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0.5环成为冠军的时刻,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城的杜丽家中沸腾了,所有在场的人都尽情地鼓掌欢呼,杜丽的父母更是喜极而泣,任泪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流淌。 杜丽今年22岁,小名芳芳。杜丽的父亲杜兆祥原是县公安局的侦察员、二级警督,母亲齐元珍是位工人,二老现都退休在家。杜爸爸告诉记者,他们家不是运动世家,杜丽是家里出的第一个运动员。1994年底,县业余体校到历山中学选苗,正在上初一的杜丽被选中了,接着就是每天放学后进行1小时的训练,星期于再练6个小时。1996年,杜丽被选到淄博市竞技体校,开始了专业训练,1998年到山东省队,2001年进入国家队。 杜妈妈在旁边说,芳芳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但她从小就很倔强,挺自信,认定的事非干成不可。她10岁的时候,让妈妈给她买针线学刺绣。开始妈妈不同意怕影响学习,但同意后杜丽很认真地学,还获得了学校刺绣比赛的奖状。"练射击也是,我和她爸开始不同意,怕耽误学习考不上大学,但芳芳说自己很喜欢射击。"杜妈妈说,"之后不管苦还是累,还是一两个月回不了家,她都没放弃过。" 从决赛开始时的落后,到最后一枪反超,第一次参加奥运大赛的杜丽终于胜利了。杜妈妈哭着说:"没想到俺闺女能得冠军,她太不容易了。"老父亲也流着泪:"我太激动了,祝贺杜丽取得好成绩,希望她继续为祖国、为家乡争光。" 14日下午,在雅典奥运会赛场,杜丽顽强拚搏、后来居上,勇夺女子十米气步枪冠军。远隔万里之外,在杜丽的家乡山东省淄博市,她的两位启蒙教练张玉梅和周士兵都激动万分。张玉梅告诉记者,她要大喊:"杜丽,你真棒!我们为你骄傲。" 1994年底,杜丽正在淄博市沂源县的历山中学上初一,县业余体校的周士兵教练选苗选中了她。周教练回忆说,当时的小杜丽很瘦弱,但她身体和手的稳定性很出色,这非常符合射击运动的要求。之后的两年里,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寒冬酷暑,小杜丽都准时向周士兵报到,每天放学后跟着他练上1个小时,星期天再练6小时。 周士兵说:"杜丽性格很要强,不服输,尤其她的心理素质很好。像今天的气步枪比赛,决赛开始时她落后俄罗斯的加尔金娜1环,第一枪她又只打了9.4环,加起来落后了人家近2环。可之后,杜丽不慌不忙一枪一枪地追,最后硬是反超了对手0.5环,显示出了超强的心理素质。" 1996年暑假,包括杜丽在内的淄博市5区3县的孩子照例到市竞技体校搞每年一次的集训。"相当普通"的杜丽却被市体校的张玉梅教练相中,张教练说:"杜丽虽然身体条件相当普通,但她悟性很高,一般情况下教练教一遍她就学会。" 当时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步枪队员又都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他们的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我从没听杜丽叫过苦。"张玉梅教练有些哽咽地说:"杜丽真不容易啊!她不懈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奥运会金牌的回报。"

个人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写作的经验还不如找家新闻传播机构代笔,就像“ 文芳阁传媒 ”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是按字数收费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写好后还可以付点费用让他们把你的软文广告发布在各大媒体上呢。

好好看看书,做做一考通,考前一个月,做北大燕园的卷子

  •   索引序列
  •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答案
  •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
  •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题
  •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真题
  •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