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教育社会学重点笔记整理

自考教育社会学重点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自考教育社会学重点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自考《社会学概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1、社会需要在社会中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4、社会交往的意义 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 6、符号相互作用论 7、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8、角色扮演的过程 9、社会化的内容 10、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11、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2、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3、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14、家庭的功能 15、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6、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7、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8、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一篇】

1.韦伯的主要著作有( C )1-11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分工论》

C.《新教伦 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2.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是( B )1-19

A.费孝通的江村调查 B.陈达的民众生活费用调查

C.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状况调查 D.晏阳初、李景汉的河北定县调查

3.社会学研究应该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 D )2-37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4.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3-56

A.韦伯 B.马克思

C.布劳 D.涂尔干

5.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 A )3-64

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 B.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

C.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 D.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

6.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 D )4-85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C.文化集丛 D.文化特质

7.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 B )4-91

A.习俗 B.道德

C.法律 D.宗教

8.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C )2-48

A.阶级斗争理论 B.辩证冲突论

C.功能冲突论 D.结构冲突论

9.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 A )5-110

A.政治社会化 B.行为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制度社会化

10.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5-114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 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11.最古老和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 B )6-139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B )7-156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3.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 )7-163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4.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8-184

A.梅约 B.巴纳德

C.摩尔斯 D.泰罗

15.基金会属于( A )8-189

A.第三部门 B.第二部门

C.公共部门 D.私人部门

16.私人部门的优势体现为( C )8-192

A.组织优势 B.结构优势

C.效率优势 D.市场优势

17.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一种途径是自发形成,即( A )9-203

A.民俗——民德——制度 B.民德——民俗——制度

C.民俗——法律——制度 D.民德——法律——制度

18.本源制度包括( B )9-208

A.政治制度 B.婚姻家庭制度

C.教育科学制度 D.思想文化制度

19.教育制度的潜功能体现在( A )9-212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20.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类型学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 B )10-228

A.韦伯 B.滕尼斯

C.林德 D.伯杰斯 21.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C )11-256

A.文化发散论 B.社会结构论

C.精英阶级理论 D.政治循环论

22.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阶层结构中,20世纪60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 B )11-265

A.专业技术人员 B.离退休人员阶层

C.办事人员 D.社会管理者

23.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分析,任命某人某项荣誉称号,属于( D )11-271

A.结构性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内流动 D.赞助式流动

24.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C )12-280

A.偏差习惯 B.偏差心理

C.偏差行动 D.偏差文化

25.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都被称为( A )12-281

A.违规行为 B.违例行为

C.违章行为 D.违法行为

26.在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B )12-288

A.革新 B.反叛

C.形式主义 D.退缩主义

27.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被称为( A )13-306

A.结构性问题 B.制度性问题

C.规范性问题 D.政治性问题

28.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D )13-317

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C.潜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这种任务属于( A )13-324

A.社会干预中心 B.社会支持网

C.调查研究机构 D.监测系统

30.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 B )14-335

A.社会改革 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C.自发变迁 D.社会进步

【第二篇】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起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为此进行了开拓性工作的老一辈社会学家有( BCD )1-24

A.章太炎 B.许仕廉

C.孙本文 D.吴文藻

E.严复

2.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 ABCDE )5-118

A.家庭 B.学校

C.伙伴群体 D.社区

E.大众传媒

3.公共部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政府失灵”,主要包括( ABDE )8-195

A.社会上占少数的人群对某些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易获得满足

B.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使某些人满足的时候,另一些人却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C.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

D.公共部门在提供某种公共物品之前通常长时间讨论,造成公共物品的暂时不足

E.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规模、质量、成本、责任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4.相比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有( BCDE )10-231

A.社会分工复杂 B.人口密度低

C.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D.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E.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ABCE )13-303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复杂性 D.综合性

E.群体性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定性方法2-45

答: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7.文化传播4-96

答: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成吸收的过程。

8.个人空间6-145

答:

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9.组织8-177

答:

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10.社会不平等(广义)11-249

答:

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第三篇】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3-66

答:

(1)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的基础相联系而存在。

(2)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

(3)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

(4)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存在,它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

2.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4-96

答:

(1)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

(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3.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9-206

答:

(1)行为导向功能

(2)行为调控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4)社会化促进功能

4.简述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10-237

答:

(1)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2)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3)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4)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5.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14-328

答:

社会变迁包括三类内容:

(1)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

(2)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3)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第四篇】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述现代家庭建设的意义。7-167

答:

(1)一切家庭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表现。

(2)家庭建设既是家庭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的积极措施。

(3)加强我国家庭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家庭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作用。 2.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14-350

答: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1、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投资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在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全球化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冲击与挑战。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与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3、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自考教育社会学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篇】

1.韦伯的主要著作有( C )1-11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分工论》

C.《新教伦 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2.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是( B )1-19

A.费孝通的江村调查 B.陈达的民众生活费用调查

C.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状况调查 D.晏阳初、李景汉的河北定县调查

3.社会学研究应该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 D )2-37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4.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3-56

A.韦伯 B.马克思

C.布劳 D.涂尔干

5.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 A )3-64

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 B.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

C.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 D.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

6.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 D )4-85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C.文化集丛 D.文化特质

7.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 B )4-91

A.习俗 B.道德

C.法律 D.宗教

8.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C )2-48

A.阶级斗争理论 B.辩证冲突论

C.功能冲突论 D.结构冲突论

9.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 A )5-110

A.政治社会化 B.行为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制度社会化

10.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5-114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 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11.最古老和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 B )6-139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1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B )7-156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3.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 )7-163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4.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8-184

A.梅约 B.巴纳德

C.摩尔斯 D.泰罗

15.基金会属于( A )8-189

A.第三部门 B.第二部门

C.公共部门 D.私人部门

16.私人部门的优势体现为( C )8-192

A.组织优势 B.结构优势

C.效率优势 D.市场优势

17.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一种途径是自发形成,即( A )9-203

A.民俗——民德——制度 B.民德——民俗——制度

C.民俗——法律——制度 D.民德——法律——制度

18.本源制度包括( B )9-208

A.政治制度 B.婚姻家庭制度

C.教育科学制度 D.思想文化制度

19.教育制度的潜功能体现在( A )9-212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20.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类型学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 B )10-228

A.韦伯 B.滕尼斯

C.林德 D.伯杰斯 21.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C )11-256

A.文化发散论 B.社会结构论

C.精英阶级理论 D.政治循环论

22.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阶层结构中,20世纪60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 B )11-265

A.专业技术人员 B.离退休人员阶层

C.办事人员 D.社会管理者

23.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分析,任命某人某项荣誉称号,属于( D )11-271

A.结构性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内流动 D.赞助式流动

24.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C )12-280

A.偏差习惯 B.偏差心理

C.偏差行动 D.偏差文化

25.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都被称为( A )12-281

A.违规行为 B.违例行为

C.违章行为 D.违法行为

26.在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B )12-288

A.革新 B.反叛

C.形式主义 D.退缩主义

27.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被称为( A )13-306

A.结构性问题 B.制度性问题

C.规范性问题 D.政治性问题

28.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D )13-317

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C.潜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这种任务属于( A )13-324

A.社会干预中心 B.社会支持网

C.调查研究机构 D.监测系统

30.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 B )14-335

A.社会改革 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C.自发变迁 D.社会进步

【第二篇】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起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为此进行了开拓性工作的老一辈社会学家有( BCD )1-24

A.章太炎 B.许仕廉

C.孙本文 D.吴文藻

E.严复

2.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 ABCDE )5-118

A.家庭 B.学校

C.伙伴群体 D.社区

E.大众传媒

3.公共部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政府失灵”,主要包括( ABDE )8-195

A.社会上占少数的人群对某些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易获得满足

B.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使某些人满足的时候,另一些人却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C.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

D.公共部门在提供某种公共物品之前通常长时间讨论,造成公共物品的暂时不足

E.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规模、质量、成本、责任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4.相比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有( BCDE )10-231

A.社会分工复杂 B.人口密度低

C.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D.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E.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ABCE )13-303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复杂性 D.综合性

E.群体性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定性方法2-45

答: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7.文化传播4-96

答: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成吸收的过程。

8.个人空间6-145

答:

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9.组织8-177

答:

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10.社会不平等(广义)11-249

答:

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第三篇】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3-66

答:

(1)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的基础相联系而存在。

(2)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

(3)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

(4)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存在,它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

2.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4-96

答:

(1)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

(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3.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9-206

答:

(1)行为导向功能

(2)行为调控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4)社会化促进功能

4.简述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10-237

答:

(1)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2)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3)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4)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5.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14-328

答:

社会变迁包括三类内容:

(1)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

(2)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3)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第四篇】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述现代家庭建设的意义。7-167

答:

(1)一切家庭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表现。

(2)家庭建设既是家庭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的积极措施。

(3)加强我国家庭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家庭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作用。 2.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14-350

答: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1、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投资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在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全球化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冲击与挑战。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与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3、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和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根据不同社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 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嵌入理论强调经济活动存在与非经济因素相关的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其核心是经济活动融于具体的社会网络、政治架构、文化传统和制度基础中。 社会经济地位:是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某个人个人工作经历和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当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 文化相对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只能用它本身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体系。 米尔斯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 人类社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的基本理论预设) 关注重大的时代主题;(研究的价值关怀) 从个人困扰到公共论题;(问题的提取方法) 问题中心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历史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视角) 适度大理论(理论的发展取向) 文化的构成:①价值观;②符号;③规定与规则;④物质 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社会流动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精英循环理论的基本意义:通过精英循环可以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需的管理能力,使执政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不平等性从僵化向流动转变。 宗教的定义(迪尔凯姆):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的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宗教的要素:宗教圣物、宗教仪式、宗教信仰教义、宗教的信徒组织 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个人(联系社会成员,规范道德价值),对社会,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彼此分离,导致团体观念的削弱。所以需要定期的仪式,在于使个人再次感受到与其他成员间的道德的统一,从而起到巩固团结的作用。但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也会引发社会矛盾,使社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婚姻: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结合或契约。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活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 社会资本: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 贫困文化:所谓“贫困文化”就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形式。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期望-价值理论就是通俗所说的反复衡量就是了

一周,一本书,一篇笔记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一本书出到第11版,可见其严谨度、专业度与受欢迎的程度) 关于译者 与很多书不同,本书的译者不是一人,而是根据本书的版块安排专业而又针对性的9位学者进行翻译,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翻译带来的学术误导,这种严谨与精准令人肃然起敬! 读书心得:很早以前就对心理学感兴趣了,也许当时还小,对此认知还不够,很可惜~没有作为职业梦想一直求索。记得应该是读初中,又好像是小学时,看了一部电视剧《情有千千劫》开始萌生的小小的种子……后来却“不知怎么”学了化学专业……再后来,工作后,越发觉得懂点心理学的重要性,接着结婚生宝宝,月子里的切身感受,真心意识到: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人也好,学些心理学,利己利人!接着,对于养育孩子,跟自己学生们相处,尤其自己面临对低龄宝宝的教养难题,更加坚定了我要学好心理学的决心。我已在学习的路上,要系统得好好学习。 接下来,开启我第一篇·认真的笔记啦✌ 全书共十六章,确实值得反复阅读。初次看到书名,就想着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吧。这类书一般都觉得枯燥,理论性强,读不下去。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真的愿意读,心里有梦想,路就在前方。 我希望自己把心理学当专业自学起来,理论和实际结合,真正帮助到更多的人。希望自己活得更通透,让自己、孩子,家人因此受益……好了,言归正传,笔记汇总开始……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让我们了解自己思维的荒谬之处,以期我们变得更理性、更贴近现实; 一本书经过不断修订出到第11版、并由9位翻译人员携手分区进行专业翻译,700多所大学的专业教材,无可厚非的“社会心理学”书籍中的泰山北斗。读这种书,是会有一种朝圣心态的。 下面,友情分享一下本书干货: 1、 社会心理学导论: 相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我们的社会行为更多取决于我们对情景的解释;我们既会“直觉”又会“深思熟虑”,这叫做“双重加工”,社会直觉通常强大但有时也很危险。(《思维,快与慢》就是阐述这一问题);社会心理学完全是关乎生活的——你的生活,你的信念,你的态度,你的社会关系。 通过不断地将我们的信念与事实相互印证,我们了解得越多,越能检验和约束偏见。系统的观察与饰演可以帮助我们清晰那些用以观察这个世界的镜片。 “生活是正着活,却是倒着去理解”——对于过去的事情,人们总是试着找到一定的解释,从而也会造成“后见之明偏差”,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 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2、社会中的自我 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 自我图式构成了我们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焦点,其中,社会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自我概念; 我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膨胀了我们的自我意象; 西方更加注重自我独立于个性,而东方则相反; 规划谬误—高估计划是人们的通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免疫忽视现象——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恢复和适应能力要强得多!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 自尊——使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使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综合,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 “自律远远比自足更有价值” 高自尊并非都是好事,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 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这就是“自我效能”;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 习得性无助——对于自己认为通常无法控制的事情,倾向于选择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为人们提供较小的选择范围可能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选择范围更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心理学发现人们不能撤销听他们的决定时通常会更快乐。(选择的悖论) 自我服务偏差——即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现象。 学业上的成就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关注;——防御性悲观主义。 我们高估自己观点和弱点的普遍性(虚假普遍性),同时低估自己能力和品德的普遍性(虚假独特性); 自我妨碍——“不是我不行、只是我没有努力罢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自我安慰; 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让人沮丧的挫折,都是来自对自己高标准的预期; 3、社会信念与判断: 具身认知——当手捧热饮的时候,人们更可能评价别人更热情,自己也会表现得更慷慨 信念固着——人们倾向于坚持自己过去的信念,即便被证明是错误的; 事前判断会扭曲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事后判断也会扭曲我们的回忆; 记忆重构——我们的记忆,事实上是在我们进行回忆时重构的,它受到所持态度的严重影响,并通过当前情感进行检索; 我们的大脑知道的要比它告诉我们的多得多!——潜意识 过度自信——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的倾向; 验证性偏差——欲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想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对于熟悉的名词比较敏感,从而高估其出现或发生概率; 人们对概率一向不是非常敏感——概率性忽视; 反事实思维——59分比0分痛苦,银牌比铜牌遗憾; 控制错觉——让人觉得自己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能力”,比如通过计算买彩票; 趋均数回归——当事情达到极端时,无论做什么,都会向平均水平靠拢,而我们会归因于我们所做的事情。 我们对事物的归因,会严重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态度,而态度可以很大程度影响我们的行为; 行为确证——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 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4、态度和行为 真理只有在被发现时才会变得显而易见; 用镜子让人们觉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提高自控力; 行为是个人与清净的共同产物; 登门槛现象:从小到大、由浅至深、从小请求到大请求; 我们不喜欢那些我们伤害过的人;因此,一个不起眼的恶性会侵蚀人的道德感,轻易引发一种更恶劣的行为; 回报太多时,有时反而让人感到自己做这些事情的而理性; 认知失调——当我们的想法或信念(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 决策后失调——当作出重要的决策以后,我们经常会高度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失调;我们的偏好影响决定,而决定也会影响我们的偏好; 当认知失调后,我们会进行自我调整:比如一个人明知道抽烟不好,还抽烟。 1、自我表露(印象管理):我看起来想一个很酷的吸烟者; 2、自我辩解(认知失调):也许吸烟的伤害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大; 3、自我知觉(自我观察):我就是对吸烟有一种不可割舍的依赖,比其他人都要多; 过度合理化效应:过度的报酬反而降低了对此事的兴趣,因为还会让人觉得这是被人强迫的工作; 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情来取代它; 没有反应就没有接受,没有相关的表达就不会产生印象——这是教师应该牢记的最伟大的格言; 5、基因、文化与性别 演化心理学家研究自然选择如何使那些有利于基因延续的行为特性保留下来,尽管人类演化的部分遗产是学习和适应能力,但演化的观点仍然是强调人类天性中共有的亲缘关系; 尽管不同的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更多的是人性中共有的伦理道德; 男女之间,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然而我们却更关注他们之间的差异; 社会心理学家考察了独立性与关联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女性通常更关心他人,表达更多的同理心和情绪反应,以及用更多关系行的词汇描述自己; 性特征也是性别差异的另一重要方面。男人渴望并发起性行为,而女性的性行为通常是由强烈的感情引发的; 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每种现象都有推测的可能性和假想出来的合理性; 首先,人类先创造文化,随后再适应这种文化;其次,文化会塑造人的行为,以此延续文化。 儿童受到的文化影响大部分来自同伴; 性别角色表现除了巨大的文化和时代差异; 个人和情境的相互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对既定情境的解释和反应存在差异;第二,人们会选择对自己由影响环境。第三,人们会创造自己的社会环境。 6、从众和服从 从众是由于群体的压力而改变个体自己的行为或信念,其表现形式有两种:顺从是迫于外部压力而与群体趋同但内心并不赞同;服从是顺从的一种,是指对直接命令的顺从。接纳是指内心认可社会压力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打呵欠会“传染”,这也是一种从众现象; 变色龙效应:我们会自然的模仿他人的姿势和语言,促使别人喜欢我们,但并不会仿效他人的消极表情; 引起服从的因素:与他人的情感距离;权威的接近性和正当性;机构的权威性和不服从的同伴参与者的释放效应(当遇到不公正的事情,让你一个人指出会有犹豫,但如果有人已经站了出来,你跟随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这就是释放效应)。 在决定人们行为的因素中,个人自身的特点往往没有自我感知到的情境重要; 行为和态度会相互强化,小恶会助长态度,进而导致大恶。好人面对恶劣环境时,也会做出令人斥责的行为(即使恶劣的情境热会激发某些人产生英雄主义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到情境的力量。 从众的因素:群体的规模、一致性、凝聚力,地位,公开的反应,事前承诺。 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在德国演讲厅里喝彩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规范影响),其他人的行为也向我展示了正确表达赞赏的方法(信息影响); 逆反:一种拒绝从众,要求独特性与个性的要求。 7、说服 通过积极思考的说服路径为——中心路径,通过启发式或者偶然的线索匆忙下论断时,路径为——外周路径;善于思考的人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喜欢仔细思考并偏好中心路径,而喜欢节省脑力资源的人则表现出较低的认知需求,通常对于外周线索反应较快,比如说服者的吸引力以及周围环境的舒适度,等等。 说服信息重要,说服者同样重要; 当人们逐渐忘记信息源,从而对信息提高认可度,叫做睡眠者效应; 语速较快时,专业性和信赖信都会增加; “劝服别人时请专注于他们的感受,内心以及人性的弱点,但千万不要诉诸理智” 说服对象的心情愉快,信息的说服力更强; 句子押韵也能增加流利度和可信度; 容易理解的信息以影像形式呈现时最具有说服力。而难于理解的信息则以书面形式呈现时效果最佳; 预先知道有人试图说服你,很容易激起你的反驳之心; 如果人们受到干扰而无暇反驳时,言语的说服力会增强; 如果说服设计双方论战,首因效应通常使得最先呈现的信息更有说服力。而如果双方观点的呈现存在时间间隔,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近因效应”。 心理治疗的情境和邪教以及狂热的自助组织一样,会提供(1)支持性的、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2)专业知识以及希望;(3)独特的理念以及信念,用以解释个体的困难并提出新的视角;(4)一系列的仪式以及学习经历,以保证获得一种平静、愉快的新感觉; 说服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善恶优劣之分,起作用是建设性的还是毁灭性的,取决于它的目的与方法; 作为说服的接受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天真轻信和愤世嫉俗之间求生存; 群体影响 社会助长:当有观察者时,会影响执行的执行质量,通常,观察者在场会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会降低复杂难度任务的作业成绩;会提高熟练工的成绩,而会影响生手的成绩; 社会懈怠: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当目标十分重要、奖励巨大、存在团队精神、个人贡献可评估时,人们在团队中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大程度避免社会懈怠。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可以理解是从众行为的另一种描述) 自我觉察是是去个体化的反面; 喝酒的情境会降低个体的自我觉察,从而增强个体的去个体化; 群体极化——群体讨论会加强了原先主导观点,无论是冒险的还是谨慎的; 奥巴马:据我对历史的了解来看,白宫面临的危险之一是陷入群体思维,每个人都同意每一件事情,没有讨论,没有异议,所以我很欢迎在白宫看到热烈的讨论; 在实验中,少数派具有一致性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行动传递着自信,引起多数派的背叛时,少数派的影响力最大; 群体可以激起糟糕,也可以极其美好。所以,我们最好能明智而有目的地选择我们的群体。 9、偏见:不喜欢他人 体重歧视明显超过了种族或性别歧视; “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偏见的本质》 偏见是一种态度;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它通常自被称为刻板印象的负面信念; 1958年,美国各种族仅有4%的人赞成黑人和白人结婚;2011年,这一比例为86%; 偏见与歧视在缓和,但在世界范围依然存在; 具有权威人格的个体特别容易出现偏见 一个具有社会和经济优越性的群体,往往会以偏见的信念来保护他们的地位;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一旦群体为稀缺资源而竞争,就会出现偏见。 内群体偏差——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群体更优秀; 拥有稳定社会地位的人对于优越感的需求相对要弱一些; 人们的动机会影响其偏见。挫折滋生敌意,人们有时候会将这种敌意发泄到替罪羊的身上,有时会更直接地针对竞争性的群体来表达这种敌意; 我们越熟悉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就会看到越多的多样性。我们越是不熟悉,我们的刻板印象就越严重; 本族偏差:与我们自己的种族人相比,其他种族的人的确看起来更为想象; 即便非典型群体中的某个人只做出一次不常见的行为,便可以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虚假相关。大众媒体反映并助长了这种现象。 公正世界现象——指责受害者源于一个公认的假设:因为这是一个公正的世界,人们得到的是他们应得的一切;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趋向于永久存在,并且抗拒改变。它们还会通过自我实现的语言创造出相应的现实; 强烈的刻板印象,会影响我们感知他人和解释时间的方式; 10、攻击:伤害他人 敌意性工具: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如复仇)工具性攻击: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抢劫、战争) 喝酒将大大提高攻击行为,越壮的男人就越明显; 睾丸激素和攻击行为成正相关; 面部较宽和攻击行为成正相关; 挫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 相对剥夺:与同群体比较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从而产生挫败感; 攻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习得的; 疼痛、令人不适的炎热、受攻击、过度拥挤,也会诱发攻击行为; 性唤起和愤怒等其他形式的唤醒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增强的。 刀可以杀人,但远远的扣动扳机要比持刀发动攻击容易得多; 强暴谬论——一些媒体误导了人们,认为性暴力最后会换来对方的“服从”与“心甘情愿”; 攻击线索(如一把枪的出现)增加了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观看暴力电影和玩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相关性; “发泄以减少愤怒无异于使用汽油来灭火” 文化是可以改变的——北欧海盗曾烧杀抢掠,而他们在瑞典的后裔近200年却没有打过一次仗; 打蚊子不错,但排干沼泽的水会更好——通过改造我们的文化,去除那些腐蚀年轻人的社会毒瘤和重建我们的道德根基 11、吸引与亲密 幸福感是感觉与人有了联结,自由以及有能力; 曝光效应——我们倾向于喜欢与偏好我们熟悉的事物; 对于吸引力来说,外貌很重要; 物资匮乏、贫穷和饥饿的人们就会认为丰满更具有吸引力;而物资条件富足的人则认为美丽等于苗条; 吸引力还取决于“比较标准”; 相似性与互补性的问题(个人见解):我们喜欢我们认为优点的地方,伴侣与我们相似;我们认为我们不足或者遗憾的特点,希望伴侣与我们互补;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自己的人 坏心情比好心情更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记忆; 自尊心刚被受到打击人往往容易陷入情网; 由于先说了一些不太友善的话,反而让后面的赞美更加可信;“坦诚而真诚”比“过度赞美”更可以持续让对方满意; 情绪两因素理论——在一个浪漫的情境里,任何刺激(甚至疼痛)造成的唤醒水平都可以被解释为激情; 什么是朋友?那就是一个能让你做你自己的人; 相伴之爱的一个好处就是彼此有机会进行亲密的自我表露,这是一种双方随着对方表露程度的提高而做出回应从而逐步达到的一种状态; 个人主义期待婚姻中有更多的激情和个人的自我实现,这给婚姻关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它需要相爱的人共同去培育; 12、帮助行为: 爱能拯救一切——无论是施与爱还是得到爱的人; 丧失配偶的人在帮助他人之后会更快地从打击中恢复; 快乐的人更愿意帮助别人; 同情、内疚、互惠规范、社会责任规范、弱势群体、吸引力、相似性、时间紧迫性都是促使利他行为的因素; 同情崩溃——遭受痛苦的人数增加,人们的关注反而下降; 旁观者效应——旁观者越多,利他行为会减少,“责任分散”是一种解释; 四大宗教都提出亲社会的价值观; 增加利他行为:减少模糊性,提高责任感;减少匿名、增加熟悉度;内疚和自我形象的关注;个人化的诉求;教化道德包容;树立利他主义榜样; 道德排除——将某些人排除于自己的道德关怀之外,从歧视到灭绝性的大屠杀,它令所有的伤害性行为都变得合理; “过度辩护效应”——在没有报酬和潜在社会压力的条件下,答应帮助别人,则会产生最强的无私感; 越了解心理学中对利他行为的心理描述和机理,则会增加利他行为; 13、冲突与和解 公地悲剧:大家为自己的利益,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社会问题; 囚徒困境:个人的最佳选择与团体的最佳选择,是矛盾的; 亚当斯密认为:人人为己则可实现共赢;而纳什的博弈论则证明:某种情境下,人人为己则有可能公输; 有精神信念的人,会做出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行为; 误解是由很多心理误区造成的:自我服务偏差、自我合理化、基本归因错误、成见过滤、群体思维、内群体偏差、刻板印象; 镜像知觉:相互对彼此的印象,及其相像; 大多战争三种误解:1、低估对手的实力;2、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进行合理化;3、把对手妖魔化; 在冲突中不要认为别人与你的价值观和道德上格格不入;反之,进行换位思考,设想一下:也许对方会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4C“化敌为友”要素:接触、合作、沟通、和解; 通过合作、拟定共同的目标、解决共同的困难、打败共同的敌人,是一条人与人“化敌为友”非常好的途径;——共同的外部威胁能建立内部的团结; 建立一个“超级目标”,是团结与排除内耗的有效作法; 沟通:谈判、调解、仲裁; 整合性协议:各取所需; GRIT和解办法:逐步、互惠、主动地减少紧张。(互相小小的让步) 14、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临床学家的误区:1、经常是相关错觉的受害者;2、太容易对自己的时候聪明自信满满;3、经常因为自我证实的判断而造成误诊;4、经常高估自己基于直觉的临床判断; 谨记:虽然来访者赞同你的说法,但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你的话是正确的; 科学方法不能解答所有的疑问,而且易为偏见所左右。但值得庆幸的是,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些“由心而生”的判断会出现偏差,那么就能帮助我们明辨对错; 依靠直觉的判断频频出错要求必须用严格的检验来证明自觉地结论,并且用统计的方法做出预测。 “事后聪明”使人们在事后解读当初的症状来总是显得很容易。事实上,事后解读会导致临床判断的过分自信。 抑郁者比正常人更能够预测他们对事物的控制度,更现实和客观,所谓“悲观而明智”; 抑郁者更容易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稳定的、普遍的、内在的; 我们自我感觉比现实客观更好一些,恰恰是一种健康心态的体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正是建立在这种能把事情看得比实际好一些,并能在最为黯淡的情形里看到光明的能力以上” 与轻度抑郁一样,孤独者对他人更敏感,并且善于辨识不同的情绪表达; 酒精能达到降低自我意识而达到减轻焦虑的效果,但酒醒后,再次体验到压力或失败时,他们更容易焦虑; 人们通常对于自己发现的道理,比由别人发现的更加深信不疑; 孤独者体验到健康问题困扰的危险性更大; 提升幸福感: 1、持久的幸福并不是人为制造的,财富和健康一样,没有它会使人痛苦,但拥有它也并不一定保证幸福;相信人能够适应环境; 2、控制时间,作良好的时间管理; 3、表现出幸福,让行动感染情绪; 4、寻找合适的工作和休闲方式,以便于发挥自己的技能; 5、参加运动; 6、保证足够的睡眠; 7、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用包含情感的投入换回心中的炽烈情感; 8、关注自我之外的事物,帮助他人、多进行亲社会的行为; 9、记录感恩日记; 10、培育灵性的自我——建立自己的信念; -------------------------------------------------------------------

<三> 坚持分享1622天(2022、4、14)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笔记<三>第三单元: 归因 一、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内因:个体内部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内归因) 2、外因: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外归因情境归因。) 综合归因: 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兼有二者内因和外因的影响。(综合归因)       讨论夫妻吵架应该对问题怎样归因会更好?     <外归因比较好,外因指的是外来的环境,不包括夫妻两个。         把人和问题分开问话,在咨询和亲子教育中,可以这样做,在单位有制度要求,该因因为谁就归为谁?> 2、稳定性与一变性一一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 内因中人格特点,能力;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       做得不好归为稳定因素改变很困难,比如成绩不好的孩子,归为智商不好,这就很麻烦,可能他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宜改变。       做得好的规为稳定因素就比较好,比如归因与他的能力,人格等 易变性: 内因如人的情绪易变,外因如气象,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 3、可空性与不可控性 可控性 : 努力与否 不可控: 智力因素,工作难度 归因→暗示→自证预言       行为可控的会比较好,比如即便智商不高,可以去努力 二、控制点理论一一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内控者和外控者       内控者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很多东西,越年轻越内控,认为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人定胜天。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年轻气盛。       外控者认为是受外部控制的,人越老越外控,认为是命运<上帝主宰一切。>       我们依然可以努力的去改变,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三、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一一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 折扣原则一一凯利提出 <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协变原则一一凯利三维理论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针对某一剌激客体作出反应。   高:我只在乎你     共同性信息:不同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高:大家都爱你 一致性原则:  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高:无论你生老病死,贫穷富贵我都在乎你。 图:一位叫玛莉的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厉害。 四、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的影响 <丢钱包,这治安不好、倒霉 <他说法:自己不小心>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视角,说话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再事上纠缠,看看他们共同需要的是什么?达成共同目标,避免内耗> 2、自我价值保护(自我卷入)        <我们都倾向于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卷入越多,越希望得到他人认可>       <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 3、三观察位置      <挤公交车效应:  前二三十年,一堆人等公交,公交车来了,挤在门口上不去的人告诉前面的人说,在挤挤,等到自己上车了,后边的人说,再挤挤。他角色转换了,告诉后边的人挤不了了,等下趟吧!       位置变了,利益角色就变了,屁股决定脑袋。       做咨询时,时空对话、空椅子技术等> 4、时间因素(归因的情境性)     <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将烟消云散,顺应自然接受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要稳住,可能过几天就没事了。       在咨询中,来访者聊的过程可能就会有变化。       有情绪时别做重大决定,重大决定别在晚上做。>

本人是学社会学的,爱好也在社会心理学,勒庞的《乌合之众》很不错,比较有趣味性,推荐。话说我当初看《社会性动物》是因为他的译者是邢占军,呵呵,很喜欢这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我的毕业论文全部是参考他的理论和方法来做的,推荐。其他几本书说实话我没看过也没听过。再就是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我觉得可以。阎云翔的《礼物的流动》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其中有很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和命题。你要是想系统的了解社会心理学的话,我推荐你看教材,我看过的有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据说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时蓉华的《社会心理学》,沙莲香的《社会心理学》,周晓红的《社会心理学》,后面两本经常作为国内大学的教材,推荐!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1、 夏商周在行政决策、沟通、文书和执行等方面具有的特色。

2、 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特点。

3、 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

4、 秦汉时期皇权的主要内容。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对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

6、 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7、 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与职责。

8、 宋朝会议制度的基本形式。

9、 宋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检查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北宋时期坚持宰相权利制衡的具体措施。

11、 宋朝行政执行的特点。

12、 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的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13、 元朝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与其弊端。

14、 元朝对地方官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

15、 元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

16、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

17、 明清两代督抚的区别。

18、 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

19、 清朝晚期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考考试科目有12-16门左右,考生需要通过所有课程才能申请毕业,但是自考的一些考试科目复习自考很少,比如考政治学概论,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自考生认真备考,争取一次通过考试。自考政治学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政治的含义在西方,“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中国古代的“政治”,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太下”的活动。【选择】1、非马.......主义的关于政治的解释:【选择】(1)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正在写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国家是国内法律秩序所创造的社团。”(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拉斯韦尔,“政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马克斯.韦伯,“政治意指力求分配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2、根据马.......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选择&简答&论述】(1)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是政治活动的主导因素,一切政治关系均直接表现为或最终可归结为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特点。(3)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名词】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1、马.......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选择】2、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选择】3、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选择】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1)儒家: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典籍:《论语》和《孟子》。代表人物:孔子,“礼治”——“为国以礼”,“德治”——“为政以德”。孟子:“王道”——“以德行仁”。(2)法家: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典籍:《韩非子》。代表人物:韩非,“霸道”,“以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本,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3)道家: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统治。代表人物:老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放弃对国家的治理,而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以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2、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学【选择】(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代表:1.柏拉图的《理想国》,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神学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1.鼓吹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2.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与教权。(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政治学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选择】(1)15世纪至16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①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A. 被马.......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主张: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为了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可以不择手段。B. 布丹的《共和六论》,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主张建立脱离教会集权统治的世俗政权和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②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揭开了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史的第一页。(2)17世纪到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A. 资产阶级: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B. 无产阶级: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是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典型代表。(3)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A. 资产阶级:以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在个人主义基础上提出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原则,抽象地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则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政体”来代替国家;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用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观念同无产阶级日益成熟的革命思想相抗衡。B. 无产阶级: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19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主要以国家权力为主要研究方向;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以政策的制定过程为主要研究方向。(5)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行为主义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里学和文化人类的研究方法。其重要缺陷就是缺乏价值判断。马.......主义政治学的发展1、马.......、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选择】2、《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选择&简答】(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的专政。(2)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阐发了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5)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4月自考马上来了,相信管理类的同学对于《社会学概论》十分熟悉,《社会学概论》是公共管理类等近20个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必修课之一,那么社会学概论究竟考什么内容呢?快跟着小编看下去!一、社会学概论考试内容《社会学概论》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所以,这一门课程是具有通识性,基础性特点的课程,不要求大家深入理解具体抽象的社会学具体理论的内核原理和深层次的逻辑结构,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不用害怕考试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题目,因为这一类具有深刻探究意义的题目完全不考。再者,我们再来看一看有关这门课程的重难点,重点要求我们用社会学视角,运用一些社会学理论和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难点在于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学术术语),基本理论(学术流派)及其观点的理解,记忆等等。二、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型第一模块是客观题:(1)单选,30题,每题1分,共30分。(2)多选,5题,每题2分,共10分。只需要大家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理论记忆好,咱们对于社会学概论的选择题就能掌握80%的正确率了!第二模块是主观题:(1)简答,5题,每题6分,共30分。(2)论述,3题,每题10分,共30分。对于简答题这种题型来说,依然是不会考察哪些晦涩难懂的学科术语,重点在于考察某一基本概念的地位、形式、特征、重要性、意义、构成要件和原因等。论述题就需要我们记忆较多的重要知识点了,往往每题都需要我们写起码5个小点,分点展开论述,爱考察的形式有:某一概念的具体构成、具体内涵、原则、挑战或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等,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同时针对主观题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尽量把简答题写满。

社会学教学大纲或者目录有么

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和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根据不同社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 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嵌入理论强调经济活动存在与非经济因素相关的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其核心是经济活动融于具体的社会网络、政治架构、文化传统和制度基础中。 社会经济地位:是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某个人个人工作经历和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当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 文化相对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只能用它本身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体系。 米尔斯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 人类社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的基本理论预设) 关注重大的时代主题;(研究的价值关怀) 从个人困扰到公共论题;(问题的提取方法) 问题中心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历史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视角) 适度大理论(理论的发展取向) 文化的构成:①价值观;②符号;③规定与规则;④物质 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社会流动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精英循环理论的基本意义:通过精英循环可以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需的管理能力,使执政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不平等性从僵化向流动转变。 宗教的定义(迪尔凯姆):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的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宗教的要素:宗教圣物、宗教仪式、宗教信仰教义、宗教的信徒组织 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个人(联系社会成员,规范道德价值),对社会,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彼此分离,导致团体观念的削弱。所以需要定期的仪式,在于使个人再次感受到与其他成员间的道德的统一,从而起到巩固团结的作用。但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也会引发社会矛盾,使社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婚姻: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结合或契约。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活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 社会资本: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 贫困文化:所谓“贫困文化”就是指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形式。

  •   索引序列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自考教育社会学重点笔记整理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社会行政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