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总结

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公共关系自考知识点总结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内部公众》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部公众 内部公众是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它是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做好这部分公众的工 作是公共关系工作的起点。 (一)内部公众的重要性 1、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 组织政策的实施、任务的落实、目标的实现、组织凝聚力的形成、组织文化的创造等均有赖于内部公众的配合与努力。内部公众是组织的主体,而组织又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搞好公共关系,要充分发挥组织的主导作用,这就必须注意内部公众关系,搞好内部的团结,融洽内部的关系,提高内部公众素质,培养内部公众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公共关系工作的功效。 2、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 内部公众是组织中最主要、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内部公众的素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内部公众是组织中最基层的实践者,工作繁忙而辛苦。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有利于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3、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内部公众处在对外公共关系的第一线,他们与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广泛的接触,他们的言行、仪表随时随地都在传播组织的有关信息。内部公众在社会上经常赞誉自己的组织或到处散布对组织的不满,其对组织形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 内部公众关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内部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创造和睦、向上、勤奋的组织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风气。 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 2、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 4、善于做思想工作,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心 (三)正确对待和处理与非正式团体的关系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进我国,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l983年,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出现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1985年,国内的大学开始设置公共关系课程或专业;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各省市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已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l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在后来的20年的时间里,公共关系在中国呈现出职能化、行业化、学科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现实发展的需要。 (1)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2)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3)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首先,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沟通,一方面了解世界,引进对我国建设和发展有利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向外部世界传播自己,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好感。 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强化了组织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关系状态和行政沟通方式,促进了各种横向联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沟通与协调的功能日益突出,使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逐步职能化。公共关系逐渐成为调整组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项管理政策和经营方法。 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和商品流系,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和“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格局,使企业和有关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完善沟通渠道。市场经济还带来了市场竞争,改变了“独此一家”、“皇帝女不愁嫁”的局面,使企业及有关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稳定,特别是人心的稳定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通过双向沟通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和被之间、企业及有关组织和社会之间创造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公共关系是对外开放“引”进来,市场经济“逼”出来,体制改革“促”起来的。

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总结

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这里所提出的中间环节“意见领袖”,其作用与意义举足轻重。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应当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是巨大的,怛不是法力无边的,人们在进行传播之时,千万不可忽略那些卓有成效的以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方式所达到的传播效果,即千万不可忽略“意见领袖”的指导作用。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人们已十分注重“意见领袖”的作用。例如女影星娇嫩的肌肤使其成为护肤和化妆方面的“意见领袖”;运动员的雄健体魄使其成为运动服装及器材的“意见领袖”;营养专家当然是食品方面的“意见领袖”;医生肯定是药品方面的“意见领袖”……如何发挥“消息灵通人士”或“权威专家”的舆论指导,对公共关系传播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可划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 内部公众即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股东公众等。以这部分公众为公共关系对象的目的在于:使其对本组织充满信心,增强向心力,培养组织文化,树立对外形象。 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如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以这部分公众为公共关系对象的目的在于:在外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声誉。 组织的公共关系的政策需要内外有别。公共关系传播的信息是经过选择、整理的有序的信息资料,有些是在内部传播的,有些是在外部传播的;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在形式、尺度、时间等方面都有区别。

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时间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成绩 学分 成绩来源 是否转出 2006年01月 0002 大学语文(4学分) 60 4 考试 否 2006年01月 0286 外国文化史 60 6 考试 否 2006年01月 0550 邓小平理论概论 60 3 考试 否 2006年01月 05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61 3 考试 否 2006年01月 0552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60 2 考试 否 2006年04月 0270 市场营销学 65 5 考试 否 2006年04月 0495 现代管理学 63 6 考试 否 2006年04月 0563 公共关系策划 73 6 考试 否 2006年07月 0414 中国文化史 60 6 考试 否 2006年10月 0497 公共关系学 64 4 考试 否 2006年10月 0561 公关心理学 63 4 考试 否 2006年10月 0564 公共关系写作 66 4 考试 否 2006年10月 0565 公关语言 60 4 考试 否 2007年01月 0562 公共关系实务 72 5 考试 否 2007年07月 0560 传播学概论 60 6 考试 否 2007年10月 00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免考 4 免考 否 2007年10月 0566 广告学(二) 63 4 考试 否 这是我的成绩单,专科的,按照这个单子考,你会省很多时间,因为有的选修课的辅导资料是没卖的,这是我总结完经验和教训后考出来的成绩英语一选修,英语不好的话不用考的 邓小平理论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语文为公共课 外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史是选修的,其他全是专业课,共17门在自考专业里算比较容易考的专业本科可以接考人力资源,可以免考2门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共关系学自考专业概况门类:管理学学科:公共管理类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合市场经济需求,掌握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适于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传播管理、社会调查、公共策划和危机公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自考考试科目统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必考:人际关系学必考;公共关系口才必考;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必考、国际公共关系必考、毕业论文必考;选考: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媒体总论;公共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化概论;现代企业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公关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写作等具体课程设置,以实际报考院校为主。 自考公共关系学主考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 自考公共关系学难度分析公共关系学自考专业难度不是很高,只要有一定的语文、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且带点数学统计学基础;然后提高些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的能力,今后毕业就很可能有极大的竞争力。 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研方向新闻传播学、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 公共关系学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传播媒体从事公众信息传播管理、公共关系协调、信息调研、企化、形象策划、宣传推广、活动策划、外事交流等工作。

公共关系自考知识点总结汇总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五原则)(重点) (一)利益性原则 公共关系策划必须事前弄清组织公共关系行为的深层次动机。马克思说过:“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利益的获取。”利益应当是公共关系系策划和公共关系行为的原动力。组织的利益由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构成。组织的公共关系行为虽不表现为经济效益的直接获取,但组织良好形象的塑造和公众环境的协调,必定会给组织带来有利于生存发展的优越条件和因此而生发的更为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关系的行为不是慈善施舍行为,公共关系行为的每一分投入都必须考虑效益的产出。 在公共关系策划中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公众的利益。这是因为: 第一,利益可以刺激公众、激发公众,使公众萌发欲望冲动,形成利益关心和利益认识,继而产生对一定利益目标的持续。 第二,利益是刺激公众产生思想动机的动力,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产生竞争。这种利益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自然也为策划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公共关系策划在考虑公众利益时,应注意公众的长远利益。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公共关系策划运作过程中,策划者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意志自觉地、能动地符合客观实际。主观指导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这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一条根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顺应历史潮流,合乎民意,把握社会心理的倾向性,不可逆其而策。 2、策划要以策划主体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做到据实策划。 在进行公共关系策划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地与外界往来,脚踏实地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公共关系策划中,应将公共关系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按系统的观点与方法进行谋划与运筹。所谓系统,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由互相作用的若干元素组成的复合体。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关联性、有序性等特点。 1、从系统的整体性上讲,在公共关系策划中,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细致,即使一个小环节、小问题,也要将它放在策划的整体方案之中来考虑。这一整体包括目标、范围、程序、手段、方法、途径等。 2、公共关系策划工作追求的是整体效益。从系统的层次性上讲,系统是有层次的,有大系统、小系统,也有母系统、子系统,对不同层次的系统,就有不同层次的策划。从系统的结构性上讲,要使整体发挥功能,就得使系统的组合结构合理。 3、在公共关系策划中,在注意系统整体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各个局部,使之同步、协调,达到组合效应。 (四)可行性原则(重点中的重点) 可行性原则是指策划方案可被实施并能取得科学有效的效果。这一原则要求策划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策划目标为前提,调查研究分析策划对象的现状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具体要求是: 1、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进行每一项策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所形成的公共关系策划的可行性。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形成后,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便选出方案或作最后的抉择。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利害性分析、经济性分析、科学性分析和合法性分析。 2、进行可行性实验。为了准确弄清公共关系策划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可以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实验。可行性实验是可行性分析的形式和最后手段。可行性实验一般以局部试点方式进行,以检查策划方案的重心是否放在关键的现实问题上;方案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否合理;实施结果是否有效。 3、方案必须具备行动性和有效性。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的行动性,是指方案本身是策划行动的结果,策划方案具有方案实施的行为特点,符合实施行为的要求;有效性是指策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实施效果能达到甚至超过方案设计的要求。 (五)灵活性原则(重点中的重点) 由于组织的主观条件和外部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策划对象也处在变化之中,因此,公共关系策划要想有效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就必须事先注意各种可能对策划方案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公共关系策划者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和信息的变化规律,审时度势,洞察秋毫,使制定的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具有相应的弹性,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 根据这一原则,策划者在策划过程中应努力做到: 1、以动态的眼光看世界,以应变的头脑想对策。也就是说,策划的思路必须跟上环境的万千变万化。环境变了,公共关系对象变了,谋略对策也要变,不能够采取千篇一律走老路的办法。 2、策划方案必须具有相当的弹性。实践证明,事前再周密完善的策划,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猝不及防、意料之外的问题,方案如果毫无事前应变的思考和留下回旋的余地,则事到临头措手不及,从而束手无策或举措失当。策划在总目标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保持相当的调整弹性,对策划的成功,是很有必要的。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进我国,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l983年,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出现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1985年,国内的大学开始设置公共关系课程或专业;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各省市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已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l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在后来的20年的时间里,公共关系在中国呈现出职能化、行业化、学科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现实发展的需要。 (1)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2)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3)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首先,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沟通,一方面了解世界,引进对我国建设和发展有利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向外部世界传播自己,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好感。 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强化了组织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关系状态和行政沟通方式,促进了各种横向联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沟通与协调的功能日益突出,使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逐步职能化。公共关系逐渐成为调整组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项管理政策和经营方法。 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和商品流系,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和“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格局,使企业和有关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完善沟通渠道。市场经济还带来了市场竞争,改变了“独此一家”、“皇帝女不愁嫁”的局面,使企业及有关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稳定,特别是人心的稳定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通过双向沟通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和被之间、企业及有关组织和社会之间创造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公共关系是对外开放“引”进来,市场经济“逼”出来,体制改革“促”起来的。

公共关系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进我国,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l983年,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出现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1985年,国内的大学开始设置公共关系课程或专业;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各省市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已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l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在后来的20年的时间里,公共关系在中国呈现出职能化、行业化、学科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现实发展的需要。 (1)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2)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3)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首先,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沟通,一方面了解世界,引进对我国建设和发展有利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向外部世界传播自己,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好感。 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强化了组织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关系状态和行政沟通方式,促进了各种横向联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沟通与协调的功能日益突出,使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逐步职能化。公共关系逐渐成为调整组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项管理政策和经营方法。 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和商品流系,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和“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格局,使企业和有关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完善沟通渠道。市场经济还带来了市场竞争,改变了“独此一家”、“皇帝女不愁嫁”的局面,使企业及有关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稳定,特别是人心的稳定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通过双向沟通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和被之间、企业及有关组织和社会之间创造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公共关系是对外开放“引”进来,市场经济“逼”出来,体制改革“促”起来的。

这篇《2014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流言》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言 (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流言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都密切相关。流言与时局、流言与股市、流言与物价、流言与现行政策、流言与大众传媒、流言与企业形象等,都是公共关系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流言的类型: 1、愿望流言 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 2、恐怖流言 恐怖流言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这种流言常见于社会紧张时期(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等)以及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明显的恐怖和悲观绝望的时候。 3、攻击流言 攻击流言与恐怖流言相似,一般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 (二)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迅猛,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面目全非,越来越离奇、荒诞,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故流言对个人、对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 (三)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一般化、强调和同化三个阶段。 “一般化”是指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具体细节,使流言越传越变得简略,扼要,遗漏掉许多其他细节。也就是说,流失了许多信息,越到后来越使人感到内容一般化。 “强调”是指突出某些具体细节。 “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己的想象对它进一步加工即“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 (四)流言的制止 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立了“流言诊所”。 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Nape)根据他的经验总结出对付流言的六种方法: (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 (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流言。 (5)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的心理条件。 (6)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 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的方法 (1)增加对情报来源的信任程度。 (2)使人们及时了解情报。 (3)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或多或少地改变或省略事实,这对防止恐慌保持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   索引序列
  •   公共关系自考知识点总结
  •   自考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总结
  •   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   公共关系自考知识点总结汇总
  •   公共关系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