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介绍如下: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材料分析题目;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强烈的时代感,突出当前的政治热点:

时代感充分体现在多项选择题2、3、7、12、18、20、23、25和综合题28、29中。总分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这些材料与最近在各地举行的两会和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要处理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材料,特别是问题29联系在一起。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

你好,我很早就过了,有需要可以消息我,这次帮同学买的

中国近现代史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自考近代史还是很好通过的,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就行,另外,把历年的真题搜出来,熟悉一下题型,很容易通过的~

一般不会。像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那科。同一年出过的简答和论述在那一年内都是不会出的,这是自考出题老师分析的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

我们经常要写试卷分析,我们那主要分析错题原因,然后找出解决办法,最后表表决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说没看到你的试卷,所以我只能教方法,还望采纳。 分三部分写一、分析错题。为什么会错,是马虎?还是原本就不会?或者是平时“不求甚解”的原因,导致换汤不换药的题目还是不会。(重点分析)二、分析对的题目。有人说“对的题目还分析什么啊”。当然要!要从中找出重点,知识的重点,也就是考点。比如说考几次试,这类的题目一直出现,或者出现地概率很高,我们在试卷分析时就要把它列为重点。就是说即使这次做对了,也要在平时地学习中经常巩固。三、总结。通过这次考试,还是说通过这几次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学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说历史,你的哪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经常犯错?还有就是已经很好的了,就是说你这段历史已经滚瓜烂熟了,这样平时你就可以少花点心思巩固记忆就好了。最后就是下定决心,以后会怎样认真的学习,怎样的踏实,不会再马虎,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等等。

以年代为线索,将重要的事件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就像大树一样,先长出树干,再就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扩展(从其起因,经过,其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

历史试卷分析写法学生版: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有两大题和29个子题,总分100分。题型分为多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得分比例为50:50。1&mdash25为单选题,其中1&mdash6为考察世界古代史,7&mdash17为考察世界近代史,18&mdash25为考察中国近代史,

26&mdash29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为13分,27为10分,28为13分,全部考查世界近代史,29分为14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数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1002〕〔1000〕(1)在基础和弹性设计〔1002〕〔1000〕的基础上,可以以教材为重点,以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带偏见和奇怪的问题。试卷以学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书中没有几个问题可以直接阅读。大多数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必要的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来解决。测试数据来自教科书,但设计灵活。

(2)强烈的时代感,突出当前的政治热点

时代感充分体现在多项选择题2、3、7、12、18、20、23、25和综合题28、29中。总分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这些材料与最近在各地举行的两会和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要处理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材料,特别是问题29联系在一起。

它以中国的屈辱和崛起为线索,激发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比较,它实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发人深省和发人深省的。这些话题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它们并没有脱离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能力范围。

(3)大概括性,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基础上

大概括性,突出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其中,综合性问题是大跨度、高泛化的问题。

问题29一个主题考察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这些问题充分考验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国近代史自学考试试卷分析

我是教初二历史的。这是我的一个质量分析~~本来是幻灯片,现在我把文字版发出来吧~~一·关于本次历史试卷题目单项选择题【24分, 12小题】史实分析题【10分, 5小题】归纳列举题【20分, 3道题】材料分析题【22分, 2大题】延伸探究题【24分, 2大题】二:各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分析(1.这个建议你做成图表,2.然后再弄一个各个班的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统计表)三:具体题目分析: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1至9课内容。期中5题、8题、12题为较难题目,学生出现错误很多。史实辨析题:即判断对错题。此题超出本次考试规定复习范围,考查的为12课和13课的未学内容。归纳列举题:14题-16题。期中较难题为第14题,需要学生的归纳和解读问题能力。而15题和16题则是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以后需要加强同学归纳历史的能力。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其中,17题第二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1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延伸探究题:这两道大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的非常不错。分别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和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关内容。尤其是20题,近代化探索这道读图题,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标准。以后在此方面,也会一直加强训练,保持下去。四: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A:进步与积极方面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数同学读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态度积极。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不足: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马虎大意,读题不认真。导致一部分同学因为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对于自己过于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结果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通过批卷,发现好多同学都有此种现象。五:教学反思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加大对于材料题,列举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握线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大前提的认知,学会用史实说话,用所学知识说话,以史为纲,一切从史实出发。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一个个复制太难了,。。。。大概就这些,,但愿能帮到你~~

1.19世纪60、7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阶段。 2.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3.在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兴起过程中,除了受到利润刺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外,还有在鸦片战争前产生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缓慢发展,受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这些手工工场主采用机器生产使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机器大工业。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试卷分析

我是教初二历史的。这是我的一个质量分析~~本来是幻灯片,现在我把文字版发出来吧~~一·关于本次历史试卷题目单项选择题【24分, 12小题】史实分析题【10分, 5小题】归纳列举题【20分, 3道题】材料分析题【22分, 2大题】延伸探究题【24分, 2大题】二:各班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况分析(1.这个建议你做成图表,2.然后再弄一个各个班的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统计表)三:具体题目分析: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1至9课内容。期中5题、8题、12题为较难题目,学生出现错误很多。史实辨析题:即判断对错题。此题超出本次考试规定复习范围,考查的为12课和13课的未学内容。归纳列举题:14题-16题。期中较难题为第14题,需要学生的归纳和解读问题能力。而15题和16题则是单纯的基础知识考查。以后需要加强同学归纳历史的能力。材料解析题:两道材料题,分别考查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综合来看,这两道材料题,学生们答得比较一般。其中,17题第二问是大多数同学的易错题目。18题最后一问,则是部分同学的错误题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差,以后再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延伸探究题:这两道大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的非常不错。分别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和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关内容。尤其是20题,近代化探索这道读图题,同学们都答的非常标准。以后在此方面,也会一直加强训练,保持下去。四:本次考试的进步与不足A:进步与积极方面首先,对于图片与具体知识的结合,即识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将平时强调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图片结合起来。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数同学读做到了不空白试卷,认真作答每一道试题。态度积极。再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正确掌握。不足:对于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差,不能将所给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变通能力与分析归类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以后在教学中,会加大材料题的比重。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与综合能力较差。以后,会加强对于归纳列举类型题的训练。马虎大意,读题不认真。导致一部分同学因为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对于自己过于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结果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通过批卷,发现好多同学都有此种现象。五:教学反思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加大对于材料题,列举题,分析题的训练比重,与难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把握线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大前提的认知,学会用史实说话,用所学知识说话,以史为纲,一切从史实出发。关于马虎大意现象,要特别强调,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一个个复制太难了,。。。。大概就这些,,但愿能帮到你~~

我们经常要写试卷分析,我们那主要分析错题原因,然后找出解决办法,最后表表决心

我自己写的,拿你这二十分真不容易。请仔细看完吧,希望对您有用,第一次处经验给你吧!自考捷径:1书山有路勤为径(虽然说了等于没说的道理)但的的确确是久经考验的考试不二法门。自考书一定要从头到尾看一遍,看书时候要静心下心来看!(说了等于没说)怎么静下心来?每天规定看几节,雷打不动,两个星期一本书就是700页那种自考书基本也被你看的有个大概印象了,当然看书基本上你不会认认真真静下去看的,知道自考配套练习吗?燕园,自考通,一考通都有都是一本一本那种,看一章做一章。这个阶段结束,书要看到多熟?要看到一个概念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这个概念是书中哪个章节的,因为整本书是个体系,你的有个总体构成印象。2第二阶段你需要五天去买本燕园卷子,或者一考通,或者自考通,但最好能跟上面说所的配套练习是不同牌子的。试卷基本是十来张,是这些机构的结晶。所以每天两张卷子基本选择题10分钟一张最多了,到后面基本选择题10分钟就不用了。选择题做错了的一定要用红笔圈出来,把错的题后面的解释也抄上去,对的选择题可以先不用理他。而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偷懒,一定要把后面大题抄上卷子去,这个非常重要基本!(每次考卷都能被他们十套卷子大题撞到三四十分)选择题建议用铅笔坐。3这段时间你已经用了20十天了。一般一次自考4个月一次,也就是120天左右.一门课基本结束了,你可以用同样方法进行下一门学习了。(建议把简单的先看,难得留到后面的顺序,以加强对难的那门印象,如果如此下去一次过三门基本没问题)4如果是一门的话,提早两星期,绝对不能是提前一星期,(如果两门是三星期,依此类推)你的事情又要来了。把十套卷子找出来,找个干净点看上去会心情好点的软面抄。把十套卷子的大题,对着课本的目录(什么是目录知道吧)把后面大题按照目录的顺序抄到本子上。一般十套卷子大题有50到80到,每天抄20道,当然你这个时候还能那么勤劳的话就一天抄光,当然这次抄的话你要学聪明点了,不用全部抄了,不重要的那些字就不要抄了,可能短尽量短,有时候那些比较绕口的专业术语你得尽量口语化,适应你自己的记忆。(特别是简答题和论述题尽量适合自己语言记忆习惯,名词解释最好还是别乱改)5又过去了五六天了,这个时候你就该背题了,不用多看其他资料,就背你那本软面抄,因为自己把绕口的专业术语转成相对口语,又抄了两遍,容易背多了。一般这些整理后的大题有二十多页,每天背他个一页,一页就有五六道题。最后一个星期人基本就废了,根本不会静下心去背的,把那十套卷子铅笔擦掉,最后一星期做选择题要比背书容易多了。特别是那些红笔打上记号错题,基本你错过一次,就会继续错的,要加强印象。6考试那天对自己狠点,比考试时间早个三小时到考点。要睡觉,就买瓶红牛喝(别人有没有用不知道,我是考前两小时必喝红牛,尽量早一两小时喝,这东西利尿),背书还是背你那本特有的软面抄,只需要从头到晚,读一遍,读出平时你说话得声响(这也是早三个小时到的原因之一,免的被人鄙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还有一个半小时,就什么事情也不用管了,不用管它会背了多少。去吃个早饭,最好是这个时候吃,一般吃了饭,血糖升高或,血浓度升高,都会吃了就想睡,所以这个时候吃饭一个利于刚才背书,又不至于影响考试状态。7可能还有一段时间干吗?没事打个饱嗝,看看那些平时没准备,临时抱佛脚的美腿样子吧。保持愉悦的心情进入考场,别有硬伤(比如准考证号,和别做记号,不要再ABCD下面打钩之类的),这个时候你发现所有的题你跟他都很有眼缘,选择题是看到就不用想了直接够了,大题这个早上刚背的,马上第一点什么什么,第二点什么什么。一个小时完成,发现满满一卷的分数。没事别急着交卷,看看旁边的哥们还在打算从口袋里拿小抄又不敢拿得样子。8交前再检查下是否有硬伤,没有交卷回家,高兴的把书扔了吧! 你不用等分数了,高高兴兴迎接下次其他的考试吧!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对您未必有用,仅供参考,请自己独立思考,探索自己学习道路。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   自考近代史试卷分析
  •   自学考试近代史试卷分析
  •   中国近代史自学考试试卷分析
  •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试卷分析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