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学考试概率论笔记

自学考试概率论笔记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概率论笔记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概率论笔记

Content

这个学期上了Prof. Sheldon Ross的,总算是把本科阶段时曾经粗浅地接触过、但是现在早已忘掉绝大部分的概率论知识给重新捡起来了。自我感觉概率论的水平有不小的提高,于是决定趁热打铁整理一下笔记,写下这篇小文章。

随机变量是一座桥梁,它的一端是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随机现象( 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之一 ),另一端是包括代数计算在内的各种数学工具。对于随机现象,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随机变量 ,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我们都可以给这个随机变量赋予一个取值,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运用数学的力量来对这个世界的随机性进行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关心的是平均值,我们有下面四种方法来计算随机变量 的期望值(均值):

(1)式是随机变量期望值的定义式。由于使用这一公式需要知道该随机变量的概率质量函数——当你已知其概率质量函数时,你可以求出包括期望、方差等在内的所有统计值——而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很难得到一个变量的分布表达式(甚至很多时候连求出均值都显得困难),因此该式使用相对较少。

(2)式表明,当一个随机变量可以表示成若干个随机变量之和的形式时,它的期望即为这些变量的期望之和。当一个随机事件可以拆解成具有先后顺序的子事件时,这一表达式很有效。

(3)式是计算期望值最常用的式子,实际上, 「条件于(conditioning on )」 是概率论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在分析现实世界的随机现象时,如果你能够获取额外的信息,这便意味着一些本是未知且随机的元素不再随机,而是成为了确定性因素,这将影响你原本的分析计算结果。

(4)式又叫条件恒等式(Conditioning Identity),是同时应用了(1)(3)两式得到的,根据求随机变量函数值的期望值的公式,我们有

注意到 是随机变量 的函数值(仍旧是一个随机变量),它表示,当变量 取不同的值(这是随机事件)时,变量 的期望值(这是一个数值)也随之变化,这正是随机变量的定义(由某一随机现象得到某一对应的数值),因此, 是一个随机变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这四个式子的运用。

一系列相互独立的试验,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都是 ,用随机变量 表示出现第一次成功试验时所需要的试验次数,其概率质量函数为 。这样的一个随机变量服从几何分布。

使用(1)式来计算其期望值如下(在第二行运用了求导与求和运算次序的可交换性)

使用(2)式,设随机变量 为第一次实验过后仍需要几次实验才能出现第一次成功,即 。因此, ,该式表示第一次试验就成功了,所以不再需要额外的试验; ,该式表示前n次试验都失败了,在第 次试验时才终于成功。于是有:

使用(3)式,定义随机变量 ,当首次试验成功时取值1,失败时则取值0。条件于 来计算 的期望值如下:

如果我们定义随机变量 如下, ,那么按照(4)式对变量 求期望便能求出 。对比(3)式的求解过程,我们可以看到(4)式本质上是在运用(3)式。

现在我们同时运用(2)(3)来计算方差。

注意到,仅考虑 时,变量 是不服从几何分布的,但是在引入「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这个条件后,在得知这个原本未知的信息之后,随机变量 成为了一个服从几何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和 完全相同,所以有 和 。

下面我们考虑一个以几何分布为基础的问题。现在变量 不再表示出现第一次成功试验时所需要的试验次数,而表示 连续出现k次成功 试验时所需要的试验次数。试求变量 的期望。

要想最大化条件期望这一工具的威力,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变量来作为条件。现定义变量 为出现 第一次失败 时所需要的试验次数,这个变量将帮助我们轻松求出 的期望值。

以 为例,独立随机试验的设定在于,哪怕你已经连续9次成功,你也不能确定下一次就会成功。不管在连续9次成功之后失败了,还是在连续3次成功之后失败了,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同样是回到了游戏的起点,同样是需要从头再来。所以我们有:

利用(3)式来求其期望值:

接着我们进一步拓展。几何分布的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成功与失败。现在我们对其推广,假设每次独立随机试验都会有m种可能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 ,用随机变量 表示任意一种结果连续出现k次所需要的试验次数。试求 的期望值。

这又是一道初看很棘手,但使用条件期望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用 表示任意一种结果连续出现 次所需要的的试验次数,那么有

对(8)式两边求期望:

在(7)式中,令 则有 ;在(8)式中,令 ,则有 。这两个结果是一致的,之所以差了个倍数2,是因为在后一题里,任意一种结果出现k次就行,而在前一题里,需要特定某个结果出现k次才行。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随机从数列中选出一个数字,数列中剩余的所有数字和它进行比较,比它小的落入到左侧的子数列中,比它大的落入到右侧的子数列中,然后对这两个子数列分别进行同样的操作,重复下去,直到每个子数列只有1个或2个数字为止。最后我们将得到一个从左到右依照从小到大排列好的数列。这是典型的分治法应用,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不断地拆解成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为了分析这一算法,我们先定义一些必要的变量。用 表示完成对一个数列的排序所需要进行的大小比较的次数;用 表示对一个长度为n的数列进行排序平均需要进行多少次大小比较;用 表示第一个随机选取的数字在全体n个数字中的排名,如果 ,那么有 个数字比这个数小,落入它的左侧,有 个数字比它大,落入它的右侧。根据条件期望我们得到:

用 替换 之后两式相减:

两边同时乘以 后我们便能得到 的一般表示式:

由此可知,快速排序算法是平均复杂度为 的排序算法。

有n个人在一个房间里聚会,每个人头戴一顶帽子,现在大家都把帽子放到房间中心的一个箱子里,每个人依次上前去随机抽取帽子,如果他刚好抽到了他自己的那顶帽子,我们说此时产生了一个匹配(match)。用随机变量 表示产生了多少个匹配。试求(a) 的期望值;(b) 的概率质量函数。

对于 (a)问,利用(2)式可以轻松求出,令 ,其中 表示第i个人是否成功地拿到了自己的那顶帽子。

,该式表示第一个人没有拿走属于第二个人的帽子,然后第二个人顺利地拿到了他的那顶帽子。于是有:

这一结果意味着,不管房间里有多少个人,平均而言只有一个人可以拿到属于他的那顶帽子。

对于(b)问,为了求出 ,我们需要先求出 ,虽然这一项指的是所有人都没有拿到自己的那一顶帽子,但是不能简单地用链式法则来求解:

上式是错误的计算方法,对于「第一个人没有拿到他的帽子」这个事件,需要分类成「第一个人拿到了第二个人的帽子」和「第一个人拿到了既不属于他也不属于第二个人的帽子」这两个子事件,然后你才能去研究第二个人的匹配情况。

我们需要借助条件概率来求解,用 表示事件「产生匹配的数量为零」,用 表示事件「第一个人拿到了他的那顶帽子」,用 表示事件「第一个人没有拿到他的那顶帽子」,用变量 表示「n个人中没有产生匹配」的概率。则有:

若第一个人没有选走他帽子,则他的帽子留在了剩余的n-1顶帽子中,成为了「多余的帽子」(因为这顶帽子没有被他的主人取走),而他所拿走的那顶帽子的主人则成了「多余的人」(因为他没有机会取走他自己的帽子了)。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事件 。这一事件分为两个子事件:

,把多余的帽子看做归属于多余的人,这样一来,第一个人走后,剩下的n-1个人都还有机会拿到自己的那顶帽子。

现在我们可以求出 了,将所有人分成两队(一共有 种分法),一队有k个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帽子;另一队有n-k个人,每个人都没有拿到自己的帽子。

有了概率质量函数之后,我们可以用期望的定义式即(1)式来验证(a)问的结果:

利用 可以化简这一结果:

结果与(a)问的答案一致。下面我们拓展原问题,现在规定,在第一轮里拿到了自己帽子的人离开房间,剩下的人把拿错的帽子放回箱子里,继续随机抽取,重复进行下去直到所有的人都拿回自己的帽子为止。用变量 表示需要经过多少轮才能让所有人都拿回帽子。试求 的期望。

从(a)题的结果我们知道,不管房间里有多少人,平均而言,一轮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拿回自己的帽子,于是我们直观猜测 。现在我们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结论。

用 表示当房间里有n个人时需要经过多少轮才能使所有人拿到自己的帽子,有 ;用变量 表示第一轮里有多少人拿到了自己的帽子(即匹配的数量)。显然, 成立,现在我们假设有 ,可以得到:

证明完成。

在一个教室里坐着n个学生,假设每个人在任意一天出生的概率相同,都为 ,那么这n个学生中,有两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是多少?

用 表示事件「至少有两个人在同一天出生」,用 表示事件「没有人的生日相同」,由于这两个事件互补,所以有 。我们从 着手,因为它比 的计算要简单得多。事件 意味着,第一人在某一天出生了,第二个人的生日与他不同;第三个人的生日既和第一个人不同,也和第二个人不同;第四个人的生日和前面三个人的生日都不相同,以此类推,第n个人的生日和前n-1个人的生日都不相同。所以有:

当n=23时, ;当n=57时, 。这意味着,只需要有23个人,就有超过一半的几率出现两个人同一天过生日(对于概率论不熟悉的人可能会猜测至少需要157人);只需要57个人,就能使这一概率值高达99%。以人数为横轴,概率值为纵轴,绘图如下:

这个问题有各种版本的场景描述(最初的场景是要从众多的候选者中选出综合能力最好的那个秘书),而我个人倾向于这样来描述:在你生日这天,你的n个好朋友排成一队给你送红包,但在这n份红包中你只能接受一份。每次拿到红包后,你可以拆开红包来查看面额大小,如果满意,你选择接受这一红包,游戏结束;如果不满意,你拒绝这份红包(事后不能反悔),然后去拆下一份红包。这个问题的目标是拿到面额最大的那个红包,它的难点在于,每一份红包的面额大小都是纯粹随机的,不管你已经见过多少份红包,下一份红包对于你而言仍旧是完全未知的(虽然见过的红包越多,对于面额的相对大小的判断越准确)。

直观上来看,n越大,红包数量越多,拿到最大的那一份红包就越困难。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 表示事件「拿到最大的红包」,有 。但是,下面我们将看到,在采用适当的策略之后, 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与n的大小无关。

这样的策略称为k-policy,它的做法是,不管最开始的k个红包面额如何,都不要接受,在这之后,如果遇到一个比前k个面额都大的红包,就接受它,如果一直没有遇到比前k个面额大的红包,那么就接受最后一个红包(即第n个)。下面我们来求这种策略下的 . 用随机变量 表示最大红包所在的位置, . 则有:

好好品味一下 时的这个表达式,如果前 个红包中最大的那个在前k个位置里,就能确保在此之后、在最大的红包之前,不会有红包被选走。

考虑关于x的函数 ,对其进行求导。

这一结论是 反直觉 的(大概这就是概率论的魅力所在),它表明,不管有多少份红包,我们拿到最大的那个红包的概率都是个常数,并且这个概率还不小(接近四成了)。

第一章灿烂的古希腊数学1.1 万物皆数1.2 几何学无王者之路1.3 我将撬动地球阅读与欣赏1.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明方法之一2.证明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构成不可公度量第二章中国古代数学瑰宝2.1 古算明珠——“方程术”与“正负术”2.2 “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2.3 古代数学精英阅读与欣赏中国古代数学家证明勾股定理的巧妙方法第三章代数学的进步3.1 解方程的故事3.2 青年数学家阿贝尔和伽罗瓦3.3 代数学与三大几何作图难题3.4 对称的数学阅读与欣赏“代数学”名称的来源第四章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解析几何的产生4.1 时代的产物4.2 勇于探索的数学家4.3 业余数学大师阅读与欣赏费马大定理——会下金蛋的鹅第五章运动与变化的数学——微积分诞生记5.1 两千年的孕育5.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5.3 万能大师5.4 异曲同工阅读与欣赏第二次数学危机第六章近代数学的两座灯塔——欧拉与高斯6.1 征服黑暗的欧拉6.2 数学王子高斯第七章几何学的新天地——非欧几何的诞生7.1 欧氏几何的“家丑”7.2 新奇的非欧几何世界7.3 几何学的“哥白尼”7.4 从假设到现实——非欧几何的意义第八章探索随机世界的利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源流8.1 游戏的数学8.2 伯努利家族的贡献8.3 更上一层楼8.4 数据的学问第九章中国现代数学两巨星9.1 传奇数学家——华罗庚9.2 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阅读与欣赏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简介附录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湖南教育出版社版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主编:张景中陈民众执行主编:李尚志本册主编:王树禾编委:郑志明孟实华第1章中国古今数学的瑰宝1.1 勾股定理1.2 《九章算术》1.3 中国古代数学泰斗刘徽1.4 祖家父子1.5 唐宋数学三杰1.6 李冶、朱世杰的天元术1.7 中国现代数学家的杰出代表第2章希腊古代数学的伟业2.1 万物皆数和第一次数学危机2.2 三大几何作图问题2.3 柏拉图学派和亚力山大学派第3章数形结合的结晶——解析几何诞生第4章划时代的成就——微积分诞生4.1 微积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数学准备4.2 牛顿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第5章代数方程求解的历程5.1 二次、三次和四次方程的解法5.2 韦达定理和代数基本定理5.3 近世代数的双子星座——阿贝尔和伽罗瓦5.4 近代数学的两位巨人——欧拉和高斯第6章第五公设的困惑和非欧几何的光辉6.1 《原本》及其第五公设6.2 非欧几何的光辉第7章集合论的成就和是非7.1 康托集合论的成就7.2 罗素悖论和哥德尔不可判定性定理第8章算法与机器证明8.1 算法8.2 计算机证明8.3 机器证明领域中国数学家的重要突破课题总结报告参考题附录外国数学家中英文对照表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主编:单 樽副主编:李善良陈永高王巧林编写人员:朱家生参与设计:周焕山李善良责任编辑:蔡 立1.1 起源于河谷的数学文明1.1.1纸草书中记录的数学1.1.2泥板书中记录的数学1.2 演绎数学的诞生与古希腊数学1.2.1爱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1.2.2巧辩学派与几何作图三大难题1.2.3柏拉图学派1.2.4亚力山大学派1.3 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1.3.1《周髀算经》和勾股定理1.3.2《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成就1.3.3刘徽和祖冲之、祖暅父子在球体积计算方面的成就1.3.4从“物不知数”到“中国剩余定理”1.4 数与形结合的完美结晶——解析几何的诞生1.4.1笛卡尔与他的《几何学》1.4.2费马与他的解析几何1.5 巨人的杰作——微积分的产生1.5.1先驱们的探索1.5.2巨人的时代1.6 近代数学两巨星——欧拉与高斯1.6.1博大精深的数学大师——欧拉1.6.2“数学王子”——高斯1.7 千古谜题的解答者——伽罗瓦1.7.1历史留下的谜题1.7.2从阿贝尔到伽罗瓦1.8 研究偶然事件的数学——概率论1.8.1赌徒的难题1.8.2来自保险业的推动1.8.3概率论的发展1.8.4应用举例1.9 当代中国数学家剪影1.9.1华罗庚1.9.2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湖北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主编:齐民友副主编:裴光亚徐学文郭熙汉本册主编:郭熙汉参与设计:朱翠蓉彭永东审读:黄邦本引言第1章襁褓中的数学——早期算术与几何1.1 纸草书中记录的数学1.2 泥板书中记录的数学1.3 《周髀算经》及赵爽注1.4 十进位制记数法第2章理性数学的开端——古希腊数学2.1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不可公度比问题2.2 欧几里得与《原本》2.3 阿基米德的数理方法人物聚焦:阿基米德2.4 丢番图与《算术》第3章夺目的瑰宝不懈的拼搏——中国古今数学撷英3.1 《九章算术》及刘徽注3.2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阅读材料:祖暅原理3.3 大衍求一术3.4 现代中国数学家的奋力拼搏第4章数与形的结合——解析几何学的产生4.1 费马的坐标几何4.2 笛卡尔及其对解析几何的贡献人物聚焦:笛卡尔4.3 解析几何的扩展人物聚焦:欧拉第5章“人类精神的卓越胜利”——微积分的产生和完善5.1 微积分思想的萌芽阅读材料:芝诺悖论5.2 微积分方法的雏形5.3 微积分学的创立人物聚焦:牛顿5.4 微积分基础的严密化第6章超越时代的抽象——从方程求解到群论6.1 一次、二次方程的求解6.2 三次、四次方程的求解6.3 伽罗瓦与群论人物聚焦:阿贝尔 伽罗瓦第7章偶然中的必然——概率与统计7.1 概率论轶事三则7.2 统计无处不在第8章数学大厦的基石——集合论与数学基础8.1 无穷集合与势建议去书店购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考笔记

如果你是参加自考用,那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的主要考试内容在于前面四章,第一章是概率论的基础内容,主要了解随机事件,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等内容,这章要熟悉这些基本内容及相应的公式。

从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到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主要是在引入了随机变量之后,对于随机试验的进一步研究。

这里你要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分布律(或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的关系,以及怎样求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这些可以通过课后练习来检验你自己对这些内容是否掌握。

我也是自学,第一章还好,到第二章就看不懂了,也要求教,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比如面向医学的,面向文科专业的,或面向数学系专业的等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即使书名一样,内容深度和例子完全不同。当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是面对自考生出的教材。有的统招院校把它当学生教材另当别论,此教材适合学生自学,它写的通俗易懂,难度适合。所以学习前要有针对性地买对教材,不能看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书和辅导就买。看见概率论视频就看。比如你参加辽宁省建筑工程(独立本科段)自考,就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作者:孙洪祥 柳金甫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自考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买配套教材的辅导书。多做往年真题。模拟题这不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自考通 冲刺模拟试卷及历年试题有一份笔记适合自考生:(自考高数经管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笔记)你自己去网上下载。上面有网友给你的那个相关辅导视频,施光燕教授的,讲的很好,只是内容太少,一章就讲几道题,很多细节没有讲,建议学但不够。建议百度视频里搜:自考 概率论然后学那些视频课程或真题分析 大有帮助祝你学习旅途快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方法 1.概率的公式、概念比较多,怎么记? 答:我们看这样一个模型,这是概率里经常见到的,从实际产品里面我们每次取一个产品,而且取后不放回去,就是日常生活中抽签抓阄的模型。现在我说四句话,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话“求一下第三次取到十件产品有七件正品三件次品,我们每次取一件,取后不放回”,下面我们来求四个类型,第一问我们求第三次取得次品的概率。第二问我们求第三次才取得次品的概率。第三问已知前两次没有取得次品第三次取到次品。第四问不超过三次取到次品。大家看到这四问的话我想是容易糊涂的,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概率,但是你看完以后可能有很多考生认为有的就是一个类型,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先看第一个“第三次取得次品”,这个概率与前面取得什么和后面取得什么都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我们叫绝对概率。第一个概率我想很多考生都知道,这个概率应该是等于十分之三,用古代概率公式或者全概率公式求出来都是十分之三。这个概率改成第四次、第五次取到都是十分之三,就是说这个概率与次数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抽签、抓阄从数学上来说是公平的。 拿这个模型来说,第一次取到和第十次取到次品的概率都是十分之三。下面我们再看看第二个概率,第三次才取到次品的概率,这个事件描述的是绩事件,这是概率里重要的概念,改变表示同时发生的概率。但是这个与第三次的概率是容易混淆的,如果表示的可以这样表述,如果用A1表示第一次取到次品,A2表示第二次取到次品,A3是第三次取到次品。 如果A表示第一次不取到次品,B表示第二次不取到次品,C表示第三次不取到次品,求ABC绩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三问表示条件概率,已知前两次没有取到次品,第三次取到次品P(C|AB),第三问求的就是一个条件概率。我们看第四问,不超过三次取得次品,这是一个和事件的概率,就是P(A+B+C)。从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概率论确实对题意的理解非常重要,要把握准确,否则就得不到准确的答案。

自学考试设计概论笔记

【 1 】拉斯金(名词解释) (很多书翻译为“罗斯金”): ( 1) 简介: 英国著名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1869年任牛津大学美术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主要著作有《现代画家》、健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等。 ( 2 )设计思想: ①认为艺术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共同组成,号召艺术家应该关心“小艺术”。 ②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认为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③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提出了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④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艺术(美术)也最发达。 ⑤他认为设计只有两条路:A 对现实的观察,观察自然;B 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思和创造能力。设计形式强调“回顾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 ( 3 )对拉斯金的评价: ①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色彩。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仍有很大区别。但是,他的倡导和设想还是为当时的设计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②他的口号之一:“向自然学习”。对工业化的问题有比较中肯的感度,他的设计理论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色彩,通调设计的民主性,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他的设计思想是非常混乱的,其中包含了社会主义色彩,也包含了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一方面强调为大众服务,一方面则主张从自然和哥德风格中找寻出路,而这种设计显然不是为大众的。 ③他认为: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必须要有美术,但是,这种美术并不是为美术的美术,而是要工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喜悦,并且要在观察自然、理自然之后产生出来的美术。 4 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都是要适合某一特定场合,从属于某特定的目的,绝对不会有那种非装饰性的所谓最高美术的存在。 5 他发现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但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涉及实践深处。但其理论成为后来威廉·莫里斯等人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 的理论基础。 【 2 】威廉 · 莫里斯: ( 1 )筒介(名词解释): 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柏恩-琼斯,画家但丁·罗西蒂,建筑师飞利普。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一—拉菲尔前派。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德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德试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同“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风格完全吻合,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代表作有自己在伦敦郊区的住宅“红房子”,与他人合作《呼啸平原的故事》等。 (2) 事迹: 1888年在伦教成立了“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并开始不断举行一系列展览,向英国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位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不仅开始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也影响了美国。 ( 3) 主要设计: 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壁纸、家具和其他用品。 ( 4 )设计思想: ①他进一步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①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的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②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②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工业化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③产品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追求“真实的艺术”,复兴旧时代风格。 ( 5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风格: 主张哥德式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功能良好;推崇自然,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主体。 ( 6 )对威廉 - 莫里斯的评价: ①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因为他的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一—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德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 ②他认为只有哥德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它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因此应该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德式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的精神,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味的设计。 3.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德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 ④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德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面,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3、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于艺术和建筑。但是,设计作为新机器时代的主要方面,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 1 )勒 · 柯布西诶( 1887-1965 ): 《今日装饰艺术》(1925); 在一系列的论述中高度赞扬规模生产的意义和标准化的产品,“类型的物体”是柯布西诶为欢呼和迎接机器时代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术语。 ( 2 )格罗佩斯( 1887-1965 ): 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 倡导标准化,试图以美术与工艺和建筑的融合来创造新的造型艺术;格罗佩斯本人就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理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机器是手工艺人工具的机械发展;包豪斯基强调自然形态的研究,有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格罗佩斯设计理论的复杂因素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形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战期间,众多的设计理论家移居美国,开始了美国的设计理论发展时期。 ——格迪斯(1893-1958),代表作《地平线》; 理论主张:大力赞扬机器时代。 4、20世纪中叶后现代艺术设计新理论的不断完善: 二战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的新理论相结合。二战期间所发展起来的人体工程学的到广泛的采用,它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阿彻所著的《设计家的系统方式》(1965)和《设计程序的结构》(1968)(1968)将系统方法引进设计,试图打破传统的设计步骤,使设计过程简单化和容易理解。 20世纪60年代还出现了新通俗主义,这是对波普设计新美学的直接反应。新通俗主义理论家包括沃尔夫(1931)和班纳姆(1922-1988),他们有关设计理论的论述全部采用了大众文化的语言图像。 在近20年里,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的学科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从少数群体的研究中获益不少,如对妇女的研究直接导致设计学关注厨房设计和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理论同设计行为一样,并没有就设计过程或设计美学提出某种单一的观点,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多元发展的,而唯一共同的目标则是将设计尽可能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一、 19 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1 、变革与进步的时代 :回顾19世纪,我们的视野中出现一个充满活力的变革与进步的时代。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中产阶级出现,在稳固的阶级结构中,消费文化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贫富两级极端分化。 2 、镇压抑制与智力实验的结合: 19世纪是镇压抑制和智力实验的非凡结合。新的消费文化中,设计正起着重要作用。在第一次批量生产的产品,以及百货商店、广告招贴和邮购定货单出现之后,设计师的角色和设计的社会功能就成为重要的讨论话题。 布鲁内尔、拉斯金、达尔文等人取得了巨大的工程成就、革新的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人们充满对社会进步的信心和信念。 3 、设计的重要作用:  重要的新发明出现;标准化和机械化的观念开始真正对设计起作用,大量规模盛大的设计展览是19世纪的一个特征。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 二、 19 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一 )  设计教育 1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最重要的方式:教育 英国政府支持建立培训师资的设计学校;争论关于设计的教学大纲;激烈争论设计师训练的方式和途径。 2 、两派观点: 尝试把装饰提高到真正的艺术形式的地位 (1) 欧文 · 琼斯 《装饰的基本原理》—琼斯对装饰的分类表明那个世纪对历史主义(借鉴过去)的偏爱,即使对于最进步的设计师,认为历史主义是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威廉 · 戴斯 《素描手册》—提出了一条指导性的原则,认为几何形式为装饰图案提供了最合适的风格。 3 、植物构造和植物学: 其他的实验表明,植物构造和植物学为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途径。法国的美术学校和英国设计学校的视觉试验把自然界看做实验室,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并将研究出的原理应用于设计。 4 、和以上理论相反的观点认为: 设计学校的东西是冷漠,甚至是粗野的,它们忽略了宗教的力量,忽略了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这一些非机械的、不可归结为一套简单管理的东西; 5 、哥特式风格向前发展: 这些设计改革者认为哥特式风格理应向前发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哥特式的复兴在不同层次和形式上支配了19世纪的意念和品味。 (1) 普金: 哥特式建筑体现了一种非凡的成就水平和美感,哥特式从视觉和道德的观念来看是唯一能起作用的风格。 (2) 拉斯金: 许多设计家开始把中世纪看做一种通过设计进行社会变革的方法。在这方面受到拉斯金的影响:《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 他的研究以两个重要理论作基础:1、装饰和设计英国建立在风格化的自然形式上;2、设计有着强烈的道德内涵。 虽然哥特式复兴在设计方面并不使用具体的哥特设计的细节,但它对于乡土形式、材料真实和设计在社会中的角色等方面的隐含了哥特式的精神。 6 、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是第一个经历工业革命的国家,它同时出现了一个反工业化的组织,并很快起名为“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师莫里斯是一个作家、社会活动价和他那个时代里最有影响的设计思想家。1861年,他顺理成章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这个公司及其产品仍然保留着艺术和手工艺的思想。 莫里斯 · 马歇尔 · 福克纳公司: 第一原则是材料的真实性;工艺美术运动的另一个理想是通过设计进行社会改革。 7 、新艺术 (名词解释) : 19世纪末,这个时期有最后一个伟大的装饰风格兴盛,叫“新艺术”。其特点是:弯曲、自然主义的风格,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法国以南希学派的加莱和路易·马乔勒的设计作品领先。但新艺术此时用来泛指19世纪装饰艺术的复兴,这个复兴从布鲁塞尔、米兰和维也纳这些城市到美国,再传到世界各国。 “ 维也纳工艺场 ”成立于1903年,它以英国设计师阿什比1888年成立的“手工艺同业会”的思想为基础,但也有些重要的区别。总队来说,维也纳工艺场的作品由于建立在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独特美学风格上而更显的前卫一些。不过它更多地关注风格的问题,而不是通过莫里斯愉快劳动的理想来改变社会。 8 、 欧洲的这些风格对于设计虽然重要,美国却提出了有关制造、生产和销售的实际问题,而且被证明对设计而言是根本性的问题,它同时标志着从19世纪向现代设计的过渡。 伴随美国零售革命而导致的重要生产变革,叫美国体制。 原则: 用统一标准的零件设计产品,使之能在国内的任何地方生产或修理。美国西部的偶像——柯尔特手枪,便是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例子。把一件产品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引出了工厂管理重要的新理论——泰勒主义; 泰勒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泰勒提倡把生产过程分成最小的部分,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流水线,以从中获得更多利润。 泰勒主义对福特生产线的出现起到了重要作用,福特主义代表了20世纪生产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代运动有着重要影响。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

不知道为什么发不了附件,只好用这种方式了。。。这样还发不下。。。要不你给我个邮箱 我发附件给你。。。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 审美的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华夏大地教育网为您解答: 您好,文学概论属于记忆性的课程,您可以结合教材后面所附大纲进行学习,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通读教材。 2、对照大纲,划出重点。 3、结合勾画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4、对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5、再次通读教材。 6、适当进行必要的真题练习及模拟试题练习。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复习,一般可以顺利以高分通过考试,自考唯一的捷径是扎实复习,预祝学友考试顺利。

请问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都要考什么啊?都是需要背的吗?需要背得多不多...文学概论该怎么说呢,概念性比较强,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 实际上去考试,...

新闻学概论自学考试笔记

*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的实质 一切新闻报道就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也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 真实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决定性作用,使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真实性自然也成为一切新闻传媒普遍提倡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1. 具体事实真实准确,这是新闻最起码的要求,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A.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 B. 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可*; C.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2. 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对概括性事实同样要求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3. 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本质事实。 1) 所谓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2) 我们不否认“四人帮”一伙打着“本质事实”的幌子在“文化*”中搞了许多假报道,但是实事求是的说,社会主义的新闻报道确实有一个反映生活本质、时代本质和历史本质的问题 3) 对本质真实论的要求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要做到反映事物的本质 4) 其实,大量的深度报道,包括一超级解释性报道、评述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以及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新闻评述等等,都属于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结合的报道。 5) 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的、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这即是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涵义,也是本质真实的涵义。 三、新闻失实的原因和如何保真 1. 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新闻失实一般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 政治需要,公开造假; * 于己不利,隐匿真情; * 宣传典型,任意拔高; * 屈从压力,写昧心稿; * 唯利是图,编造新闻; * 粗枝大叶,调查不实; * 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 知识贫乏,不懂装懂; * 全理想像,添枝加叶; *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2. 新闻失实的原因有:A政治的原因 B社会的原因 C 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原因 3. 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要做到: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 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3. 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4. 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5. 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6.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错误 * 小知识点 * 美国报人普利策说过“准确对于报纸就如贞操对于妇女一样重要”,发表了“准确、准确、再准确”的警句。 * 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期提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他认为报刊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应当“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 列宁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有句名言“我们应当说真话,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吹牛撒谎是道义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 * 毛泽东在1925年,提出《政治周报》十分之九应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来打破*的宣传。1945年,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 * 刘少奇在1948年对华亲记者团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 周恩来说这“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 1947年,针对当时解放区一些报纸在土地改革宣传中出现的一些失实报道和错误倾向,解放区新闻界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

*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的含义: 新闻事业的指导性原则是指新闻事业所具有的通过报道和评述新闻事实,有意识地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与作用。凡是能够给社会公众以启发,能引导他们思想及至采取行动的新闻传播具有指导性。指导性是新闻事业固有的属性。 二、新闻传播指导性的特点: 1. 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 2. 指导者与被指导处于平等地位 3. 指导领域的多样性 4. 指导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1. 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2. 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3. 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四、指导性原则的范围: 指导舆论、指导工作、指导学习、指导生活 五、指导性原则的方式: 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典型指导、鼓舞指导、警戒指导 六、指导性原则的正确导向 1.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舆论的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我国强调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所谓“正确的舆论”其含义包括: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2. 适时、有效地传播正确的新闻舆论 所谓“新闻舆论”是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报道表态和形成的关于时局和事态的看法。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扩散和放大舆论、影响和引导舆论 3. 批驳错误舆论,扶持正确舆论。 错误舆论可以分为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 如何批判错误理论? 1) 错误的舆论常以“民意”的面目出现,往往带有较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对错误舆论的批判要注意揭露其片面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成分 2) 对错误舆论的批斗要注意多用事实说话 3) 批斗错误舆论还要同传播和弘扬正确舆论结合起来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概率论笔记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考笔记
  •   自学考试设计概论笔记
  •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
  •   新闻学概论自学考试笔记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