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教材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教材

发布时间: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教材

发布时间: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教材

可以去网上搜啊,有很多这样的信息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如下:

《老子二章》

《郑伯克段于焉》

《子产说范宣子轻弊》

《冯媛客孟尝君》

《田单列传》

汉语言文学自考不好考。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在制定、修订具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时,应处理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考虑到基础学科的特点,又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注意创业就业的导向,建立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的新机制。

总体框架

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三部分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

专业教育课程包括该学科基础性课程、相关专业的专业性课程以及专业实习实践。综合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其他自选活动。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

古代汉语专科自考重点,按照汉字、词汇、语法的顺序分列如下:

1、汉字。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常见的通假字(叛—畔,拒—距,修—脩,早—蚤,伸—信,飞—蜚,等等),假借字与古今字的异同。

2、词汇。说明一个词的词性和意义,古今异义(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分析。

3、语法。词类中的副词特别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词类活用中的名词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

总之,重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熟练掌握、正确分析的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难点,需要下苦功夫才能突破。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古代汉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一、字:

竝=并,毉=医,蹈=掏,畔=叛,县=悬,见=现,旃=毡,去=弆,伏=服,舩=船,驩=欢,沾=沾,衿=襟,决=诀,欧=呕,乡=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彊=强,须=须。

二、虚词:

1 、少以父任:因(介)。

2 、稍迁:逐渐。

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

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

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

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

7 、即时诛灭:立刻。

8 、羝乳乃得归:才。

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

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

11、具自陈道:全部。

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

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

13、已矣:算了吧。

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

2、因厚赂单于:送厚礼。

3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

4、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

5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

6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

7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

8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

9、会论虞常:判决罪犯。

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

12、马畜弥山:满。

13、即时诛灭:杀。

14、白单于:报告。

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

16、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

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

18、扶辇下除:台阶。

19、宦骑亡:逃走。

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

21、法令亡常:无。

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

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

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四、词类活用:

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2 、舆归营:名→状,用车。

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

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

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

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

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

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

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豁口、空隙读que,——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其他动物的生育。如本课“羝乳乃得归”—乳房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哺乳期间的动物。

4 、再:用法:作数词,两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现在用来指行为的重复。如本课“愿勿复再言”。古代表示行为重复的是“复”。

5 、赐:从贝从易,易亦声,会意兼形声字。(1 )本义:赏赐、赐给,本课“幸蒙大恩,赐号称王”。(2 )引申义:赐予的财物或恩惠。

6 、朝:(1 )本义:早晨。如本课“人生如朝露”。读zhao。(2 )引申义: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视、拜见、问安—拜见—使动,使朝见—朝廷—朝代。以上音读chao。

第二十一课班超传

一、 字:

研→砚,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铅,禽→擒,→势,恤==恤,——邀,张→帐,萌—氓,县→悬,蠲——捐,覩,匈→胸。

二、 虚词:

1 、而当封侯万里之外:你。

2 、后忽更疏懈:改变。

3 、具服其状:全部。

4 、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

5 、互抱超马脚不得行:交错、交替,这里有纷纷的意思(副)。

6 、超因此叵平诸国:完全(副)

7 、庶几张骞弃身旷野:希望。(副)

8 、宜因其力:依靠、凭借。

9 、盛毁超拥其爱妻:大力、深(程度副词)。

10、莫不宾从:没有(副)。

11、其封超为定远侯:语气副词,表祈使或命令。

三、 实词:

1 、祭酒,布衣诸生耳:“祭酒”,古礼,后因以为官名,这里等于说先生。“布衣”,平民的`代称。

2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封官。

3 、后坐事免官:因犯罪。

4 、具服其状:承认。

5 、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前“使”,名词,使者,兼语;后“使”,动词,出使。

6 、固欲益其兵:增加。

7 、因辞让之:责备。

8 、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预先。

9 、下诏征超:招回。

10、效命绝域:献出。

11、尚能和辑诸戎:怀柔、团结。

12、将弛弄及义从千人就超:投向。

13、盛毁超拥其爱妻:诽谤。

14、啖以重利:利诱引诱。

15、阴缓所得生口:“阴”,暗中。“生口”,俘虏。

16、遂去其妻:离开。

17、若邑任在外者:胜任。

18、便留与从事:办事。

19、可须夜鼓声而发:等待。

20、及臣生在:趁时。

四、活用 :

1 、不耻劳辱:用于意动,以…为耻。

2 、超手格杀三人:名→状,用手。

3 、帝壮超节:意动,以…为壮,赞许。

4 、超既西:方名→动,向西走。

5 、因辞让之:名→状,用言辞。

6 、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使动,使……投降。

7 、终不听其东:名→动,向东行。

8 、寇盗河西:名→动,侵犯。

9 、复没都护:使动,使…复没。即推翻。

10、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形→使动:使…苦。

11、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名→动,头朝向。

五、句: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六、常用字:

1 、除:(1 )本义:宫殿的台阶。如“扶辇下除”(2 )引申义:一般的台阶—去旧生新,除去—每年的最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课“帝乃除超兰台令史。”

2 、更(1 )本义:改变、更换。如本课“后忽更疏懈”。(2 )引申义:A旧时夜间报时的单位,如三更、五更。B另外(副)读去声,如本课“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再、又。如“更上一层楼”。(3 )假借为“经”,经历。(4 )假借为“庚”,继续。

3 、须:(1 )本义:胡须。(2 )引申义:兽的须。(3 )假借义:等待如本课“可须夜鼓声而发”—需要—必要、应当(助动词)

4 、质:(1 )本义:抵押。如“遂纳子为质”(2 )引申义:朴实—本质、体质—质地、底子—斩杀犯人时垫底的砧板。此义后造“櫍”“鑕”以区别。——质问—对质。

5 、就:(1 )本义:接近、趋向,如“陈力就列”,如本课“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2 )引申义:采纳、择取。——成就、成功,如“三窟已就”

6 、格:(1 )本义:树木的长枝条。如“枝格相交”(2 )引申义:栅栏—阻止、阻拦—抵挡、抵御—搏击,如“超手格杀三人”—方格—格式、规格、标准。(3 )假借义:常被借为“佫”,表示到达、来到,——通达、感通—穷究、探底。

第二十二课华佗传

一、 字:

旉→敷,藏→脏,儿→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县→悬,去—弆,已—以,彊→强,颈—经,猨→猿。

二、虚词:

1 、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且”,将近(副)。“而”,然而。(连词表转折)。

2 、病亦行差:将(副)。

3 、适至:刚(副)。

4 、卒头眩堕车:突然,同“猝”。(副)

5 、卒可得寐:终于。

6 、病是也:这,指示代词。

7 、其人盛怒则差:非常,程度深,(副)。

8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大都(副)。

9 、以医见业:用在动词前,指代自己。

10、适值佗见收:“适”,正好。“见”,被。

三、实词:

1 、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就”,就任。

2 、语其节度: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3 、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壮”,量词,一灸叫一壮。“应”,应手。

4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针”,扎针,中医和一种治病方法。“引”,延长。“许”,处。“语”,读去声,告诉。

5 、病亦行差:病愈。以下同。

6 、人亦不自寤:醒,感觉到。

7 、藏气已绝于内,当涕泣而绝:前一“绝”,断绝。后一“绝”,死。

7 、故令不时愈:应时。

8 、彭城夫人夜之厕:到(动)。

9 、呻呼无赖:办法。

10、止亲人宿:留宿。

11、五日卒:死。

12、欲造佗:到去。

13、逆见:迎面。

14、士大夫不耐痛痒:疼痛难受。(偏义复词)。

15、此脉故事有胎:(按照)先例。

16、必燥箸母脊:附着。

17、长可尺所:表示大约的数量。

18、佗恃能厌食事:侍奉,侍侯人。

19、考验首服:拷问审究。

20、普依准佗治:依据按照。

21、人体欲得劳动:运动。

22、动摇则谷气得消:运动。

23、熊颈鸱顾:通“经”,挂。

24、漆叶处所而有:处处。

25、朝歌云:句末语气词,有“据说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

1 、缝腹膏摩:名→状,用药膏。

2 、不汗,后三日死:名→动,出汗。

3 、佗脉之:名→动,切脉。

4 、以医见业:名→动,作为职业。

5 、佗久远家思归:形→动,远离。

6 、此可以活人:使动用法,使…活。

7 、太祖累书呼:名→状,用书信。

8 、熊颈鸱顾:名→状,像一样。

9 、动诸关节:使动用法,使…动。

10、轻体:形→使动,使…轻。

11、于是传付许狱:名→状,用传车。

五、 句: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六、常用字:

1 、传:(1 )本义: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来的一种快车。如本课“于是传付许狱”(2 )引申义:驿舍或传舍—一般的传递、传送—流传—传记—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经”以外的“贤人”著作也称为传。

2 、许:(1 )本义:应允、许可,(动)如“公弗许”。(2 )引申义:同意、赞许。(3 )处所(名)如本课“当引某许”(4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如本课“吐出三升许虫”。(5 )如此、这样(代),如“许多”。

3 、辟:(1 )本义:刑,刑法。(2 )引申义:法度、法律—制定与执行法的君主,音读为。——上对下的征召,如“太尉黄琬辟”。(3 )假借义:A避免;B开辟—消除、排除;C偏僻—邪僻。

4 、案:(1 )本义:木制的托盘。(2 )引申义:矮长桌、几案—案卷、文书—查办—查讯、审问。(3 )通“按”,用手摁或压。如本课“案脉,胎未去也。”

5 、著:(1 )明显、显露。读音zhu,引申为:著述、写作。(2 )附着,加于上。如本课“必躁著母脊”,后写作“着”,读zhuo—穿(衣),动词。

6 、经:从糸从,亦声。(1 )本义:机上的纵线,泛指纺织物上的纵线。(2 )引申义:主干—常法、经典,如本课“兼通数经”—度量、画分,如“辨正方位,体(分)国经野”—经略、经营连用,表谋画、筹画并管理。

第二十三课肥水之战

一、 字:

已—以,闲→娴,阙—缺,趣—趋,陈→阵。

二、虚词 :

1 、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表命令的语气副词。

2 、苟为谄谀之言:苟且、随便。

3 、仍有后患,悔无及也:更、并。(副)

4 、卿其勉之: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可译作“希望”。

5 、非汝,谁与成之:“非”,除了。“与”,介词,后省宾语“我”。

6 、今大敌垂至:将要、快要。

7 、吾其左衽矣: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8 、若移陈少却:稍。

9 、秦兵大败:全(副)

10、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其”,那些(代)。“且”,将要。

三、实词:

1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入侵。

2 、民每十丁遣一兵:成年男子。

3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还”,返回。“第”,府第、住宅。

4 、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逢迎、迎合。

5 、安夷然:坦然无事,一点不着急的样子。

6 、已别有旨:“别”,另外。“旨”命令。

7 、便为敌手而双不胜:相匹敌。

8 、安遂游陟:登山。

9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树根,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

10、谢安固却之:“固”,坚决。“却”推却。

11、朝廷处分已定:安排、部署。

12、西藩宜留以为防:本义为篱,引申为国家的屏障。

13、有庙堂之量:宰相的别称。

14、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捉获。

15、融驰使白秦王坚曰:报告。

16、兼道就融于寿阳:“兼道”,以加倍的速度赶路。“就”,靠近、会合。

17、今乘诸军未集:聚集、集合。

18、融驰骑略陈:巡行。

19、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

20、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投奔。

21、了无喜色:完全没有。

22、徐答曰:慢慢地。

23秦兵逼肥水而陈:紧靠。

四、活用:

1 、吾其左衽矣:名→动,穿左衽的衣服,即外族服装。

2 、欲不战以老秦师:形→使动:使…疲惫。

3 、草行露宿:名→状,在草野中,在露水中。

五、句: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六 、 常用字:

1 、还:(1 )本义:返回。如本课“势还不远”。(2 )引申义:交还、归还—交纳租税—仍然、重复(副)今读hai,旧读huan. ——进一步、更加。

2 、归:(1 )本义:女子出门嫁人。(2 )引申义:回家、回国。如本课“今兵断其归津”—归还—归附。(3 )通“馈”,kui,赠送。(4 )通“愧”,kui惭愧。如“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3 、集:(1 )本义鸟群停在树上。(2 )引申义:一般事物的聚合。如“今乘诸军未集”—事情的成功—诗文的汇集(3 )通“辑”,安定。如“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以西。”

4 、别:(1 )本义:分解、分开。如“别其官属常惠等”。(2 )引申义:分别、辨别—离别、告别。(3 )古代“别”代“另”字。

5 、色:(1 )古义:脸色、气色。如“作色”多指发怒。(2 )常指美色—不同的色彩。(3 )“颜色”:联合结构词组,指脸上的气色、表情。

6 、寇:会意字,从从元从攴。(1 )本义:入侵、侵犯。如“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2 )引申义:入侵者、敌人。如本课“岂可复留此残寇”。(3 )后起义:强盗。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下载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古代汉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一、字:

竝=并,毉=医,蹈=掏,畔=叛,县=悬,见=现,旃=毡,去=弆,伏=服,舩=船,驩=欢,沾=沾,衿=襟,决=诀,欧=呕,乡=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彊=强,须=须。

二、虚词:

1 、少以父任:因(介)。

2 、稍迁:逐渐。

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

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

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

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

7 、即时诛灭:立刻。

8 、羝乳乃得归:才。

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

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

11、具自陈道:全部。

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

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

13、已矣:算了吧。

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

2、因厚赂单于:送厚礼。

3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

4、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

5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

6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

7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

8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

9、会论虞常:判决罪犯。

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

12、马畜弥山:满。

13、即时诛灭:杀。

14、白单于:报告。

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

16、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

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

18、扶辇下除:台阶。

19、宦骑亡:逃走。

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

21、法令亡常:无。

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

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

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四、词类活用:

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2 、舆归营:名→状,用车。

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

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

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

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

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

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

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豁口、空隙读que,——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其他动物的生育。如本课“羝乳乃得归”—乳房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哺乳期间的动物。

4 、再:用法:作数词,两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现在用来指行为的重复。如本课“愿勿复再言”。古代表示行为重复的是“复”。

5 、赐:从贝从易,易亦声,会意兼形声字。(1 )本义:赏赐、赐给,本课“幸蒙大恩,赐号称王”。(2 )引申义:赐予的财物或恩惠。

6 、朝:(1 )本义:早晨。如本课“人生如朝露”。读zhao。(2 )引申义: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视、拜见、问安—拜见—使动,使朝见—朝廷—朝代。以上音读chao。

第二十一课班超传

一、 字:

研→砚,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铅,禽→擒,→势,恤==恤,——邀,张→帐,萌—氓,县→悬,蠲——捐,覩,匈→胸。

二、 虚词:

1 、而当封侯万里之外:你。

2 、后忽更疏懈:改变。

3 、具服其状:全部。

4 、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

5 、互抱超马脚不得行:交错、交替,这里有纷纷的意思(副)。

6 、超因此叵平诸国:完全(副)

7 、庶几张骞弃身旷野:希望。(副)

8 、宜因其力:依靠、凭借。

9 、盛毁超拥其爱妻:大力、深(程度副词)。

10、莫不宾从:没有(副)。

11、其封超为定远侯:语气副词,表祈使或命令。

三、 实词:

1 、祭酒,布衣诸生耳:“祭酒”,古礼,后因以为官名,这里等于说先生。“布衣”,平民的`代称。

2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封官。

3 、后坐事免官:因犯罪。

4 、具服其状:承认。

5 、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前“使”,名词,使者,兼语;后“使”,动词,出使。

6 、固欲益其兵:增加。

7 、因辞让之:责备。

8 、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预先。

9 、下诏征超:招回。

10、效命绝域:献出。

11、尚能和辑诸戎:怀柔、团结。

12、将弛弄及义从千人就超:投向。

13、盛毁超拥其爱妻:诽谤。

14、啖以重利:利诱引诱。

15、阴缓所得生口:“阴”,暗中。“生口”,俘虏。

16、遂去其妻:离开。

17、若邑任在外者:胜任。

18、便留与从事:办事。

19、可须夜鼓声而发:等待。

20、及臣生在:趁时。

四、活用 :

1 、不耻劳辱:用于意动,以…为耻。

2 、超手格杀三人:名→状,用手。

3 、帝壮超节:意动,以…为壮,赞许。

4 、超既西:方名→动,向西走。

5 、因辞让之:名→状,用言辞。

6 、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使动,使……投降。

7 、终不听其东:名→动,向东行。

8 、寇盗河西:名→动,侵犯。

9 、复没都护:使动,使…复没。即推翻。

10、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形→使动:使…苦。

11、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名→动,头朝向。

五、句: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六、常用字:

1 、除:(1 )本义:宫殿的台阶。如“扶辇下除”(2 )引申义:一般的台阶—去旧生新,除去—每年的最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课“帝乃除超兰台令史。”

2 、更(1 )本义:改变、更换。如本课“后忽更疏懈”。(2 )引申义:A旧时夜间报时的单位,如三更、五更。B另外(副)读去声,如本课“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再、又。如“更上一层楼”。(3 )假借为“经”,经历。(4 )假借为“庚”,继续。

3 、须:(1 )本义:胡须。(2 )引申义:兽的须。(3 )假借义:等待如本课“可须夜鼓声而发”—需要—必要、应当(助动词)

4 、质:(1 )本义:抵押。如“遂纳子为质”(2 )引申义:朴实—本质、体质—质地、底子—斩杀犯人时垫底的砧板。此义后造“櫍”“鑕”以区别。——质问—对质。

5 、就:(1 )本义:接近、趋向,如“陈力就列”,如本课“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2 )引申义:采纳、择取。——成就、成功,如“三窟已就”

6 、格:(1 )本义:树木的长枝条。如“枝格相交”(2 )引申义:栅栏—阻止、阻拦—抵挡、抵御—搏击,如“超手格杀三人”—方格—格式、规格、标准。(3 )假借义:常被借为“佫”,表示到达、来到,——通达、感通—穷究、探底。

第二十二课华佗传

一、 字:

旉→敷,藏→脏,儿→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县→悬,去—弆,已—以,彊→强,颈—经,猨→猿。

二、虚词:

1 、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且”,将近(副)。“而”,然而。(连词表转折)。

2 、病亦行差:将(副)。

3 、适至:刚(副)。

4 、卒头眩堕车:突然,同“猝”。(副)

5 、卒可得寐:终于。

6 、病是也:这,指示代词。

7 、其人盛怒则差:非常,程度深,(副)。

8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大都(副)。

9 、以医见业:用在动词前,指代自己。

10、适值佗见收:“适”,正好。“见”,被。

三、实词:

1 、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就”,就任。

2 、语其节度: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3 、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壮”,量词,一灸叫一壮。“应”,应手。

4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针”,扎针,中医和一种治病方法。“引”,延长。“许”,处。“语”,读去声,告诉。

5 、病亦行差:病愈。以下同。

6 、人亦不自寤:醒,感觉到。

7 、藏气已绝于内,当涕泣而绝:前一“绝”,断绝。后一“绝”,死。

7 、故令不时愈:应时。

8 、彭城夫人夜之厕:到(动)。

9 、呻呼无赖:办法。

10、止亲人宿:留宿。

11、五日卒:死。

12、欲造佗:到去。

13、逆见:迎面。

14、士大夫不耐痛痒:疼痛难受。(偏义复词)。

15、此脉故事有胎:(按照)先例。

16、必燥箸母脊:附着。

17、长可尺所:表示大约的数量。

18、佗恃能厌食事:侍奉,侍侯人。

19、考验首服:拷问审究。

20、普依准佗治:依据按照。

21、人体欲得劳动:运动。

22、动摇则谷气得消:运动。

23、熊颈鸱顾:通“经”,挂。

24、漆叶处所而有:处处。

25、朝歌云:句末语气词,有“据说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

1 、缝腹膏摩:名→状,用药膏。

2 、不汗,后三日死:名→动,出汗。

3 、佗脉之:名→动,切脉。

4 、以医见业:名→动,作为职业。

5 、佗久远家思归:形→动,远离。

6 、此可以活人:使动用法,使…活。

7 、太祖累书呼:名→状,用书信。

8 、熊颈鸱顾:名→状,像一样。

9 、动诸关节:使动用法,使…动。

10、轻体:形→使动,使…轻。

11、于是传付许狱:名→状,用传车。

五、 句: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六、常用字:

1 、传:(1 )本义: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来的一种快车。如本课“于是传付许狱”(2 )引申义:驿舍或传舍—一般的传递、传送—流传—传记—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经”以外的“贤人”著作也称为传。

2 、许:(1 )本义:应允、许可,(动)如“公弗许”。(2 )引申义:同意、赞许。(3 )处所(名)如本课“当引某许”(4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如本课“吐出三升许虫”。(5 )如此、这样(代),如“许多”。

3 、辟:(1 )本义:刑,刑法。(2 )引申义:法度、法律—制定与执行法的君主,音读为。——上对下的征召,如“太尉黄琬辟”。(3 )假借义:A避免;B开辟—消除、排除;C偏僻—邪僻。

4 、案:(1 )本义:木制的托盘。(2 )引申义:矮长桌、几案—案卷、文书—查办—查讯、审问。(3 )通“按”,用手摁或压。如本课“案脉,胎未去也。”

5 、著:(1 )明显、显露。读音zhu,引申为:著述、写作。(2 )附着,加于上。如本课“必躁著母脊”,后写作“着”,读zhuo—穿(衣),动词。

6 、经:从糸从,亦声。(1 )本义:机上的纵线,泛指纺织物上的纵线。(2 )引申义:主干—常法、经典,如本课“兼通数经”—度量、画分,如“辨正方位,体(分)国经野”—经略、经营连用,表谋画、筹画并管理。

第二十三课肥水之战

一、 字:

已—以,闲→娴,阙—缺,趣—趋,陈→阵。

二、虚词 :

1 、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表命令的语气副词。

2 、苟为谄谀之言:苟且、随便。

3 、仍有后患,悔无及也:更、并。(副)

4 、卿其勉之: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可译作“希望”。

5 、非汝,谁与成之:“非”,除了。“与”,介词,后省宾语“我”。

6 、今大敌垂至:将要、快要。

7 、吾其左衽矣: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8 、若移陈少却:稍。

9 、秦兵大败:全(副)

10、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其”,那些(代)。“且”,将要。

三、实词:

1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入侵。

2 、民每十丁遣一兵:成年男子。

3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还”,返回。“第”,府第、住宅。

4 、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逢迎、迎合。

5 、安夷然:坦然无事,一点不着急的样子。

6 、已别有旨:“别”,另外。“旨”命令。

7 、便为敌手而双不胜:相匹敌。

8 、安遂游陟:登山。

9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树根,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

10、谢安固却之:“固”,坚决。“却”推却。

11、朝廷处分已定:安排、部署。

12、西藩宜留以为防:本义为篱,引申为国家的屏障。

13、有庙堂之量:宰相的别称。

14、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捉获。

15、融驰使白秦王坚曰:报告。

16、兼道就融于寿阳:“兼道”,以加倍的速度赶路。“就”,靠近、会合。

17、今乘诸军未集:聚集、集合。

18、融驰骑略陈:巡行。

19、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

20、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投奔。

21、了无喜色:完全没有。

22、徐答曰:慢慢地。

23秦兵逼肥水而陈:紧靠。

四、活用:

1 、吾其左衽矣:名→动,穿左衽的衣服,即外族服装。

2 、欲不战以老秦师:形→使动:使…疲惫。

3 、草行露宿:名→状,在草野中,在露水中。

五、句: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六 、 常用字:

1 、还:(1 )本义:返回。如本课“势还不远”。(2 )引申义:交还、归还—交纳租税—仍然、重复(副)今读hai,旧读huan. ——进一步、更加。

2 、归:(1 )本义:女子出门嫁人。(2 )引申义:回家、回国。如本课“今兵断其归津”—归还—归附。(3 )通“馈”,kui,赠送。(4 )通“愧”,kui惭愧。如“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3 、集:(1 )本义鸟群停在树上。(2 )引申义:一般事物的聚合。如“今乘诸军未集”—事情的成功—诗文的汇集(3 )通“辑”,安定。如“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以西。”

4 、别:(1 )本义:分解、分开。如“别其官属常惠等”。(2 )引申义:分别、辨别—离别、告别。(3 )古代“别”代“另”字。

5 、色:(1 )古义:脸色、气色。如“作色”多指发怒。(2 )常指美色—不同的色彩。(3 )“颜色”:联合结构词组,指脸上的气色、表情。

6 、寇:会意字,从从元从攴。(1 )本义:入侵、侵犯。如“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2 )引申义:入侵者、敌人。如本课“岂可复留此残寇”。(3 )后起义:强盗。

这门比较难 我空间有资料 可以联系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电子版

古代汉语(第三册).mobi

链接: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3册)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古代汉语(第三册)》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内容简介 · · · · · ·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3册)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古代汉语(第二册)》(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古代汉语(第二册)

作者:王力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1999-5

页数:371-700

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选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

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

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选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选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文选部分执笔人:

萧璋(北京师范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彻(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文选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并且随着文选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

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1962年1月,上册讨论稿出版。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座谈会,出席者有丁声树、朱文叔、吕叔湘、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会议共开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讨论上册的内容,但最后也对中下册的内容交换了意见。

上册讨论稿分寄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后,陆续收到了回信。有些是集体的意见,有些是专家个人的意见。从1962年1月下旬起,我们开始进行上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考虑到,上中下三册应该压缩为上下两册,以便更适合于教学计划的要求。体例上也作了改动,把文选各篇的说明移作注解,或迳行删去。我们的修订工作除充分地吸收专家们和各校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外,还趁此机会再深入发现问题,改写了不少的地方,上册增加了一个单元,其他单元也进行了部分的改写。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册修订完毕。

本书全稿曾请叶圣陶先生审阅。

总起来说,这一本《古代汉语》上册已经四易其稿。我们知道其中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续的话,那是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也是和全国专家们以及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师同志们的鼓励和帮助分不开的。我们编写小组虽然祇有九个人,但是这一本书的编成,则有千百人的劳动在内。我们谨在这里向曾提宝贵意见的专家们和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忱。

最后,我们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随时不吝赐教,让我们能够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来修订这本书,使它逐渐趋于完善。

古代汉语(第三册)

链接:

自考古代汉语教材电子版

你好,我刚刚上网查了一下古代汉语00536的电子教材,在百度文库中可以直接下载。

古代汉语(第一册)》

链接:

《古代汉语(第二册)》(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古代汉语(第二册)

作者:王力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1999-5

页数:371-700

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选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

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

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选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选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文选部分执笔人:

萧璋(北京师范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彻(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文选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并且随着文选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

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1962年1月,上册讨论稿出版。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座谈会,出席者有丁声树、朱文叔、吕叔湘、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会议共开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讨论上册的内容,但最后也对中下册的内容交换了意见。

上册讨论稿分寄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后,陆续收到了回信。有些是集体的意见,有些是专家个人的意见。从1962年1月下旬起,我们开始进行上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考虑到,上中下三册应该压缩为上下两册,以便更适合于教学计划的要求。体例上也作了改动,把文选各篇的说明移作注解,或迳行删去。我们的修订工作除充分地吸收专家们和各校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外,还趁此机会再深入发现问题,改写了不少的地方,上册增加了一个单元,其他单元也进行了部分的改写。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册修订完毕。

本书全稿曾请叶圣陶先生审阅。

总起来说,这一本《古代汉语》上册已经四易其稿。我们知道其中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续的话,那是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也是和全国专家们以及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师同志们的鼓励和帮助分不开的。我们编写小组虽然祇有九个人,但是这一本书的编成,则有千百人的劳动在内。我们谨在这里向曾提宝贵意见的专家们和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忱。

最后,我们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随时不吝赐教,让我们能够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来修订这本书,使它逐渐趋于完善。

  •   索引序列
  •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教材
  •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
  •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电子版下载
  •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电子版
  •   自考古代汉语教材电子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