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中国传统文化自学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中国传统文化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中国传统文化自学考试

每个省份都是不同的,下表是安徽省与江苏省的。

一、安徽省的如下表:具体的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中国史学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学理论与方法、现代国际关系、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历史教育学。

二、江苏省的如下表: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世界现当代史专题、世界文化史、江苏文化史、历史教育学、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

三、如果你不在这两个省份可以到相关教育部门查询

很多啊~~围绕天人合一展开吧。

闭卷,与 文化,历史,风俗。有关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成人高考?考研? 大学历史有专科吗?我们学校以前就没有。。。问一下你们历史系的专升本的师兄师姐不就知道考哪些科目了吗。。或者直接问老师。。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文化

序号 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代号 1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2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3 15 英语(二) 144 770 中国近代史专题★ 65 772 世界近代史专题★ 66 769 中国传统文化★ 57 28214 世界文化史★ 48 771 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79 29858 江苏文化史★ 310 774 史学理论与方法★ 411 775 历史教育学★ 412 768 中国古代经济史 513 773 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7 29768 教育伦理学 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 5 29788 近代国际关系史 5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414 教育实习(6周)(不计学分) 15 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学分合计 不少于71学分

江苏历史教育课程2060102历史教育(本科段)主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1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2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00015英语(二)144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6500772世界近代史专题★6600769中国传统文化★5728214世界文化史★48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7929858江苏文化史★310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41100775历史教育学★412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513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729768教育伦理学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529788近代国际关系史529767基础教育概论414教育实习(6周)(不计学分)150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学分合计不少于71学分说明:1、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08版)第11条。2、考生毕业前需根据自身情况完成6周的教育实习。各类考生(含在职教师和在读师范生)均需填写教育实习鉴定表。3、新计划中加“★”课程为必考课程,已通过的原计划课程必须按上表的对应关系进行替代,已通过的原计划课程在新计划中未有对应课程的毕业时计算课程门数和学分(不含原加考课程),考生毕业时应通过不少于13门课程(不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学分不少于71学分。4、按原计划考试尚未毕业的考生,如不选考英语,其通过的“28002基础教育概论”课程只能替代新计划中不考英语的换考课程“29767基础教育概论”;如其选考英语,则其通过的“28002基础教育概论”课程在毕业时可计算课程门数,并按原计划计算学分。

闭卷,与 文化,历史,风俗。有关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A.国家 B.民族C.地域 D.层次3.中国的地势地形()。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A.秦代 B.两汉C.魏晋 D.隋唐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A.孟子 B.董仲舒C.韩愈 D.白居易8.车的发明者是()。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A.敬财神 B.广告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A.时间 B.长度C.重量 D.体积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周文王 B.秦王赢政C.汉武帝 D.汉高祖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A.张载 B.朱熹C.陆九渊 D.程颢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A.孔子 B.孟子C.庄子 D.老子15.《牡丹亭》是()的作品。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6.“金达莱”这词是从()借来的。A.越南语 B.蒙古语C.维吾尔语 D.朝鲜语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A.对偶 B.顶真C.回文 D.复叠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A.南北朝 B.东汉C.隋唐 D.宋明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A.元朝 B.明朝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天台宗 B.净土宗C.禅宗 D.华严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天下”观念2.“五服”3.“周岁”礼4.避讳5.“综合创新论”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A.7亿棵 B.8亿棵C.9亿棵 D.10亿棵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7.夏文化的特点是( )A.尚忠 B.尚孝C.尚义 D.尚礼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A.“龙抬头” B.“桃花水”C.“打春牛” D.“唱春官”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A.鲁班 B.老君李耳C.灶君 D.嫘祖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A.神农 B.陶弘景C.孙思邈 D.李时珍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 B.周代C.商代 D.秦代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A.陶弘景 B.张鲁C.张道陵 D.葛洪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A.场合 B.对象C.时机 D.分寸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C.秦代 D.唐代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C.80年代 D.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A.人生观 B.审美观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E.宋明理学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A.对联 B.字谜C.预言 D.姓名E.敬惜字纸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国别文化32.《中国救荒史》33.清谈34.家庭35.天神祭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37.什么是针灸学说?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文化教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文化概论教材电子版,2023年10月文化概论自考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 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资料 绪论 一、知识题 1、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 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 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 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 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 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 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 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 包括物质产品也包 括精神 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 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 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 资材等一般 不称为文化产 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 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 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 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 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 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 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 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 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 某 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 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 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 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 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或在某一文 化事象里所表 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 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 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 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 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 一定的背景下对社 会产生 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 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 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 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 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 定 和对策原则。 8、两个 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 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 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 拥有的文 化。底层文化指 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 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 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 化。 三、问答题 1、 “文 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 本义是“错画” 也就是花 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 “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 德、 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 的“质”相对。 “文”在政治 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 治也就是礼治与 “武功”相 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 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 化”和“分化” 。 2、文化的 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 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 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 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 世界的范 畴创造属改造客 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 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 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 culture 对译。culture 的 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 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 人的智慧与精神文 明难以 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 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 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 在的总和。 应把握三要点 A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 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 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 广义 文化 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 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 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 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 物质 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 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 历史发展中经传 承累积而 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 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 系。应把握三要点A 狭义 文化不但以人 为中心而且 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 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 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 狭义 文 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 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 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 系的人文精神C 狭义 文化 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 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 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 的特点。所以狭 义文化的 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 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 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 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 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 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 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 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 一。 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 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 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 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 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 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 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 2 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 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 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 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 文化 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 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 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 情为基础。其特点 是中华 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 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构成 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 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 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 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 的、长期历史发展 所积淀 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 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 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 复古甚至 认为传统与现代 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 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 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 化进 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 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 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 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 与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 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 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 中国传统与西方 文化是截 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 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 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 到其他民 族文化的影响引 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 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 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 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 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 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 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 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 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 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 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 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 文化 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 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 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和延续性 传统不是一 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 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 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 、三分法物 质、制度、精神 、四分 法物质、制度、风俗、思 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 度、精神、语言 。以及更 多的分类法例如有 物质、 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 课程采用四分法 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 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 文化。 8《中国文化概 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 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 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 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 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 梳理 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 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 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 体的认识从而 树立传统文 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 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 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 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 —碣石以北农牧交 错地 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 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 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 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 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 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 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 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 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 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 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 齐国、魏国 都有运河的修 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 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 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 运 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 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 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 贯河北平原的白沟、 平虏 渠、泉州渠、新河、利漕 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 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 北朝连接江、淮、 河、海 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 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 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 漕四渠。又有京 杭大运河 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 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 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 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 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 滥 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 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 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 都与片面的重农 思想有 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 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 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 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 土划分 为东部季风区、西 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 区。 2、古代的九州即 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九州。冀 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 、 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 、 青州渤海、泰山之间 、徐 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 、扬州淮河 以南、大海以 西 、荆州荆山以南、衡山 以北 、豫州荆山以北、黄 河以南 、梁州华山以南、 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 地 、雍州西河以西、黑水 以东 。《尚书》之《禹 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 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 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 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 特别 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 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 以竺可桢把从公元 1400 到 1900 年的第三 个大的 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 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 自 1900 年以后直到现在 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 的仪器所以竺可 桢把此一 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 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 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 后与北方范 围更加广阔的 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 系。 6、 通漕四渠 指的是 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 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 即汴河 或称通济渠 、 广 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 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 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 分重 要。关中地区是四塞 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 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 脉西北有六盘山、贺 兰山 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 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 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 野千里山 河表里。而且此 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 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 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 祥地之一。周、秦、汉、 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 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 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 原上 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 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 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 而晋北地区又 与蒙古高原 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 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 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 又可以 直通华北地区所以 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 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 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 位 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 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 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 行相互的文化交 流因此对 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 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 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 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 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 呈阶 梯状分布 第一个阶梯是西 部的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是我国大江 大河的发源地。 第二个阶 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 拔都在 2000 米至 1000 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 原、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 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 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 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 南至巫山一 线以东及云贵 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 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 500 米滨海地带更低于 50 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 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 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 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 然地形复杂多变但 不失大 陆的整体性。首先是众多 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 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 起。其次是地理 通道。虽 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 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 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大致沿 渭水、黄河、济水 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 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 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 三 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一条 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 北的曲阳南至河南新乡另 一条在太行 山西侧的汾水 流域。更西的一条则在今 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 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 带。 4、数千年来的气候 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 答中 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 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 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 量呈 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 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 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 灾病虫害等等。五 千年来 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 的。著名学者竺可桢指出 五千年来中国气温变化的 大势是由暖变冷 他将五千 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 的时期 温暖期 前 3000—前 1100寒暖交错期 、 前 1100—1400 、寒冷时期 1400—1900“仪器观测期” 、 1900— 。具体表现是 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 暖程度 一个比一个低。气 候与灾荒疾病情况有直接 关系。灾荒主要指旱、 涝、蝗、风、雹等大水之 后往 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 往有蝗灾所以灾荒与疾病 是相互联系的。总的趋势 是频率越来越密程度 愈来 愈大。与这样的趋势相同 瘟疫的流行也是越到后来 越严重。 5、地理条件对 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答1 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 道路和文化方向。世界上 的几个古代文明古埃及发 生于尼罗 河巴比伦发生于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 流域。古希腊文化产生于 地中海的半岛和岛屿。中 国文 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 河流域它所依赖的是它众 多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 湿润地区。2广大地域形 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 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 运。地缘指的是当中原文 化中心形成后与 北方范围 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 之间的关系。 6、地缘特 征与文化命运自中原文化 中心形成后就一直存在着 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 原游 牧文化的冲突和融 合。这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从文献记载看最早的人群 是猃狁之后是北狄秦汉 以 后有匈奴、鲜卑、突厥、 契丹、党项、金以至蒙 古、满族等。这些民族除 满族外基本上都是在 前一 个民族迁徙、草原出现真 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 大举跃进充当新的高原主 人的。在中原 政治兴旺时 它们逡巡于它的周围学习 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 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 或 远徙或内迁当中原王朝 政治陷于混乱衰弱时他们 便大举进攻进而入主中原 造成中原固有居 民的向南 迁移而他们则成为中原文 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 者。在短暂的停滞后文明 沿着中原固 有的文化方向 升温、繁荣。隔一二百年 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上述的 情况再重复一次。虽然这 样的反 复已经有许多次但 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这就 是中原文化在一直带动着 各地域文化的同步发展 从 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 命运。 7、广阔的地理舞 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答广 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 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 台。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 及和巴比 伦文明被毁灭 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 应当与其地理条件有关。 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的周围 是大片的沙漠人类 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 少因此人群间为争夺生存 居住地的斗争过于残酷。 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 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的 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 历史舞台。每当遇 到北方 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 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 国作为他们的后方。因此 每当北方进入 民族融合的 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 潮期。实际在南北朝时期 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 南方 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 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 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 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 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 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 文化 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 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 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 千年历史发展的 大势。广 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 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 一。 8、形成地域文化的 几个因素 答1自然环境决 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 存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 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 特定 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 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 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 的潜移默化的 影响也可以 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 色。 9、先秦时期几个重 要文化区域 答先秦时期是 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 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 南楚 的道家与楚辞文化后来经 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基干。 10、唐初南 方文化状况的概观唐朝初 年南方的情况已有较大的 改观。丹阳、毗陵、吴郡 等 地已经属于开化之地。 岭南二十余郡已经有南 海、交趾等荟萃一方的人 文、物产的都会。 11、地 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 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 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 化。它是经 过一定的吸收 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 文化的。所以地域文化是 正统文化的资源。 “书楚 语作 楚声”的屈原文学是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 基。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 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 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 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 的发展。3历史悠久的国 家有时也面临着 各种深度 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 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 不小。 12、古代保护资源 的措施答1农忙季节不征 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 丰收2在大池 塘捕鱼不用 过密的鱼网以保护鱼类繁 殖。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 活动一般都安排在秋季进 行 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 殖3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 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 自砍伐山林并把山 岭资源 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 的伤害4皇家大量修建大 规模的园囿 和灵寝也对保 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5 由政府提倡和领导的植树 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 积 绿化6在西北地区广建 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 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 的植被状态。 13、古代利 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一是 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 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14、 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答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 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 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林木的滥砍滥 伐在北方造 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 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 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 的重农思 想有关第二章中 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知识题 1、距今大约 一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 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 今 4000 年左右延续时间 长达五六千年之久。农 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 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 明成就。 2、五帝的谱系 是黄帝、颛顼、高辛、 尧、舜。 3、尚忠对君主 忠心无二尽心尽力做自己 的职务。 4、夏是我国第 一代王朝时间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7 世纪历 时近五百年。 5、商朝始 建于公元前 17 世纪初至 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共历 17 世 31 王。 6、周朝公 元前 11 世纪的中叶到公 元前 771 年。 7、夏文化 的重要特征是“遵命”“近 人”而“远鬼神” 、 。 8、 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尊 神”“事鬼”“先鬼后礼” 、 。 9、先秦道家重要人物是 老子、庄子 10、韩非子提 出法、术、势。 11、名家 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 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 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 施。 12、阴阳家以战国时 期邹衍为代表。 13、秦汉 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 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 一次强盛期。共经历秦公 元前 221前 206 年 、西汉 公元前 206公元 8 年 、新 朝公元 823 年 、东汉公 元 24220 年 四个朝代。 14、三公即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 15、在地方秦与 西汉是郡、县两级制东汉 变为三级。县以下设乡、 亭、里。 16、皇帝之下是 所谓“三公” 即丞相、太尉 和御史大夫。 17、汉成帝 时把宰相的权力三分为司 空、司马、司徒。四大发 明除了造纸术外火药、指 南针、活字印刷都是在唐 宋之际发明或广泛应用 的。 18、民力的发展商业 的繁荣使得原有的雕版印 刷不能适应需求活字印刷 术在北宋应运而 生。它的 发明者是毕升。 〈梦溪笔 谈〉问世于北宋。 19、天 主教的三大学者是利马 窦、徐光启、李之藻。清 初三先生明朝的灭亡对仁 人志士产 生了强烈的刺激 所以在明末清初有以“三先 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 化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 羲。 20、清朝时期的文学 艺术也有巨大成就小说如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 梓的〈儒林外史〉 、蒲 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戏 剧如洪升的〈长生殿〉 、 孔尚任的〈桃花扇〉 。 二、名词解释 1、新石器 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 1 万年 左右结束于距今 4000 年 左 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新石器文化遍布 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和东南、西南及华北、 东 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 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 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 化时期、龙山文化时 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 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是 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 而得名。时间在 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 间。以彩陶文化最为著 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 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 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 子崖而得名。时间在 公元 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 名。 4、三大文明成就农 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 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5、三皇五帝 的传说 “三皇五帝”是中国 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 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 共 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 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 当的确定性他们是黄帝、 颛顼、高辛、尧、舜。 6、 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 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 的四季的至点 将一年确定 为 366 日 “以 并 闰月正四 时”以便“敬授民时” 。 7、 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 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 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 何反常现象 都会引起他们 的恐慌。然而正式在对“天 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 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 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 态下.我也是最近考试。。。哎。,。考试周又到了。。我发给吧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 道客巴巴谁有《中国文化概论》自考笔记,急求!!!我通过了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这门科目。总的来说,这门课程不难。学习关键在于以教材大纲为主,着重理解,因为好多知识点是以记忆为主的。因为各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别人做的课程笔记不一定适合你。所以你可以到自考书店买“燕园教育“或“一考通”的辅导资料,有练习册和试卷袋两种。练习册里面根据教材考点画出了考试知识点、出了一些习题以供练习。试卷袋集合了多套模拟考卷和历年考题,考前一个月可以做做。另外,试卷袋里还有一本小册子,集合了整本书的知识点和考点。你可以看看,很有帮助。关键是做题,根据题目找相关章节,我就是这样考的我自考好多年了,并且这门课我当时也不需要考。新闻学概论电子版在哪里找??你好 网上可以直接搜索的 .急需《数学》教材电子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这个不太清楚。。。。。。登高人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历史这个专业太冷了,难怪买不到书,网上很多骗子,订阅有用么。。

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于世界为先进。也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里就中国前面没有“古”字,中国人该何其骄傲啊,因为中华五千年,文化未出现断层,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也是民族的血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智慧;我们可以以此追求真理、修身养性。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忘了它们。今天且让我在冰山挖一角,分享9本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选取蒙学、国学与诗、文三个部分。蒙学蒙学,是对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下书籍为蒙学经典读本。本书看点:◎本书是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极佳读物,堪称“国学琼林”。◎内容囊括了社会生活中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婚姻家庭、朝廷文武、服饰饮食、技艺制作、释道鬼神、医术占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被誉为“袖珍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本书看点:◎一部古代格言警句集;是故事,是叮咛,是经验和忠告;让你读懂世事复杂、人性弱点,习得处世对策,领悟人生真谛。◎该书通俗易懂、文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填补了以往蒙学读物重知识教育、重行为指导而缺乏说理论证的空白,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增添了多姿多彩的篇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看点:◎《三字经》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蒙学经典,被奉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首。◎《千字文》为中国古代历时最久的蒙学经典,一千四百年前编写的书法教材。◎两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浅近易懂,流畅自然,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一经成诵,往往终生难忘,在传统诗歌蒙学读本中独占鳌头。国学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文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以下书籍为国学综合叙述读本。本书看点:◎本书收录章太炎先生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国学的必读之书。◎作者章太炎,名炳麟,因仰慕清初学者顾炎武的人格,更名绛,号太炎,以号行于世。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清末民初民族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全书严谨大方,足可窥见国学总体概貌之一斑,乃是国学爱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书。本书看点:◎以清代学术界盛行的《榖梁传》作为思想核心,讲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本书将我国古代学术,按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阐发,使读者了解两千年来学术思想流传变迁的趋势,可使今人获知70年前学者对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种看法,亦可作为一种资料阅读。◎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钱穆本书看点:◎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它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实为梁氏学术论著的代表之作。◎本书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为学术思想史类著作中难得的佳作。◎出版后影响巨大,至今仍备受学者和广大读者所推崇。诗、文古诗文是祖辈智慧最直接的体现,它们浓缩了当时最为朴实的生活场面和最为先进的思想精粹,也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传统文化载体。以下书籍为古诗文经典读本。本书看点:◎本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一朝综文,千年凝锦,思无定契,理有恒存。本书看点:◎本书是钱钟书先生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专门赏析著作。他用的是古代诗话的体式,表达的却是全新的文学观念。◎以中国古典诗歌、诗论为切入点,融中西于一体,贯古今为一家。◎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本书看点:◎《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是一部纵横交美,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好文选。◎本书是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教授弟子诵读古文时的讲义。◎阅读和研究中国散文发展动脉的入门书籍,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精粹的绝佳选择。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有一份试卷,但没有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

自考哪些科目是全国统考?自考各专业的考试科目,除了实践性课程,其他的科目都是统考。统考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组织的考试,比如:中考、高考、省考等。自考全称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家颁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于自学考试的考试安排是这样的:第八条 省考委的职责是:(三)组织本地区开考专业的考试工作;学习资料;第十条 主考学校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第十七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命题由全国考委统筹安排,分别采取全国统一命题、区域命题、省级命题三种办法。逐步建立题库,实现必要的命题标准化。第二十三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为单位设考场。有条件的,地市考委经省考委批准可在县设考场,由地市考委直接领导。综上所述,自考各专业的科目考试命题是由全国考委统筹安排,自考主考院校参与命题和评卷的;自考的考试是由省考委组织的,主考院校负责实践课程的考核;自考的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区、市、直辖市的各个学校。所以,自考各专业的考试科目,除了实践性课程,其他的科目都是由省考委统一组织的考试,都是统考。那么自考统考科目具体有哪些?自考统考科目有公共课、专业课及选考课三种,各个省份自考政策不同,考试科目的种类也有所差异。1、公共课一般2-5门。公共课常见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一》、《英语二》、《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2、专业课一般7-10门。专业课都是由各个主考院校根据本校内此专业的教学要求设置的。如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公共课就有:《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等。3、选考课一般是不得少于4门。选考课程是指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几门有关的课程,自考考生可以根据学分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课进行考试。比如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考课程就有:《英语(二)》、《中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汉英语对比》、《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不是统考。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自学考试统考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一》、《英语二》、《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包含《中国文化概论》。“统考”是指教育部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以下简称“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实施的全国统一考试。

自考本科论文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经营思想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摘要: 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管理者为组织制订目标和利用组织的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和 企业都是组织,因而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处于中心和主流地位, 因而这一思想在为中国封建社会提供治理国家理论的同时, 也有可能为现代企业提供理念和 动力。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管理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远源流长, 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创造出来的属于 全人类的共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仍在中国乃至世界继续发挥着重 要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社会中的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 。每个人都有其特 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 科学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 它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人的心理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呈现 出多元、多变的特点,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人文背 景的特异性, 这种特异性常常与科学管理制度要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文化在我国各 个领域都存在着很大影响,研究传统文化对我国管理方面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 ,如果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诠 释,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 “格物——致 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 我国古代的儒学思想家认为,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 式和方法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乃至国家,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内地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奥、台及东南亚久负盛 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家族式企业, 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文 化。同时,华人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以自我奋斗,依靠家庭成员协作,依靠同族、 同乡帮助才获得成功的,所以家族成员、同乡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信赖、亲情,管理中也就 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管理者为组织制订目标和利用组织的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企 业都是组织,因而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处于中心和主流地位,因 而这一思想在为中国封建社会提供治理国家理论的同时, 也有可能为现代企业提供理念和动 力。以下便是中国传统经营思想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首先,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他对自己应当有什么样的要求?应当树立什 么样的经营思想和理念?这是能否办好企业的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对人 (君子)的道德要求在这方面就很有参考价值。如办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为己"还是"利他"? 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去赚钱?办企业赚了钱干什么?如何处理好企业与职工、 社会、 自然的 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可以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得到启发,甚至找到答案。这个问 题的解决, 最根本的还在于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和追求 的。 其次,战略决策作为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其重要性、方法虽然在现 代管理科学中已经有较多论述,但中国古代无论在治国或战争中的大量案例及其经验总结, 无疑对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它们能将将干巴巴的决策理论转变为丰 富多彩的管理实践, 为现代企业领导展开了一幅幅战略决策正确和错误导致成功与失败的哲 理画图。只要细细体味与思考,企业家将能从中获得很多灵感与启发,使自己的战略决策不 犯或少犯错误。 第三, 管理的另一重大问题是用人问题,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这方面也有着极为丰富的 理论和实践。汉高祖刘邦在与大臣们议论他的成功之道时曾说:我打仗不如韩信,出谋划策 不如张良,治理后方、不断向前方运送粮草不如萧何。他们三人都是人杰。但我能使他们为 我所用,所以我成功了。他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用人,这是有道理的。中国历来十分重视用 人问题,有许多成功经验。如用人要德才兼备、要用人所长、要用人不疑等等。现代企业领 导要用好人,保证企业经营上的成功,可以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获得很多启示。 在谈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时, 必须讨论一下以前谈得很多的两部中 国名著:《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它们曾一度作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用于企业管理的 代表。应该说,这两部名著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有重要启发价值的。原因在于,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战争有相似之处,"商战"这一名词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 点。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为了争夺市场,这与作战双方战斗是为了争夺土地是相似的。因此, 研究作战规律的《孙子兵法》与起"图解"《孙子兵法》作用的《三国演义》受到企业家们的 重视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当前,现代市场经济已经从"大鱼吃小鱼"时代迈入到寻求竞争双 方能达到"双赢"的时代, 以各种谋略求得消灭对方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大的形势。 因此, 在研究和运用这两部古代名著时,应当有所分析和扬弃。 一般地说,中国古代传统管理的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观,它具有强调和谐、稳定与 团体意识的特点。在思维方法上,与西方文化重分析、重规范、重个人不同,东方文化更重 综合、重整体、重亲情、重集体。从管理角度看,东西方管理理念两者互有长短,但并无优 劣之分。当前,西方人本管理兴起,说明了我们提倡学习应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合理性。 但同时我们也应学习代表西方文化精神的科学管理精髓, 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们要按照袁宝华 同志所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 管理思想与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 及时总结提高我们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 并将其 上升为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作出不懈的努力。

公共课一般考3-5门左右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无论所学是什么专业都是必考的公共课;专业课程,专业课一般会考8-10门,专业课的设置是主考学校针对本校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要求设置的。论文查重后可以继续修改,但修改后仍需重新查重。

自考本科的毕业论文怎么写1.论文的题目直接影响论文写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写作的兴趣,选择一个作者感兴趣的题目便显示尤其重要。一般各学校对论文选题范围的界定为:可以从学校提供的选题范围进行选择,也可以自主命题(不超出专业范围的),最好是自己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根据命题范围来看,考生的选择性就很多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偏好来进行选择,或接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选择,论文选题开始建议先选择2个或3个方向。如实在还不会,可以参考:哪门专业课自己学的最轻松?哪门专业课的哪一章内容让自己觉得很好感触?哪一些内容总是想让自己吐槽?从这些点切入都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开始说第二个问题了:论文写作的资料,素材从哪里找?还是那句话,任何问题度娘(百度)都会告诉大家答案,这么说主要针对我们社会考生为对象,以后将不在强调,各位遇问题先度娘,之后再参考我的建议哈。很多童鞋都在纠结,说自己从网上找的内容拼凑出来的算不算抄袭?老师告诉你:算!但在论文最后说明下的材料的来源么出处,就叫“引用”或“参考”了,所有百度找的无出处的材料建议少用,下面开始说正题:我们应该从哪找?说途径之前先扯些题外话,普及下论文参考文献的主要类别。(1)出版的教材,书籍。这是一般大众都知道也是用的最多的,但楼主要说,一般教材都我们较泛的,引用教材的内容一般仅适用于概念、条款、规章制度等,所以一般论文中,找两本相关书籍就可以了。(2)学术论文。这是是掌握自己题目研究现状的最好途径,而且学术论文每时每刻都在有新的成果出现。是我们推荐的论文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写之前多看一些别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社会现象及近期的一般新的现象,就是自己论文中研究现状的部分了,当然,还应该结合即将说的第3点。(3)专业期刊杂志。一般好的论文及学术研究成果在期刊上也能找到,也是论文中研究现状部分的主要来源。(4)报纸,门户网站。一般案例或者现状,论文中的参考数据等主要来源地,各位在收集资料中务必记清楚来源哦。。以后会用到。(5)其他类型。

山西自考本科历史专业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等,自考论文查重报告是不能改的,只能修改论文之后,再重新查重!

  •   索引序列
  •   中国传统文化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文化
  •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文化教材
  •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
  •   自考本科论文中国传统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