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0

小璇璇APPLE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自考电视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马路小花

已采纳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下)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概念 1.拟态环境:李普曼1922年出版《舆论学》。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反应,而成了对大众传播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 2.议程设置(问答1) 问答: 1.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 麦库姆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首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高。麦库姆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⑴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⑶“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即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2.议程设置功能在理论提出以后具有哪些发展,其不足之处有哪些?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拟太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它的概念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 ⑴“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学者们从三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作用机制:认知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 ⑵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⑶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填空)如报纸的“议程设置”对较长期的“议题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而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 不足: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尽管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①时空因素;②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③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 概念: 1.舆论: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 2.沉默螺旋理论中的舆论观(见“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3.意见气候: 问答: 1.“沉默螺旋”理论的内容及其新近的发展与不足: “沉默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这个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不足:①假说中所强调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②“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按照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③“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④由于它在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之际极力强调“多数”或“优势”意见的压力,以至到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要注意“中坚分子”的作用) ■“沉默的螺旋”假说的重要意义: ①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②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①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诺依曼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此理论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诺依曼在“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说明:舆论是个人感知社会变化、调整自己行为的“皮肤”;又是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②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 第三节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概念: 1.主流化:格伯纳等人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载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2.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3.培养分析理论的外围研究有哪三方面:①制度分析。②讯息系统分析。③培养分析。 问答:培养理论认为媒介在培养社会共识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培养分析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格伯纳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矛盾冲突的“熔炉”,是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培养分析一方面肯定“共识”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强调大众传播中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一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 概念: 1.知识沟: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得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2.上限效果: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观点是:人上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上限效果的三条论据: ①信息源的性质决定“上限”。 ②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 ③现有知识已经达到“上限”。 3.信息沟 问答: 1.知识沟理论与上限效果理论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如何看待这些矛盾之外? 艾蒂玛等人所指了的“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是存在的,但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出现“饱和”后,会开始另一种新知识的追求,知识总量会增加。考虑到知识的老化和更新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即使后来在某个“上限”上赶上了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知识的实际价值已打了折扣。因此,“上限效果”假说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识沟”、实现普遍的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 2.知识沟研究近年来有哪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各取得了什么成果? 一是E.M.罗杰斯倡始的“创新与普及”研究,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开发研究,三是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 普及研究的成果,意味着社会各阶层间的“信息沟”或“知识沟”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区域开发研究的着眼点是发达国家的开发援助给当地带来的新的社会不平等。这些学者主张发达国家的开发援助应从战略上作一个转变,把援助的重点放在贫困阶层,尤其是放在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上。 世界的信息和传播事业受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和支配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种信息垄断体制,造成了许多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声音”支配国际事务的现象。 ■知识沟扩大的原因: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第五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概念:编码与释码理论(题3) 问答: 1.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分为哪些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具有什么关系? 以效果而论,①由“魔弹论”所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②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③70年代以后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之强有力性的“宏观效果理论”。 关系:“魔弹论”与20世纪初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并成为大众宣传的主要工具这一历史环境有关,其背后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有限效果”理论与大众传媒的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以及实证主义行为科学的流行相对应;70年年代至今的效果理论则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2.日前的效果理论在三个方面存在分歧: ①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整合与分化。强调大众传播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的整合效果的: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议程设置功能。强调社会分化效果的:知识沟理论,霍尔的编码与释码。 ②关于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评价——肯定与否定。肯定:上限效果。否定:沉默的螺旋,知识沟理论,霍尔的编码与释码。 ③关于受众的性质——“能动”与“被动”。魔弹论认为受众是无保护的、孤立的。有限效果论与被动受众观对立。传播流程研究提出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论。 3.霍尔的“编码释码”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霍尔把大众传播看作是一个编码和释码的过程,认为媒介的信息生产是一种按照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社会事物进行符号化作业的活动,其目的是为这些事物赋予“占统治地位的语义”;另一方面受众的释码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有同向解读,对抗式解读和妥协式解读等。“编码与释码”过程所体现的,实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或意识形态与众多的非主流文化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和妥协的关系。探讨社会的异质性、多元性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4.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具有哪些特点 ①双向性。 ②信息内容和传播对象的特定化。 ③媒体功能的融合,即“多媒体化”。 ④国界的消失。 5.9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研究面临着哪些新课题? ①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是功能互补还是互斥。 ②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③“信息沟”、“知识沟”与社会平等。 ④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 ⑤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诱发犯罪,智能犯罪。 6.简述我国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和不足之处 我国对传播效果问题的实证研究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80年代初,以随机抽样和无记名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的受众调查开始在我国出现。1982年北京新闻学会实施的《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利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和数据处理的受众调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1988年实施《全国新闻界对新闻改革态度的调查》,是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意识和心态进行的调查。 我国传播效果调查分为:媒介接触调查,评价性调查,专题调查。 我国的传播效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特点是现状把握型和经验总结型调查多,而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型调查少,对理论模式的总结不足。

125 评论(14)

夏天天夏天

广播电视概论2023章节测试答案_广播电视概论超星尔雅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广播电视概论2023章节测试答案_广播电视概论超星尔雅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广播电视概论2023章节测试答案_广播电视概论超星尔雅答案1.1认识媒介(一)1、【单选题】传播学经典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是()。A、拉扎斯菲尔德B、拉斯韦尔C、勒温D、施拉姆我的答案:B2、【单选题】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个W理论的要素不包括()。A、什么途径B、在哪里C、什么内容D、产生什么效果我的答案:B3、【单选题】大众传媒属于()的传播。A、点对点B、面对面C、点对面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C4、【单选题】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的观点。A、麦克卢汉B、施拉姆C、勒温D、拉斯韦尔我的答案:A5、【判断题】传播是人的一种本质的生存方式。()我的答案:1.2认识媒介(二)1、【单选题】媒介就是信息是()的观点。A、麦克卢汉B、施拉姆C、勒温D、拉斯韦尔我的答案:A2、【单选题】媒介融合是因为()出现以后才出现的。A、印刷技术B、数字技术C、互联网技术D、大众传播技术我的答案:B3、【单选题】后工业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人际传媒B、大众传媒C、网际传媒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4、【判断题】网际传播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个综合体。()我的答案:5、【判断题】大众传媒包括报纸、电影、广播、电视这些媒介。()我的答案:1.3认识媒介(三)1、【单选题】传播者在现代工业社会里通常以()的形式出现。A、公司B、机构C、政府D、个体我的答案:B2、【单选题】NBC、BBC和CCTV的节目差异很大,是因为()。A、它们的社会功能不一样B、它们的性质不一样C、它们属于不同的人D、以上说法都对我的答案:D3、【单选题】被誉为电视之父的是()。A、卢米埃尔B、马可尼C、麦克卢汉D、贝尔德我的答案:D4、【判断题】西方印刷术的发明直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我的答案:2.1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一)1、【单选题】电话、电报传播属于()的传播。A、点对点B、面对面C、点对面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A2、【单选题】()是第一种电子媒介。A、广播B、电视C、电报D、互联网我的答案:C3、【判断题】马可尼被称为有线电之父。()我的答案:X4、【判断题】通用公司的工程师费森登最早将无线电波用来传递声音,由此诞生了最早的广播。()我的答案:2.2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二)1、【单选题】第一个采用收费广播,即广告的公司是()。A、AT&T公司

255 评论(14)

赵西法119

全国2012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传播类型中,属于所有传播活动基础的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布雷多克在5W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传播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情境和( ) A、理解 B、记忆 C、注意 D、动机 4、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是( ) A、随机抽样 B、非随机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5、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的传播功能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 6、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有多种形态,其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 ) A、自我控制 B、经济控制 C、政治控制 D、受众控制 7、《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它的作者是( ) A、施拉姆 B、德福勒 C、申农 D、伯洛 8、人类在文字发明前运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是( ) A、口头交流 B、结绳记事 C、利用图画传递信息 D、利用烽火传递信息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暴露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1、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奇斯曼 B、哈贝马斯 C、加纳姆 D、菲尔索夫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麦奎尔 C、拉斯韦尔 D、麦克卢汉 14、在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不速之客”的要素是( ) A、媒介 B、讯息 C、噪音 D、信宿 15、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波特 16、大众传播大量的内容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7、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见贤思齐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8、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性的 19、大众传播学赖以形成的基础学科是( ) A、新闻学 B、传播学 C、广告学 D、公共关系学 20、内容分析所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将直接影响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个最小单位是( ) A、内容分析题材 B、内容分析单元 C、内容分析体例 D、内容分析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ommunication除了译为汉语“传播”外,还可以译为( ) A、交流 B、沟通 C、通讯 D、过程 E、解读 22、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 ) A、德弗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有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它们是( ) A、监督舆论 B、麻醉精神 C、授予地位 D、重申社会准则 E、消遣娱乐 24、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动态的 E、语言是静态的 25、受众的主要特征有( ) A、广泛 B、分散 C、混杂 D、被动 E、隐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为______。 27、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人际传播学、______和大众传播学。 28、在传播模式中,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_____机能,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29、在抽样调查中,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______。 30、皮亚杰把儿童的谈话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的,一种是社交性的。 31、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通常被称为______。 32、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的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33、西方传播学界通常把德国人______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并印出《圣经》的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 34、受众理论中的个人差异论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之所以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原因在于受众______的千差万别。 35、数字化技术把诸如声音、文字、图像等可感信号,通过______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以处理的信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 37、丹斯模式 38、文化传递功能 39、教育性信息 40、社会关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设计问卷应遵循哪些原则? 42、简述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43、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44、“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着眼于什么问题?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45、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7、“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各自有哪些利与弊?请举例论述。

311 评论(10)

相关问答

  • 电视传播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14. 简述赖利夫妇模式的特点? 答: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该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 ”,又称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如家

    难般聊聊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7
  • 电视传播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网盘

    去看了就知道了,都是历年的试卷.我也是自考的,经常上这个

    装璜专家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6
  • 电视传播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14. 简述赖利夫妇模式的特点? 答: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该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 ”,又称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如家

    闪闪的钻石糖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7
  • 电视传播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20年8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kiss小妮妮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7
  • 电视传播概论自考真题答案

    有的,想从事电视方面,中国比较厉害的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学院,浙江传媒大学。 我发个浙江传媒的自考题目给你参考参考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何水生之LED灯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7

自考地区